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同一位美国高中老师关于中美关系及ai的对谈

对应老买买提的军事天地,观点交锋比较激烈,反驳不留情面,请作好心理准备。因为此版帖子太多,所以新帖不出现在首页新帖列表,防止首页新帖刷屏太快。


版主: Softfist

回复
头像
darkprince120楼主
知名作家
知名作家
帖子互动: 40
帖子: 882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17日 19:49

[转载] 同一位美国高中老师关于中美关系及ai的对谈

帖子 darkprince120楼主 »

转自saraba1st
首先是声明和背景介绍

1. 本帖的内容来源于一次高中毕业生同学会的闲聊,本身不涉及任何形式的政治表态或讨论议题。

2. 本帖中提到的老师是楼主非常尊敬的人,希望楼下讨论可以激烈但不要过分

然后进行一些背景介绍

楼主高中在某美国乡村小镇,信息较为闭塞且人口极少(不足3000),老师是楼主高中的高级数学课老师(统计,宇宙机等等),由于其教授的高等数学课几乎被中国国际学生充斥所以其在学校中和中国学生群体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也曾受邀来中国游玩,这也是为什么一次中国毕业生的同学会会请他来的原因。老师本人60岁出头,是他那个年代的顶尖高知(70年代的藤校生),并且专业是宇宙机,赶上了行业风口的头班车,完整经历并参与了整场信息革命,在中年后卖掉了公司来高中教授数学。

介绍到此为止,下面是对谈内容

1. 有关两国矛盾
其实原先由于学校的保守风气和闭塞的状态,哪怕跟老师这样明显在网上不断获取新知的人我也会避免讨论国际形势。昨天讨论的开端是谈到了亚裔尤其是中国人在美国越来越难以找到工作,而老师主动谈及了中美之间的矛盾不是个人能控制的。

我惊讶于老师会主动谈及此事,于是询问对抗的氛围是否已经渗透到了高中所在的小镇这一级别的广阔城郊/乡村地区。我表示当在我还在高中的15 16年,我认为这样的对抗氛围或存在于网上或存在于大城市,却并没有办法深入到乡村封闭的环境中。

老师却意外地反驳我说,这样的对抗意识其实一直存在,只是高中作为教育机构的底色加上小镇年龄层次(除了学生基本就是老人)的割裂很少有人谈及。他认为中国的崛起在大部分受教育美国人那里早就形成了共识,并且美国作为一个自视甚高的国际秩序仲裁者完全感受到了中国改变世界格局的野心和决心。

从中国身上感受到的威胁和不安从来没有停止过,也许对中美对抗这一事态的认识确实像我说的一样像像往填满沙子的杯子中倒入清水一样成梯度从上层精英阶级往普罗大众递减,而且也确实存在快速向下渗透的可能,但不应该认为美国大众,尤其是千禧年一代之前的60-90后,在疫情前对中国的崛起和国力一无所知。

2.有关美国的衰落
我谈到了最近美国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包括政治,经济等等方面。

老师坦诚地表示美国很多人都意识到衰退正在发生(用的不是表示经济危机的crisis/recession而是表达国力衰退的decline)。他认为中国在中东的外交胜利尤其令美国大众震骇,一个被渲染为带来危机的“反派”国家却出面调停了一场旷日持久且在美国看来也万难解决的争端,这对于美国的世界观冲击是非常大的,这一事件当中透露出的“世界正在离美国远去”这一信息尤其令人不安。

3.有关意识形态对抗
我谈到了将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和前进的方向,并询问老师关于两国甚嚣尘上的意识形态对抗的看法。

老师认为从他的角度出发看,他只能表达对美式民主的失望和对政客的批判,但是他也认为中国的体系距离美式价值观太过遥远。一言以蔽之,老师不认为美国是对的,但是即便中国是对的,他这个年龄层次的美国大众也很难接受中国的统治模式。

