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Youtuber Mr Beat,20出头,短短几年赚得比好莱坞一线明星汤母cruise一辈子拍大片赚得多得多,就知道电影电视剧这娱乐方式已经落后了
为撒不去拍短剧?
电影本来就完蛋了
因为都知道拍的是垃圾
谁会付钱去电影院看垃圾?
霸总与保洁员的爱情不是很火么?
53以后回国包养二线明星吧
短剧就是加长的短视频,不需要太多演员
能拍的戏路和剧情早都拍得差不多了。以前是娱乐方式匮乏大部分人只能看电视电影,现在不行了
以后都是顶流的脸 + 绿幕 + AI.
现在已经成名的还有最后一波福利。
这个行业已经要死了。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综合票房419.52亿元,观影人次9.85亿,同比分别增长21.13%和21.16%。
虽然Mr beast之前赚了钱,但是,他开公司之后就没转过一分钱。公司每年还亏好几千万。
得了,你们这些傻逼看这二道消息有屁用。去小红书和抖音上看一手的演员消息啊!我刚刷到一18线小演员又进组了。
你说大家每天就这么多时间...
短视频... 手机 短剧分去了不少
还有多少时间能分给电影呢
所以说... 他们别在那抱怨
赶紧改行干别的
根据近期行业报告、新闻和社交媒体讨论,2024年底至2025年,中国影视市场虽有短期回暖(如春节档),但整体处于“寒冬”期,开机率低、投资缩水,导致许多中低层演员面临收入下滑和失业压力。一线明星片酬虽受限酬令影响下降,但仍相对稳定(千万级别),而二三线及以下演员机会锐减,许多人转行直播、景区打工或摆摊。以下基于可靠来源的分析和证据。
行业整体背景
市场低迷与开机率下降:2024年电影票房约383亿元,较2023年549亿元下滑;长剧播放量环比下降11.95%。横店影视城(中国最大影视基地)开机剧组从高峰期一天80个降至仅8个,开机率不足10%。这直接导致演员待业时间延长,群演等戏从两天延长到一周以上。
原因分析:
经济下行:投资缩水,剧组预算紧缩,为保一线明星薪资,削减底层成本。
短视频/短剧分流:观众转向抖音等,传统长剧需求减弱;短剧虽火爆,但精品化后对群演需求减少。
竞争加剧:从业者数十万,AI工具(如Sora生成视频)开始取代部分表演;潜规则和资源倾斜流量明星,进一步边缘化二三线演员。
监管与审美疲劳:主旋律作品过多,观众减少;疫情后恢复不均。
二三线演员收入下滑与无戏可拍证据
薪酬分层与变化(2025年数据):
演员层级日薪/片酬范围(元)变化与情况群演(群众演员)100-180(普通);3000-10000(月薪跟组)2024年11月横店降薪:从120元/8小时(15元/小时)降至135元/10小时(13.5元/小时),公会抽10%后实际更低。供大于求,等戏时间长,许多人月收入仅几千元。特约演员(三线入门)小特约:500-800;中特约:800-1500;大特约:1500-3000机会减少,需靠演技和经验竞争;许多人空窗数月,无戏可拍。角色演员/二线明星日薪1200-8000(网剧/微电影);整部片酬数万-百万片酬较限酬令前下降(明星整体砍八成),空窗期常见(如胡一天598天无戏)。转行率高。一线明星千万级别/部相对稳定,但也面临息影或低频接戏(如张译2023年后疲劳息影)。
失业潮与转行案例:
75%长剧演员面临失业,等戏成常态。
知名例子:刘恺威、孙红雷无戏可拍;黄晓明两三年一部电影;刘涛(曾拍《白蛇传》)失业;朱梓骁(《流星雨》)一年无工被房贷压垮,转直播带货;郑国霖、史元庭转景区/陪爬员。
科班演员(如北电、中戏毕业生)摆摊、卖炒面、擦鞋或当黄牛;香港演员转司机、外卖员。
X平台讨论:许多帖子提到“演员失业潮”,如AI短剧让真人演员失业;短视频人设成新出路。
积极一面与例外
短剧领域带动就业:2025年初,微短剧创造64.7万个机会,头部演员日薪可达1-3万,但普通演员仍低薪,且市场进入冷静期。
整体薪酬报告显示,文化传媒业招聘需求仍存(如主播岗位),但传统电影演员就业压力大。
这么下去,以后的娱乐只能是真人秀。重回角斗士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