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Re: 我鳖黑手最卖力气的抗日战果---不抗日却杀抗日的国民党军队,为日本人扫清道路,五毛继续谎言诈骗诈骗
这些不都是被迫反扫荡吗?又不是主动打日军。
Caravel 写了: 2025年 9月 2日 14:171940年10月4日,日军调集1万余人对新四军皖南部队进行历时一周的第二次大“扫荡”。新四军皖南部队在叶挺军长指挥下,同日军大战3次,小战数十次,共计毙伤敌近三千人,日军被迫撤退。
这些不都是被迫反扫荡吗?又不是主动打日军。
Caravel 写了: 2025年 9月 2日 14:171940年10月4日,日军调集1万余人对新四军皖南部队进行历时一周的第二次大“扫荡”。新四军皖南部队在叶挺军长指挥下,同日军大战3次,小战数十次,共计毙伤敌近三千人,日军被迫撤退。
这个规模只是战斗不是战役,新四军自称击毁日军4辆汽车而已,实际战果可能更小。
Caravel 写了: 2025年 9月 2日 14:111938年6月11日,新四军第二支队奉令派兵挺进南京至镇江间,破坏敌后交通,限3日内完成任务。11日下午,粟裕率部从溧水冒雨出发,急行军200里,15日拂晓抵达句容,当晚破坏铁路40米,并向下蜀火车站日军发起攻击。16日上午,粟裕派出8个班兵力到达镇江西南30里的韦岗。17日上午以猛烈火力袭击日军汽车队。这就是著名的“韦岗战役”,此战拉开了新四军进入敌后抗战的序幕。这场战斗的胜利使江南百姓看到了希望。
韦岗战斗探析
童屹立
韦岗战斗是新四军进入苏南敌后抗战的第一战。关于此次战斗,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编写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有如下记述[1]:
1938年春,日军占领了华中广大地区。新四军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向苏浙皖边挺进,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以第1、第2、第3支队部分团以下干部和侦察分队,组成新四军先遣支队,于4月28日从皖南歙县岩寺出发,先期开赴苏南敌后。6月15日,先遣支队抵达南京至镇江间的下蜀车站附近,在完成破坏铁路任务后,发现镇江至句容公路上日军汽车往来频繁,先遣支队司令员粟裕遂决定在镇江西南15千米的韦岗设伏,袭击日军运输车队。17日8时许,日军30余人,分乘5辆汽车由镇江南驶,当其进入伏击地域后,伏击部队突然发起猛烈攻击,日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伏击部队奋勇冲杀,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激战半小时,毙伤其20余人,击毁汽车4辆,缴获军用品一部。韦岗战斗的胜利,鼓舞了苏南军民的抗日斗志,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
这篇文章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让我们了解了韦岗战斗的大致经过及前因后果。但是,我们想知道更详细的战斗细节,那就只有看更详实、更权威的资料了。
韦岗战斗结束后没多久,此次战斗的指挥员——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兼先遣支队司令员粟裕就写了战斗总结,之后题名为《下蜀街铁道之破坏及卫岗之处女战》(卫岗即韦岗),收录进《新四军实战经验录》,于1939年 1月12日发表。这是战斗亲历者在战斗结束后不久记述的,而且其主旨是总结经验教训,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下面我就来看看其内容(双引号以内的文字就是《下蜀街铁道之破坏及卫岗之处女战》原文,双引号以外的文字是笔者根据各方资料的介绍)[2]:
1938年6月11日下午,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接到新四军军长叶挺转来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着该军派员一部挺进于南京、镇江间破坏铁道,以阻京、沪之敌,务于三日内完成任务,否则严厉处分,并将敌情随时具报,等因奉此。”
此前,新四军先遣支队在粟裕的率领下,已先期抵达苏南。6月初,新四军第1支队主力,也在陈毅的率领下,从安徽的岩寺镇到达苏南,和先遣支队会合。
这样,陈毅接到命令后,决定由粟裕的先遣支队执行此项任务,并以第1支队一部加强先遣支队,使该支队达到4个连的兵力,遂命令粟裕,“着该员即率先道队及一支队各部(共四个连)并电台一架,即由现地出发,务于三日内达到镇江、龙潭间,完成破坏该段铁道之任务,并将战况及敌情随时具报”。(上文中的“先道队”是指新四军先遣支队。)
粟裕奉命后,于11日下午4时,率部从李家山出发,向指定地点疾进。“途(中)因电台灯泡烧坏不能通报,为便行动计,则派兵1连掩护电台东去,靠茅山休息。其余部队于十五日拂晓前,始抵句蜀公路以东之徐家边隐蔽。”
“部队进至徐家边后,得悉龙潭至镇江段并未增加敌人,而下蜀街之敌,夜间则移驻其以西两里之火车站及庙内,并构有普通之高胸桥工事及简单之铁丝网。部队遂于当日(十五)午后四时出发,晚十时始达下蜀街。我们因所带之爆破材料不能用,除以一个连向西两里火车站之敌警戒,于必要时采取佯攻以掩护破坏外,另以一个排向东警戒,其余部队则全部以手工进行破坏外,经指战员四小时半之努力及当地人民之帮助,乃将铁道、电线破坏至四十米达之长。”
“然后令警戒部队向火车站之敌攻击,因敌固守,我未强攻,乃安全撤退至下蜀以南二十里之东谢村宿营。”
新四军先遣支队完成破坏铁道任务后,发现镇江至句容公路上日军汽车往来频繁,“镇句公路,则每日有敌汽车通行达五六十辆之多,其通行时间,从午前八时至九时及午后四时前后为最多。”
这样,先遣支队司令员粟裕决定:“为积极打击敌人,以开展江南游击战争,而加倍的完成顾司令长官给予我们的任务,同时又可避免敌人之突击起见,决定将部队即日(十六)转移,拟于十七日在卫岗以南赣船山口伏击敌人运输部队,以求得以小代价而取得大的胜利。”
然而,“各部队之指战员自十一日晚起,连晚之雨夜行军及繁多之侦察警戒,已十分疲劳,且病员增加至十余人之多,如全部参加战斗,不仅迟缓行动,而且会影响战斗。且当十六日晚,天雨如注,不使夜行,乃至杜村宿营。”因此,粟裕决定接下来的这次战斗,先遣支队就不全部参加了,只抽调一部分人参战,就行了。那么,如何抽调人员呢?
