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当今天朝最著名100科学家
版主: Softfist
#145 Re: 评选当今天朝最著名100科学家
(34)石正丽,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由于她的蝙蝠冠状病毒的研究成果出名,曾参与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研究。2015年11月,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自然-医学》上发表关于合成类似SARS冠状病毒的论文,石正丽也是作者之一。
#147 Re: 评选当今天朝最著名100科学家
(35)郑强应该算一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特聘教授、山西大同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名誉教授”。
上次由 lakem 在 2024年 9月 21日 23:22 修改。
#148 Re: 评选当今天朝最著名100科学家
郑强主要从事聚合物流变学、多组分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曾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侨联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一等奖等奖项。先后获得“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2014中国好校长”、首届“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等荣誉称号。
#150 Re: 评选当今天朝最著名100科学家
(36)戴琼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立体视觉和计算摄像理论、关键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发明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研制出的国际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在智能视觉目标识别任务方面的算力是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余倍。
#151 Re: 评选当今天朝最著名100科学家
这就是卡桑的包叔系列中的黛院士,给包叔做了全身3D全息AI,牛逼了lakem 写了: 2024年 9月 21日 23:21 (36)戴琼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立体视觉和计算摄像理论、关键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发明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研制出的国际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在智能视觉目标识别任务方面的算力是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余倍。
#152 Re: 评选当今天朝最著名100科学家
"在智能视觉目标识别任务方面的算力是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倍",这个不能随便吹牛吧,应该这个新的芯片很牛,卡别人的脖子的芯片,不知道是否需要光刻机
#153 Re: 评选当今天朝最著名100科学家
(37)王恩哥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发明转角氮化硼光学晶体原创理论与材料。
光学晶体是激光技术的“心脏”。1962年,美国科学家提出双折射和周期性极化光学晶体理论,开辟了非线性光学领域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2023年,北京大学团队原创第三类光学晶体理论---转角相位匹配理论,并首次制备出转角菱方氮化硼晶体。晶体仅有微米量级厚度,“薄如蝉翼”,是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能效相较于传统晶体提升了100至1万倍。二维材料光学晶体的理论突破与材料制备,具有鲜明的首创性。研究团队正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发新一代紫外激光器,为纳米加工提供核心激光技术。
“该理论的应用有望让激光器的尺寸缩小至微米级。一些过去无法制造光学晶体的材料,也有望在材料堆叠角度的转动中再次焕发生机”。
“光学晶体是激光技术发展的基石,谁掌握了光学晶体的设计理论和制备技术,谁就掌握了激光技术的未来”,“转角菱方氮化硼光学晶体具备超薄尺寸、优异的可集成性和全新功能,未来有望在量子光源(通讯)、光子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新的应用突破”。
光学晶体是激光技术的“心脏”。1962年,美国科学家提出双折射和周期性极化光学晶体理论,开辟了非线性光学领域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2023年,北京大学团队原创第三类光学晶体理论---转角相位匹配理论,并首次制备出转角菱方氮化硼晶体。晶体仅有微米量级厚度,“薄如蝉翼”,是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能效相较于传统晶体提升了100至1万倍。二维材料光学晶体的理论突破与材料制备,具有鲜明的首创性。研究团队正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发新一代紫外激光器,为纳米加工提供核心激光技术。
