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3

#1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00:35
littlek

最近台湾花莲堰塞湖溃堰,我看了台湾的电视台新闻,几乎无一例外地把“堤”(di)读成“题”(ti),随便找个例子:

第55秒,“洪水越过提(ti)防。。。“ 。但这个堤字并不属于建国后的简化字,或者异体字,《广韵》《康熙字典》发音都是“都礼切,丛音”,为啥台湾人(或者台湾出版的《国语字典》)普遍要把明显不是异体字,发音,书写都有清晰历史渊源的字错读成“题”。

就是堤的异体字隄,《广韵》发音也是“都黎切,𠀤音”,而且台湾《国语字典》认为堤”是隄的简体字,显然也是错误的。《康熙字典》也说“築土遏水曰堤。亦作底“,这个“堤”其实是”底“的异体字。

台湾人太没文化了


#2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00:40
asmith

这些岛人舌头打结,语音语调都很奇怪,男的都很娘娘腔,COSTCO隔老远就听到他们,同是说国语,马来跟新加坡的人就没有那种娘味


#3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00:45
littlek

台巴版《国语字典》这样明星的错误肯定还有很多,我怀疑可能是有意为之。

asmith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00:40

这些岛人舌头打结,语音语调都很奇怪,男的都很娘娘腔,COSTCO隔老远就听到他们,同是说国语,马来跟新加坡的人就没有那种娘味


#4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00:49
tdm

少见多怪。南方方言这么念的地方不要太多。好啦。就你们拼音好,登峰造极,👍🐮茴香豆的写法记全了吗?


#5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0:14
newmitbbssnk

有些台湾人还把“和”念“旱”的音,为什么?


#6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0:24
laowangtou
newmitbbssnk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0:14

有些台湾人还把“和”念“旱”的音,为什么?

不是有些,是所有台湾人都这么念,这么念的一准是台湾人

有档节目的主持人名字里有个瀚字,节目名称就叫什么什么瀚你聊,不知道哪里的方言传去变成这样,怪怪的


#7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0:30
Onlymoi
newmitbbssnk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0:14

有些台湾人还把“和”念“旱”的音,为什么?

大概是老南京话的影响


#8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0:59
诺华老药工

认识一个山东去台湾的,垃圾念 LE SE, 滑稽 念 GU JI.


#9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1:01
tdm
诺华老药工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0:59

认识一个山东去台湾的,垃圾念 LE SE, 滑稽 念 GU JI.

古迹就有点过分了。跟湾湾扯不上关系吧。


#10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2:33
sugarbabylove
tdm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1:01

古迹就有点过分了。跟湾湾扯不上关系吧。

gu是古音。不过没注意台湾人是不是喜欢这么念。他们字典里确实有这个音。

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20150

图片


#11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2:36
sugarbabylove

想起这首歌,不过听的时候完全没注意这个音。好早了。


#12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3:15
liexpress

有意思。问了问deepseek:

台湾国语将“堤坝”读作 tí 的依据,并非来自某个官方的硬性规定,而是复杂的历史音变和方言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 “古音遗留”和“方言影响” 的典型例子。

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核心依据一:继承更早期的汉语读音规范

在1945年台湾光复,并开始推行国语之前,岛上通行的汉语主要是闽南语。当时推广的“国语”标准,主要依据的是1932年公布的《国音常用字汇》等早期规范。

  • 早期标准的包容性:在1985年大陆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将“堤”统读为 dī 之前,两岸的权威词典(如1947年版的《国语辞典》)都承认“堤”有 dī 和 tí 两读。虽然 dī 常被列为正音,但 tí 作为一个常见的“又读音”或“俗读音”被广泛记录和认可。

  • “习非成是”的语言现象:由于“堤”的声旁是“是”(国语读 shì,但古音与 tí 相关),根据汉字“读半边”的类推习惯,大量的民众自然而然地将其读为 tí。当这种误读变得极其普遍时,它就在语言实践中获得了“合法性”。台湾的国语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并承认了这种由普遍用法形成的读音。

核心依据二:受到闽南语(台语)读音的直接影响

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台湾的国语不是在真空中发展的,它深受当地强势方言——闽南语的影响。