“由各连各选步兵两班,侦察连则加选短枪及轻机枪各—班,各班均配以得力之榴弹手。”通俗讲,就是从每个连里,各抽出2个步兵班准备参战;从侦察连里,抽出1个短枪班和1个轻机枪班准备参战;而且,抽出的各班里面,均要配备得力的手榴弹投手。
17日凌晨2时,新四军先遣支队,开始兵分两路,分途出发。未参战之部队及行李、病员等,取道徐家边、小芦荡、大西庄、神巷,经赣船山以南之东昌街、南青山镇,到达上元庄附近停止待命。参战部队则由粟裕亲自率领,另行取捷道出发。
以上是韦岗战斗前的状况,下面说说韦岗战斗的经过。我们继续看《下蜀街铁道之破坏及卫岗之处女战》的记述。
“由各连选出之参战部队,计有步兵六[个]班,轻机枪一[个]班(枪两挺),短枪一[个]班组成。参战部队由余率领,于十七日晨二时出发。先遣头派以短枪之便衣队,即经徐家边、小芦荡(仅距预定战地仅八里)稍事停止,再行鼓励与具体分配各部之动作任务,旋即继续出发。于午前八时经由K点到达F点时(如附图),即瞭见汽车—辆自句容向镇江北驶,我军因距离太远,未发射击,敌车即驶去。旋于八时十分,我先头之侦察班经由C、B点到达L点时,余率轻机枪一挺进至B点时,敌先头之第—辆车即自镇江南驶,侦察班乃遵所嘱,即行隐伏,让敌车通过,以截其后退。贻[迨]敌车进至B点时,我机枪尚未布置完毕,即于仓促间向敌车头射击,遂将敌车汽缸击穿,但敌车仍向前猛驶,直行约里许至E点时始停止。我后续部队尚未到达,致便敌车乘员全部逃走,仅截获邮件一车。随后,我后续部队赶到,即以两个班进占H点,向句容方向警戒并准备截敌汽车。约过六七分钟后,敌第二车(军官包车)当其进至B点时,经我军以机枪、手榴弹猛轰,首先将其驾驶员击伤,于是敌车即倾覆,翻入B点以西之水沟中,随即我军将敌已负伤之驾驶员击毙,次则与其战斗之日军(原件此分句语义不明,似乎漏字了,根据上下文分析,个人推断此分句完整意思为“接着在战斗中又将日军少佐土井击毙。”),其另一名则乘混乱之际潜伏车底,贻[迨]我军近前护[搜]查车内物件及准备烧该车时,潜伏车底之敌即乘机将我军战士刺伤,于是大家在仓促之际,群起用枪向敌射击,遂将该车下之敌击毙,后查明系敌上[大]尉梅泽武四郎。但在战士混乱射击该敌之际,竟有人误毙战士一名。随在该土井身边缴获手枪、军刀各一,并在车上缴获保险箱一只,计日钞洋七千元。又历时约五分钟,敌第三、四、五车连续而至,共载敌约三十余名。第三车被击于B点以北,第四车被击停于E点(笔者注:此处叙述有误,实际上应是L点),而其第五车乃自行停止于G点,敌我B点之轻机枪火力所不能及,而车上之敌均下车潜伏于路之两侧草丛中,向我方射击,以阻我军前进。于是,我军另一机枪占领D点,实行瞰制射击,始将敌全部击溃,计毙敌十三名,伤敌七八名。但敌之第五车因我机枪火力所不能及,而首先潜在A点之我方便衣队亦因火力太弱(驳壳),不能阻止敌之后撤,敌敌之第五车仍得以装载伤兵数名逃回,而敌之残余步兵,则行公路西沿之水沟中泅水逃回。战斗历半小时,至此乃告结束。除缴获步枪×支,手枪、军刀各一,钢盔数顶及日钞七千余元外,另有军用品四车。”
“敌车第五车及残余步兵逃回后,即令部队清扫战场,收集军用品及击毁四汽车。因我方人员太少,将车上之物大部毁弃,部队除担自己之伤员外,仅取回—部重要之军用品,旋即分路撤退到上[元]庄与其余未参战部队会合,并烧茶饭给部队吃及作战后动员,再继续行动。因当我军刚撤离战地约四里时,自镇江增援之敌,大致计有十七卡车又坦克—辆赶至战地,大肆轰击并将附近房屋焚毁,随后,敌机三架亦赶来盘旋,低空侦察,但我军已安全撤退也。”
上述引文的配图如下:
根据上文记述及配图所示,新四军参战部队在打日军第一、第二辆车的战斗完全结束后,过了约五分钟,第三、第四、第五辆车才联袂开到高骊山附近(第三、第四、第五辆车应是一支小车队),因此韦岗战斗实际上可区分为两次战斗。
第一次战斗为打第一、第二辆车的战斗;
第二次战斗为打第三、第四、第五辆车的战斗。
第一次战斗打第一辆车(该车为邮车)及第二辆车(该车为轿车)。先打第一辆车,属于远距离射击,战斗中新四军部队虽把车打坏,但驾驶员却逃了。接着打第二辆车,把车打坏后,经过短暂的近距离战斗,相继击毙车上三人,并发现了三人遗体,上文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击毙三人(驾驶员、土井、梅泽)的战斗经过。
第二次战斗打第三、第四、第五辆车(三辆车均为卡车),属于远距离交战。战斗刚开始,新四军先遣支队因“火力未能及时布置纵深和发扬突然之集中猛烈火力予敌以绝大杀伤”,“手榴弹之投掷技术太差,虽投掷于车前十余米达,但仍在车之远处爆炸,而未能炸中敌车”,在最初的火力袭击中对日军的杀伤极其有限,而且卡车上的日军一听到枪声,立即跳车隐蔽起来,对新四军进行还击。
关于韦岗战斗第二次战斗(打日军后面三辆卡车的战斗)中日军遇袭后的应变措施,粟裕有如下记述:
“(1)敌卡车仅有踏板,左右后均无栏板,一闻枪声即全部同时跳出车下,不致受大的杀伤。”
“(2)敌善于利用地形地物,一闻枪声后,即能迅速跳入草丛中,利用地形隐蔽射击,以抗拒我军。”
“(3)敌射击技术准确,两百米达以内,步枪均能命中。”
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远距离互射,新四军火力射程内的日军残部,借着地形地物的掩护,沿公路西沿之水沟中泅水逃跑了。这期间,新四军火力射程外的日军第五辆车也载着伤兵逃跑了。
而第二次战斗,新四军打扫战场,只是发现了一些武器和物资,并没有发现日军尸体。
理清了战斗基本经过,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新四军的战果:
上文记述的是韦岗战斗(包括第一、第二次战斗),共“计毙敌十三名,伤敌七八名。”
但我们根据上述细节,仔细分析下,可发现:韦岗战斗第一次战斗新四军打坏一辆邮车,击毁一辆轿车,击毙三名日军,可以证实,因为打轿车的战斗双方是近距离交战,而且,最后新四军控制了战场,也发现了三人的尸体;韦岗战斗第二次战斗的战果,只能确认击毁2辆卡车,缴获若干武器、物资,日军的人员损失则很难确认,因为双方是远距离交战,日军又隐蔽起来,所以战斗中新四军基本看不到日军情况。而且,战斗结束后新四军也没有发现日军尸体。因此,“计毙敌十三名,伤敌七八名。”这个战果,除韦岗战斗第一次战斗击毙三人可以确认外,其他(即韦岗战斗第二次战斗的战果)为估算。
卫岗战斗第二次战斗,因双方距离过远,新四军对参战日军的详细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但恰好日方文献对卫岗战斗第二次战斗参战日军的情况有详细的记述。
韦岗战斗第一次战斗,击毙日军三人经过,《下蜀街铁道之破坏及卫岗之处女战》一文,已有简略的叙述。因这三人在韦岗战斗第一次战斗中全部阵亡,因此其战斗情况,日军是不清楚的。但是,由于韦岗战斗第二次战斗参战日军大部脱逃,因此对于此战,日方文献上有较为详细的记述。
接下来,我们看看韦岗战斗第二次战斗日军的战斗亲历者第10师团第1陆上输卒队
的清水阜一和华中派遣军电信队
野战电信第18中队镇江驻屯建筑第1小队长相本一男少尉的报告。根据他们的记述,日军兵站部队在韦岗战斗第二次战斗的经过大致如下:[3]
1938年6月17日上午9时50分,日军第10师团第1陆上输卒队的陆军步兵上等兵清水阜一、陆军辎重兵特务一等兵和田安男、难波英一、三宅一男、难波雅男、藤原友善、家野贞介等七人,分乘板仓部队(兵站汽车第19中队)的3辆汽车(驾驶员为骑兵伍长越川信以下六人),从镇江出发,运送一装有数千日元的金柜、若干军需品及汽水、啤酒,赶往南京。
其中,第一辆汽车载着军需品、金柜、行囊,还搭乘了藤原、三宅、家野三人;第二辆汽车载着军需品、汽水、啤酒,还搭乘了难波英一、难波雅男二人;第三辆汽车载着汽水、啤酒,还搭乘了清水、和田二人。
当这个小小的车队开到镇江——句容公路上的高骊山隘路口(距镇江18公里)时,其前方30米处突然出现了10多个身穿正规军装的中国军人,以1挺轻机枪及多支步枪向其射击。清水等人立刻下车隐藏好,予以还击。
战至10时40分,日军两侧又响起了轻重机枪的怒吼声,约200名中国军人出现在日军两侧的山腹中,以1挺重机枪和1挺轻机枪向日军猛烈射击。因为汽车上载有金柜及军需品,所以3辆汽车为了安全起见,开始掉头,准备逃回镇江。然而,其中一辆车在掉头时,后车轮陷入路侧的排水沟,动弹不得。清水见状,安排3人对中国军队实施威吓射击,其余的人则冒着弹雨去抬车,想把陷沟里的车抬出来。但他们尝试多次,始终未能奏效,只得固守在汽车周围待援。
战至中午,日军战况不利,第10师团第1陆上输卒队7人中,有2人负伤(包括清水在内,以下称第10师团第1陆上输卒队参战者为藤原等人),1人失踪,板仓部队(兵站汽车第19中队)6人中,有1人战死,1人负重伤,1人失踪。而且,他们的弹药就快要打光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明白,继续留在原地抵抗,凶多吉少,因此放火烧毁了前面的两辆汽车及其装载的货物,再搭乘最末尾的一辆车逃向镇江。
他们后退了约1公里,遇到了华中派遣军电信队道野部队保线班村松伊作军曹以下9人。原来,这之前,一个汉奸(日语翻译)向道野部队保线班报告道,前方道路有数辆汽车受到中国军队袭击,陷入苦战。因此,保线班遂派村松等人向事发地点前进,以打探详细情况,没想到正好遇到脱险的藤原等人。
村松从藤原等人那里了解到情况,立即通报华中派遣军电信队镇江电信所,电信所则逐次通报给内山部队、板仓部队等部。
