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4

#1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7:33
geust

保持这个版吃吃喝喝,走走停停,看看说说。


#2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7:35
DIYer

我也一直建议这个文艺版别搞那些乌烟瘴气的东西


#3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7:49
Burlingame

是的,五毛入侵,这版有发展成军事天地2版的潜质


#4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7:56
wmysh

要不申请一个政经茶馆。
一个宗旨,随便灌水,不准粗话。
判断粗话的标准很简单。以AI 判断为准。


#5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7:57
FastSnow
wmysh 写了: 2025年 8月 20日 17:56

要不申请一个政经茶馆。
一个宗旨,随便灌水,不准粗话。

难道不是军版的初衷?...


#6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8:02
wmysh
FastSnow 写了: 2025年 8月 20日 17:57

难道不是军版的初衷?...

新坛不准粗话。AI 判断为准。
图片


#7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8:03
pathdream

五毛


#8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8:04
sugarbabylove
Burlingame 写了: 2025年 8月 20日 17:49

是的,五毛入侵,这版有发展成军事天地2版的潜质

明明是华人闲话2

懂得都懂 :lol:


#9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8:05
wmysh

图片


#10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8:12
sugarbabylove

叔哥版应不应该讨论政治好像一直有争议,还因为这个争议把一些id气走了。我自己是不太喜欢,不过也不能阻止别人发。


#11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8:12
geust

你知道原来买卖提中新->菌版<=>菌2版的历史吗?

FastSnow 写了: 2025年 8月 20日 17:57

难道不是军版的初衷?...


#12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8:12
sugarbabylove

贬义词是粗话吗

不,贬义词不一定是粗话,但粗话一定是贬义词。贬义词是指带有否定、贬低、批判色彩的词语,而粗话(或脏话)是带有强烈侮辱性和冒犯性的语言,通常带有粗俗的意味,属于贬义词的一种,但不是所有贬义词都是粗话。
详细解释:
贬义词:
贬义词是相对褒义词而言的,用来表达对人或事物不赞同、否定、厌恶等感情色彩的词语。比如,“奸诈”、“虚伪”、“懒惰”等,这些词语都带有贬义色彩,但它们并不一定都是粗俗的。
粗话(脏话):
粗话是带有强烈侮辱性和冒犯性的语言,通常用作谩骂、羞辱他人,带有粗俗、不雅的色彩。比如,“混蛋”、“笨蛋”、“傻瓜”等,都属于粗话,也属于贬义词。
总结:
贬义词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含了很多不同程度的负面情感色彩,而粗话是贬义词中的一种,是带有强烈负面色彩和粗俗意味的词语。因此,所有粗话都是贬义词,但不是所有贬义词都是粗话。


#13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8:18
FastSnow
geust 写了: 2025年 8月 20日 18:12

你知道原来买卖提中新->菌版<=>菌2版的历史吗?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14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8:18
FastSnow
sugarbabylove 写了: 2025年 8月 20日 18:12

叔哥版应不应该讨论政治好像一直有争议,还因为这个争议把一些id气走了。我自己是不太喜欢,不过也不能阻止别人发。

我现在都习惯了, 觉得也是版面的一个特色....


#15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8:21
sugarbabylove
FastSnow 写了: 2025年 8月 20日 18:18

我现在都习惯了, 觉得也是版面的一个特色....

wh水世界的特色


#16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18:44
VladPutin

不如把反共老僵都送回中国去反,取义成仁也不枉李大师的樽樽教诲。


#17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23:35
ZMZM

好像问号一直不反对谈政治,她是只要是水枪水车就行,除非是污水。

各位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中国人很多是政治动物,或者对政治话题感兴趣。但是军版水太脏,书画版干净又有流量,所以也就这里了。


#18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23:41
mmking

粗话一定是贬义词么?
DS: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语言的复杂性和语用学。

简单直接的回答是:不,粗话不一定永远是贬义词。

虽然粗话(脏话、禁忌语)的核心常常带有冒犯、侮辱或负面的含义,但它的词义和情感色彩会随着语境、语气、说话对象和说话人意图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为什么粗话不一定是贬义的:

1. 语境的魔力:从侮辱到亲昵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贬义中性化”甚至“贬义转褒义”的现象。

