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微7nm不知道,不过华为大概是可以自己生产12-14nm芯片了,华为已经是设计+ Foundry了
版主: Softfist
-
clearjks
- 论坛元老

clearjks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928
- 帖子: 14505
-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日 22:54
Re: 上微7nm不知道,不过华为大概是可以自己生产12-14nm芯片了,华为已经是设计+ Foundry了
,前几天两位华为轮值董事长的发言,首先是徐直军在新年致辞中提到:“2022年是逐步转危为安的一年。2023年,是华为在制裁常态化下正常运营的第一年,也是关键之年。”
在制裁常态化下正常运营,换句话说岂不就是......
1月1日,胡厚崑也发微博表示:“三年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凭着惯性,沿着一条不知道通往何方的道路前行。当方向盘突然回到手中,短暂的茫然之后一定有大胆前行的欣喜。”
这句“方向盘回到手中”,网友们都觉得意味深长。
对此,我们询问了两位华为内部人士,其中一位表示胡厚崑微博没那么多意思,主要就是放开了,市场情绪、消费情绪乐观了。
另一位则提到,这种事情(华为量产14纳米芯片)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传出,但实际真伪你永远无法鉴定。
12纳米芯片在2023是什么水平
虽然无法鉴定该传言真伪,但要是华为真量产了12纳米和14纳米制程芯片,放在2023年算是什么水平?
2015年发布的苹果A9,已经用上了三星14纳米工艺;2018年华为发布的麒麟710A,采用了台积电12纳米工艺,后来又采用了中芯国际14纳米工艺。
换句话说,12纳米和14纳米制程芯片,在15、16年是旗舰机水平。在18、19年,是中端机水平。
而在2023年,则是低端机水平——红米最便宜的机型,Redmi 10A用的联发科G25处理器,正是12纳米工艺打造。
在它们前面,还有10纳米、7纳米、5纳米以及台积电在前几天刚宣布量产的3纳米工艺。
差距确实很大,好消息是,此前爆出的华为“双芯叠加”专利,能够大大提升14纳米芯片的性能,甚至可以比肩7纳米芯片。
当时很多网友们误认为,该专利是直接将两块14纳米芯片封装在一起,纷纷调侃两杯50度的温水,兑不出100度的温水,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项芯片技术是“异构芯片”技术,通俗点讲,它是将原本单独封装的SOC、运行内存、机身内存等芯片产品,通过重新设计整合,用全新的“3D芯片封装工艺”,将其封装在一起,从而实现用一颗芯片代替多颗芯片,不仅仅可以提高性能,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
异构芯片技术并非华为首创,英特尔、AMD、台积电等巨头,都将“3D封装工艺”,作为未来芯片产业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目前芯片制程工艺已经达到了3纳米级别,再往前提升一小步都难如登天。即便能够实现技术突破,也大概率会因为成本问题,导致芯片产品售价过于昂贵,无法被终端厂商以及消费者所接受。
所以通过3D封装工艺,另辟蹊径提升芯片的性能、降低芯片的功耗,也成为了各大巨头的重点发展方向。
如果真的能造出在性能功耗等方面,媲美当前7纳米工艺芯片的麒麟处理器,那么放在华为中端机型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当然,它对于华为其他领域的帮助,还要更大。
在华为其他领域12纳米芯片作用巨大
从全球芯片使用量来看,截至2020年末,只有17%的芯片采用了10纳米及更先进制程,83%的芯片都采用了10纳米以上制程。
这其实很好理解,大部分采用先进制程的设备都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这样需要兼顾空间、性能和功耗的设备。
尤其是手机,在极其有限的空间下,对于芯片工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但实际上大部分设备,例如超级计算机、物联网设备、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并不需要10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的芯片,相反出于成本和可靠性的考虑,选择12纳米及以上芯片才是更好的选择。
因此对华为而言,如果量产了12纳米和14纳米制程芯片,并成功实现“双芯叠加”,那么它在汽车、智能穿戴、基站、服务器等领域,将不再有“缺芯”难题。
在制裁常态化下正常运营,换句话说岂不就是......
1月1日,胡厚崑也发微博表示:“三年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凭着惯性,沿着一条不知道通往何方的道路前行。当方向盘突然回到手中,短暂的茫然之后一定有大胆前行的欣喜。”
这句“方向盘回到手中”,网友们都觉得意味深长。
对此,我们询问了两位华为内部人士,其中一位表示胡厚崑微博没那么多意思,主要就是放开了,市场情绪、消费情绪乐观了。
另一位则提到,这种事情(华为量产14纳米芯片)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传出,但实际真伪你永远无法鉴定。
12纳米芯片在2023是什么水平
虽然无法鉴定该传言真伪,但要是华为真量产了12纳米和14纳米制程芯片,放在2023年算是什么水平?
