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Re: 人一老了就真没意思了
谁说不是呢。80都嫌多。人活到75就差不多了,再往后基本上都得靠别人,万事不能自觉,连上菌斑键政都不行了
谁说不是呢。80都嫌多。人活到75就差不多了,再往后基本上都得靠别人,万事不能自觉,连上菌斑键政都不行了
littlek 写了: 2025年 10月 24日 14:57老杨要像钱学森那样有宋健这种当官的大弟子,晚年根本不会今天这么冷落,但人活着那50年除了自己碧碧碧,啥弟子也没有,不但啥弟子没有,连书都没写过一本
没回忆录吗?回忆录也算吧,写书不光是写教科书。
为什么要人念叨呢,老了就过清净的日子,最后安静的离开
“有人说,人的一生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他断气时,从生物学上他死了。
第二次是他下葬时,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在社会上他死了。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最主要是是否能够自理
如果还能够自理那还可以
不然就真的没意思了
我认识几个老人活到九十一百都还能够自理
有的七八十就躺在床上不能动了
所以得该吃吃该喝喝,活着当下。
有没有被黄脸婆揍的老头?估计不是个例
无可奈何花落去,人越老越怕死。孤倒是无所谓。
对。我在美国华人教会,接触过两位一百岁的老太太,都能走着去参加聚会和主日敬拜。
所谓出名要趁早
Sir Isaac Newton's funeral was held in 1727 at Westminster Abbey, where he was buried in the nave.
Sir Isaac Newton (1727)
Location: Westminster Abbey
Details: The funeral service was attended by many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His tomb is marked by a memorial designed by William Kent and sculpted by Michael Rysbrack.
verdelite 写了: 2025年 10月 24日 15:48“有人说,人的一生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他断气时,从生物学上他死了。
第二次是他下葬时,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在社会上他死了。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老杨真要永垂不朽了
吴健雄连Windows 98都没见过,杨振宁见过chatGPT
Caravel 写了: 2025年 10月 24日 14:37杨李这么大本事的人
老了也就不中用了
80岁还有全球学术界帮你过一个生日,出一个论文集
在后面也就没人理了老杨最后花最后的能量给清华也请了不少人
也募集了很多钱
但是渐渐的老朋友都去世了
西蒙斯也是前几年去世的
学术界影响力也就没有了
最后想发个prl还被reviewer拒了
这些年连清华也都不怎么宣传了今天早上听了李政道儿子的回忆
说李政道有一次想从床上起来
结果家人觉得对他不好就不让他起来
使劲把他按住
他儿子说本来他应该可以再活几个月
但是他儿子一走他就不吃不喝了
verdelite 写了: 2025年 10月 24日 15:48“有人说,人的一生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他断气时,从生物学上他死了。
第二次是他下葬时,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在社会上他死了。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所以参加共产党的体制内还是好,死了以后家属还可以被组织惦记几年
你赶紧去死吧
所以说祝长命百岁就更像是一个咒语
星光是单身?
Caravel 写了: 2025年 10月 24日 14:37杨李这么大本事的人
老了也就不中用了
80岁还有全球学术界帮你过一个生日,出一个论文集
在后面也就没人理了老杨最后花最后的能量给清华也请了不少人
也募集了很多钱
但是渐渐的老朋友都去世了
西蒙斯也是前几年去世的
学术界影响力也就没有了
最后想发个prl还被reviewer拒了
这些年连清华也都不怎么宣传了今天早上听了李政道儿子的回忆
说李政道有一次想从床上起来
结果家人觉得对他不好就不让他起来
使劲把他按住
他儿子说本来他应该可以再活几个月
但是他儿子一走他就不吃不喝了
活着可以多看几年你鳖高层怎么内斗,中美怎么互杀,台湾能不能收回,等等
关键是要有传世著作,象唐朝王勃26岁就死了,但留下传世佳作滕王阁序,历尽1600多年,依然不衰。再流传两千年也毫无问题。
有个蛋用。主席去世的时候,都口舌不清,靠玉凤护理,被江姐辖制,哀乎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