日军华中派遣军电信队野战电信第18中队镇江驻屯建筑第1小队长相本少尉以下21人,接到通报,立即出发救援,中午12时30分到达道野部队保线班待机位置,将道野部队保线班、藤原等人纳入其指挥下,并给藤原等人补充了弹药。因为还有战死者的遗体及负伤者、失踪者残留在中国军队阵中,随后相本小队以藤原等人作为先头分队,向高骊山附近攻击前进。途中,他们在一处山麓中救出1名负伤者,并找到了板仓部队的那名失踪者,将他们送到后方疗伤。接着又发现道路上第10师团第1陆上输卒队的那个失踪者,将其纳入该小队指挥,继续前进。
下午1时30分,为使后续的救援队进出隘路容易,相本小队主力以藤原等人为先导,占领左侧高地,同时道野部队村松军曹以下10人(以第10师团第1陆上输卒队和田一等兵为先导),在道路上前进,发现了板仓部队(兵站汽车第19中队)驾驶员的遗体。
不久,相本小队发现中国军队已撤走。藤原等人仍惦记着汽车上的货物,立即下山,只见两辆汽车连同上面的货物一起被烧成了灰烬。此时,板仓部队的救援队(约1个小队)也到达高骊山附近,遂与相本小队协力打扫战场。他们继续前进时,又发现了先于藤原等人受到袭击的内山部队本部轿车,跌落在路旁,旁边还有一名日军军官及2名士兵的遗体。又前进了500米,看到内山部队的一辆被击坏的卡车。
再说内山部队(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接到藤原等人遇袭的通报,立即从野战重炮兵第11联队抽出将校以下100人,从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抽出山炮1门,派遣到高骊山附近,同时要求其余各部随时准备以一部出动增援。
下午3时,日军内山部队浅田大尉以下1个中队赶到高骊山附近。
将清水阜一等人的记述,与《下蜀街铁道之破坏及卫岗之处女战》一文对比,双方记述的韦岗战斗第二次战斗(打第三、第四、第五辆车的战斗)战斗经过基本一致。新四军参战部队只将日军兵站部队击溃,未能将其歼灭。而日军兵站部队开到战场附近的,确实有三辆汽车,最后他们放弃了前面两辆车,搭乘最末尾一辆车逃跑了。
根据清水阜一等人的记述,韦岗战斗第二次战斗,日军战死1人,负伤4人,损失了2辆汽车、日元现金9229元40钱以及大批的军需品。加上韦岗战斗第一次战斗日军战死的3人,损失的2辆汽车。韦岗战斗日军共战死4人,负伤4人,损失了4辆汽车、日元现金9229元40钱及大批军需品。
这个数据,还有没有其他资料佐证呢?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所编《新四军参考资料8》(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12月版第35页)收录的日军华中派遣军特务部镇江班长1938年7月21日给特务机关长的报告(特镇治情第8号)说:“6月17日在韦岗(句容路上的句容、镇江两县交界处),内山部队司令部的1名军官、3名士兵搭乘的轿车遭到袭击。同一天内,当地兵站部的卡车在同一地点受到袭击。”[4]
同书注明:上文提到的内山部队,即日军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兵站部队,则是日军军一级直辖的后勤保障部队。)但是,这个报告,并没有写明日军的损失情况。
韦岗战斗结束后,日军有数支部队参加了对韦岗附近新四军的扫荡行动。其中一支部队——独立攻城重炮兵第2大队在行动结束后,编写了《高骊山附近讨伐详报》[5],后由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披露出来。该详报有如下记述:“(内山)支队司令部轿车1辆、卡车1辆以及板仓部队卡车2辆,本(1938年6月)17日上午10时30分于高骊山隘路口受到敌人袭击,(内山)支队司令部土井中尉及兵2名并板仓部队兵1名,计4名战死,汽车4辆烧弃。”
根据上述记载,韦岗战斗日军内山支队司令部战死1名军官,士兵2人;板仓部队战死士兵1人。
日军内山支队司令部即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司令部,板仓部队则明显是支兵站汽车部队,因为其主官姓板仓,而称为板仓部队。笔者查阅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档案——1938年1月15日的《上海派遣军职员表》,发现当时上海派遣军所辖兵站汽车部队全部主官,只有一人姓板仓,即兵站汽车第19中队长板仓胜满少佐。那么板仓部队应是兵站汽车第19中队。
为核实上述说法,笔者在官报上的靖国神社合祀文件[6]上寻找,有如下发现:1938年6月至8月期间,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司令部战死3人,分别是土井浩炮兵大尉(追晋后)、吉田茂炮兵伍长(追晋后)、加藤悦郎炮兵伍长(追晋后);兵站汽车第19中队战死1人,是石井秦湖辎重兵上等兵(追晋后)。
接着,笔者又在官报《战地其他死亡者》中找到了石井秦湖辎重兵上等兵,发现他确实战死于1938年6月17日,基本确认石井便是韦岗战斗兵站汽车第19中队的战死者。但土井浩等三人始终没找到,应该是《战地其他死亡者》漏掉了。
联系上文分析,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司令部的土井浩、吉田茂、加藤悦郎等三人,应该就是韦岗战斗第一次战斗的战死者。兵站汽车第19中队的石井秦湖则是韦岗战斗第二次战斗的战死者。
根据上述资料,日军方面认定的韦岗战斗损失为:日军共战死4人,负伤4人,损失了4辆汽车、日元现金9229元40钱及大批军需品。
日方说法是否准确呢?目前还不能下最后定论,需要更多资料来证明。
[1]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版。
[2]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新四军·文献(1)》,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3] 根据亚历档案《出納官吏保管の現金亡失に関する件》(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档案,查询编码:C01002276300,第22页—第55页)清水阜一、相本一男等日军战斗亲历者的报告书整理。
[4]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新四军参考资料8》,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5]《高驪山附近討伐詳報 第2号 自昭和13年6月17日至昭和13年6月27日 独立攻城重砲兵第2大隊》(第11页),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档案,查询编码:C11111860300。
[6]官报第4117号(1940年9月25日),第34页,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数据库(https://dl.ndl.go.jp/)档案。
Caravel 写了: 2025年 9月 2日 14:111938年6月11日,新四军第二支队奉令派兵挺进南京至镇江间,破坏敌后交通,限3日内完成任务。11日下午,粟裕率部从溧水冒雨出发,急行军200里,15日拂晓抵达句容,当晚破坏铁路40米,并向下蜀火车站日军发起攻击。16日上午,粟裕派出8个班兵力到达镇江西南30里的韦岗。17日上午以猛烈火力袭击日军汽车队。这就是著名的“韦岗战役”,此战拉开了新四军进入敌后抗战的序幕。这场战斗的胜利使江南百姓看到了希望。
打死4个日军的战斗都拿出来作为新四军抗日的佐证,确定这不是在自黑吗?
新四军八年抗战战绩 对国军10次 日伪5次 (2007-06-18 22:45:48)
新四军八年抗战战绩 新四军是 垃 圾 ?
1。新4军战绩。
你网上股沟的也好,去图书馆找的也好。有没有任何共产党统计的新4军歼灭日军的真实数量?INSTEAD,他的战绩都是歼灭“敌伪”?这是为什么?难道我党疏忽?新4军呢?究竟打了多少鬼子?一个最后达到20多万的队伍,八年以内消灭的鬼子少到连拉出来溜溜的勇气都没有的地步,好意思吗?还有人将“反顽"战斗中的“烈士“列到抗战中牺牲的团级以上干部名单中。
2。战斗规模。
你看看共产党讲的新4军的故事,提的都是内斗,不是黄桥就是皖南,可真正打鬼子的呢?就算是打鬼子的战斗,你再去查查,战斗规模有多大?粟大将和鬼子打的最著名的战斗,一个是初战韦岗,那是什么战斗?排级还是连级规模?一个是车桥,新4军5,6个团围攻日军一个小队加一大队伪军,最后还让被围的鬼子跑了。自称消灭一部鬼子援军,全战斗歼灭鬼子4百人。鬼知道?5,6个团近万人还收拾不了一个小队的40鬼子?这是新4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大名鼎鼎的一师,你自己去想想吧。
3。如果有人认为新4军打不过鬼子是因为实力不够,武器不精。
的确如此吗?黄桥可是战役,曹甸也是战役,那都是运动战不是游击战。如果说黄桥是自卫反击,曹甸和彭雪枫打国军的路西都是全师而出,主动跟在鬼子进攻的后面向国军进攻的。曹甸的借口是国军“可能”向共军发动进攻。到了路西连借口都没有了。当日寇企图一举包围歼灭国军汤恩伯部,看看毛太祖给在河南附近行动的新4军4师长彭雪枫的电报:“此次河南战役是宜昌战役后的最大战役,不论其军事结果如何,在政治上给蒋介石以很大打击”,“据息,敌向豫北进攻有六师团之众,汤恩伯五个军受大损失,尽撤向平汉路以西,桂系八十四军亦受损失。正在混乱中,你们应不失时机集中大力向河南发展”;“日蒋矛盾仍是目前的基本矛盾,我们仍须尽量利用之”!
