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伯达电子中心论的“三大看点”
发表于 : 2024年 12月 18日 09:33
1966年,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陈伯达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文革小组成立后,毛泽东亲自点将让他担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1969年,在中共九大上他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之后,位于康生之前。
1970年10月18日,陈伯达被正式拘押,罪名是“反党分子”、“托派”等令人望而生畏的大帽子。
陈伯达于1988年10月17日服刑期满之前,胡耀邦曾经提出安排陈伯达为中央做一点研究工作,陈伯达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晚年的陈伯达先后写了:《试论一下日本的“生产率运动”》、《试说社会主义农业的若干问题》、《美日两国垄断资本的角逐和两国的“精神危机”》、《关于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点滴》、《评美国人的两本书——“大趋势”和“第三次浪潮”》、《农业合作化的若干材料》、《“电子学革命”的公开战秘密战》。在文章中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宣传他的“电子中心论”。
三年困难后的1962年,陈伯达为调查工业问题,去过北京天津等地的科研单位和工厂,又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的专家座谈,了解到一些国外的新动向,知道日本等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电子技术,于是提出“以发展电子技术为中心,开展新的工业革命”的意见。
陈晓农编纂的《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有一节专门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叶永烈的《陈伯达传》也引用了他1965年3月5日和3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的两次谈话。陈伯达当时提出,要研究电子学与其他各种学科的关系,电子技术与其他新技术的关系,电子工业和其他各种工业的关系,要考虑抓电子化会怎样,不抓电子化会怎样,在利用电子技术和其他新技术方面,中国有没有独创性的条件。他希望搞一个发展电子工业的十年规划和二十年规划。当时,钱学森、吴有训、叶渚沛等科学家都赞成他的意见。于光远不大赞成,认为单提电子技术不全面,还应当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后来,陈伯达吸收了于的观点,把发展电子工业等新技术的想法写进了名为“工业问题”的文件,一度引起毛泽东的兴趣。毛泽东还请他吃了饭。
1965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讨论这个文件,邓小平说:“这个文件没有提以钢为纲的方针,搞电子等新技术,大家都没有经验,中国人口多,底子薄,搞太多新技术恐怕不合适,还是一切照旧,稳当一点好。”毛主席听了以后没有说话,刘少奇、周恩来都没有发言。“电子中心论”的思想,当时还是没有被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决策层所接受。
1967年,当时陈伯达已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群众组织时兴油印中央首长讲话,有人就把陈伯达主张发展电子技术和电子工业的相关言论编印出来。1970年庐山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提议结束文革批判极左和江青、张春桥发生冲突,陈伯达站在林彪一边,毛泽东写了《我的一点意见》,让陈伯达从此倒台。“电子中心论”也成为《人民日报》公开批判的对象。
1977年以后,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央领导人陆续出访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实地考察,猛省到中国的巨大差距。80年代,美国人托夫勒写了《第三次浪潮》,中国领导层迅速接受他的观念,决定把握机遇,搭上新技术革命的快车。邓小平甚至号召学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1970年10月18日,陈伯达被正式拘押,罪名是“反党分子”、“托派”等令人望而生畏的大帽子。
陈伯达于1988年10月17日服刑期满之前,胡耀邦曾经提出安排陈伯达为中央做一点研究工作,陈伯达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晚年的陈伯达先后写了:《试论一下日本的“生产率运动”》、《试说社会主义农业的若干问题》、《美日两国垄断资本的角逐和两国的“精神危机”》、《关于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点滴》、《评美国人的两本书——“大趋势”和“第三次浪潮”》、《农业合作化的若干材料》、《“电子学革命”的公开战秘密战》。在文章中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宣传他的“电子中心论”。
三年困难后的1962年,陈伯达为调查工业问题,去过北京天津等地的科研单位和工厂,又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的专家座谈,了解到一些国外的新动向,知道日本等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电子技术,于是提出“以发展电子技术为中心,开展新的工业革命”的意见。
陈晓农编纂的《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有一节专门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叶永烈的《陈伯达传》也引用了他1965年3月5日和3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的两次谈话。陈伯达当时提出,要研究电子学与其他各种学科的关系,电子技术与其他新技术的关系,电子工业和其他各种工业的关系,要考虑抓电子化会怎样,不抓电子化会怎样,在利用电子技术和其他新技术方面,中国有没有独创性的条件。他希望搞一个发展电子工业的十年规划和二十年规划。当时,钱学森、吴有训、叶渚沛等科学家都赞成他的意见。于光远不大赞成,认为单提电子技术不全面,还应当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后来,陈伯达吸收了于的观点,把发展电子工业等新技术的想法写进了名为“工业问题”的文件,一度引起毛泽东的兴趣。毛泽东还请他吃了饭。
1965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讨论这个文件,邓小平说:“这个文件没有提以钢为纲的方针,搞电子等新技术,大家都没有经验,中国人口多,底子薄,搞太多新技术恐怕不合适,还是一切照旧,稳当一点好。”毛主席听了以后没有说话,刘少奇、周恩来都没有发言。“电子中心论”的思想,当时还是没有被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决策层所接受。
1967年,当时陈伯达已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群众组织时兴油印中央首长讲话,有人就把陈伯达主张发展电子技术和电子工业的相关言论编印出来。1970年庐山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提议结束文革批判极左和江青、张春桥发生冲突,陈伯达站在林彪一边,毛泽东写了《我的一点意见》,让陈伯达从此倒台。“电子中心论”也成为《人民日报》公开批判的对象。
1977年以后,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央领导人陆续出访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实地考察,猛省到中国的巨大差距。80年代,美国人托夫勒写了《第三次浪潮》,中国领导层迅速接受他的观念,决定把握机遇,搭上新技术革命的快车。邓小平甚至号召学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