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3

#1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7月 24日 21:08
SOD
美国第一,五金
中国并列第二,四金一银
韩国并列第二,四金一银
(香港高度可能是第三,四金)

数学上美国有和中国竞争的实力,中国占优,但无绝对优势,美国有三成希望夺冠
但物理奥赛的记录上来看,美国并不是中国的对手,
按照历史记录,美国只有0.05的希望打败中国,这次美国就赢了

当然,美国队也还是以华人为主,五个成员,
3个大陆华裔,一个印度裔,一个俄罗斯后裔

按照历史记录,中国第一
韩国和美国并列第二

总之这次中国一队在物理上发挥不好

#2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5日 17:40
jzhang38
都看谁有最牛的娃,美国中国物赛都很棒,国内的娃能走到这一步更不容易。

#3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6日 12:06
53general
奥赛的问题和答题是不是都用英文?还是可以用各国语言?

#4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6日 12:13
tdm
53general 写了: 2025年 8月 6日 12:06 奥赛的问题和答题是不是都用英文?还是可以用各国语言?
不是。会翻译成为本国语言。

#5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6日 12:14
SOD
53general 写了: 2025年 8月 6日 12:06 奥赛的问题和答题是不是都用英文?还是可以用各国语言?
出题用英文,然后各国领队自己用几个小时翻译成各种的语言,给本国学生解答,

学生解答中绝大多数关键都是公式,结构之类,语言不重要。

判题标准是各国领队教练讨论的结果

#6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6日 12:14
tdm
SOD 写了: 2025年 7月 24日 21:08 美国第一,五金
中国并列第二,四金一银
韩国并列第二,四金一银
(香港高度可能是第三,四金)

数学上美国有和中国竞争的实力,中国占优,但无绝对优势,美国有三成希望夺冠
但物理奥赛的记录上来看,美国并不是中国的对手,
按照历史记录,美国只有0.05的希望打败中国,这次美国就赢了

当然,美国队也还是以华人为主,五个成员,
3个大陆华裔,一个印度裔,一个俄罗斯后裔

按照历史记录,中国第一
韩国和美国并列第二

总之这次中国一队在物理上发挥不好
也不算输。有香港呢😄。不过算香港也不公平因为参赛选手加倍了。

#7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6日 12:22
rgg
美国物理奥赛,群众基础很小。因为大多数学生高三才学物理。很多是搞数学竞赛的学生附带去参加的。

美国好像过去有过起吗两个13岁得国际物理奥赛金牌的。 一个日裔,一个女孩。因为要学的东西多,我觉得是比同年龄数学金牌还难。

#8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6日 12:24
oldhorse9
华裔的奥赛

#9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6日 12:26
tdm
rgg 写了: 2025年 8月 6日 12:22 美国物理奥赛,群众基础很小。因为大多数学生高三才学物理。很多是搞数学竞赛的学生附带去参加的。

美国好像过去有过起吗两个13岁得国际物理奥赛金牌的。 一个日裔,一个女孩。因为要学的东西多,我觉得是比同年龄数学金牌还难。
美国中学理科教育简直是不学武术。不仅是物理,还有化学。小孩学了一年连动量能量都不知道。数学相比起来还好些。

#10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6日 12:27
tdm
oldhorse9 写了: 2025年 8月 6日 12:24 华裔的奥赛
our chinese is better than your chinese.

#11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7日 13:20
laowei
老天,都2025了,还有人在乎这个?

举国体制搞出来的各种奥赛金牌和全红婵的那个跳水金牌没什么区别,就三招:
  • 抢跑 - 各种奥赛培训从五六岁就开始了,五六岁的美国小孩忙的是各种体育
  • 掐尖 - 每年2000 万的新生人口,总能掐出几个好苗子来
  • 集训 - 30到50 人的集训队,都能保送大学,就和跳水队一样,什么也不用管不用想,关起门来做题就行了,美国高中生的才艺,他们一点没有, 就是做题工具
有个统计数据, 大部分奥赛金牌,后来干的事情和竞赛学科无关,还有出家的,,,,,

#12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8日 13:13
SOD
laowei 写了: 2025年 8月 7日 13:20 老天,都2025了,还有人在乎这个?

