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律合规民工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8175322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美国智库Stimson Center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题为《科技出口管制的‘制约点’谬论》(The “Chokepoint” Fallacy of Tech Export Controls)。该文深入探讨了美国对科技出口实施管制政策的实际效果及其潜在的弊端,尤其是在与中国的科技竞争中所依赖的“卡脖子”战略。文章指出,虽然这种管制措施旨在限制中国获取关键科技的能力,从而保持美国的技术优势,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可能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激励了中国加快自主技术的发展。Stimson Center通过这篇文章,不仅对当前的出口管制政策提出了批判,也引发了对如何有效应对全球技术竞争的更广泛讨论,挑战了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对科技管制有效性的传统认知。以下为内容全文。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的地缘经济战略发展速度极快。为了阻止中国的技术进步,美国创造了新工具,如对外投资禁令和禁止从华为等科技公司进口的措施,并重新启用了如关税这样的旧工具。新的美国“科技遏制”战略的核心是出口管制。2022年9月,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将出口管制描述为“美国及其盟友工具箱中的新战略资产”。在出口管制方面,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长期以来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对竞争对手保持“相对”优势的基本假设。我们之前采用的是一种“动态调整机制”(sliding scale),意味着我们只需保持领先几代就足够了。但这已不符合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战略环境……我们现在必须尽可能大幅度地保持领先。他后来把这种做法称为“小院高墙”策略:通过设立高门槛,来限制“小范围尖端技术”的传播。2022年10月7日,这一策略的含义在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修订其两用物项的“商务部管制清单”(CCL)并发布了一系列旨在减缓中国发展人工智能能力的新管制措施时变得明确。实施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先进半导体。这些新规则与早期的出口管制措施截然不同,因为它们的适用范围非常广,针对的是整个AI相关半导体供应链,通过对特定物项、特定最终用途、特定最终用户以及美国个人或公司的相关活动进行综合管制。
打地鼠游戏初期迹象显示,新的管制措施迅速产生了效果。2023年前两个月,中国的半导体产量同比下降了17%。不过,很快就明显地看到,2022年10月的管制措施同样催生了新的商业生态,企业开始适应这种变化。例如,英伟达对其AI芯片H100和A100进行了降级处理,将带宽降至2022年10月规定的阈值以下。英特尔也为中国市场特别开发了一款芯片。这意味着,北京方面只需采购更多这些降级后的芯片依然可以训练AI。短期内,对中国半导体生产设备的管制导致了中国对美国技术进口的激增,其中, ASML对中国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了64.8%。这引发了2023年10月的新一轮“调整”,其中取消了带宽参数(这包括了新的英伟达芯片),同时增加了更多的半导体制造相关物项,并将许可要求扩大到40多个可能将技术再出口至中国的国家和地区。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对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进展表示“极度不安”,她呼吁需要“更多、更好的工具”,并指出这些规定可能“至少每年需要进行一次调整”。果不其然,英伟达再次做出了响应。仅一个月后,就有报道称,另一批经过“管制优化”的芯片被送往中国进行测试。昆西研究所的研究员杰克·维尔纳正确地指出,“不管排他性措施多么‘定制化’,它们总是不可避免地留下漏洞和空白。”“卡脖子理论”的应用在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中,强调出口管制的做法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技术价值链中存在一些“卡脖子点”(choke points),这些点可以被利用来实现地缘政治目标。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当时卡里克·弗林和塞夫·汗在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这一观点。2021年,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报告回应了这一概念,报告中多次提到“卡脖子点”,并认为半导体制造设备是实施出口管制的理想“卡脖子点”。报告中没有半导体行业的代表,这反映了一条古老的智慧:如果你不是决策者,那么你就是被决定的对象(If you are not at the table, you are on the menu)。
然而,“卡脖子”策略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它被当作政策基础,却没有经过实际检验。首先,“卡脖子点”概念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例如,斯坦福大学的菲利普·王和吉姆·普卢默就将“卡脖子点”与“领先地位”这两个术语混用。其次,除了政策圈之外,很难找到支持“卡脖子点”长期存在的论据。半导体公司的管理层对于竞争压力感到担忧,他们认为半导体制造更多是科学应用的领域。达到目标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因此不存在任何可以长期保持的“秘密武器”。限制对某项技术的获取首先会激励找到替代技术。即使是那些最难以替代的技术供应链环节也是如此。例如,ASML的光刻机被认为是最难以替代的技术之一,它们不仅极其复杂、成本高昂,还是众多专业供应商合作的结果。美国政府曾施压荷兰政府,试图阻止ASML向中国出口这些设备。然而,最了解情况的ASML高层承认,技术领先的地位远比政策制定者想象的要短暂。
