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Re: 大家听听这首山东哪里的口音
莒县过门笺。
以前不记得有彩色的,都是红色的。
莒县过门笺。
以前不记得有彩色的,都是红色的。
这东西叫“过门签”,贴到门楣上随风飘扬。年画贴在“锅屋”(厨房)里,有的农民家就是土墙,贴的满满当当。有好多张是朱元璋和他的小伙伴的故事。贴在门上的是门神。不过说实话,仔细一看,就会知道刀工粗糙,错别字连篇。
诺华老药工 写了: 2025年 10月 4日 09:36这东西叫“过门签”,贴到门楣上随风飘扬。年画贴在“锅屋”(厨房)里,有的农民家就是土墙,贴的满满当当。有好多张是朱元璋和他的小伙伴的故事。贴在门上的是门神。不过说实话,仔细一看,就会知道刀工粗糙,错别字连篇。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是 ‘’挂门钱儿‘’
不过说实话,山东东部的农村,如果最近40年还是只知道种玉米,也怨不得别人。
自从有了GOOGLE EARTH, 我想家的时候就拉到那一块看一看。从上方看白花花全是大棚。至少我们村每家一辆 CR-V 是标配。春节天不亮乱哄哄拜年,天亮后就大街上没人了。全在大棚里面了。有一年回家,有个侄子辈的年轻夫妇,说十个大棚的大头菜(北京叫圆白菜,农民发货时叫“球形甘蓝”),两元一斤,买了30多万。
当然种菜,受市场影响很大,第二年,圆白菜两毛一斤都卖不出去了。这东西生长期只要两个月,每亩产量至少一万斤。
有七八十岁的孤寡老人,如果来了收菜的,比如说摘豆角,到大棚里帮半天忙,主人一般会给100元现金。
胶东口音,徐州在江苏好不好
诺华老药工 写了: 2025年 10月 4日 10:09不过说实话,山东东部的农村,如果最近40年还是只知道种玉米,也怨不得别人。
自从有了GOOGLE EARTH, 我想家的时候就拉到那一块看一看。从上方看白花花全是大棚。至少我们村每家一辆 CR-V 是标配。春节天不亮乱哄哄拜年,天亮后就大街上没人了。全在大棚里面了。有一年回家,有个侄子辈的年轻夫妇,说十个大棚的大头菜(北京叫圆白菜,农民发货时叫“球形甘蓝”),两元一斤,买了30多万。
当然种菜,受市场影响很大,第二年,圆白菜两毛一斤都卖不出去了。这东西生长期只要两个月,每亩产量至少一万斤。
有七八十岁的孤寡老人,如果来了收菜的,比如说摘豆角,到大棚里帮半天忙,主人一般会给100元现金。
GOOGLE EARTH上有两面这样大规模的温室大棚,一片在山东,另一片在荷兰。。。
不懂别瞎说,这种地不够肥沃,只能
种小麦玉米高粱,而且需要很多化肥农药
老农自己都说了
诺华老药工 写了: 2025年 10月 4日 10:09不过说实话,山东东部的农村,如果最近40年还是只知道种玉米,也怨不得别人。
自从有了GOOGLE EARTH, 我想家的时候就拉到那一块看一看。从上方看白花花全是大棚。至少我们村每家一辆 CR-V 是标配。春节天不亮乱哄哄拜年,天亮后就大街上没人了。全在大棚里面了。有一年回家,有个侄子辈的年轻夫妇,说十个大棚的大头菜(北京叫圆白菜,农民发货时叫“球形甘蓝”),两元一斤,买了30多万。
当然种菜,受市场影响很大,第二年,圆白菜两毛一斤都卖不出去了。这东西生长期只要两个月,每亩产量至少一万斤。
有七八十岁的孤寡老人,如果来了收菜的,比如说摘豆角,到大棚里帮半天忙,主人一般会给100元现金。
那得平地才行, 昌乐,寿光 就很多蔬菜大棚,河道里都是大棚,前几年弥河发大水,淹死一批种菜屁民
往南边靠近沂山的地方,估计土地质量就不行了,以前做柿子饼出名吧
应该是这样。不过山里人靠天吃饭的思想浓厚一些。
F150 写了: 2025年 10月 4日 13:05那得平地才行, 昌乐,寿光 就很多蔬菜大棚,河道里都是大棚,前几年弥河发大水,淹死一批种菜屁民
往南边靠近沂山的地方,估计土地质量就不行了,以前做柿子饼出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