日寇占我国土,杀我同胞,共产党最关心的不是如何参与抗击,而是一个整师的两个旅浑水摸鱼,乘虚而入,借机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利益,最后和国军大打出手。可以说明的是,共军不是没有能力打运动战,而是在40年,41年就可以和国军打运动战,可是到45年抗战胜利,也没见过新4军和鬼子打过运动战?不能,还是不愿?在敌人目前缩手缩脚,对自己友军大打出手,这和有多少?
4。皖南事变,你说国民党袭击新4军,天大的谎话!新4军军部北移是共产党同意,国民政府批准的军事调动。既然同意要北渡长江,为什么部队反而向南行动,走茂林去干什么?如果说国民党政府有意消灭新4军军部,为什么不把部队放到新4军必经之地的北面而是在南面?难道国民党未卜先知,知道新4军会向南走吗?是谁袭击谁啊?拒绝服从军令,还向友军动手,称之为叛军也不过分。BTW,还几千突围呢?除了付秋涛的千把人没有进入国军包围圈逃走以外,其它部队根本没有成建制突围的!国民党真打起来,新4军不是对手。
其实当时GCD的基本政策就是利用蒋介石和日本人的矛盾扩大自己的利益。 说白了就是和蒋介石抢天下。
毛的思路在后来批判彭和与日本人的谈话, 以及日本赔款等事情都有资料说明。 当时看一个材料, 在庐山会议上, 毛说彭发动百团大战不是爱国, 是爱蒋介石的国,不是爱共产党的国。 觉得老毛很无耻。。。民族已经危亡, 鸟人想的还只是党派之间的利益。。。草
彭德怀百团大战挨批至死:暴露中共军力 减轻了日寇对国军的压力;林彪平型关后不再在抗战中露面 误伤后曾去苏疗养 回国后只在延安办学 然而抗战胜利后 率数万军队去东北接受苏军援助 扩军备战 在内战大显身手 毛的目的是假抗日之名 保存实力 扩大地盘 待国军与日寇拼掉实力后 共军趁机夺取全国政权
新四军是 垃 圾 不打日本人只打中国人.后来改编成的华野9兵团去了朝鲜被陆战一师在长津湖打成了残废.3,4个月里不能出战.
新四军作战史
拿一个宣传不多,但在抗战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战斗-曹甸战斗-来细细看看:
新四军作战史
曹甸战斗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11月至12月,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和八路军第5纵队各一部在江苏省宝应县曹甸地区向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发动的进攻战斗。
是年10月,国民党东北军第112师从山东南下,进至江苏淮阴以东苏家咀一带,增援国民党军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部,先后攻占凤谷村、益林、东沟等地,并准备对新四军发动进攻。为保卫苏北抗战成果,中国共产党中原局决定,集中兵力,歼灭韩德勤部。11月29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第2纵队和八路军第5纵队一部约10个团的兵力,分3路向曹甸地区韩德勤部发起进攻,首先攻占了北宋庄、蒋营、陶家林等地,完成对安丰、曹甸。平桥诸点的包围。12月13日,总攻曹甸。15日突破其前沿阵地,顽军伤亡惨重。东北军第112师由车桥南援未成。在曹甸屡攻未克的情况下,新四军和八路军采取持久围困的战术,历时18天,曹甸虽未攻下,但歼灭顽军8000余人。在敌我兵力相当前提下,我军伤亡2000多人。黄克诚当时不赞成打曹甸,但刘少奇坚持打。
吴法宪部队参与了这次战斗,在其回忆录中261页(网上下载PDF文件143页)中所记载是能看到的描写战斗过程最详细的文章了。其第一段中就说韩德勤部只剩下三千人左右,后面也多次说韩部就那么几千人,而八路军、新四军联军10个团,吴法宪称共万余人,结果却打了个败仗。
消灭顽军(江苏省长的国军)8000余人?把韩德勤的家当翻两遍也不够的,而且没有把曹甸攻下来,上哪里去统计的消灭敌军八千。就算把打援(各文中都没有说到)算上,这帐也算不过来。
新四军作战史? 当小说看看吧。
这篇新4军作战史中提及战役规模的行动共17次,其中对国军(所谓顽军)10次, 伪军2次,日伪5次。战役规模,对国军,歼千人以上的战役8个;对伪军,1个;日伪,2个。
介绍战斗共26次。其中对国军战斗10次,日伪16次。对国军的战斗,毙国军百人以上的7次。对日伪战斗,毙敌50人以下9次,50-100人2次。时间上看,提及的对日伪战斗,40年前12次,40年以后4次。
还要指出的是,皖南事变以后,新4军全军已扩大到7师的兵力。其与国军作战的战役达10次之多。每战出几团之众,主动出击,盛气凌人。可对日伪,不仅提到的战斗数量减少,而且基本都是被动的反扫荡,主动出击的也不过去拔个据点而已。
看了新四军辞典上的一些战斗,忍不住想拿来给大家一笑。
钦工南侧遭遇战 新四军在苏北钦工镇南抗击日伪军"扫荡"的战斗。1943年12月17日,驻江苏省淮阴、淮安日伪军200余人下乡"扫荡"。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在淮安县东北钦工镇南侧与敌遭遇。经激战,敌不支,施放毒气,使新四军1个连指战员中毒。下午,日军200余人前来增援,新四军遂撤出战斗。此次作战歼日伪军30余人,其中击伤日军大队长山泽,击毙日军小队长1人。
按语:新4军一个团,日军居然才200日伪军来扫荡,来援日军也不过200,新4军居然被敌人吓跑了。这还是3师7旅呢,新4军中的王牌,后来东北民主联军攻坚老虎的6纵17师的前身。放毒气?日军这种小的部队能拥有使百十人中毒的放毒能力?比美军还厉害啊。
南坎战斗 新四军在苏中进攻日伪军据点南坎的战斗。1944年6月25日至26B,新四军第l师第3旅兼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以特务第4团、第7团、特务连和如皋警卫团、南通警卫团等部,对江苏省如东县南坎日伪军据点发起攻击。25日晚突破外围,越过围墙,将敌碉堡间交通截断。敌在堡内用掷弹筒向外猛射,战斗极为激烈。新四军采用火攻,天亮后又进行炮轰。26日上午,全歼外围据点八皮庙伪军,并突入三余。黄6,对南坎发起总攻。日军1个中队前来增援,绕过警戒圈,在新四军主攻部队背后猛烈射击。新四军以反突击将敌击退。此时第7团部队赶到,激战半小时,将增援之敌全部歼灭。同时,大庙伪军两个排亦被歼灭,鲍家坝伪军缴械投降。此次战斗,击毙日军中队长以下22人,俘日军1人、翻译官1人;击毙伪军5人,伤8入,俘伪军连长以下93人,缴获轻机枪3挺、掷弹筒两具、82迫击炮1门、小炮l门、长短枪97支。新四军亡排长1人、士兵19人,伤连排干部5人、士兵60人。
按语:新4军集中4个团的兵力,打了两天,才打死20来个鬼子,5个伪军。日军居然敢用一个中队来增援被新4军几个团围攻的据点。新4军自称全部歼灭援敌一个中队,可日军一个中队多少人?新4军自称打死20,俘虏一,其他的人都哪去了?
