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谁生产,哪什么生产呢?这是一个问题。。。。ironchef 写了: 2025年 3月 9日 22:13 谁指望憋的社保谁傻逼。即使鳖有8亿的生产力,也没有维持8亿张嘴的足够资源,现在还能靠出口换资源,以后别人都能机器人生产了,就不一定给憋提供原材料资源了
完了 强人工智能就是中国的天敌 有史以来人矿的优势将首次消失殆尽
版主: Softfist
#41 Re: 完了 强人工智能就是中国的天敌 有史以来人矿的优势将首次消失殆尽
#44 Re: 完了 强人工智能就是中国的天敌 有史以来人矿的优势将首次消失殆尽
首先取代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
这些人在极权专制国家完全只是传声筒,安全可以由机器人取代。而且机器人绝对忠诚
这些人在极权专制国家完全只是传声筒,安全可以由机器人取代。而且机器人绝对忠诚
共产党就是赤裸裸黑手党
-
- 论坛元老
wanmeishijie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2208
- 帖子: 70753
-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10日 23:58
#45 Re: 完了 强人工智能就是中国的天敌 有史以来人矿的优势将首次消失殆尽
你们美华做题做傻了吧?机器人干活挣钱,资源去外国买就行了。咋无所事事了?男的当兵,女的生娃。这不都是工作?
理解了老将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你就理解了老将
viewtopic.php?t=120513
理解了它们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它们为什么会嘲笑不愿意当狗的人,以及为什么会害怕想要反抗的人,就都可以理解了:
“放着好好的狗不当”

#46 Re: 完了 强人工智能就是中国的天敌 有史以来人矿的优势将首次消失殆尽
傻逼你制造业没有优势了,出口挣不了钱了,外国凭啥卖你资源啊?还男当兵,女生娃,几个亿男的都当兵吗?鳖连公务员都养不起了还养战狼?新生的娃该咋养?有啥竞争优势,五毛蛆的目前还能挣5毛,你娃连五毛都挣不到了,聊天机器人都不要一毛
#47 Re: 完了 强人工智能就是中国的天敌 有史以来人矿的优势将首次消失殆尽
唉,你是多大信心,美国制造能有优势啊ironchef 写了: 2025年 3月 9日 23:15 傻逼你制造业没有优势了,出口挣不了钱了,外国凭啥卖你资源啊?还男当兵,女生娃,几个亿男的都当兵吗?鳖连公务员都养不起了还养战狼?新生的娃该咋养?有啥竞争优势,五毛蛆的目前还能挣5毛,你娃连五毛都挣不到了,聊天机器人都不要一毛
美国工厂的工业机器人落后中国很多年啦,发电量也不行
#48 Re: 完了 强人工智能就是中国的天敌 有史以来人矿的优势将首次消失殆尽
当制造业都由机器人干,比如特斯拉,人矿就没啥优势了。现在walmart自动化造服装都比鳖便宜。发电量不是问题吧,北美的电费挺便宜的,连曹德旺都这么说。鳖的电主要靠三峡,战时是个节
#49 Re: 完了 强人工智能就是中国的天敌 有史以来人矿的优势将首次消失殆尽
我两年以前是这样想的,但是很快发现恰恰相反,TG在AGI时代将是最大赢家。
1. 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平均智商高。平均智商高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快速接受新事物,比如移动互联网,比如AI。西方国家,反应迟钝,路径依赖严重,利益集团绑架严重,很难推广。
2. 中国最大的弱点是中文难学难用望文生义,不利于抽象思考和逻辑。AGI正好弥补了这一点,让人中国人可以轻松接触英文世界的概念和逻辑,与英语世界拉平。这会进一步释放中国人的智商优势。
3. 今后10年,中国在芯片领域将大获全胜。芯片是跨行业的,中国的成本优势就空前放大,消灭一切海外制造业。芯片也是创新的基础,中国制造将大面积颠覆西方仅存的强势工业。没有工业,根本就无法实现工业的AI化。
4. AGI在工业方面的应用离不开数据和经验。中国运气好,在AI突破的时候,正好掌握着数据和经验。而美国的打压让中国有了,防范的意识。中国工业+AI将消灭中国以外的一切工业,从知识密集形,到劳力密集形,统统消灭。
1. 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平均智商高。平均智商高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快速接受新事物,比如移动互联网,比如AI。西方国家,反应迟钝,路径依赖严重,利益集团绑架严重,很难推广。
2. 中国最大的弱点是中文难学难用望文生义,不利于抽象思考和逻辑。AGI正好弥补了这一点,让人中国人可以轻松接触英文世界的概念和逻辑,与英语世界拉平。这会进一步释放中国人的智商优势。