“该理论的应用有望让激光器的尺寸缩小至微米级。一些过去无法制造光学晶体的材料,也有望在材料堆叠角度的转动中再次焕发生机”。
“光学晶体是激光技术发展的基石,谁掌握了光学晶体的设计理论和制备技术,谁就掌握了激光技术的未来”,“转角菱方氮化硼光学晶体具备超薄尺寸、优异的可集成性和全新功能,未来有望在量子光源(通讯)、光子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新的应用突破”。
#154 Re: 评选当今天朝最著名100科学家
(38)杨勇平院士,热能动力工程专家,兰州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杨勇平为中国燃煤发电技术跃居国际领先做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了设备性能提升与流程拓扑优化相结合的燃煤发电机组能耗协同调控方法,发展了燃煤发电系统节能理论;攻克了复杂环境下大型燃煤发电空冷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和跨尺度协同调控技术,降低了空冷机组能耗,实现了电站空冷技术从依赖进口到对外输出的跨越;发明了燃煤发电平板式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打破中国国外封锁,并在国际上率先攻克了机组全工况低能耗脱硝难题,引领平板式脱硝技术发展;研发了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低品位余热深度利用的高效供热技术,提升了机组能效水平,推动了热电联产技术升级。
杨勇平为中国燃煤发电技术跃居国际领先做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了设备性能提升与流程拓扑优化相结合的燃煤发电机组能耗协同调控方法,发展了燃煤发电系统节能理论;攻克了复杂环境下大型燃煤发电空冷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和跨尺度协同调控技术,降低了空冷机组能耗,实现了电站空冷技术从依赖进口到对外输出的跨越;发明了燃煤发电平板式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打破中国国外封锁,并在国际上率先攻克了机组全工况低能耗脱硝难题,引领平板式脱硝技术发展;研发了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低品位余热深度利用的高效供热技术,提升了机组能效水平,推动了热电联产技术升级。
#155 Re: 评选当今天朝最著名100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却痛批华为商业模式极富“垄断又封闭”,无助于大陆对抗西方国家的围堵。南华早报报导,大陆社交平台bilibili上近日传出一段孙凝晖的公开发言,内容是来自今年5月的一次演讲,不知为何时隔4个月突然在网络上发酵。lakem 写了: 2024年 9月 13日 23:47 (32) 孙凝晖,计算机系统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学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从事高性能计算机研究工作。
孙凝晖院士是一个敢讲真话的科学家,针对目前热点AI和足球,他直接说出“AI落后美国2-3代很正常 足球还更落后呢”。
孙凝晖在中国科学院的一场报告中,狠批华为的商业模式既垄断又封闭,“华为就是搞封闭、搞垄断,最好你们都别干,贡献给我就行了。你们都用我的芯片、都把技术给我,然后搞一个端到端,从这个制造到指令到软件到大模型,到这个应用,反正全都是我,AI智能计算中心到算力网全都是我,所以我想我们用这种中式的封闭、中式的垄断去对抗西式的封闭、西式的垄断,肯定是打不赢!”
孙凝晖指出,华为“当老二肯定没问题”,也理解为了管理庞大的企业,把资源、利益集中在一个企业里管理确实更有效率,但他认为必须要有另一个更为开放的经营模式。
为了改善“垄断”,孙凝晖直言,应要进行生产关系的改革,他直批,华为虽然已成为大陆科技行业的龙头,但在技术发展上还是输给美国。
报导指出,一位业界专家也同意孙凝晖的观点,认为仅由一家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并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生产链。这名业界人士以韩国科技龙头“三星”为例,表示韩国的技术实力之所以受到阻碍,就是因为三星用“铁拳”统治市场,再加上华为在争夺政府订单时比其他企业受到优惠待遇,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抑制业内竞争。
不过,也有人不赞同孙凝晖的说法,认为现况并不如孙凝晖描述的那么严重,因为大陆目前将重点摆在“为最严重的技术瓶颈进行创新”,但要达到这点,就需要少数有财力又能汇整资源的科技大公司。“一旦取得关键突破,再把焦点转向讨论华为的垄断商业模式也不迟。”
#156 Re: 评选当今天朝最著名100科学家
孙凝晖院士还是敢说的,无论观点对错,敢说话就代表有良心吧lakem 写了: 2024年 9月 28日 22:22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却痛批华为商业模式极富“垄断又封闭”,无助于大陆对抗西方国家的围堵。南华早报报导,大陆社交平台bilibili上近日传出一段孙凝晖的公开发言,内容是来自今年5月的一次演讲,不知为何时隔4个月突然在网络上发酵。
孙凝晖在中国科学院的一场报告中,狠批华为的商业模式既垄断又封闭,“华为就是搞封闭、搞垄断,最好你们都别干,贡献给我就行了。你们都用我的芯片、都把技术给我,然后搞一个端到端,从这个制造到指令到软件到大模型,到这个应用,反正全都是我,AI智能计算中心到算力网全都是我,所以我想我们用这种中式的封闭、中式的垄断去对抗西式的封闭、西式的垄断,肯定是打不赢!”