庞家墩战斗 新四军在苏北庞家墩对日伪军的战斗。1943年4月19日,新四军第3师第8旅第22团在江苏省淮安县庞家墩与日伪军遭遇。从上午8时激战至下午4时,毙伤日伪军50余人,新四军伤亡5人。
按语:这种战斗居然能上新4军词典?一个团和敌遭遇,居然打了8个钟头,才毙伤敌50人,自己伤亡5人。如果这算战斗,国军恐怕可以以百万记了
合德镇战斗 新四军在苏北合德镇进攻日伪军的战斗。1944年10月19日至21日,新四军第3师第8旅第22、第24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向侵占江苏省射阳县合德镇的日军原田大队及伪军阜宁海防队和其他杂牌伪军发起进攻。战斗于凌晨4时半打响,新四军勇猛突入街内,控制要口,将守敌切成两段。经12个小时激战,守敌大部被歼,残敌逃入公司据点内。21日下午6时,第22团一部猛攻公司据点,迅速攻占碉堡9座,敌仓库被炮火击中燃烧,大火冲天。日军施放毒气,攻击部队大部中毒。又经3小时激战,将东坪、中圩之敌全部肃清。此次战斗,击毙日军11人,俘日军4人;击毙伪军少将司令顾景班以下27人,伤伪军总队长陈家寒以下90人,俘伪军177人;缴获轻机枪两挺、掷弹筒两具、步枪219支、短枪39支。新四军共伤亡指战员72人,第8旅第22团团长陈发鸿牺牲。
按语:又一搞笑吹牛战斗。主力3师8旅两个团加地方武装打了两天,号称全歼守敌,才打死11个鬼子,27个伪军,这是什么仗啊?
类似战斗很多,就不一一拿上来给大家看笑话了。不仅打死的鬼子少得可怜,而且在新4军的记录里面,伤亡经常是几个人,消灭人家几十,几百。感情鬼子实在是好打,真不明白中国怎么打了八年?
南坎算是新四军最大的战斗了,才打死20来个鬼子。共一提打日本,就说新四军弱小打不了。可他们就是不能解释为什么打国军,动不动就出动几万人? 这还是新四军自报的战果,它打国军的规模大多了 而且抗战8年,新四军打过几次鬼子?1940年后,八路军壮大到50万人以上,又打过什么像样的战斗?
现在伊游好几天才打死几个美军,为什么美军受不了?---伊拉克的穆斯林分子是以成团建制才打死几个美军的?
蒋家河口战斗(新四军九团首战)
1938年5月12日新四军第四支队第9团在皖中巢县蒋家河口设伏,歼灭日军坂井支队巢县守备队20余人(一说10多人)。新四军首战告捷。
1938 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第4支队奉中共中央之命,挥师东进抗日。于4、5月间抵达无为、巢县等地,展开于长江以北的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巢县等皖中地区。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决定,派第9团进入巢县的银屏山区,寻机打击日寇。银屏山方圆百里,山岭险峻,有险可守,是隐蔽和出击的好地方。第9团到达银屏山后,副团长(一说政委)高志荣即派侦察员深入察访,了解敌情。
第4 支队第9团在侦察中发现,驻巢县的日军经常乘汽艇到蒋家河口一带骚扰。这时,日军正溯江西进,蒋家河口是日军向西攻占安徽省会安庆的必经之路,第4支队便选定在蒋家河口打一次伏击,作为挺进敌后的第一仗。蒋家河口位于巢县东南约5千米,芦苇茂密,河道纵横,两岸河堤杂草丛生,地形也利于设伏。5月11日夜,第9团侦察队和第4连从银屏山出发,隐蔽进入伏击阵地,前线指挥员是九团二营营长黄仁庭,以侦察队担任伏击,以第4连断敌退路,并准备阻击巢县援敌。5月12日晨,一艘日军汽艇开来,因日军在此之前未在这里受过袭击,警戒松懈。船靠岸后,日军刚要下船,侦察队突然开火,日军想乘船逃走,已来不及。侦察队和第4连前后夹击,日寇被困水中,难以施展,被动挨打。只经20分钟战斗,日军一个小队20多人全部被歼。缴枪15枝(一说获长短枪11支、日军军旗1面)。新四军无一伤亡。这一仗是第4支队挺进敌后的第一仗,也是新四军敌后抗战的第一仗。5月15日,《新华日报》率先公布了这一消息。5月16日蒋介石发嘉奖电。
新四军八团首战
6月15日新四军四支队8团攻克吕家绎日军据点。6月16日, 新四军第四支队一部,伏击了由舒城向桐城开进的日军3000余人,毙日军20余名,生俘日军1名。
韦岗战斗(新四军二团首战)
新四军先遣支队(从一、二、三支队抽调)由一支队副司令粟裕任司令员,于1938年4月28日,从岩寺出发,经太平、青阳、南陵等地向苏南挺进,进行战略侦察。5月中旬,先遣队到达苏南镇江地区。6月15日,先遣支队在侦察中发现镇江到句容的日军汽车往来频繁,每天有五六十辆通过,其往返时间为每天上午8时至9时,下午4时前后。日军戒备不严,甚为麻痹。粟裕司令员接到报告后,亲自登上赣船山用望远镜察看经过这里的句容公路,这里山高林密,特别是韦岗到竹子岗这一带山道曲折蜿蜒,下山道两旁便于隐蔽,粟裕司令员决定从各连抽调合计8个班(主力是二团一部)的兵力,在距镇江30里,距南京59里的韦岗打一场伏击战。6月16日,粟裕司令员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计划战斗在17日上午打响,一定要把日军的车队截住、消灭。从各连抽调精悍的步兵6个班,驳壳枪、轻机枪各1个班为伏击队,由粟裕司令员亲自指挥,其余部队于上元庄待命,为了封销消息,部队夜间开始行动,于16日夜到达卫岗以南、竹子岗以北的伏击阵地。韦岗村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与句容交界处,旧名卫岗。上午8时20分,镇江方向果然开来一支车队,共5辆车,为首的1辆是包车。当日军进入伏击地区时,预伏部队突然发起攻击,日军仓皇应战,仅经半小时激战,前4辆汽车均被击毁,第5辆汽车尚未进入伏击区便调头逃回。镇江之日军闻讯后,立即乘汽车17辆、坦克1辆,赶来增援,此时新四军伏击部队早已安全转移。
毙日军少佐土并及大尉梅泽武四郎等13名,伤日军8名,缴获长短枪10余支及其他军用品和日钞。这是新四军进入苏南战区的第一仗。
新丰车站战斗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7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新四军第1支队在江苏省镇江至丹阳的新丰火车站伏击日军的战斗。
新四军第1支队经侦察获悉,镇江至丹阳之间的新丰火车站是日军守备较为薄弱的据点,站内只有日军1个小队守备,且警戒疏忽,据此,新四军第1支队决定进行夜袭。1日23时许,第1支队第2团第1营主力奉命隐蔽逼近新丰车站,向守备日军发起突然攻击。被惊醒的日军在慌乱中仓促应战,据屋顽抗,企图突围。第1营主力即与顽抗之日军展开白刃格斗,并采用火攻的战法歼灭日军30余人。部队在摧毁车站设施后撤出战斗。与此同时,丹北地区抗日自卫团和千余群众,开展了破击战,破路基、拆铁轨、拔电杆、割电线,从而切断了日军的交通和电话联系,完成了预定的作战任务。
此次战斗,新四军歼灭日军40余人,摧毁车站,使京沪铁路(南京至上海)交通一度中断。新四军伤亡10人。
新塘战斗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7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新四军第1支队在江苏省(南)京句(容)公路上伏击日军的战斗。
(南)京句(容)公路是日军后方交通的生命线之一,常有车辆往来,运输军队和军用物品,且警戒不严。10日晨,日军汽车9辆,载步兵百余人,由南京开往句容。深入敌后的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决定在句容西北伏击日军汽车,以第2团第2营(欠5连)埋伏在新塘附近,担任伏击任务,第5连和另一小部分别在新塘以东之康家村附近和新塘以北之炮兵营房担任警戒。当日军汽车进入埋伏圈时,伏击部队即以猛烈的火力袭击该部,毁汽车2辆。日军下车顽抗,激战半小时后,汤水、句容据点之日军迅速增援,且有汽车、坦克及骑兵500余人,在20架飞机掩护下,向伏击部队阵地猛烈轰击,并逼近该部,第2营为避免与日军打硬仗,在作战目的基本达到后迅速转移。此战斗,新四军共歼日军40余人。
珥陵战斗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8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新四军第1支队在江苏省丹阳以南之珥陵伏击日军的战斗。
新四军在京沪铁路(南京至上海)和京杭公路(南京至杭州)连续以伏击、袭击、近战、夜战等战术手段,战胜优势装备的日伪军,从而引起日军的重视。日军遂调集兵力,不断出扰,寻机与新四军主力作战。23日,驻金坛日军200余人分乘两艘船,一路向导墅桥进犯,一路沿丹金漕河北犯。第1支队第2团第3营奉命集中主力相机歼其一路,遂根据掌握的情况,决定伏击沿丹金漕河北犯之日军,其部署是:第3营第7连为突击队,第9连为预备队,埋伏在日军必经的珥陵镇河川地域,当地抗日武装一部则部署在珥陵以北,阻击丹阳方向之援军,以配合第2团第3营作战。当设伏部队刚刚进至珥陵河川时,其作战行动被日军发觉,日军即迅速登陆占领河堤,伏击部队也随即向日军展开攻击,经5小时激战,毙伤日军49人,残余日军乘船逃回金坛。