也许“中国式大政府”真的能治好美国的病,但美国人至少现在还没有被逼到必须要喝下这贴药,更何况美国的病根不见得就在对抗焦点的意识形态上。

4.有关统一
虽然并无将话题导向这一议题的意思,但是讨论依然涉及到了这个问题

老师认为两方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分歧还是非常巨大的,美国的宣传依然是冲着“统一战争就是侵略小岛”去的,但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非常理解在这种问题上国与国之间的差距会有多大(老师举例说“难道我们会‘侵略’新泽西吗”)。故而他认为两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必然会在这个问题上陷入最终的直接对抗,这一矛盾也将是两国关系的重要转折。当然了,作为一个局外人他依然坚信中国对小岛的执念来源于半导体产业,关于这一点我也发表了我的看法,这一讨论也引出了下面的一个话题。

5. 有关“脱钩”
既然两国矛盾无法解决,那么脱钩显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此前同其他大学中的各族裔、背景美国教授的讨论中,他们无一例外的认为脱钩甚至是软脱钩都是不现实的,甚至有部分人认为部分脱钩都将对两国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当然这一点已经证伪了),所以在提出这一话题是,我表示两国的经济如此捆绑,似乎脱钩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老师却在这一点上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全面脱钩必然带来严重的经济影响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倒退,但他认为这两个大国的经济没有很多经济学家想象的那样脆弱(他还使用了一个非常有信息科学特色的词“robust”),他认为如果真的发生大范围脱钩,那么经济危机和衰退虽然巨大但必然还会是短期的,两国都有能力从供应链的大失败当中缓过来。

也就是说,如果矛盾不可调和,脱钩带来的经济上的灾难性后果不一定会左右决策层的判断,即便冒着经济出现巨大问题的风险,决策层依然可能选择决裂的道路。

6. 有关互联网自由
老师谈到,作为一名老人,他对于这种对抗的担忧一方面是基于小镇的高中内可能会停止招收中国籍的留学生,这会对他的工作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他认为对抗的结果可能导致我们从此无法相见和对话。

我笑着表示在互联网时代难道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您不也在手机上安装了微信吗

出乎我的意料,作为一名目睹了信息革命的真·老互联网人,老师却对互联网自由缺乏信心。他表示像微信和推特这样的商业软件,他们带来的所谓“自由”是极为脆弱和肤浅的。一旦两国的矛盾公开化,对抗白热化,这些软件一定会在生存风险和互联网自由之间抛弃后者。

7. 有关“新冷战”
这一点是我有意提起的。其实我一直认为,即便是我国经历过冷战的70,80后,对冷战的认识还是存在巨大的隔阂,即便中国在冷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和直接参与冷战的美国民众感受到的冷战必然还是不同的。所以我询问现在世界上的一些事件是否让他想到冷战。

不过,老师像是所有老人那样,以往很反感年轻人把日常的新闻和他们经历过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所谓的盲目宏大叙事),所以我以为老师会对我的这一类比一笑置之。

然而,老师却在这一点上表达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他认为现在的情况和他年轻时的冷战氛围非常相近,从对抗的氛围到中国在中东布局博弈和外交胜利(又一次提到了这个)都让他感觉回到了那个年代。

尤其是在俄乌战争爆发以后各国重新开始重视核武器,这重新提醒了普罗大众还有热核战争这样的恐怖可能。他认为自从91年以后,那种日常生活随时可能被彻底毁灭,一切归于虚无的弦已经彻底放松了下来,而最近的一系列事情让这条弦重新开始紧绷,如果这都不能让人想起冷战的话,他都不知道还有什么能了。

8. 有关AI
最后我谈到了AI对生活的改变和对工作方式的革新。

老师表示他很高兴自己是一个老人,不需要去适应新的环境并学习新的工作方式。他认为AI能够带来巨大的不同,但AI的优势只会在现在这样的初期集中爆发,随后就会像其他技术革新一样细水长流,但是AI带来的麻烦却是层出不穷并且很难解决的。

他认为AI在未来带来的挑战会很大, 并且信息科学业界和各国政府中的决策者需要解决从来不曾出现甚至不曾想象会出现的问题,工薪阶层乃至于非就业人群也会受到生活上方方面面的冲击,他很高兴有人为自己代劳面对这一切

他还说到年轻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讲述一个男主和复制机器人妻子的事,最后男主相信了机器人就是自己的妻子,无法接受真相,不过名字老师想不起来了,他认为当初看电影的时候大家都当这个科幻里的男主是个疯子,但现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把ai当老婆的疯子了,这才是现实最疯狂的部分



以上就是对谈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

标签/Tags:
回复

回到 “军事天地(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