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1 突发 breaking!202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6G梅西 Qingqing Wu, 海归上海交大!

发表于 : 2025年 3月 31日 12:36
ReticulumZeta
我鳖稳了!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hl ... by=pubdate

https://ee.sjtu.edu.cn/FacultyDetail.as ... 66&flag=66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617A04AT200
6G智能反射面通信的先行者——科研新星武庆庆
头像
学术头条

2024-06-17 13:53发布于北京科技领域创作者 学术头条官方账号

+关注
AI划重点 · 全文约3501字,阅读需10分钟

开拓 IRS 通信,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武庆庆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凭借优异的成绩,他于 2012 年顺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期间,他专注于“绿色通信”研究,这恰恰为其后来在低功耗低成本智能反射面(IRS)通信的突破性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6 年,提前博士毕业的武庆庆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与新加坡工程院张瑞院士合作开展研究。


在无线通信领域,如何在提升通信速率的同时降低能耗和成本,是 5G 通信系统面临的瓶颈问题。2017 年,武庆庆和张瑞院士就注意到 5G 中的核心技术“大规模天线技术”存在的超高能耗问题:“我们有时会看到新闻上报道通信运营商关闭了一些 5G 基站,其原因就在于他们部署的这些大规模、超多天线的基站,在业务不饱和时,从用户中获得的利润甚至不足以抵消电费。”


于是,他们创造性地从通信链路发现可优化的环节:传统的通信是有源的,比如用天线去发射,每一个有源设备都需要单独供电,而他们注意到一些物联网设备有种叫做“背向散射”的功能,其有一个非常小的 tag 是无源的,可以在接收信号时从该信号中获取一部分能量自行充电,同时把信号反射给接收机,实现信息的传递。


受此启发,武庆庆大胆提出假设:如果将这种很小的物联网节点组装到足够大的规模,形成 smart wall,去作为信号传输“中介”帮助其他设备进行通信,能否帮助改善通信效率并大大降低系统能耗呢?


答案是“能”。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下午,我和张瑞老师讨论了两件事,一是如何将这个方向往前进一步推进,二是应该如何对这一技术进行命名。”


于是,在这个平平无奇的下午,IRS 通信技术诞生,武庆庆成为了该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武庆庆,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二十出头时,他是以优异成绩直博的“学术小白”;三十出头时,他是多项国际权威期刊论文奖的获得者,以及引用达 29000 余次,并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青年学者。


在无线通信领域,他创新地提出了智能反射面赋能通信技术,成为一颗闪耀的科研新星。由于在科研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他多次入选由 AMiner 评选的 AI 2000 最具影响力学者。他热爱思考、喜欢跑步,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中,他的目标就是不断挑战自己。

#2 Re: 突发 breaking!202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6G梅西 Qingqing Wu, 海归上海交大!

发表于 : 2025年 3月 31日 12:41
cloudpig
我日。现在上海交大只能招到新加坡国立的博士后了?

#3 Re: 突发 breaking!202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6G梅西 Qingqing Wu, 海归上海交大!

发表于 : 2025年 3月 31日 12:41
pia
真能亩产万斤啊

#4 Re: 突发 breaking!202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6G梅西 Qingqing Wu, 海归上海交大!

发表于 : 2025年 3月 31日 12:43
DoUrBest
cloudpig 写了: 2025年 3月 31日 12:41 我日。现在上海交大只能招到新加坡国立的博士后了?
None 己经哭死了

#5 Re: 突发 breaking!202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6G梅西 Qingqing Wu, 海归上海交大!

发表于 : 2025年 3月 31日 12:44
赖美豪中
如此裤脱屁放的idea都是新中国的钱学森了么?mlgb,这样的idea不开玩笑我当年读phd的时候,蹲一次坑就能想出来一打
ReticulumZeta 写了: 2025年 3月 31日 12:36 我鳖稳了!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hl ... by=pubdate

https://ee.sjtu.edu.cn/FacultyDetail.as ... 66&flag=66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617A04AT200
6G智能反射面通信的先行者——科研新星武庆庆
头像
学术头条

2024-06-17 13:53发布于北京科技领域创作者 学术头条官方账号

+关注
AI划重点 · 全文约3501字,阅读需10分钟

开拓 IRS 通信,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武庆庆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凭借优异的成绩,他于 2012 年顺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期间,他专注于“绿色通信”研究,这恰恰为其后来在低功耗低成本智能反射面(IRS)通信的突破性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6 年,提前博士毕业的武庆庆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与新加坡工程院张瑞院士合作开展研究。


在无线通信领域,如何在提升通信速率的同时降低能耗和成本,是 5G 通信系统面临的瓶颈问题。2017 年,武庆庆和张瑞院士就注意到 5G 中的核心技术“大规模天线技术”存在的超高能耗问题:“我们有时会看到新闻上报道通信运营商关闭了一些 5G 基站,其原因就在于他们部署的这些大规模、超多天线的基站,在业务不饱和时,从用户中获得的利润甚至不足以抵消电费。”


于是,他们创造性地从通信链路发现可优化的环节:传统的通信是有源的,比如用天线去发射,每一个有源设备都需要单独供电,而他们注意到一些物联网设备有种叫做“背向散射”的功能,其有一个非常小的 tag 是无源的,可以在接收信号时从该信号中获取一部分能量自行充电,同时把信号反射给接收机,实现信息的传递。


受此启发,武庆庆大胆提出假设:如果将这种很小的物联网节点组装到足够大的规模,形成 smart wall,去作为信号传输“中介”帮助其他设备进行通信,能否帮助改善通信效率并大大降低系统能耗呢?