3. 今后10年,中国在芯片领域将大获全胜。芯片是跨行业的,中国的成本优势就空前放大,消灭一切海外制造业。芯片也是创新的基础,中国制造将大面积颠覆西方仅存的强势工业。没有工业,根本就无法实现工业的AI化。
4. AGI在工业方面的应用离不开数据和经验。中国运气好,在AI突破的时候,正好掌握着数据和经验。而美国的打压让中国有了,防范的意识。中国工业+AI将消灭中国以外的一切工业,从知识密集形,到劳力密集形,统统消灭。
#50 Re: 完了 强人工智能就是中国的天敌 有史以来人矿的优势将首次消失殆尽
这段话有一定的讨论价值,但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存在过度简化和偏激的结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其合理性和问题点。Deepsix 写了: 2025年 3月 9日 23:30 我两年以前是这样想的,但是很快发现恰恰相反,TG在AGI时代将是最大赢家。
1. 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平均智商高。平均智商高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快速接受新事物,比如移动互联网,比如AI。西方国家,反应迟钝,路径依赖严重,利益集团绑架严重,很难推广。
2. 中国最大的弱点是中文难学难用望文生义,不利于抽象思考和逻辑。AGI正好弥补了这一点,让人中国人可以轻松接触英文世界的概念和逻辑,与英语世界拉平。这会进一步释放中国人的智商优势。
3. 今后10年,中国在芯片领域将大获全胜。芯片是跨行业的,中国的成本优势就空前放大,消灭一切海外制造业。芯片也是创新的基础,中国制造将大面积颠覆西方仅存的强势工业。没有工业,根本就无法实现工业的AI化。
4. AGI在工业方面的应用离不开数据和经验。中国运气好,在AI突破的时候,正好掌握着数据和经验。而美国的打压让中国有了,防范的意识。中国工业+AI将消灭中国以外的一切工业,从知识密集形,到劳力密集形,统统消灭。
⸻
1. “中国的平均智商高,有利于接受新事物”
合理之处:
• 中国社会对技术创新的接受速度确实较快,例如移动支付、电商、AI技术的推广速度都领先全球。
• 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人才储备充足,尤其是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培养力度较大。
问题之处:
• “平均智商决定技术接受能力”这一点没有足够证据支持。 技术推广速度更依赖于社会结构、政策、资本、教育体系,而非纯粹的智商水平。
• “西方国家反应迟钝”这一点过于片面。 事实上,AI的主要技术突破仍然来源于西方(如OpenAI、DeepMind、Google、Meta、NVIDIA等),反映出其在基础科研和高端技术上的优势。
⸻
2. “中文难学,AGI能弥补,释放中国人的智商优势”
合理之处:
• 语言确实影响思维模式,中文的表意性可能在某些领域(如数学、编程)相比英语的表音性更不直观。
• AGI的翻译和信息整合能力可以降低语言壁垒,使更多人轻松获取全球知识。
问题之处:
• “中文不利于抽象思考和逻辑”这一点并不准确。 许多优秀的数学家、科学家(如华罗庚、丘成桐、杨振宁等)都是以中文为母语成长的,说明语言并不会根本性地限制思维能力。
• “AGI让中国人全面接触英文世界”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优势。 任何国家的人民都可以使用AGI翻译技术,中国并不会在这方面占据独特优势。
⸻
3. “中国将在芯片领域大获全胜,消灭海外制造业”
合理之处:
• 中国在半导体制造(特别是成熟工艺)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比如中芯国际(SMIC)在28nm及以上制程具有较强竞争力。
• 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完整,能够降低芯片生产成本,提高规模效应。
问题之处:
• “中国将在芯片领域大获全胜”是一个过度乐观的预测。 目前中国在高端芯片(如3nm、2nm工艺)、EUV光刻机、高端EDA软件等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西方国家。
• “消灭海外制造业”不现实。 芯片产业是全球化合作的产物,即便中国在某些领域赶超,欧美、日韩、台湾仍然掌握关键技术,全球供应链不会在短期内被单一国家取代。
⸻
4. “AGI+工业将让中国消灭海外所有工业”
合理之处:
• AGI+制造的结合确实有可能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
• 中国拥有丰富的工业数据,在智能制造方面有一定优势。
问题之处:
• “消灭中国以外的所有工业”是不现实的。 工业并非只依赖数据和经验,还涉及资源、技术、市场和政治因素。欧美、日本、韩国在高端制造领域仍然具备强大优势(如精密仪器、航空航天、高端材料)。