小丹阳战斗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8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新四军第2支队在江苏省江宁县小丹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反围攻战斗。
新四军第1、第2支队在苏南开展游击战争和创建抗日根据地等活动,严重地威胁着日军的后方,为此,日军调集4500余人,于22日和23日由袜陵关、溧水、当涂、江宁等据点出发,分8路,水陆并进,围攻江苏省江宁县小丹阳地区,企图消灭新四军第2支队,摧毁初创的抗日根据地。第2支队司令粟裕以一部兵力阻击和袭扰日军;主力则隐蔽集结在小丹阳以西的杨家庄,另以一部转至外线作战,袭击陶吴、当涂等日军据点;以调动日军回援,减轻根据地内该支队的压力。与此同时,新四军第1支队动员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对铁路公路展开破袭战,并派小分队袭击南京近郊的麒麟门,以策应第2支队作战。24日,日军合击小丹阳,第2支队给合击之日军一路以有力打击后即实施转移,使日军合围扑空,加之其后方据点受到新四军袭击的威胁,遂于26日开始撤退,从而粉碎了日军对小丹阳地区的围攻。此战,新四军毙伤日军50余人。新四军无一伤亡。
棋盘岭战斗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新四军第4支队在安徽省桐城南棋盘岭伏击日军的战斗。
是年6月,日军打通了安徽省安(庆)合(肥)公路。新四军第4支队在安合公路两侧广泛开展游击战,不断打击日伪军,破坏其交通,使日伪军极为恐慌。日军为确保其交通安全,在安徽省桐城至新安渡一段公路上,每天有装甲车2辆,步兵1个中队约140余人往来巡路。活动于安(庆)潜(山)桐(城)一带的新四军第4支队决定袭击日伪军小股交通运输队。11月,第4支队以第7团第3营埋伏在桐(城)新(安渡)公路的棋盘岭附近,待机歼敌。当日军2辆装甲汽车进入伏击圈时,该部即猛烈开火,日军仓皇下车进行顽抗,双方对峙中,第3营在南北两端担任警戒的2个排,一面以火力压制日军,一面从右侧向日军背后迂回,仅激战10余分钟,日军即向棋盘岭东北之洪家山退却。第3营跟踪猛追,将日军大部歼灭,残余30余人向北面杨西桥溃逃。与此同时,第3营警戒班对南来日伪军之骑兵进行阻击,激战半小时后,日军骑兵与增援步兵300余人,相互配合,对第3营实施两翼包围进攻;该营退至预备阵地进行抗击,经过1小时10分钟战斗,日军被逼到沈家老屋,不敢再进,只用炮火向挂车河方向轰击。3小时后,日军撤回桐城。
此战,新四军共毙伤日军90余人,缴枪45支,炸毁装甲车2辆。新四军伤亡10人。
东湾战斗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2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新四军第1支队在江苏省句容县东湾袭击日伪军据点的战斗。
东湾靠近新四军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北缘,是日伪军在溧(水)武(进)公路上一个重要据点。驻守该据点系日军第15师团池田联队大田中队之一部,约50余人。据点内工事坚固并环有三道铁丝网,北距5.5公里处的天王寺驻日伪军200余人,东北距14公里处的薛埠驻日伪军400余人,西北之方边驻日伪军,70余人。是年,日伪军企图修复从天王寺到延陵的公路,以封锁和分割茅山抗日根据地。为粉碎日伪军企图,新四军第2团,决定袭击东湾据点,其部署是:以第3营第8、第9连埋伏于吴家边附近公路两侧,打击天王寺的援军,并对薛埠方面进行警戒。8日晚,攻击部队乘夜暗荫蔽接近东湾,正面主攻部队进到第三层铁丝网时被日伪军发现,双方即展开激战。与此同时,担任助攻的第4、第5两个连从西面突入据点,迅速消灭了顽抗的日伪军,并将据点付之一炬。天王寺日伪军闻讯后来援,在吴家边以北遭到伏击,大部被歼。日伪军又派汽车5辆载150余人,附炮4门,继续从天王寺向东湾增援,遭到打援部队的阻击。东湾据点詖摧毁后,新四军第2团各部遂撤出战斗。此战,新四军部署严密,动作迅速,攻点与打援均获胜利,共歼灭日伪军110余人,缴枪20余支和弹药一批,粉碎了日伪军封锁与分割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企图。新四军伤亡69人。
铜繁反扫荡作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新四军第3支队在安徽省铜陵、繁昌地区粉碎日军扫荡的战斗。
驻铜陵、荻港、朱村、顺安、横山、伏龙山、石炮镇等据点之日军,为巩固其据点,维护长江的交通,不断向驻铜繁地区新四军进行扫荡。新四军根据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组织短小精悍的游击部队,采取游击战术,不断袭扰扫荡日军,以配合正面战场第144师第433旅作战。20日,驻荻港日军分路向乌金岭、马厂一线和孙村进犯,当其进至铁矿山与乌金岭之间时,新四军第3支队第5团一部与之展开激战,经4小时战斗,将日军击退。日军援军到达时,第5团一部已转移。同日拂晓,第5团另一部袭击荻港东北马鞍山之日军,激战半小时,因日军固守顽抗,第5团主动撤退。同日晨,驻顺安日军出动700余人,向黄毛岑进攻,新四军第5团第2营,在顺安附近与其展开激战,经1小时战斗,将日军击退,迫其向钟鸣撤退。21日12时,在枯竹岭附近,第5团一部阻击扫荡日军,激战1小时后,因敌众我寡,随即撤退。与此同时,第5团另一部在孙村以东地区阻击400余日军进攻,激战4小时,当日军援军赶到时,第5团消耗日军兵力之目的已达到,即实施转移。此路日军进至九郎庙宿营。22日,日军从九郎庙出发,向新屋基前进,第5团一部进行阻击。激战1小时,因敌众我寡,暂时撤退,日军占领新屋基。同日,第3支队分3组,先后袭击乌金岭、铁矿山、横山桥等地日军,均给日军以杀伤和消耗。23日,新四军第1团集中主力将新屋基之日军包围,拂晓,粉碎了日军的扫荡。新四军伤亡100余人。
虹桥机场战斗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7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新四军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在上海近郊夜袭日军虹桥机场的战斗。
为了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新四军向东发展的方针,是年5月初,新四军第1支队(派第6团团长叶飞率部从茅山出发,越过宁沪铁路(南京至上海),与无锡、江阴等地共产党组织领导的游击队合编为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江抗在取得黄土塘、浒墅关战斗胜利后,部队继续东进,其一部直逼上海近郊。7月下旬,袭击日军虹桥机场,先将机场伪警察和伪办事人员俘获,随后分路搜索,当部队行动被驻守机场日军发觉后,双方即展开激战。江抗部队迅速接近停在机场的飞机,用汽油将其点燃,然后安全撤出战斗。此战,新四军烧毁日军飞机4架。
三扫来安城战斗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11月和1940年5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新四军第5支队在安徽省来安县与日伪军进行的三次战斗。
1939年7月至10月间,新四军第5支队各部相继越过津浦铁路(天津至浦口),在路东开展游击战争,从而引起日伪军的重视。9月3日,驻安徽省滁县日伪军300余人,侵占来安县城,并企图歼灭活动在来安、滁县地区的新四军第5支队第8团,切断津浦路东西两侧新四军的联系,逼迫第5支队退回津浦路西。为粉碎日伪军之企图,保卫路东地区,新四军第5支队乘日伪军立足未稳之际,在罗炳辉司令员的指挥下,围攻来安县城,激战3天,毙日伪军数十名,收复来安城。
11月20日。日军一部和伪军王国六部共400余人,再次攻占来安,另一部日军埋伏在距县城5公里处的百石山,妄图伏击新四军第5支队,而第5支队采取出奇制胜的战法,深夜绕过百石山,直通来安城下,一部荫蔽潜入城内,先歼灭口伪军一部,然后在城外歼击从百石山来援之日军。在第5支队的有力打击下日伪军弃城而逃。第5支队再次收复来安城,共毙伤日军少佐指挥官以下日伪军200余人。
1940年5月,日军调集重兵,对淮南地区进行扫荡。先后攻占定远,奔袭藕塘,侵入盱眙、嘉山地区,并干27日第三次攻占来安县城,妄图围歼新四军第5支队。28日晚,罗炳辉司令员指挥第5支队第8团和第10团第1营,分3路向占领来安城之日伪军发起反击,日伪军遭突然袭击后,不敢出战,凭坚据守。第5支队采用火攻,拂晓时由滁县增援之日伪军在百石山遭阻击后,退回滁县,来安日伪军也弃城而逃。此战新四军共歼灭日伪军数百余入,第三次收复来安城。
淮南津浦路西反顽战斗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3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安徽省合肥以北、定远以南和无为以西地区与国民党军顽固派军队进行的战斗。