出口管制带来的技术“美国设计排除”(designing out)风险是实际存在的。例如,华为在其Mate 60 Pro手机中替换了高通芯片,这可能导致高通在2024年损失6000万芯片销量,这只是众多影响之一。中国美国商会估计,如果美国公司完全失去对中国市场,每年将损失830亿美元的销售额,导致124,000个工作岗位的流失。瑞穗集团的分析进一步预测,美国半导体制造设备公司的年销售额损失将在14亿到52亿美元之间。
给中国最大的礼物:激励
有人可能会争辩,鉴于国家安全考虑,这些成本是合理的。从抽象的角度来看,出口管制内化了半导体出口所假设的负面安全外部性。然而,更重要的问题是,这样的管制是否真的有助于维持美国的技术领导地位。对支持AI功能的半导体进行打压,从美国的视角来看,可能暂时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但这实际上只会促使北京更加积极地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前的政策安排为中国提供了强烈激励——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那些向中国出售产品的第三方如此——去尽可能地规避西方技术,正如美国试图阻止北京获取其创新技术一样。过去,加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尝试并未取得任何有意义的结果。
中国发展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努力早在2022年10月管制措施之前就开始了。第一份讨论半导体依赖风险的中国战略文件于2009年发布。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最初筹集了大约200亿美元,并在2019年再次增资320亿美元。早期成果并未达到预期:相比之下,国际公司提供的产品更优质、价格更低廉。追求国际化并抱有雄心壮志的中国科技企业,不愿支持一个在全球竞争中可能成为劣势的落后半导体行业。此外,供应过剩引发了广泛的腐败和贪污现象。对那些没有任何业绩记录的公司获得资金支持的报道在本地媒体中有所增加。
美国建立出口管制对中国发展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努力产生了巨大且颇具讽刺意味的积极影响。首先,由于之前缺乏进展并且花费巨资未获成效,这一领域突然获得了北京高层的密切关注。对腐败的打击行动迅速而有效,2022年夏天,多名中国管理层因腐败问题而被调查。其次,美国的出口管制消除了中国半导体客户的其他选择,与中国之前试图更多掌握半导体链条的尝试相比,如今最大的不同在于本地客户对投资中国芯片的迫切性和意愿显著增强。一位欧洲主要半导体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半导体封锁是“一个重大战略误判”,因为它实际上加速了中国减少对外依赖的努力。正如所预期的,中国半导体行业对美国的新管制措施表示欢迎,认为这进一步增加了对中国半导体的需求。
据CNBC报道,一位中国投资基金的合伙人称它们为“好消息”。如影响力巨大的中国科技博主Boss Dai所写:美国对整个行业的封锁的最大副作用是,它为中国提供了依靠市场机制——而不是纯粹的计划力量——解决“卡脖子技术”的问题的机会。……在芯片战之前,中国有许多与外国同行竞争困难的设备、材料和小芯片公司。像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甚至华为这样的公司并没有太多关注它们,因为它们可以购买更成熟、性价比更高的外国产品。然而,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封锁为这些公司带来了难得的机会。
华盛顿试图通过美国管制措施最严重打击的公司——华为——可能在这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它将带动整个行业部门,升级创新生态系统,因为它派遣工程师帮助其在中国的供应商升级,而不是依赖国际替代品。2023年8月,有关华为新的GPU据说与英伟达的A100芯片处于同一水平的报道出现在媒体上。为长期主导权交换短期优势中国坚信自己能够克服美国在地缘科技政策上施加的限制。"虽然全面了解情况还需几年时间,但到目前为止,针对中国获取半导体和对华为施加的管制措施的实际限制效果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东西方未来咨询公司的总监约翰·李向作者表示。
另一方面,奥尔布赖特·斯通布里奇集团的合伙人保罗·特里奥洛把美国出口管制的后果比喻为"技术版的去美元化"。可以说,伤害已经发生。即便美国对半导体的管制措施最终被撤销,中国也不会停止其摆脱西方技术依赖的努力。从中国的视角来看,这些最新的管制措施之前,对西方技术的依赖风险已经显现。因此,对美国政府来说,更好地理解技术创新过程和管制的潜在影响至关重要,否则可能对美国企业和华盛顿自身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企图向政策制定者阐明技术原理的公司正遭受不公的负面标签。特别是,由国会设立的“美国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在施加这种不良影响方面起了负面作用。该委员会主席迈克·加拉格尔近期在《华尔街日报》的声明中表示,“我们希望美国公司的行为更符合美国的形象。”在美国,勇敢地向权力机构发声是被视为民主精神和核心价值的。但遗憾的是,目前对出口管制采取的所谓“卡脖子”策略,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可能的好处。
完了,卡脖子的反思来了
版主: Softfist
#5 Re: 完了,卡脖子的反思来了
这个没错。
实际上美国的封锁策略导致中国国产替代急剧扩大
这个策略对一般第三世界国家,比如索马里,当然必须致命
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
以前在半导体上竞争不过美国企业,
现在在独占市场上还能竞争不过
而且中国产业工人是美国20倍,工程师是美国10倍
肉眼可见中国芯片在突飞猛进
芯片制造上,3年前还差10年,23年只差7年,我看今年就能只差5年,
成本也许不合算,但在垄断市场上有钱赚就行。
而且铲逼会对绝对必须的技术买单。
实际上美国的封锁策略导致中国国产替代急剧扩大
这个策略对一般第三世界国家,比如索马里,当然必须致命
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
以前在半导体上竞争不过美国企业,
现在在独占市场上还能竞争不过
而且中国产业工人是美国20倍,工程师是美国10倍
肉眼可见中国芯片在突飞猛进
芯片制造上,3年前还差10年,23年只差7年,我看今年就能只差5年,
成本也许不合算,但在垄断市场上有钱赚就行。
而且铲逼会对绝对必须的技术买单。
此生无悔入华夏,家住加利福利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