• “美国的打压让中国有防范意识”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封锁促进了国产替代,但也限制了中国在某些前沿科技(如高端光刻机、半导体设备)的发展速度。
• AI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欧美手中。 即便中国在应用端取得突破,欧美依然在算法、算力(如NVIDIA GPU)和大模型(如GPT-4、Gemini)等领域占据领先位置。
⸻
结论
这段话基于部分现实基础,但许多观点过于极端,缺乏对全球科技格局的客观认识。
#52 Re: 完了 强人工智能就是中国的天敌 有史以来人矿的优势将首次消失殆尽
以后就是大模型互相写小作文挣钱
LittleBear 写了: 2025年 3月 9日 17:55 强人工智能(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一旦实现,将深刻重塑世界格局,带来的冲击远超过去任何一轮工业革命。中国等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尤其依赖制造业、服务业的经济模式,将面临巨大变革。这种冲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全球产业结构的剧变
(1)制造业的彻底自动化
AGI 结合先进机器人技术,将极大削减制造业对人类劳动力的需求:
智能工厂:无需人工干预,从原料采购到产品组装,完全由 AI 驱动的机器人完成。特斯拉的“无人工厂”已初露端倪,而 AGI 可能让全行业都实现这种模式。
生产回流发达国家:AGI 使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大幅下降,美国、德国等高技术国家可能将制造业迁回本土,减少对中国等低成本制造业国家的依赖。
“超本地化制造”:结合 3D 打印与 AI 设计优化,产品可在全球分布式工厂快速生产,进一步削弱全球供应链对人工密集型国家的需求。
(2)服务业大规模 AI 替代
目前,AI 在客服、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业已有广泛应用,AGI 将彻底替代大部分中低端服务业岗位:
客服、金融分析师、律师助理:AI 能理解语境,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
医生、教师:AGI 结合机器人,可以提供标准化、个性化的医疗和教育,取代大部分人类从业者。
司机、快递员、外卖员:无人驾驶、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等技术成熟后,数千万就业岗位消失。
(3)科研、软件工程、创意行业
科研创新:AGI 能快速阅读文献、发现新理论,甚至自主进行实验,颠覆传统科研模式。
软件开发:AGI 可以独立编写代码、优化架构,许多程序员职业将被取代。
设计、艺术、媒体:AI 生成的内容(如 Midjourney、Sora)已经展现出媲美人类的创造力,AGI 可能直接主导影视、广告、音乐、文学等行业。
2. 对中国的冲击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人口大国,经济高度依赖制造业和服务业,AGI 的到来将带来深远影响:
(1)就业结构巨变
大规模自动化会导致数亿低端劳动岗位消失:
制造业:中国约 2.5 亿制造业工人将面临失业或岗位转型压力。
服务业:中国约 3.5 亿服务业从业者,许多岗位(如快递、客服、零售)可能被 AI 取代。
可能的应对方式:
政府补贴和全民基本收入(UBI):大规模失业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政府可能需要推行类似“全民基本收入”政策,确保基本生活保障。
大规模职业转型:推动劳动力向高端科技、创意产业、社会服务等方向转移。
发展新型产业:如生物技术、航天、AI 伦理与监管等领域,吸纳部分就业人口。
(2)中国的科技竞争力受到挑战
AI 算力和数据壁垒:如果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率先突破 AGI,并利用芯片技术封锁中国,中国可能面临重大技术劣势。
科研与创新模式变革:AGI 可能加速基础科学突破,谁掌握 AGI,谁就掌握了未来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3. 世界格局的重塑
(1)超级大国竞争
AGI 可能成为决定全球霸权的新武器:
美国的优势:掌握顶级芯片(英伟达、AMD)、AI 算力(谷歌 DeepMind、OpenAI)、基础科研(哈佛、MIT)。
中国的挑战:虽有全球最大数据量和顶级工程人才,但受限于芯片封锁,需要加快算力国产化。
欧洲、日本:在 AI 方面相对落后,AGI 时代可能被边缘化。
(2)财富极端集中
AGI 可能进一步强化“头部企业+资本”控制世界经济的格局:
“AI 垄断”:掌握 AGI 技术的大企业(如 Google、微软、字节跳动、华为)可能形成超级垄断。