举国体制搞出来的各种奥赛金牌和全红婵的那个跳水金牌没什么区别,就三招:
  • 抢跑 - 各种奥赛培训从五六岁就开始了,五六岁的美国小孩忙的是各种体育
  • 掐尖 - 每年2000 万的新生人口,总能掐出几个好苗子来
  • 集训 - 30到50 人的集训队,都能保送大学,就和跳水队一样,什么也不用管不用想,关起门来做题就行了,美国高中生的才艺,他们一点没有, 就是做题工具
有个统计数据, 大部分奥赛金牌,后来干的事情和竞赛学科无关,还有出家的,,,,,
体育培训被奥赛培训傻叉一万倍起步

#13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8日 13:14
LiSheQiang
美国万岁!

#14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8日 16:36
cellcycle1
SOD 写了: 2025年 7月 24日 21:08 美国第一,五金
中国并列第二,四金一银
韩国并列第二,四金一银
(香港高度可能是第三,四金)

数学上美国有和中国竞争的实力,中国占优,但无绝对优势,美国有三成希望夺冠
但物理奥赛的记录上来看,美国并不是中国的对手,
按照历史记录,美国只有0.05的希望打败中国,这次美国就赢了

当然,美国队也还是以华人为主,五个成员,
3个大陆华裔,一个印度裔,一个俄罗斯后裔

按照历史记录,中国第一
韩国和美国并列第二

总之这次中国一队在物理上发挥不好
内卷的, :)

#15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9日 15:52
laowei
各种奥赛就是STEM 各领域的“茴香豆的几种写法”, 看似神秘,就是练一个手熟而已

#16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9日 16:18
SOD
laowei 写了: 2025年 8月 9日 15:52 各种奥赛就是STEM 各领域的“茴香豆的几种写法”, 看似神秘,就是练一个手熟而已
至少数理不是,

数理奥赛金奖的得主继续拿到数理博士的比例极高

数学因为出成绩比较早

奥赛金银奖拿到菲尔兹奖已经不少于12个

陶哲轩 (Terence Tao)

国际数学奥赛: 1986年铜牌,1987年银牌,1988年金牌(13岁,创下最年轻金牌得主纪录)。

菲尔兹奖: 2006年获奖。

吴宝珠 (Ngô Bảo Châu)

国际数学奥赛: 1988年金牌,1989年金牌。

菲尔兹奖: 2010年获奖。

斯坦尼斯拉夫·斯米尔诺夫 (Stanislav Smirnov)

国际数学奥赛: 1986年金牌。

菲尔兹奖: 2010年获奖。

佩雷尔曼 (Grigori Perelman)

国际数学奥赛: 1982年金牌。

菲尔兹奖: 2006年获奖(但他拒绝领奖)。

理查德·博彻兹 (Richard Borcherds)

国际数学奥赛: 1977年银牌,1978年银牌,1979年银牌。

菲尔兹奖: 1998年获奖。

蒂莫西·高尔斯 (Timothy Gowers)

国际数学奥赛: 1981年金牌。

菲尔兹奖: 1998年获奖。

马克西姆·孔采维奇 (Maxim Kontsevich)

国际数学奥赛: 1981年金牌。

菲尔兹奖: 1998年获奖。

让-克里斯托夫·约科兹 (Jean-Christophe Yoccoz)

国际数学奥赛: 1974年银牌,1975年金牌。

菲尔兹奖: 1994年获奖。

叶菲姆·泽尔曼诺夫 (Efim Zelmanov)

国际数学奥赛: 1973年银牌,1974年银牌,1975年金牌。

菲尔兹奖: 1994年获奖。

彼得·舒尔策 (Peter Scholze)

国际数学奥赛: 2004年银牌,2005年、2006年、2007年金牌。

菲尔兹奖: 2018年获奖。


是的,有一些数学家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获得银牌,后来也获得了菲尔兹奖。这同样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证明了他们年少时就已展现出卓越的数学天赋。

==============
同时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银牌和菲尔兹奖的数学家


理查德·博彻兹 (Richard Borcherds)

国际数学奥赛: 1977年、1978年、1979年连续三年获得银牌。

菲尔兹奖: 1998年获奖。

弗拉基米尔·沃沃斯基 (Vladimir Voevodsky)

国际数学奥赛: 1980年银牌。

菲尔兹奖: 2002年获奖。

#17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9日 17:39
noles
SOD 写了: 2025年 8月 9日 16:18 至少数理不是,

数理奥赛金奖的得主继续拿到数理博士的比例极高

数学因为出成绩比较早

奥赛金银奖拿到菲尔兹奖已经不少于12个

陶哲轩 (Terence Tao)

国际数学奥赛: 1986年铜牌,1987年银牌,1988年金牌(13岁,创下最年轻金牌得主纪录)。

菲尔兹奖: 2006年获奖。

吴宝珠 (Ngô Bảo Châu)

