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权的坍塌
父权的坍塌
弱者怕强权
强权怕公理
珩梁怕屋顶的重量,
屋顶怕雨。
我在玻璃上涂了颜色,
出门来没看到彩虹。
有时
威权局限在一间屋子
神庙的碎砖
不够造另一座神庙
威权的所有同类
坍塌后都难立足
没有哪个威权
真象表面那么可怖
走过青山绿水,
沿路偶像尽是傀儡。
父权的坍塌
弱者怕强权
强权怕公理
珩梁怕屋顶的重量,
屋顶怕雨。
我在玻璃上涂了颜色,
出门来没看到彩虹。
有时
威权局限在一间屋子
神庙的碎砖
不够造另一座神庙
威权的所有同类
坍塌后都难立足
没有哪个威权
真象表面那么可怖
走过青山绿水,
沿路偶像尽是傀儡。
诗歌的直接、隐喻和比兴
五年前我写了一首诗,是全用隐喻写的。今天偶尔看见,想这写的是什么呢?诗如下:
父权的坍塌(隐喻版)
珩梁怕屋顶的重量,
屋顶怕雨。
我在玻璃上涂了颜色,
出门来没有看到彩虹。
从神庙的碎砖,
不能造起另一座神庙。
走过青山绿水,
沿路偶像尽是傀儡。
于是我把它翻译了一下,这就简单明了得多了:
父权的坍塌(直接版)
弱者怕强权
强权怕公理
威吓有边界
要逃开
只要走出来
一座威权坍塌了
它所有同类
都无法立足
威权又是什么呢?
它建立在天性深处
总是让自己
看起来更大
象一朵盛开的花
拿到人工智能前面一打分,它说我直接版的分数低。说明训练人工智能的人里喜欢隐喻的多。于是我把隐喻和直抒胸臆结合了一下,它就成了比兴,就是主贴里那首。人工智能说啊呀下面这首诗更好呀!
但是这首诗失去了简洁。而且隐喻里的那一点不确定,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强权的模糊性都丢掉了。
说实话我写的这些诗都很滥,我自己都不爱看。我想人工智能要学习诗歌的好坏最好不要找一堆人去对人和机器做的诗评头品足。因为打分的人会觉得不舒服。谁要看别人的裹脚布呢?
但是,自己看自己的诗,做它个三五首自己比着玩,还是可以的。
另外自己写一大堆诗,然后自己挑一些看着不错的,实际上也起到帮助机器学习评价诗的好坏的作用。我想人工智能已经这么做了。我只是把做法描述了一下。
我读圣经,看到圣经上几乎全是用隐喻写的啊!所以国内的人不爱读圣经。还是值得读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