2015年发布的苹果A9,已经用上了三星14纳米工艺;2018年华为发布的麒麟710A,采用了台积电12纳米工艺,后来又采用了中芯国际14纳米工艺。
换句话说,12纳米和14纳米制程芯片,在15、16年是旗舰机水平。在18、19年,是中端机水平。
而在2023年,则是低端机水平——红米最便宜的机型,Redmi 10A用的联发科G25处理器,正是12纳米工艺打造。
在它们前面,还有10纳米、7纳米、5纳米以及台积电在前几天刚宣布量产的3纳米工艺。
差距确实很大,好消息是,此前爆出的华为“双芯叠加”专利,能够大大提升14纳米芯片的性能,甚至可以比肩7纳米芯片。
当时很多网友们误认为,该专利是直接将两块14纳米芯片封装在一起,纷纷调侃两杯50度的温水,兑不出100度的温水,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项芯片技术是“异构芯片”技术,通俗点讲,它是将原本单独封装的SOC、运行内存、机身内存等芯片产品,通过重新设计整合,用全新的“3D芯片封装工艺”,将其封装在一起,从而实现用一颗芯片代替多颗芯片,不仅仅可以提高性能,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
异构芯片技术并非华为首创,英特尔、AMD、台积电等巨头,都将“3D封装工艺”,作为未来芯片产业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目前芯片制程工艺已经达到了3纳米级别,再往前提升一小步都难如登天。即便能够实现技术突破,也大概率会因为成本问题,导致芯片产品售价过于昂贵,无法被终端厂商以及消费者所接受。
所以通过3D封装工艺,另辟蹊径提升芯片的性能、降低芯片的功耗,也成为了各大巨头的重点发展方向。
如果真的能造出在性能功耗等方面,媲美当前7纳米工艺芯片的麒麟处理器,那么放在华为中端机型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当然,它对于华为其他领域的帮助,还要更大。
在华为其他领域12纳米芯片作用巨大
从全球芯片使用量来看,截至2020年末,只有17%的芯片采用了10纳米及更先进制程,83%的芯片都采用了10纳米以上制程。
这其实很好理解,大部分采用先进制程的设备都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这样需要兼顾空间、性能和功耗的设备。
尤其是手机,在极其有限的空间下,对于芯片工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但实际上大部分设备,例如超级计算机、物联网设备、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并不需要10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的芯片,相反出于成本和可靠性的考虑,选择12纳米及以上芯片才是更好的选择。
因此对华为而言,如果量产了12纳米和14纳米制程芯片,并成功实现“双芯叠加”,那么它在汽车、智能穿戴、基站、服务器等领域,将不再有“缺芯”难题。
Re: 上微7nm不知道,不过华为大概是可以自己生产12-14nm芯片了,华为已经是设计+ Foundry了
这个三年了显然是指的三年疫情,华为的CPU被制裁并没有到三年stm32 写了: 2023年 1月 30日 08:05 ,前几天两位华为轮值董事长的发言,首先是徐直军在新年致辞中提到:“2022年是逐步转危为安的一年。2023年,是华为在制裁常态化下正常运营的第一年,也是关键之年。”
在制裁常态化下正常运营,换句话说岂不就是......
1月1日,胡厚崑也发微博表示:“三年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凭着惯性,沿着一条不知道通往何方的道路前行。当方向盘突然回到手中,短暂的茫然之后一定有大胆前行的欣喜。”
这句“方向盘回到手中”,网友们都觉得意味深长。
对此,我们询问了两位华为内部人士,其中一位表示胡厚崑微博没那么多意思,主要就是放开了,市场情绪、消费情绪乐观了。
另一位则提到,这种事情(华为量产14纳米芯片)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传出,但实际真伪你永远无法鉴定。
12纳米芯片在2023是什么水平
虽然无法鉴定该传言真伪,但要是华为真量产了12纳米和14纳米制程芯片,放在2023年算是什么水平?