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受冲击:许多传统行业因 AI 自动化而倒闭,全球财富可能进一步向顶级企业和资本集中。
(3)地缘政治变革
“AI 冷战”:类似美苏核竞赛,AI 领域可能形成美中对抗,中国需要尽快实现自主 AI 发展。
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可能削弱中国的经济优势,倒逼中国进行经济转型。
劳动力国家衰退:如印度、越南等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国家,可能因 AGI 崛起而面临巨大挑战。
#53 Re: 完了 强人工智能就是中国的天敌 有史以来人矿的优势将首次消失殆尽
用AI写的?LittleBear 写了: 2025年 3月 9日 23:56 这段话有一定的讨论价值,但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存在过度简化和偏激的结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其合理性和问题点。
⸻
1. “中国的平均智商高,有利于接受新事物”
合理之处:
• 中国社会对技术创新的接受速度确实较快,例如移动支付、电商、AI技术的推广速度都领先全球。
• 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人才储备充足,尤其是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培养力度较大。
问题之处:
• “平均智商决定技术接受能力”这一点没有足够证据支持。 技术推广速度更依赖于社会结构、政策、资本、教育体系,而非纯粹的智商水平。
• “西方国家反应迟钝”这一点过于片面。 事实上,AI的主要技术突破仍然来源于西方(如OpenAI、DeepMind、Google、Meta、NVIDIA等),反映出其在基础科研和高端技术上的优势。
⸻
2. “中文难学,AGI能弥补,释放中国人的智商优势”
合理之处:
• 语言确实影响思维模式,中文的表意性可能在某些领域(如数学、编程)相比英语的表音性更不直观。
• AGI的翻译和信息整合能力可以降低语言壁垒,使更多人轻松获取全球知识。
问题之处:
• “中文不利于抽象思考和逻辑”这一点并不准确。 许多优秀的数学家、科学家(如华罗庚、丘成桐、杨振宁等)都是以中文为母语成长的,说明语言并不会根本性地限制思维能力。
• “AGI让中国人全面接触英文世界”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优势。 任何国家的人民都可以使用AGI翻译技术,中国并不会在这方面占据独特优势。
⸻
3. “中国将在芯片领域大获全胜,消灭海外制造业”
合理之处:
• 中国在半导体制造(特别是成熟工艺)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比如中芯国际(SMIC)在28nm及以上制程具有较强竞争力。
• 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完整,能够降低芯片生产成本,提高规模效应。
问题之处:
• “中国将在芯片领域大获全胜”是一个过度乐观的预测。 目前中国在高端芯片(如3nm、2nm工艺)、EUV光刻机、高端EDA软件等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西方国家。
• “消灭海外制造业”不现实。 芯片产业是全球化合作的产物,即便中国在某些领域赶超,欧美、日韩、台湾仍然掌握关键技术,全球供应链不会在短期内被单一国家取代。
⸻
4. “AGI+工业将让中国消灭海外所有工业”
合理之处:
• AGI+制造的结合确实有可能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
• 中国拥有丰富的工业数据,在智能制造方面有一定优势。
问题之处:
• “消灭中国以外的所有工业”是不现实的。 工业并非只依赖数据和经验,还涉及资源、技术、市场和政治因素。欧美、日本、韩国在高端制造领域仍然具备强大优势(如精密仪器、航空航天、高端材料)。
• “美国的打压让中国有防范意识”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封锁促进了国产替代,但也限制了中国在某些前沿科技(如高端光刻机、半导体设备)的发展速度。
• AI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欧美手中。 即便中国在应用端取得突破,欧美依然在算法、算力(如NVIDIA GPU)和大模型(如GPT-4、Gemini)等领域占据领先位置。
⸻
结论
这段话基于部分现实基础,但许多观点过于极端,缺乏对全球科技格局的客观认识。