  • 闽南语中的读音:在闽南语中,“堤”字的发音文读近似 te(厦漳腔)或 tôe(泉腔)。这个音的声母是 t-,与国语的 tí 的声母完全一致。

  • 方言音译:当说闽南语的人在学习国语时,他们会很自然地将自己方言中 t- 的声母带入到国语的发音中,从而更倾向于选择 tí 这个读音,而不是 dī。这种“母语迁移”现象对台湾国语的语音面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两岸读音差异的根源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清晰对比:
对比维度 | 大陆普通话 (统读 dī) | 台湾国语 (多读 tí)
法规依据 | 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强制规范,“统读为 dī”。 | 无强制性规定,遵循早期字典的又读记录和社会普遍习惯。
历史来源 | 主要依据《廣韻》的“都奚切”(声母为 d-),并以此为准进行规范化。 | 保留了《廣韻》的“是支切”(声母为 ch-/sh-,后演变为 t-)这一脉的读音,以及民间的类推读法。
方言影响 | 受北方官话影响深,北方官话中 d- 的读法占优势。 | 受闽南语影响极深,闽南语该字声母为 t-,强化了 tí 的读法。
语言哲学 | “音从主源”,通过行政力量统一读音,消除异读。 | “尊重惯用”,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了由大众普遍使用而形成的读音。

结论:

台湾国语将“堤坝”读作 tí,其依据并非是某一本古籍或某一条法令,而是一种基于早期字典记录、并受到闽南语发音深刻影响而形成的、被社会广泛接受的语音习惯。它体现了语言在自然状态下“习非成是”的演变力量。相比之下,大陆普通话的 dī 音,则是一次成功的人工干预和规范化的结果。


#13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3:18
littlek

gu不是滑的古音,只不过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字,后来这滑和那滑分家,体现乱的滑从现代汉语里的滑中分家了,但历史上滑稽从来不读guji:

又 廣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古忽切,音骨。亂也。
晉語 置不仁以滑其中。

你要参加过各地祭奠黄帝的活动的话,比如San Francisco就有这类大型迷信活动,这个”骨“还是经常能听到的。你这个台巴字典把滑稽标成gu ji,说明写字典的人不但文化素养低,而且连最基本的考证卡片都不做。

sugarbabylove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2:33

gu是古音。不过没注意台湾人是不是喜欢这么念。他们字典里确实有这个音。

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20150

图片


#14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3:20
geust

哪那么复杂,就是古今清浊变化而已。


#15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3:23
littlek

大唐《唐韵》就读di,你这是自己文盲,想把你的老祖也拉下水----对了,你们台巴不是汉人,老祖是马来-波利尼西亚人种。

geust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3:20

哪那么复杂,就是古今清浊变化而已。


#16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3:24
sugarbabylove
littlek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3:18

gu不是滑的古音,只不过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字,后来这滑和那滑分家,体现乱的滑从现代汉语里的滑中分家了,但历史上滑稽从来不读guji:

又 廣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𠀤古忽切,音骨。亂也。
晉語 置不仁以滑其中。

你要参加过各地祭奠黄帝的活动的话,比如San Francisco就有这类大型迷信活动,这个”骨“还是经常能听到的。你这个台巴字典把滑稽标成gu ji,说明写字典的人不但文化素养低,而且连最基本的考证卡片都不做。

非得加最后那么句话。还气急败坏的。 :D

你提提意见呗。
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suggest.jsp


#17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3:24
lsheng

念提就念提,更符合形声字规律,少一个例外。


#18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3:30
littlek

早说了,汉语发音自古就有法定发音,错就错,不要给自己脸上抹金了

liexpress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3:15

有意思。问了问deepseek:

台湾国语将“堤坝”读作 tí 的依据,并非来自某个官方的硬性规定,而是复杂的历史音变和方言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 “古音遗留”和“方言影响” 的典型例子。

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核心依据一:继承更早期的汉语读音规范

在1945年台湾光复,并开始推行国语之前,岛上通行的汉语主要是闽南语。当时推广的“国语”标准,主要依据的是1932年公布的《国音常用字汇》等早期规范。

  • 早期标准的包容性:在1985年大陆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将“堤”统读为 dī 之前,两岸的权威词典(如1947年版的《国语辞典》)都承认“堤”有 dī 和 tí 两读。虽然 dī 常被列为正音,但 tí 作为一个常见的“又读音”或“俗读音”被广泛记录和认可。