孙凝晖指出,华为“当老二肯定没问题”,也理解为了管理庞大的企业,把资源、利益集中在一个企业里管理确实更有效率,但他认为必须要有另一个更为开放的经营模式。
为了改善“垄断”,孙凝晖直言,应要进行生产关系的改革,他直批,华为虽然已成为大陆科技行业的龙头,但在技术发展上还是输给美国。
报导指出,一位业界专家也同意孙凝晖的观点,认为仅由一家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并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生产链。这名业界人士以韩国科技龙头“三星”为例,表示韩国的技术实力之所以受到阻碍,就是因为三星用“铁拳”统治市场,再加上华为在争夺政府订单时比其他企业受到优惠待遇,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抑制业内竞争。
不过,也有人不赞同孙凝晖的说法,认为现况并不如孙凝晖描述的那么严重,因为大陆目前将重点摆在“为最严重的技术瓶颈进行创新”,但要达到这点,就需要少数有财力又能汇整资源的科技大公司。“一旦取得关键突破,再把焦点转向讨论华为的垄断商业模式也不迟。”
#158 Re: 评选当今天朝最著名100科学家
(40)郑冶枫,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会会士(AIMBE Fellow),2024年7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受聘工学院教授,创立医学人工智能实验室。
郑冶枫长期在工业界从事医学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是最早一批将机器学习引入医学影像分析的开创者,在西门子工作期间发明了投影空间学习法,用于医学影像中器官的快速检测与分割。
负责了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医疗影像)的研发。该平台获得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领先科技奖,多款医学影像AI产品(比如CT肺炎和青光眼)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实验室也积极探索医学大数据分析在新型传染病预警监测(获得2022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领先科技成果奖)和医保基金监管(获得2022年国家医保局智慧医保大赛第一名)中的应用。实验室研发的医学自然语言处理相关产品,比如智能导诊、预问诊、辅诊、用药助手、院务客服问答,落地1000多家医院;医学大语言模型在医学知识查询、病历生成、医患对话自动生成上取得不错的效果,已经在多家头部医院落地应用。
郑冶枫发明了500多件专利(其中美国专利90多件),发表论文300多篇,被引用21,000多次,h-index指数74。他曾于2003年获得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郑冶枫长期在工业界从事医学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是最早一批将机器学习引入医学影像分析的开创者,在西门子工作期间发明了投影空间学习法,用于医学影像中器官的快速检测与分割。
负责了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医疗影像)的研发。该平台获得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领先科技奖,多款医学影像AI产品(比如CT肺炎和青光眼)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实验室也积极探索医学大数据分析在新型传染病预警监测(获得2022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领先科技成果奖)和医保基金监管(获得2022年国家医保局智慧医保大赛第一名)中的应用。实验室研发的医学自然语言处理相关产品,比如智能导诊、预问诊、辅诊、用药助手、院务客服问答,落地1000多家医院;医学大语言模型在医学知识查询、病历生成、医患对话自动生成上取得不错的效果,已经在多家头部医院落地应用。
郑冶枫发明了500多件专利(其中美国专利90多件),发表论文300多篇,被引用21,000多次,h-index指数74。他曾于2003年获得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59 Re: 评选当今天朝最著名100科学家
(41) 张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从事统计物理,量子物理与机器学习交叉领域的研究。提出了量子机器学习模型"玻恩学习机",结合了张量网络与生成学习;利用生成模型拓展了平均场方法,提出了求解统计物理问题的变分自回归神经网络(VAN)方法;提出“稀疏态”张量网络方法,解决了谷歌悬铃木(Sycamore)量子计算机的采样问题。入选“2022年中国智能计算科技创新人物” ,获得2022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得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自2023年起,担任《Physical Review Letters》编委。
张潘提出的一个创新的方法——稀疏态张量网络方法可以让上述随机量子线路采样问题在经典计算机上的计算效率比已有算法高出多个数量级,将超算的模拟计算时间由1万年缩短至数十秒,可以比“悬铃木”量子计算机算得更快,而且能获得更高保真度,从而真正解决随机量子线路采样问题。
从事统计物理,量子物理与机器学习交叉领域的研究。提出了量子机器学习模型"玻恩学习机",结合了张量网络与生成学习;利用生成模型拓展了平均场方法,提出了求解统计物理问题的变分自回归神经网络(VAN)方法;提出“稀疏态”张量网络方法,解决了谷歌悬铃木(Sycamore)量子计算机的采样问题。入选“2022年中国智能计算科技创新人物” ,获得2022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得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自2023年起,担任《Physical Review Letters》编委。
张潘提出的一个创新的方法——稀疏态张量网络方法可以让上述随机量子线路采样问题在经典计算机上的计算效率比已有算法高出多个数量级,将超算的模拟计算时间由1万年缩短至数十秒,可以比“悬铃木”量子计算机算得更快,而且能获得更高保真度,从而真正解决随机量子线路采样问题。
#160 Re: 评选当今天朝最著名100科学家
量子计算机都没影子,搞量子算法的是不是都是骗人的lakem 写了: 2024年 10月 11日 09:20 (41) 张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从事统计物理,量子物理与机器学习交叉领域的研究。提出了量子机器学习模型"玻恩学习机",结合了张量网络与生成学习;利用生成模型拓展了平均场方法,提出了求解统计物理问题的变分自回归神经网络(VAN)方法;提出“稀疏态”张量网络方法,解决了谷歌悬铃木(Sycamore)量子计算机的采样问题。入选“2022年中国智能计算科技创新人物” ,获得2022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得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自2023年起,担任《Physical Review Letters》编委。
张潘提出的一个创新的方法——稀疏态张量网络方法可以让上述随机量子线路采样问题在经典计算机上的计算效率比已有算法高出多个数量级,将超算的模拟计算时间由1万年缩短至数十秒,可以比“悬铃木”量子计算机算得更快,而且能获得更高保真度,从而真正解决随机量子线路采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