  • 贬义用法(攻击性):当用于陌生人或冲突中时,粗话的贬义色彩最浓。

    • 例子:你对一个插队的人说:“滚开!没看到在排队吗?”——这里的“滚”是纯粹的贬义和命令。
  • 亲昵或调侃用法(非攻击性):在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家人或同事之间,粗话常常用来表达一种“铁哥们”式的情谊,甚至是一种反向的关心和亲密。这时,它的攻击性大大减弱,甚至完全消失。

    • 例子:你的好朋友完成了一个很难的任务,你拍着他肩膀说:“牛逼啊,哥们儿!这都能搞定!”——这里的“牛逼”是强烈的赞美和敬佩。
    • 例子:看到好友摔了一跤,你笑着说:“傻逼,走路不看路啊?没事吧?”——这里的“傻逼”没有侮辱意味,反而透着关心和调侃。

在这种语境下,粗话成了一种“社交粘合剂”,标志着双方关系足够“铁”,可以打破一般的礼貌准则。

2. 语气的力量:强调而非侮辱

粗话经常被用作强调词,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一定是负面的。

  • 表示惊叹
    • 我靠,这风景太美了!”(表示极度赞叹)
    • Holy shit! That's amazing!”(英文中的类似用法)
  • 表示困难或痛苦
    • “这个项目真是他妈的难搞。”(强调过程的艰辛)
    • 疼死老子了!”(强调疼痛的程度)
  • 表示决心
    • 妈的,跟它拼了!”(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

在这些情况下,粗话本身并不指向任何人,只是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放大。

3. 词性的转化:从脏话到日常用语

有些粗话随着广泛使用,其原本的侮辱含义会逐渐淡化,变成一个普通的感叹词或程度副词。

  • 比如“我靠”、“哇塞”(原为闽南语粗话“我塞”的雅化)等,现在很多人使用时已经完全不会联想到其原始含义,只是当作“天啊”、“哇”来使用。
  • 牛逼”这个词,其原始含义非常粗俗,但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一个表示“厉害、出色”的通用褒义词,在很多非正式场合下使用。

4. 文学与艺术创作中的功能

在小说、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中,使用粗话是为了:

  • 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让角色更贴近生活,更有血有肉。
  • 表达强烈的情感冲突:在戏剧高潮时,一句粗话可能比任何文雅的词句都更有力量。
  • 批判和讽刺:用作一种反抗权威或社会规范的工具。

在这里,粗话是一种工具,其目的是艺术性的,而非单纯的辱骂。

总结

使用场景例子情感色彩是否贬义
冲突辱骂“你是个混蛋!”侮辱、攻击
亲密调侃“你个傻逼怎么才来?”亲昵、玩笑
强烈赞叹我操,这球进得太帅了!”惊叹、赞美
强调困难“这该死的天气!”抱怨、强调中性偏负
艺术塑造(电影中角色愤怒时说)真实、有力视语境而定

结论: 粗话就像一个工具,本身带有“尖锐”和“破坏性”的属性。用它来攻击人,它就是贬义的武器;但用它来雕刻亲密关系、强调情感或进行艺术创作时,它就失去了贬义色彩,甚至产生了新的积极含义。因此,绝对不能脱离语境来判断粗话的性质

sugarbabylove 写了: 2025年 8月 20日 18:12

贬义词是粗话吗

不,贬义词不一定是粗话,但粗话一定是贬义词。贬义词是指带有否定、贬低、批判色彩的词语,而粗话(或脏话)是带有强烈侮辱性和冒犯性的语言,通常带有粗俗的意味,属于贬义词的一种,但不是所有贬义词都是粗话。
详细解释:
贬义词:
贬义词是相对褒义词而言的,用来表达对人或事物不赞同、否定、厌恶等感情色彩的词语。比如,“奸诈”、“虚伪”、“懒惰”等,这些词语都带有贬义色彩,但它们并不一定都是粗俗的。
粗话(脏话):
粗话是带有强烈侮辱性和冒犯性的语言,通常用作谩骂、羞辱他人,带有粗俗、不雅的色彩。比如,“混蛋”、“笨蛋”、“傻瓜”等,都属于粗话,也属于贬义词。
总结:
贬义词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含了很多不同程度的负面情感色彩,而粗话是贬义词中的一种,是带有强烈负面色彩和粗俗意味的词语。因此,所有粗话都是贬义词,但不是所有贬义词都是粗话。


#19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0日 23:44
cellcycle1
geust 写了: 2025年 8月 20日 17:33

保持这个版吃吃喝喝,走走停停,看看说说。

支持,

有那么多政治版


#20 Re: 要不斑竹把政治类主题都搬到“中国新闻”版去吧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1日 00:08
sugarbabylove

deepseek?