答案是“能”。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下午,我和张瑞老师讨论了两件事,一是如何将这个方向往前进一步推进,二是应该如何对这一技术进行命名。”


于是,在这个平平无奇的下午,IRS 通信技术诞生,武庆庆成为了该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武庆庆,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二十出头时,他是以优异成绩直博的“学术小白”;三十出头时,他是多项国际权威期刊论文奖的获得者,以及引用达 29000 余次,并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青年学者。


在无线通信领域,他创新地提出了智能反射面赋能通信技术,成为一颗闪耀的科研新星。由于在科研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他多次入选由 AMiner 评选的 AI 2000 最具影响力学者。他热爱思考、喜欢跑步,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中,他的目标就是不断挑战自己。

#6 Re: 突发 breaking!202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6G梅西 Qingqing Wu, 海归上海交大!

发表于 : 2025年 3月 31日 12:48
ReticulumZeta
赖美豪中 写了: 2025年 3月 31日 12:44 如此裤脱屁放的idea都是新中国的钱学森了么?mlgb,这样的idea不开玩笑我当年读phd的时候,蹲一次坑就能想出来一打
大概就是这个,据说想在6G 商用:




#7 Re: 突发 breaking!202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6G梅西 Qingqing Wu, 海归上海交大!

发表于 : 2025年 3月 31日 12:53
Fakestory
一年100多篇论文。真的假的啊?
ReticulumZeta 写了: 2025年 3月 31日 12:36 我鳖稳了!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hl ... by=pubdate

https://ee.sjtu.edu.cn/FacultyDetail.as ... 66&flag=66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617A04AT200
6G智能反射面通信的先行者——科研新星武庆庆
头像
学术头条

2024-06-17 13:53发布于北京科技领域创作者 学术头条官方账号

+关注
AI划重点 · 全文约3501字,阅读需10分钟

开拓 IRS 通信,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武庆庆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凭借优异的成绩,他于 2012 年顺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期间,他专注于“绿色通信”研究,这恰恰为其后来在低功耗低成本智能反射面(IRS)通信的突破性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6 年,提前博士毕业的武庆庆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与新加坡工程院张瑞院士合作开展研究。


在无线通信领域,如何在提升通信速率的同时降低能耗和成本,是 5G 通信系统面临的瓶颈问题。2017 年,武庆庆和张瑞院士就注意到 5G 中的核心技术“大规模天线技术”存在的超高能耗问题:“我们有时会看到新闻上报道通信运营商关闭了一些 5G 基站,其原因就在于他们部署的这些大规模、超多天线的基站,在业务不饱和时,从用户中获得的利润甚至不足以抵消电费。”


于是,他们创造性地从通信链路发现可优化的环节:传统的通信是有源的,比如用天线去发射,每一个有源设备都需要单独供电,而他们注意到一些物联网设备有种叫做“背向散射”的功能,其有一个非常小的 tag 是无源的,可以在接收信号时从该信号中获取一部分能量自行充电,同时把信号反射给接收机,实现信息的传递。


受此启发,武庆庆大胆提出假设:如果将这种很小的物联网节点组装到足够大的规模,形成 smart wall,去作为信号传输“中介”帮助其他设备进行通信,能否帮助改善通信效率并大大降低系统能耗呢?


答案是“能”。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下午,我和张瑞老师讨论了两件事,一是如何将这个方向往前进一步推进,二是应该如何对这一技术进行命名。”


于是,在这个平平无奇的下午,IRS 通信技术诞生,武庆庆成为了该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武庆庆,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二十出头时,他是以优异成绩直博的“学术小白”;三十出头时,他是多项国际权威期刊论文奖的获得者,以及引用达 29000 余次,并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青年学者。


在无线通信领域,他创新地提出了智能反射面赋能通信技术,成为一颗闪耀的科研新星。由于在科研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他多次入选由 AMiner 评选的 AI 2000 最具影响力学者。他热爱思考、喜欢跑步,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中,他的目标就是不断挑战自己。

#8 Re: 突发 breaking!202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6G梅西 Qingqing Wu, 海归上海交大!

发表于 : 2025年 3月 31日 12:58
superdsb
尼玛
通信也成烂坑了
怪不得现在通信转吗的越来越多了

#9 Re: 突发 breaking!202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6G梅西 Qingqing Wu, 海归上海交大!

发表于 : 2025年 3月 31日 17:17
ReticulumZeta
superdsb 写了: 2025年 3月 31日 12:58 尼玛
通信也成烂坑了
怪不得现在通信转吗的越来越多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7065902? ... 3590145752

再往后滑,看到一篇 读通信的你会转cs 方向吗?的回答,讲到通信已成夕阳产业,答主学历水平很高,想必也算是站在通信学术圈上层人士,利益相关也匿了名,但是能写出下面这段文字,感觉已经把通信灌水发论文的规律摸透了,而且关键人家聊的是如何灌Trans,对于普通渣渣硕博,这简直已经算得上天花板咯。


图片

#10 Re: 突发 breaking!202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6G梅西 Qingqing Wu, 海归上海交大!

发表于 : 2025年 3月 31日 17:20
gousheng
通信永远存在,等待下一个突破。我高中朋友去了清华学数字通信。

#11 Re: 突发 breaking!202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6G梅西 Qingqing Wu, 海归上海交大!

发表于 : 2025年 3月 31日 19:23
小红叔
这个idea能罐100篇?厉害了我的哥

#12 Re: 突发 breaking!202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6G梅西 Qingqing Wu, 海归上海交大!

发表于 : 2025年 3月 31日 23:16
dreamig
这灌水能力超过了生化环材的千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