  • “习非成是”的语言现象:由于“堤”的声旁是“是”(国语读 shì,但古音与 tí 相关),根据汉字“读半边”的类推习惯,大量的民众自然而然地将其读为 tí。当这种误读变得极其普遍时,它就在语言实践中获得了“合法性”。台湾的国语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并承认了这种由普遍用法形成的读音。

核心依据二:受到闽南语(台语)读音的直接影响

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台湾的国语不是在真空中发展的,它深受当地强势方言——闽南语的影响。

  • 闽南语中的读音:在闽南语中,“堤”字的发音文读近似 te(厦漳腔)或 tôe(泉腔)。这个音的声母是 t-,与国语的 tí 的声母完全一致。

  • 方言音译:当说闽南语的人在学习国语时,他们会很自然地将自己方言中 t- 的声母带入到国语的发音中,从而更倾向于选择 tí 这个读音,而不是 dī。这种“母语迁移”现象对台湾国语的语音面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两岸读音差异的根源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清晰对比:
对比维度 | 大陆普通话 (统读 dī) | 台湾国语 (多读 tí)
法规依据 | 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强制规范,“统读为 dī”。 | 无强制性规定,遵循早期字典的又读记录和社会普遍习惯。
历史来源 | 主要依据《廣韻》的“都奚切”(声母为 d-),并以此为准进行规范化。 | 保留了《廣韻》的“是支切”(声母为 ch-/sh-,后演变为 t-)这一脉的读音,以及民间的类推读法。
方言影响 | 受北方官话影响深,北方官话中 d- 的读法占优势。 | 受闽南语影响极深,闽南语该字声母为 t-,强化了 tí 的读法。
语言哲学 | “音从主源”,通过行政力量统一读音,消除异读。 | “尊重惯用”,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了由大众普遍使用而形成的读音。

结论:

台湾国语将“堤坝”读作 tí,其依据并非是某一本古籍或某一条法令,而是一种基于早期字典记录、并受到闽南语发音深刻影响而形成的、被社会广泛接受的语音习惯。它体现了语言在自然状态下“习非成是”的演变力量。相比之下,大陆普通话的 dī 音,则是一次成功的人工干预和规范化的结果。


#19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3:37
littlek

垃圾的“垃”,应该是五四后的新造字。传统字典里不存在这个字,不知道le se来源是哪里,我的民国版的《辞源》留在国内了,无法确定考证,但垃圾读le se估计应该是外来语的音译。

但“圾”字,历史上从来都读ji,圾应该是岌的罕见异体字,所以我研判垃圾是外来语。圾并不常用,所以垃圾2字应该是新造字,跟“硒”和“硅”雷同。硒是新造字,我党建政后废新造字,采用已有硅取代新造字。

诺华老药工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0:59

认识一个山东去台湾的,垃圾念 LE SE, 滑稽 念 GU JI.


#20 Re: 为啥台湾人都把“堤”发成 ti(音题)?

发表于 : 2025年 10月 2日 13:42
Mountainlion

我不知道台湾怎么说,但是知道中国内地有叫“ 堤(ti)坝”的,
但是只听过:大堤(di)。可能是听到的少。

littlek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00:35

最近台巴花莲堰塞湖溃堰,我看了台巴的电视台新闻,几乎无一例外地把“堤”(di)读成“题”(ti),随便找个例子:

第55秒,“洪水越过提(ti)防。。。“ 。但这个堤字并不属于建国后的简化字,或者异体字,《广韵》《康熙字典》发音都是“都礼切,丛音”,为啥台湾人(或者台巴出版的《国语字典》)普遍要把明显不是异体字,发音,书写都有清晰历史渊源的字错读成“题”。

就是堤的异体字隄,《广韵》发音也是“都黎切,𠀤音”,而且台巴《国语字典》认为堤”是隄的简体字,显然也是错误的。《康熙字典》也说“築土遏水曰堤。亦作底“,这个“堤”其实是”底“的异体字。

台巴太没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