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玄宗要求潼关决战也可以理解
从现在开地图马后炮视角看
当时最佳策略是玄宗坚守不出
等郭子仪李光弼他们去抄安禄山的老家
但是这是马后炮视角 我们知道郭李都是大忠臣
站在当时玄宗的角度 万一拖久了郭李又叛了怎么办?
只有速战速决才能让其它心怀不轨的人不动
从现在开地图马后炮视角看
当时最佳策略是玄宗坚守不出
等郭子仪李光弼他们去抄安禄山的老家
但是这是马后炮视角 我们知道郭李都是大忠臣
站在当时玄宗的角度 万一拖久了郭李又叛了怎么办?
只有速战速决才能让其它心怀不轨的人不动
古代那种通信速度
任何后方指挥前方战术行动的行为都是扯淡
玄宗主要是年轻的时候支楞起来过,毕竟也是亲自下场杀过人的皇帝。所以把事情看简单了。另外记者恢复夜夜笙歌的好日子。
Caravel 写了: 2025年 8月 26日 13:29从现在开地图马后炮视角看
当时最佳策略是玄宗坚守不出
等郭子仪李光弼他们去抄安禄山的老家
但是这是马后炮视角 我们知道郭李都是大忠臣
站在当时玄宗的角度 万一拖久了郭李又叛了怎么办?
只有速战速决才能让其它心怀不轨的人不动
玄宗能把朝廷带到蜀地,还是有一点行动力的
绝对是败招。绝对不能斩杀大唐战力最强的两员大将高仙芝和封常清。
中国历史上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杀忠臣良将,至今没有解决。
Caravel 写了: 2025年 8月 26日 13:29从现在开地图马后炮视角看
当时最佳策略是玄宗坚守不出
等郭子仪李光弼他们去抄安禄山的老家
但是这是马后炮视角 我们知道郭李都是大忠臣
站在当时玄宗的角度 万一拖久了郭李又叛了怎么办?
只有速战速决才能让其它心怀不轨的人不动
按照马后炮不是最佳对策,
但是还是属于合理的对策
杀不杀高仙芝没啥区别
哥舒翰也很能打
玄宗就是要赌一把,打赢了就堪比太宗虎牢关zhi zhan q
越来越能理解玄宗了
他就是要干一把打击一下安史叛军的嚣张气焰
哪怕打个两败俱伤或者小败退回来就是
跟罗斯福命令杜立特轰炸东京有什么区别?
我们太喜欢以成败论英雄
战争很多时候有偶然性
李隆基作为统帅,连郭子仪李光弼会不会反都看不清,那他这统帅就当的不合格。当然他的确也看不清。
Caravel 写了: 2025年 8月 26日 13:29从现在开地图马后炮视角看
当时最佳策略是玄宗坚守不出
等郭子仪李光弼他们去抄安禄山的老家
但是这是马后炮视角 我们知道郭李都是大忠臣
站在当时玄宗的角度 万一拖久了郭李又叛了怎么办?
只有速战速决才能让其它心怀不轨的人不动
这仗,要是美军会怎么打
不会打仗就不要瞎指挥
Caravel 写了: 2025年 8月 26日 16:34越来越能理解玄宗了
他就是要干一把打击一下安史叛军的嚣张气焰
哪怕打个两败俱伤或者小败退回来就是
跟罗斯福命令杜立特轰炸东京有什么区别?
我们太喜欢以成败论英雄
战争很多时候有偶然性
人心隔肚皮,谁能看得清,安禄山不也曾经忠厚老实
这个不能拿美军来对比吧?美军的武器优势太大,堆武器平推就好了,玄宗沒有这个优势。
他就是听信了周边人的撺掇,觉得潼关当面之敌比较弱。不过那是燕军故意做给他看的。
李隆基早已不适合当皇帝了,他不是不懂,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干,他从开始的英明神武,到后来的昏聩糜烂,纯粹就是放纵自己。
估计是长安的补给不够了
所以中国的朝代会周期性的倒台。皇帝不是人人都能做的,没能力的做皇帝就会把船开翻。宋明清之后随便一个普通资质的也能做皇帝,那是制度完善了,但是碰上外部敌人就不行了。
其实也很好理解,玄宗一是年纪大了,二是承平已久,自然在做决定的时候显得比较急功近利。
后世人开上帝视角容易分清忠奸
当局者还是很难的
诛杀败将,说白了不就是因为丢了自己的脸吗,这也是昏聩到了足够程度了
类似的有蒋介石要在淞沪会战中和日本决战,也是一败涂地,首都沦陷。
要是让李宗仁去指挥,不会在淞沪决战。
Caravel 写了: 2025年 8月 26日 13:29从现在开地图马后炮视角看
当时最佳策略是玄宗坚守不出
等郭子仪李光弼他们去抄安禄山的老家
但是这是马后炮视角 我们知道郭李都是大忠臣
站在当时玄宗的角度 万一拖久了郭李又叛了怎么办?
只有速战速决才能让其它心怀不轨的人不动
李隆基一开始的时候,任用姚崇、宋璟,都是以改革来振兴大唐,他也充分信任与放权
到了张九龄的时候,李隆基还能忍受,但他喜欢阿谀奉承已经被人摸透了,李林甫就靠揣测他的心思来搏上位。李尽管是个小人,还算有本事,到杨国忠的时候,就纯粹屁事也干不了了。后来的人只知道揣摩上意,一有机会就进谗,诋毁政敌,这样李隆基自己也就啥情况都不了解了。他喜爱安禄山,瞎指挥,不信任忠臣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