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强刚从北平监狱施放,身无分文、居无定所,于是只身前往上海投奔昔日好友方艳芸。初来上海,恰好结识了卖水果的丁力。
许文强说,我是来投奔好朋友的。
丁力问,你那好朋友住在哪里?
许文强说: 霞飞路XX号/
丁力: 霞飞路?有钱人住的地方哎,可惜那里已经拆掉了。
由于身上没有多少钱住不起旅馆,丁力对他说,不怕老鼠的话,就来他家住。
到了丁力家呢,丁力和许文强做了简单的交流,许文强才对朋友方艳芸有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她现在是上海有名的交际花,认识许多有钱人。
许文强对上海街头和人脉几乎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任何线索,找到方艳芸就几乎是 “大海捞针”。
第二天清晨,许文强在路边摊吃早餐,听到两个人对话。一个人拿着报纸笑嘻嘻地说,听说那个沈老头死啦,葬礼今天举行。另一个说:那你笑什么?
第一个说:嘿嘿,我现在终于有机会数清楚他有多少个小老婆了。另一个人就提醒他,你还没有算和他有过一夜风流的名女人方艳芸呢。
听到这个消息,许文强就立即前往沈老头出殡的礼堂,正巧碰到了前来吊唁的方艳芸。
路人偶然的对话成为直接、可行的线索:沈老头去世、方艳芸会去吊唁。
许文强能够立即意识到,这条信息是他接近方艳芸的唯一可用线索。
这体现了他不仅善于观察,也能快速判断信息价值并付诸行动。
许文强如果错过这个线索,可能要通过长时间打听、试探甚至碰运气才能找到方艳芸。
而他利用一个很不起眼的线索直接前往礼堂,把偶然事件转化为可控行动,顺利实现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