国际数学奥赛: 1988年金牌,1989年金牌。

菲尔兹奖: 2010年获奖。

斯坦尼斯拉夫·斯米尔诺夫 (Stanislav Smirnov)

国际数学奥赛: 1986年金牌。

菲尔兹奖: 2010年获奖。

佩雷尔曼 (Grigori Perelman)

国际数学奥赛: 1982年金牌。

菲尔兹奖: 2006年获奖(但他拒绝领奖)。

理查德·博彻兹 (Richard Borcherds)

国际数学奥赛: 1977年银牌,1978年银牌,1979年银牌。

菲尔兹奖: 1998年获奖。

蒂莫西·高尔斯 (Timothy Gowers)

国际数学奥赛: 1981年金牌。

菲尔兹奖: 1998年获奖。

马克西姆·孔采维奇 (Maxim Kontsevich)

国际数学奥赛: 1981年金牌。

菲尔兹奖: 1998年获奖。

让-克里斯托夫·约科兹 (Jean-Christophe Yoccoz)

国际数学奥赛: 1974年银牌,1975年金牌。

菲尔兹奖: 1994年获奖。

叶菲姆·泽尔曼诺夫 (Efim Zelmanov)

国际数学奥赛: 1973年银牌,1974年银牌,1975年金牌。

菲尔兹奖: 1994年获奖。

彼得·舒尔策 (Peter Scholze)

国际数学奥赛: 2004年银牌,2005年、2006年、2007年金牌。

菲尔兹奖: 2018年获奖。


是的,有一些数学家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获得银牌,后来也获得了菲尔兹奖。这同样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证明了他们年少时就已展现出卓越的数学天赋。

==============
同时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银牌和菲尔兹奖的数学家


理查德·博彻兹 (Richard Borcherds)

国际数学奥赛: 1977年、1978年、1979年连续三年获得银牌。

菲尔兹奖: 1998年获奖。

弗拉基米尔·沃沃斯基 (Vladimir Voevodsky)

国际数学奥赛: 1980年银牌。

菲尔兹奖: 2002年获奖。
赞楼主花功夫列历年的结果。

#18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0日 10:54
laowei
中国的K12 教育不开逻辑课,不过没关系,叔今天有时间,就逻辑分析下你的数据

你的论点是: 奥数金牌是因,菲尔兹是果

那么,中国做为奥数历史上金牌总数最多的国家,即使不是菲尔兹总数最多,出几个菲尔兹的要求不过分吧?你给解释一下为什么至今一个菲尔兹没出?

更有趣的是,在中国接受K12 教育的人里现在最接近菲尔兹的是王虹,这位女士即不是奥数金牌,也不是奥数30人集训队的,她甚至大学录取的都不是数学系

如果看不懂这个逻辑,就来个简单的比喻: 一个民工吃了四个馒头,饱了。然后有个大聪敏就说了,得亏这第四个馒头,终于让这个人吃饱了。问题是前三个馒头怎么想 :D

罗列数据再多,没有逻辑不行,甚至群主拉偏架也不行 ;)

我就是搞大数据的,最头痛的就是garbage data

#19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0日 11:19
japamer
现在又搞出个什么AI,奥赛真没有必要再搞了。
比各种预设好的模型转换,人脑真比不过电脑。

#20 Re: 国际物理奥赛中国输给美国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0日 17:34
SOD
laowei 写了: 2025年 8月 10日 10:54 中国的K12 教育不开逻辑课,不过没关系,叔今天有时间,就逻辑分析下你的数据

你的论点是: 奥数金牌是因,菲尔兹是果

那么,中国做为奥数历史上金牌总数最多的国家,即使不是菲尔兹总数最多,出几个菲尔兹的要求不过分吧?你给解释一下为什么至今一个菲尔兹没出?

更有趣的是,在中国接受K12 教育的人里现在最接近菲尔兹的是王虹,这位女士即不是奥数金牌,也不是奥数30人集训队的,她甚至大学录取的都不是数学系

如果看不懂这个逻辑,就来个简单的比喻: 一个民工吃了四个馒头,饱了。然后有个大聪敏就说了,得亏这第四个馒头,终于让这个人吃饱了。问题是前三个馒头怎么想 :D

罗列数据再多,没有逻辑不行,甚至群主拉偏架也不行 ;)

我就是搞大数据的,最头痛的就是garbage data
分析个毛啊,还分析,去查查这些拿奖的是什么时候的奥赛金奖?什么时候的菲尔兹奖

中国占据优势的时间是2010年之后,16岁的孩子里学术巅峰的40岁左右还有20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