西方在概念突破方面一直比中国厉害,这个就是语言优势带来的红利。因为英文是需要定义需要赋值的语言,而中文是可以望文生义的语言。比如中国人看到进化论三个字,很容易理解为,生物进化是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我小时候辞海也是这样定义的。但是这种认识完全错误。很多这样的错误的累计,就让新概念模糊了,新概念用旧概念组成的词去描述很容易迷失。中国的著名科学家,华罗庚、丘成桐、杨振宁,他们都是学习并掌握了拼音语言的人,这不是偶然。中国本土的大科学家,往往都出于大量实践和实验的领域。纯粹的概念与思辨,中国人不太行,即使是古代都不是宗教输出大国。
接触英文困难是中国独有的短板,因为中文是这个世界上仅有的不基于拼音的语言文字。中文母语的人,大脑的语言部位与拼音语言的人不同,成年以后学英文太难了。
至于半导体,中芯国际已经开始打价格战了,依托国产全产业链,可以把价格打掉一半,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打对折,仍然赚钱。这足以消灭28nm和28nm以上的海外半导体产业链. 而由此带来的成本优势,已经足够中国通吃包括军事在内的所有工业产业链了。凡是排斥中国芯片的公司都要死,这是现在进行时。
大模型已经过了training时代,而进入应用时代,因为语料用光了。在应用时代NVIDIA GPU没有优势,很快各种廉价的专用芯片会占领市场。此外华为的GPU已经达到NVIDIA GPU 80%的水准,而GPU已经达到物理极限。GPU必须大面积长期运转,比CPU更早遇到物理极限。制成的提高对GPU已经效果不大了。
#54 Re: 完了 强人工智能就是中国的天敌 有史以来人矿的优势将首次消失殆尽
全球化衰退,贸易壁垒关税兴起,仅仅有生产能力并不能打开占领全部市场,更不可能消灭别人的工业能力,太乐观偏执了Deepsix 写了: 2025年 3月 9日 23:30 我两年以前是这样想的,但是很快发现恰恰相反,TG在AGI时代将是最大赢家。
1. 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平均智商高。平均智商高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快速接受新事物,比如移动互联网,比如AI。西方国家,反应迟钝,路径依赖严重,利益集团绑架严重,很难推广。
2. 中国最大的弱点是中文难学难用望文生义,不利于抽象思考和逻辑。AGI正好弥补了这一点,让人中国人可以轻松接触英文世界的概念和逻辑,与英语世界拉平。这会进一步释放中国人的智商优势。
3. 今后10年,中国在芯片领域将大获全胜。芯片是跨行业的,中国的成本优势就空前放大,消灭一切海外制造业。芯片也是创新的基础,中国制造将大面积颠覆西方仅存的强势工业。没有工业,根本就无法实现工业的AI化。
4. AGI在工业方面的应用离不开数据和经验。中国运气好,在AI突破的时候,正好掌握着数据和经验。而美国的打压让中国有了,防范的意识。中国工业+AI将消灭中国以外的一切工业,从知识密集形,到劳力密集形,统统消灭。
-
- 论坛元老
wanmeishijie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2208
- 帖子: 70753
-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10日 23:58
#55 Re: 完了 强人工智能就是中国的天敌 有史以来人矿的优势将首次消失殆尽
你都假设中共机器人能搞制造了,这还不是巨大优势啊?你们能别自相矛盾吗ironchef 写了: 2025年 3月 9日 23:15 傻逼你制造业没有优势了,出口挣不了钱了,外国凭啥卖你资源啊?还男当兵,女生娃,几个亿男的都当兵吗?鳖连公务员都养不起了还养战狼?新生的娃该咋养?有啥竞争优势,五毛蛆的目前还能挣5毛,你娃连五毛都挣不到了,聊天机器人都不要一毛
理解了老将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你就理解了老将
viewtopic.php?t=120513
理解了它们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它们为什么会嘲笑不愿意当狗的人,以及为什么会害怕想要反抗的人,就都可以理解了:
“放着好好的狗不当”

#57 Re: 完了 强人工智能就是中国的天敌 有史以来人矿的优势将首次消失殆尽
中国政府还懒政?你是在异次元世界里发的贴吗?Sususu 写了: 2025年 3月 9日 18:37 中国的教育水平,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推崇,以及政府对社会发展进程的预测和推动,会使中国在强人工智能世代仍旧走在世界最前沿。中国最大问题是政府懒政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弱与僵化。
与此相似的,美国问题是社会中的反智以及党派攻歼翻大饼。印度,在强ai时代生出大量低教育人口,时机实在是逆天了。
#60 Re: 完了 强人工智能就是中国的天敌 有史以来人矿的优势将首次消失殆尽
Deepsix 写了: 2025年 3月 10日 01:56 用AI写的?