是月,安徽省主席兼国民党军第21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简称桂顽),在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简称韩顽)的积极配合下调集重兵,越过淮南铁路(田家庵至裕溪口)向皖东进逼,妄图歼灭新四军或将其赶往长江以南地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为顾全抗日大局,提出双方“以淮南路为界,分区抗日”的倡议,李品仙竟置之不理,并于月初,出动5000余兵力,向津浦路(天津至浦口)西新四军大举进攻。在此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中原局决定.集中主力于津浦路西,反击当地顽固派进攻,制止桂顽东进,巩固路西阵地。新四军第4支队决定以第7团在南线,反击占领界牌集的顽军第10游击纵队;以第9团保卫大桥,打击从定远来犯的顽军第12游击纵队;以第14团乘顽军后方空虚,奇袭定远县城,以调动第12游击纵队回援。4日,战斗打响后,新四军第14团一举攻克定远,全歼该县保安大队,顽军第12游击纵队闻讯后立即回援,在高塘铺遭到该团的截击,被歼大部。新四军第7团将占领界牌集的顽军第10游击纵队击溃,歼其700余人。接着第7团在王子城与桂顽第138师一部遭遇,又将其击溃。7日,第5支队司令员罗炳辉、苏皖支队司令员陶勇率第5支队主力和苏皖支队进至路西,在施家集全歼滁县保安团800余人,在管家坝击溃顽军1个营,将顽军第10游击纵队赶回古河;9日,在王子城与第7团会合,后又向顽军第138师一部反击,在八斗岭激战两昼夜,将顽军击退。与此同时,江北新四军游击纵队新7团袭击了含山及和县县城,新编第8团在肥东青龙厂歼灭顽军保安团一部。
此战斗历时9天,新四军共歼灭顽军2500余人,俘顽军支队副司令商业勤以下千余人。新四军在给进犯的顽军以有力打击后,主动停战,再度提议和谈,并达成以淮南路为界,分区抗日的协议。
南繁战役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4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新四军第3支队在安徽省南陵、繁昌地区粉碎日伪军扫荡的战役。
下旬,日军为巩固江防,扩大其占领区,调集第15、第17、第116师团各一部共1万余人,在空军掩护下,对皖南新四军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妄图侵占南(陵)繁(昌)地区,进而夺取青阳。新四军第3支队为争取时间和巩固皖南抗日阵地,配合正面战场对日作战,采取独立自上的游击战,在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内与扫荡的日伪军周旋,达到消耗、疲惫、迟滞日伪军,造成其弱点,待机打击歼灭日伪军之目的。第3支队第3团在水龙山、何家湾附近山地,以一部兵力对铜陵、顺安方向警戒;以主力待击由繁昌南进和由南陵西进之日伪军;第3支队第5团在繁城以南和以西地区袭扰日伪军,迟滞其前进,并在繁城东北打击日伪军侧后,扰其后方据点;第3支队第1团以营为单位,分散游击,截击日伪军运输、供给,伏击南(陵)青(阳)公路西进之臼伪军;新四军特务营在北贡里西北高地伏击沿公路南犯之日伪军。此次反扫荡作战从4月23日展开后,第3支队各部积极阻击日伪军,连续取得父子岭、纪家岭、繁昌、九郎庙、何家湾、长山岭、狮子山。汪家桥、铁门闩等10余次战斗的胜利,5月3日战斗结束。
此役历时10天,新四军以劣势兵力取得毙伤日伪军900余人的重大胜利。新四军伤亡123人。
半塔保卫战
1940年3月21日,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趁新四军五支队主力去路西支援四支队自卫反击桂系顽军时,调集第117 师、独立第6旅及地方保安旅团等共1万余人,向安徽省来安县半塔集地区进攻。第5支队留在半塔集地区仅有后方机关、特务营、教导大队等共2000余人。由于兵力悬殊,路东局势危急。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即令第5支队后方机关和留守部队固守待援,同时急调其他部队赶赴路东增援。3月21日起,坚守半塔集的部队在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第5支队政治委员郭述申等指挥下,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10余次猛攻,坚守主要阵地达7昼夜,为主力回援赢得了时间。27日,第5支队主力东返,在陶勇苏皖支队、叶飞挺进纵队一部和第4支队第7团配合下,向围攻半塔集的顽军大举反击。顽军在两面夹击下,伤亡甚众,被迫后撤。29日,新四军第5支队等部乘胜追击,相继在盱眙县王店集、莲塘和六合县竹镇等地又歼其一部并追击至三河南岸。此战,共歼顽军 3000余人,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为建立淮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此,打开皖东抗日局面。
郭村战斗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6月至7月,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一部在江苏省江都县郭村地区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战斗。
是年5月。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准备渡江北上,执行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时,盘踞于苏北泰州地区的国民党苏鲁皖边游击军李明扬、李长江部,在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的挑拨下,由中立转向军事反共。中旬,新四军西援半塔集的挺进纵队,返回原驻地江都、大桥、吴家桥地区,即刻遭到扬州、泰兴日伪军3000余人的扫荡,经一昼夜激战,重创日伪军后,为防日伪军报复,移至泰州15公里处的郭村休整。韩德勤借口新四军挺进纵队侵占“二李”的防地,煽动“二李”出兵围攻挺进纵趴。6月28日,“二李”调集13个团的兵力,向郭村发起进攻。挺进纵队奋起自卫反击,7月4日,一举攻占泰州以西的塘头,直逼秦州城下,歼灭顽军3个团,俘700余人。根据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新四军主动向“二李”提出团结抗日,重修旧好的主张。“二李”在兵败城危及新四军的一再争取下,表示愿意接受新四军所提条件,谈判议和,战斗结束。
黄桥战役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9月、10月间,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在江苏省泰兴县以东黄桥地区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战役。
为了在江苏北部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是年7月底,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由泰州以西直下黄桥。8月,八路军第5纵队东进淮海地区,从而形成南北配合,打开苏北抗战局面的有利态势。国民党苏鲁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为保持苏北反共阵地,企图先消灭立足未稳的新四军,再歼击南下的八路军,于是调集重兵进犯黄桥。
苏北指挥部在陈毅、粟裕正副指挥的率领下,面对韩顽重兵来犯的局势,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自卫原则,决心集中兵力,坚决粉碎韩顽的进攻。新四军利用顽军内部矛盾,灵活运用斗争策略,成功地争取了驻泰县(今泰州)的苏鲁皖边游击军李明扬部和驻曲塘的税警总团陈太运部保持中立。
9月3日,韩顽兵分两路南犯。新四军在首战营溪击退韩顽进攻,进而攻取姜堰后,仍向韩顽呼吁“停止内战,团结抗日”。韩德勤乘机提出,以新四军退出姜堰为条件实现停战,陈毅当即同意。30日,新四军撤出姜堰,由李明扬、陈太运接防。新四军忍让求全,顾全抗战大局的态度,博得各界人士的广泛同情,进一步争取了李明扬、李长江和陈太运,使韩德勤更加弧立。
韩德勤自恃兵多粮足,倾其主力第89军和独立第6旅共1.5万余人,分三路从海安、曲塘一线南犯,并以李明扬、陈太运部及5个保安旅分置左右两翼配合作战,妄图聚歼黄桥地区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鉴于决战不可避免,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决心集中兵力,采取积极防御,诱其深入,于运动中歼灭韩顽的战法。以第3纵队坚守黄桥,以第1、第2纵队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的顾高庄、横巷桥一带,待机出击。
