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看了杨振宁传,终于明白了老杨老李怎么回事
发表于 : 2022年 9月 26日 21:34
这不搞笑嘛,为啥不直接学中文看原著?hci 写了: 2022年 9月 26日 21:15 都是翻译的第N手资料了,应该是拉丁文的。
英国那时都必须学拉丁文,很大程度上是要学这些翻译的拉丁文第N手中国科技和文化。
以為油水榨乾了之后,就不学那鸟拉丁文了。
这不搞笑嘛,为啥不直接学中文看原著?hci 写了: 2022年 9月 26日 21:15 都是翻译的第N手资料了,应该是拉丁文的。
英国那时都必须学拉丁文,很大程度上是要学这些翻译的拉丁文第N手中国科技和文化。
以為油水榨乾了之后,就不学那鸟拉丁文了。
哎,科学史我也是看的。当然他们都是有出现的条件的,而条件都已具备。所谓从无到有,也是相对而言。
就这几个人把整个中国文化都翻译过去了?hci 写了: 2022年 9月 26日 21:40 没有呀。中文原著,在梵蒂岡的藏书室里,没有几个人能见到。懂得中文的人,更少。这些人,很多身在中国,与教庭只有通信往来。这些人不是来传教的,是来作文化间諜的。
很多中文原著,中国自己都没有了。
那也是中国翻译过去的呀,怎么中国自己倒是断了。古籍该有很多本吧,怎么拿走了就没有了,印刷术都哪里去了?何况都得靠这几个人翻译欧洲又没有人读得懂,把原书运过去干什么?
就像天工开物,中国就是不存了。被清朝灭了。。。很多本,你敢留吗。留了就杀头reknaz 写了: 2022年 9月 26日 22:07 那也是中国翻译过去的呀,怎么中国自己倒是断了。古籍该有很多本吧,怎么拿走了就没有了,印刷术都哪里去了?何况都得靠这几个人翻译欧洲又没有人读得懂,把原书运过去干什么?
那就别怪人家偷了,人家还帮忙留了一本。
哎,都是命(我不是信命,这是对“过去的事情不能再改变”的感慨)。
reknaz 写了: 2022年 9月 26日 22:07 那也是中国翻译过去的呀,怎么中国自己倒是断了。古籍该有很多本吧,怎么拿走了就没有了,印刷术都哪里去了?何况都得靠这几个人翻译欧洲又没有人读得懂,把原书运过去干什么?
中国人都看不懂自己写的科技数学书,外国人倒是懂,你这是在宣传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吗?hci 写了: 2022年 9月 26日 22:16 中国科技数学书,后世看不懂前世写的,这种失传和断传承事件,应是常态。
为什么断?儒家文科生把持了话语权呀。本来就没几个人认字,都去学孔孟之术了,可不就断了么。
但凡道家有点权力的朝代,中国科技都很兴盛,发展出各种后世看不懂的科技。
伏羲教作为改良的道教,要追求政教合一,就是为了让知识不再断代。
越说越离谱,外国人又不是一个人,都理解错了还得错在一处这得多小的几率啊。hci 写了: 2022年 9月 26日 22:53 正常。万事不负有心人。
外国人付出努力,走正道,也可成功。伏羲正道,不分中外。
不过外国人理解错了的地方很多。《1434》提到,他们画的一种泵,没理解古书的意思,按他们的画法,不可能工作。等等。
最近有个程碧波,举了很多外国人理解古文错误之处,给西方諸多理论,带来很多困境。
因为只有一个翻译。。。point of failure。(我不了解这个事,只是专门针对你的这个问题说的)
就是说整个西方工业文明都是一个出错的翻译扛着的?hci 写了: 2022年 9月 26日 23:19 对的。原文不公开。最初翻译的教士,不是专家,有错很正常。后来人无法確認到底是什么回事,因为看不到原文,也不懂中文。所以他们自我感觉搞明白一个东西,很有成就感,也不难理解。但没有原文,很可能都不会知道有这回事,所以不能低估原文的作用。
你要理解那时候科学家的工作方式,有了新的想法后,需要不断地与人讨论——书信、研讨会等等。而且大家基本都遵守潜规则,不会剽窃。
“我能让翁帆叫爸爸老杨能么“看了好几遍终于明白了,不过老杨能让翁帆上清华博士,这个很少人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