我党妈回答的太好了,赞! :lol:

其实我一开始给google ai喂的是 脏话 不是粗话,不过不知道为什么给我繁体字的答案。

说到底,脏话 粗话 贬义词 都不准确。应该问它的是 人参公鸡。

mmking 写了: 2025年 8月 20日 23:41

粗话一定是贬义词么?
DS: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语言的复杂性和语用学。

简单直接的回答是:不,粗话不一定永远是贬义词。

虽然粗话(脏话、禁忌语)的核心常常带有冒犯、侮辱或负面的含义,但它的词义和情感色彩会随着语境、语气、说话对象和说话人意图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为什么粗话不一定是贬义的:

1. 语境的魔力:从侮辱到亲昵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贬义中性化”甚至“贬义转褒义”的现象。

  • 贬义用法(攻击性):当用于陌生人或冲突中时,粗话的贬义色彩最浓。

    • 例子:你对一个插队的人说:“滚开!没看到在排队吗?”——这里的“滚”是纯粹的贬义和命令。
  • 亲昵或调侃用法(非攻击性):在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家人或同事之间,粗话常常用来表达一种“铁哥们”式的情谊,甚至是一种反向的关心和亲密。这时,它的攻击性大大减弱,甚至完全消失。

    • 例子:你的好朋友完成了一个很难的任务,你拍着他肩膀说:“牛逼啊,哥们儿!这都能搞定!”——这里的“牛逼”是强烈的赞美和敬佩。
    • 例子:看到好友摔了一跤,你笑着说:“傻逼,走路不看路啊?没事吧?”——这里的“傻逼”没有侮辱意味,反而透着关心和调侃。

在这种语境下,粗话成了一种“社交粘合剂”,标志着双方关系足够“铁”,可以打破一般的礼貌准则。

2. 语气的力量:强调而非侮辱

粗话经常被用作强调词,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一定是负面的。

  • 表示惊叹
    • 我靠,这风景太美了!”(表示极度赞叹)
    • Holy shit! That's amazing!”(英文中的类似用法)
  • 表示困难或痛苦
    • “这个项目真是他妈的难搞。”(强调过程的艰辛)
    • 疼死老子了!”(强调疼痛的程度)
  • 表示决心
    • 妈的,跟它拼了!”(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

在这些情况下,粗话本身并不指向任何人,只是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放大。

3. 词性的转化:从脏话到日常用语

有些粗话随着广泛使用,其原本的侮辱含义会逐渐淡化,变成一个普通的感叹词或程度副词。

  • 比如“我靠”、“哇塞”(原为闽南语粗话“我塞”的雅化)等,现在很多人使用时已经完全不会联想到其原始含义,只是当作“天啊”、“哇”来使用。
  • 牛逼”这个词,其原始含义非常粗俗,但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一个表示“厉害、出色”的通用褒义词,在很多非正式场合下使用。

4. 文学与艺术创作中的功能

在小说、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中,使用粗话是为了:

  • 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让角色更贴近生活,更有血有肉。
  • 表达强烈的情感冲突:在戏剧高潮时,一句粗话可能比任何文雅的词句都更有力量。
  • 批判和讽刺:用作一种反抗权威或社会规范的工具。

在这里,粗话是一种工具,其目的是艺术性的,而非单纯的辱骂。

总结

使用场景例子情感色彩是否贬义
冲突辱骂“你是个混蛋!”侮辱、攻击
亲密调侃“你个傻逼怎么才来?”亲昵、玩笑
强烈赞叹我操,这球进得太帅了!”惊叹、赞美
强调困难“这该死的天气!”抱怨、强调中性偏负
艺术塑造(电影中角色愤怒时说)真实、有力视语境而定

结论: 粗话就像一个工具,本身带有“尖锐”和“破坏性”的属性。用它来攻击人,它就是贬义的武器;但用它来雕刻亲密关系、强调情感或进行艺术创作时,它就失去了贬义色彩,甚至产生了新的积极含义。因此,绝对不能脱离语境来判断粗话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