哈佛博士事件

被掩盖二十年的真相

中青报造假术之四: 操纵

Hrnmsl
“哈佛博士中国大陆历险记”节选

作者:沙清


第四,恶意操纵

有些当事人的话, 可能被中青报记者"调查"时操纵了。比如,关于陈琳曾经被考虑为央行副行长候选人的事是否属实,央行人事局刘姓人员的回答如果不是杜撰或者没有被篡改,确实诡异。他没有理由否定人事部把陈琳作为副行长候选人上报一事。他的回答可能被中青报记者的问话方式操纵了。

如果记者问: "这个陈琳自称是哈佛博士,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这是假的。此外,他还声称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候选人。这是真的吗?"

如果它问: "陈琳是至今“唯一”从哈佛大学获得金融管理博士的中国人, 也是“第一”个曾经在美联储工作过的中国人。听说央行向海外招聘副行长时,曾经把他作为候选人考虑。是这样的吗?"

可以想象,同样的问题,两种不同的问法,会得到很不同的回答。

此博文来自论坛版块:军事天地(Military)

共 4 条评论

  1. Hrnmsl
    Hrnmsl

    中国青年报的罪(与罚)


    中国青年报的罪(与罚)

    莎力

    有人认为中青报的文章可能有失误,但每周诅咒他们下地狱未免有点过分。

    不是的,中青报的文章远远不是人们以为的有些失误甚至重大失误。中青报记者在2002年6、7月围绕哈佛博士事件的所作所为是一系列刑事犯罪行为。

    罪行一:
    山东民办学院聘请陈琳博士的唯一理由是:
    他是哈佛博士。这个理由写进合同。合同全文在记者会上展示给所有与会记者。记者会后,中青报多方调查求证陈琳哈佛学位,都得到肯定回答。无计可施后,6月的一天,中青报记者终于铤而走险,打电话给学院董事长,说他们已经调查过了,陈琳的哈佛博士学位是假的,你们准备怎么办?董事长听后无言以对,聘请的唯一理由不成立, 非常尴尬。几天后,陈琳博士被解聘。中青报说哈佛博士是假的“证据”是,陈琳自称的哈佛导师莫顿教授说他不记得有一个学生叫陈琳。这个“证据”不久后被北京报揭穿:是捏造的。

    罪行二:
    中青报捏造的证据被北京报揭穿后,变本加厉,再次抛出头版长文称,虽然陈琳的哈佛博士学位是真的,但他自我介绍的其它部分都是假的。作出这一指控后,中青报拒绝跟陈琳对质,也不再让其它媒体跟进调查核实。中青报记者的罪恶在于不但泼了哈佛博士一身大粪,还断了清洗的可能,致使陈琳博士身败名裂。当时,有意礼聘陈琳的首钢集团和北大光华学院改变了主意。此后几年里,国家教育部,北大汇丰商学院和南方科技大学等学校也由于中青报的这篇文章,收回礼聘意向。中青报记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记者对它的同伙这么说:“不用怕。话语权在我们手里,我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陈琳要么没有反驳渠道,要么反驳来的太晚。”

    这些罪行令人发指,闻所未闻。有人问,为什么没听说西方的记者,比如美国的记者,有犯下类似的罪行? 一般的说,美国人善良单纯,有宗教约束,不加害于他人。此外,还有两个制度的原因。

    第一,美国没有官媒, 也就没有受公权力庇护的、无法无天胡作非为而不被追究的官媒记者。

    第二,美国有第二修正案。欺人太甚者要考虑后果,三思后行。所以,第二修正案可以保护你不被持枪歹徒打家劫舍,也可以保护你不受持笔歹徒诬陷毁谤。
  2. Hrnmsl
    Hrnmsl

  3. Hrnmsl
    Hrnmsl

    G99991 写了: 2023年 4月 17日 11:00 央行人事局刘姓人员考虑央行副行长,等同于妓女考虑老鸨的人选呀?
    你脑袋进水这么厉害,为什么一
    定要讨论这件事?

    别说中国人民银行,中央
    组织部考虑部长、省长、大学校长人选,
    具体paper work也是一个科员在办。
  4. G99991
    G99991

    央行人事局刘姓人员考虑央行副行长,等同于妓女考虑老鸨的人选呀?

评论

© 2024newmitbbs.com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