西方在概念突破方面一直比中国厉害,这个就是语言优势带来的红利。因为英文是需要定义需要赋值的语言,而中文是可以望文生义的语言。比如中国人看到进化论三个字,很容易理解为,生物进化是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我小时候辞海也是这样定义的。但是这种认识完全错误。很多这样的错误的累计,就让新概念模糊了,新概念用旧概念组成的词去描述很容易迷失。中国的著名科学家,华罗庚、丘成桐、杨振宁,他们都是学习并掌握了拼音语言的人,这不是偶然。中国本土的大科学家,往往都出于大量实践和实验的领域。纯粹的概念与思辨,中国人不太行,即使是古代都不是宗教输出大国。
接触英文困难是中国独有的短板,因为中文是这个世界上仅有的不基于拼音的语言文字。中文母语的人,大脑的语言部位与拼音语言的人不同,成年以后学英文太难了。
至于半导体,中芯国际已经开始打价格战了,依托国产全产业链,可以把价格打掉一半,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打对折,仍然赚钱。这足以消灭28nm和28nm以上的海外半导体产业链. 而由此带来的成本优势,已经足够中国通吃包括军事在内的所有工业产业链了。凡是排斥中国芯片的公司都要死,这是现在进行时。
大模型已经过了training时代,而进入应用时代,因为语料用光了。在应用时代NVIDIA GPU没有优势,很快各种廉价的专用芯片会占领市场。此外华为的GPU已经达到NVIDIA GPU 80%的水准,而GPU已经达到物理极限。GPU必须大面积长期运转,比CPU更早遇到物理极限。制成的提高对GPU已经效果不大了。
1. “西方在概念突破方面比中国厉害,是因为英文的语言优势”
合理之处:
• 英文在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全球最重要的科学论文、专利和技术文档大多以英语撰写,这确实让英语母语者或精通英语的人占据了先机。
• 英语强调“定义”和“赋值”,在逻辑严密性方面相对清晰,而中文有时允许更灵活的表达,比如“望文生义”可能导致误解。
问题之处:
• 语言是否影响思维能力?