10月4日,韩顽第89军第33师直扑黄桥东北前沿阵地,第3纵队顽强反击,将其击退,予以重大杀伤。第89军军部率117师进至野屋基、何家塘一线,独立第6旅经高桥南进,企图击黄桥侧背。新四军第1纵队从顽军独立第6旅行军纵队的两侧突然出击,将该旅分割包围,经3小时激战,全歼该旅,旅长翁达自杀毙命,首战告捷。
新四军第2纵队直插分界,切断第89军退路。新四军第3纵队从黄桥正面出击,将韩顽主力分割包围于黄桥以北地区。新四军首歼第89军军部,并乘机紧缩包围圈,战至5日战斗结束。
6日,又追歼残顽于营溪,乘胜占领海安、东台等地,韩德勤率残部千余人向兴化逃窜。其间,李明扬、李长江、陈太运等见韩顽失利不敢妄动,使韩顽的右翼失去掩护。在黄桥作战期间,八路军第5纵队歼灭韩军保安旅一部,进占阜宁、东沟、益林等地,直下盐城凤谷村,14日,进抵东台以北的白驹镇,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胜利会师。至此,八路军、新四军协同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基本完成。
点评:此战,是解放军战史上的著名战役,新四军在粟裕的指挥下,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特别是在歼灭独立第6旅的作战中,粟裕运畴紧密:以现独立第6旅采用一路行军纵队前进。如果两人之间的距离为1.5米,全部3000多人队形将会是长达四五公里的一路长蛇阵,于是采取“黄鼠狼吃蛇”的战术,多路向其突击,将它截成几段,然后各个包围,先斩其首,是此战获胜的重要原因。作战中,新四军、八路军以7000人的兵力,共毙伤国民党顽固派军队1.1万余人。新四军伤亡900余人。此役的胜利,对开辟苏北,发展与坚持华中抗战具有重要意义。
姜堰战斗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9月,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一部攻打江苏省海安以西姜堰顽固派军队的战斗。
新四军继东进开辟黄桥地区和取得反顽作战的重大胜利后,为疏通粮源和粉碎顽军合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阴谋,决定攻取姜堰。新四军第2、第3纵队从东西方向箝击;第1纵队伏击海安方向的援军。13日凌晨,新四军各路部队秘密逼近姜堰。第3纵队第3团担任主攻,该团第6连为突击连。为扰乱顽军,进一步了解情况,配合主力歼灭姜堰守军保安第9旅,突击连荫蔽迅速进入姜堰镇。待守军发现后,突击连以迅猛动作,打顽军措手不及,歼其一部,俘守军营长以下20余人。突击连于镇内,在第3团火力的支援下,先后击溃守军的数次反扑。与此同时,主攻部队已完成攻坚准备。通过突击连在顽军纵深1天的作战,已判明镇里守军的部署,遂于19时许,发起总攻,各路突击部队展开猛攻,第3团主力在镇内第6连的配合下,直捣顽军保安第9旅指挥部,并会同第2纵队部队,经激战攻占姜堰。此战,新四军全歼保安第9旅1000余人。
皖南一九四零年秋季反“扫荡”
一九四零年十月,日军第十五、第一一六师团各一部共万余人(其中伪军3000多人),再次大举“扫荡皖南。其中一路五千余人,由铜陵、繁昌、南陵出犯, 由飞机掩护,六日在蛾岭会合,旋即纠集5000人向南急进,七日进至南陵西南的叁里店、汀潭镇,直向新四军军部驻地云岭猛扑。新四军军长叶挺亲自指挥汀潭部队1团、特务团1营和教导总队(后增调第3团)顽强抗击,以一部兵力沿途阻击、袭扰、消耗和疲惫敌入,主力坚守云岭外围阵地。日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反复凶猛冲击。新四军指战员与敌展开激战, 进行白刃格斗, 多次击退日军进攻, 并乘夜暗对敌进行多批次、多方向的猛烈突袭,毙伤日军近千人。八日,占领汀潭等地的日军连遭打击后, 东渡青弋江向径县窜犯。新四军乘胜追击, 与敌激战于泾县南关,九日晨攻克径县城。日军在向南陵撤逃时, 沿途又遭新四军周子昆阻击部队袭击,伤亡惨重我军9日收复南陵。与此同时战斗在铜陵、繁昌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向另一路进犯之敌展开猛烈反击。至十一日,历时8天的秋季反“扫荡”结束,歼敌1000多人。
曹甸战斗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11月至12月,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和八路军第5纵队各一部在江苏省宝应县曹甸地区向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发动的进攻战斗。
是年10月,国民党东北军第112师从山东南下,进至江苏淮阴以东苏家咀一带,增援国民党军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部,先后攻占凤谷村、益林、东沟等地,并准备对新四军发动进攻。为保卫苏北抗战成果,中国共产党中原局决定,集中兵力,歼灭韩德勤部。11月29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第2纵队和八路军第5纵队一部约10个团的兵力,分3路向曹甸地区韩德勤部发起进攻,首先攻占了北宋庄、蒋营、陶家林等地,完成对安丰、曹甸。平桥诸点的包围。12月13日,总攻曹甸。15日突破其前沿阵地,顽军伤亡惨重。东北军第112师由车桥南援未成。在曹甸屡攻未克的情况下,新四军和八路军采取持久围困的战术,历时18天,曹甸虽未攻下,但歼灭顽军8000余人。在敌我兵力相当前提下,我军伤亡2000多人。黄克诚当时不赞成打曹甸,但刘少奇坚持打。
皖南事变
1941年(民国三十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安徽省泾县茂林地区抗击国民党军第3战区顽固派军队袭击的战斗。
4日夜,新四军军部率所属部队9000余人,从安徽泾县云岭分3路向苏南转移。6日下午,当新四军第2、第3纵队的警戒部队行经里潭仓和麻岭地区时,遭到国民党顽军袭击。新四军皖南部队一面被迫抗击,一面继续行军。各纵队按原计划分3路,向旌德方向开进,拟在星潭会合。7日拂晓,皖南部队各路均遭到顽军的拦击,当日,双方在山口、风流埠、牛栏岭、鸦鹊山、铜山一线形成对峙。8日,新四军军部决定向茂林方向突围,从铜陵、繁昌之间北渡长江。当新四军皖南部队进到茂林东南的高坦村时,即遭到优势顽军的阻击,经一日激战,将顽军击退。皖南部队又转至茂林以东的石井坑,准备继续突围时,又遭到国民党军第40、第52、第108、第144师、新7师和第79师等部的围攻。新四军皖南部队自卫,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战至14日,除2000余人突围外,其余6000余人,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以下大部阵亡,一部被俘,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遇害。
岳张集战斗
1941年(民国三十年)2月,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第4师一部在安徽省阜阳以东江口集抗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战斗。
6日,岳张集战斗后,新四军第4师第10旅第29团回到谢家桥,并令第2营驻防江口集。国民党顽军第142师和骑8师各一部100余人乘新四军反攻涡蒙之时,于11日拂晓前由龙摆头渡颍河向驻江口集之第2营发动进攻。第2营以一个连兵力守江口,主力在顽军的猛烈攻势下,先后组织了5次反击,顽强固守。当顽军兵力已增至2000余人时,第29团第3营奉命由谢桥进到江口集东北,从侧背向顽军发动攻击,与此同时第2营又组织兵力实施反突击,以求内外夹击。但终因兵力悬殊,不得不撤退转移。顽军占领了江口集。此次战斗,新四军共毙伤顽军70余人。
新四军本来就是小股高频作战,一次打死几个,那打几千一万次,也能干掉上万日军。
问题是根本没有几千一万次。
共产党习惯性谎言诈骗。事实真相可能恰恰相反,是共产党偷袭国民党。共产党从来没有正面和日本人教交过手。
恩将仇报的基本都是共产党
Caravel 写了: 2025年 9月 2日 13:351943年2月,日伪军又一次对苏北扫荡,从南、西两面合击韩德勤部,并分兵进攻新四军第三师。韩德勤部抵挡不住。新四军以抗战大局为重,不念旧恶,允许韩德勤部退入新四军的根据地暂避,并供应给养。第三师奋勇进行反扫荡作战,第一、第二、第四师也在邻近苏北的地区频频出击。在新四军内线和外线部队的合力打击下,日伪军被迫撤退,韩德勤部得以解除危局。但韩德勤恩将仇报,喘息刚定,就于3月纠集其他顽军东西对进,企图占领新四军的淮北根据地。新四军第四师在第三、第二师的协同下,在山子头一带给韩德勤部以沉重打击,保卫了淮北根据地。
共产党黑手党习惯性谎言诈骗,谎言诈骗是共产党夺取天下的传家宝
共产党的目的其实非常明确,就是坚决和国民党抢地盘,为夺取天下做准备,什么抗日不抗日根本不考虑。日本人占了不要紧,但是不能是国民党占领。
共产党的敌人不是日本人,而是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