2015年发布的苹果A9,已经用上了三星14纳米工艺;2018年华为发布的麒麟710A,采用了台积电12纳米工艺,后来又采用了中芯国际14纳米工艺。
换句话说,12纳米和14纳米制程芯片,在15、16年是旗舰机水平。在18、19年,是中端机水平。
而在2023年,则是低端机水平——红米最便宜的机型,Redmi 10A用的联发科G25处理器,正是12纳米工艺打造。
在它们前面,还有10纳米、7纳米、5纳米以及台积电在前几天刚宣布量产的3纳米工艺。
差距确实很大,好消息是,此前爆出的华为“双芯叠加”专利,能够大大提升14纳米芯片的性能,甚至可以比肩7纳米芯片。
当时很多网友们误认为,该专利是直接将两块14纳米芯片封装在一起,纷纷调侃两杯50度的温水,兑不出100度的温水,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项芯片技术是“异构芯片”技术,通俗点讲,它是将原本单独封装的SOC、运行内存、机身内存等芯片产品,通过重新设计整合,用全新的“3D芯片封装工艺”,将其封装在一起,从而实现用一颗芯片代替多颗芯片,不仅仅可以提高性能,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
异构芯片技术并非华为首创,英特尔、AMD、台积电等巨头,都将“3D封装工艺”,作为未来芯片产业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目前芯片制程工艺已经达到了3纳米级别,再往前提升一小步都难如登天。即便能够实现技术突破,也大概率会因为成本问题,导致芯片产品售价过于昂贵,无法被终端厂商以及消费者所接受。
所以通过3D封装工艺,另辟蹊径提升芯片的性能、降低芯片的功耗,也成为了各大巨头的重点发展方向。
如果真的能造出在性能功耗等方面,媲美当前7纳米工艺芯片的麒麟处理器,那么放在华为中端机型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当然,它对于华为其他领域的帮助,还要更大。
在华为其他领域12纳米芯片作用巨大
从全球芯片使用量来看,截至2020年末,只有17%的芯片采用了10纳米及更先进制程,83%的芯片都采用了10纳米以上制程。
这其实很好理解,大部分采用先进制程的设备都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这样需要兼顾空间、性能和功耗的设备。
尤其是手机,在极其有限的空间下,对于芯片工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但实际上大部分设备,例如超级计算机、物联网设备、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并不需要10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的芯片,相反出于成本和可靠性的考虑,选择12纳米及以上芯片才是更好的选择。
因此对华为而言,如果量产了12纳米和14纳米制程芯片,并成功实现“双芯叠加”,那么它在汽车、智能穿戴、基站、服务器等领域,将不再有“缺芯”难题。
-
StokesTheorem
- 已冻结

- 帖子互动: 43
- 帖子: 6141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7日 10:51
Re: 上微7nm不知道,不过华为大概是可以自己生产12-14nm芯片了,华为已经是设计+ Foundry了
稳
你们这些法轮功和民运都是低级黑高级红,为反而反,从来不知道实事求是。NMB不干正事,整天喊什么“中共邪教、天灭中共”这种智障傻逼话,只会让正常人更反感反共这群人,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都把这群傻逼称为轮子和民逗,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都怀疑是不是已经被共产党收买了故意这么搞的。还有民逗整天制造低水平智障谣言,企图用一个谎言去击败另一个谎言,但是当谎言被戳穿就再也没有人相信你了。前几年墙内大面积转向粉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种民逗和sb公知炮制的谎言被戳穿了。
Re: 上微7nm不知道,不过华为大概是可以自己生产12-14nm芯片了,华为已经是设计+ Foundry了
二手光刻机很容易买到,对华为也没几个钱
华为肯定是搞定了生产和维护环节,才这么说的,这些对华为是新的
华为肯定是搞定了生产和维护环节,才这么说的,这些对华为是新的
Re: 上微7nm不知道,不过华为大概是可以自己生产12-14nm芯片了,华为已经是设计+ Foundry了
关键是产能,月产能少于十几万片这种场子一点用都没有
因为以后半导体设备没法进口,等自己琢磨出来,人家已经超越3纳米了
因为以后半导体设备没法进口,等自己琢磨出来,人家已经超越3纳米了
Re: 上微7nm不知道,不过华为大概是可以自己生产12-14nm芯片了,华为已经是设计+ Foundry了
苹果大概要推出2000美元一个的3nm的A17芯片的iphone了
甚至可能3000美元一个iphone
甚至可能3000美元一个iphone
Re: 上微7nm不知道,不过华为大概是可以自己生产12-14nm芯片了,华为已经是设计+ Foundry了
3纳米或者7纳米其实是台积电三星的市场噱头
90纳米技术一个SRAM占地大约1平方微米,那么相同标准7纳米应该占地0.006平方微米,实际上各家的7纳米占地都是0.026-0.027平方微米,按先前的习惯应该叫14纳米。3纳米就更虚了
实际上90纳米技术之前,各家都没有玩这种噱头,1微米技术SRAM占地大约220平方微米,到90纳米的1平方微米基本上是一个标准
x1
Re: 上微7nm不知道,不过华为大概是可以自己生产12-14nm芯片了,华为已经是设计+ Foundry了
SRAM占地面积就是等效于晶体管密度啊。现在连晶体管密度都作假了中国共产党未命空间党小组 写了: 2023年 1月 30日 08:47 不是你说的这么算得
以前的几纳米是指gate的尺度。
自从30纳米以下, 就不指gate的尺寸了, 是指晶体管密度了。
也就是gate没有缩的那么小, 但晶体管密度照样能提升。 主要靠得是在金属层的微缩。
一个工艺节点的前进一代基本能把晶体管密度提升一辈。
这也是每次都是1.4这样的倍数
Re: 上微7nm不知道,不过华为大概是可以自己生产12-14nm芯片了,华为已经是设计+ Foundry了
据说3nm性能只能提升5%,吹成15%
能耗只能降低7%,吹成25-30%
成本提升50%,吹成30%
能耗只能降低7%,吹成25-30%
成本提升50%,吹成30%
-
民主自由是婊子的遮羞布(谁的帝)
- 论坛元老

- 帖子互动: 1090
- 帖子: 16700
-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31日 1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