语言可能影响思维习惯,但不会根本性地决定思维能力。数学、物理、哲学这些学科的核心逻辑并不依赖具体语言,毕竟数学符号、公式、逻辑推理是通用的。
例子:俄罗斯、日本的科学研究实力也很强,但它们的语言体系与英语不同。
• 中国缺乏概念创新的真正原因
中国在某些基础科学突破上确实相对较弱,但这更多是历史、教育和科研环境的结果,而非语言的直接影响。
例如:
• 近代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西方,导致科学术语多用西方语言。
• 中国的教育体系长期偏向应试,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科研评价体系更倾向于论文数量而非基础突破。
• 过去几十年,中国科技发展更注重工程应用(如5G、光伏、AI),而非纯理论创新。
“华罗庚、丘成桐、杨振宁学习拼音语言不是偶然”
• 这句话过于片面。世界上很多顶尖科学家(如日本、俄罗斯、印度)都不以英语为母语,他们也在物理、数学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 华罗庚、丘成桐、杨振宁成就卓越,核心因素是他们本身的天赋和努力,而不是因为掌握了拼音语言。
⸻
2. “中文母语者成年后学习英文太难,因此是中国独有的短板”
合理之处:
• 中文和英文的确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中文母语者在学习英语时普遍面临较大的难度(例如语法、发音、拼写等)。
• 由于汉字与拼音语言的不同,中文母语者的大脑可能会发展出不同的语言处理方式,这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有所体现。
问题之处:
• 学习第二语言的难度并非中国独有的问题。 例如,日本、韩国、俄罗斯、阿拉伯国家的母语也与英语差异很大,日语、韩语同样不是拼音语言。
• 很多中国科学家精通英语,并不影响他们的科研能力。 例如,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的很多顶尖科研论文都是用英文发表的。
• AI技术已经大幅降低语言壁垒。 机器翻译和大模型(如GPT)使得母语不是英语的人可以更方便地阅读、理解和撰写英文文章。
⸻
3. “中芯国际的价格战将消灭海外28nm及以上的芯片产业”
合理之处:
• 中国在成熟制程(如28nm及以上)芯片制造上确实具有成本优势,特别是依靠供应链整合、规模化生产和政府支持。
• 中芯国际和其他中国厂商(如华虹)确实在某些领域(如低端MCU、汽车芯片)抢占市场,并对海外厂商形成价格压力。
问题之处:
• “消灭海外28nm以上的产业”是夸大说法。
• 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仍然在28nm及以上市场具有竞争力。
• 28nm以上的市场依然很大,海外厂商不会完全退出,而是会调整策略,如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如汽车、工业级芯片)。
• 价格战也有代价。 如果亏本竞争,企业可能难以长期维持研发投入,最终影响产业升级。
• 先进制程仍然受限
高端芯片(如5nm、3nm)仍然掌握在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手中。 即使在成熟工艺上占优,仍无法取代高端芯片的市场。
⸻
4. “AGI进入应用时代,NVIDIA GPU很快会被廉价芯片取代”
合理之处:
• AI硬件确实在分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开发专用芯片(如TPU、NPU)以取代通用GPU。
• 华为等公司在GPU领域取得进展,部分AI计算需求可以使用国产方案。
问题之处:
• “NVIDIA GPU没有优势”是错误的。
• NVIDIA的CUDA生态已经建立多年,大部分AI研究仍然依赖其软件和硬件。
• 专用芯片(如TPU、ASIC)虽然能在特定任务上超越GPU,但GPU仍然是最灵活、通用的方案。
• NVIDIA的Hopper架构(如H100)仍然是AI训练的最佳选择,并在未来可能推出更先进的架构。
• “华为GPU已达NVIDIA 80%水准”是夸大。
• 华为的Ascend 910B等芯片确实进步明显,但在算力、生态、软件支持方面仍落后于NVIDIA。
• 目前,全球主要大模型(如GPT-4、Gemini 1.5)仍然依赖NVIDIA GPU进行训练。
• “GPU遇到物理极限”并不意味着它会被淘汰。
• 半导体行业一直在寻找突破瓶颈的方法,例如Chiplet(小芯片)架构、光子计算、3D堆叠等。
• 未来,GPU可能会与其他计算架构(如光子计算、量子计算)结合,而不是完全被淘汰。
⸻
综合结论
1. “语言决定科技创新能力”是过度简化的观点。 科技进步与教育、科研环境、社会结构、历史积累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而非单纯的语言问题。
2. “中国的芯片产业将消灭海外产业”是夸大。 中国在成熟工艺上有优势,但高端芯片仍然受限,海外厂商也会调整策略,不会轻易被淘汰。
3. “NVIDIA GPU将被取代”目前并不现实。 AI芯片市场在变化,但NVIDIA仍然主导AI训练市场,短期内不会被廉价芯片取代。
4. “AGI进入应用时代”并不意味着训练结束。 未来大模型仍然需要持续迭代,训练仍然是核心竞争力,而非完全进入“后训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