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登上Nature,国科大团队颠覆工业领域140 年传统工艺
非常奇妙。。。
发现了一个N-硝胺实现直接脱氨官能团化的论文, 在Nature正刊上。
有机化学的都疯了,这个是高中水平的反应,但是过去100多年就是没人发现。
审稿人说既没有创新,也没有突破,但是价值上应该上诺贝尔。
据说是本科生做了100年来认为太危险,不值得,“前人肯定试过了”的路径。。。
Direct deaminative functionalization with N‑nitroamines — Nature (202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791-5
对具体行业的潜在影响
1. 医药合成与中间体产业
- 目前药物分子中约 30% 含芳胺或从芳胺衍生。
- 传统的取代反应通常需多步:氨化→重氮化→取代。
- 现在能“一步”将芳胺变为 C–Cl 、 C–Br 、 C–O 、 C–S 、 C–C 等衍生物。
潜在变化:
- 合成路线缩短 1–2 步;
- 原料利用率提高 10–20 %;
- 成本降低 10–30 %;
- 废液减少 50 %以上;
- 部分药厂(特别是原料药)可以直接改造老装置即可替换。
2. 精细化学品与染料、农药领域
芳胺是染料、农药、助剂的主力前体。传统重氮化、偶氮偶联工艺几乎主导了 20 世纪整个精细化学产业。
新路径可能带来的变化:
- 以 N-硝胺 中间体代替重氮盐,可消除亚硝酸盐和铜盐依赖;
- 提高安全等级(尤其是连续流反应装置中);
- 可以让过去受限于“重氮盐易爆”的工厂重新启用部分芳胺类路线;
- 对环境监管更严格的地区(如欧盟REACH),可能显著减少合规成本。
3. 工艺安全与环保成本
- 安全:N-硝胺中间体较稳定,可储存运输;
- 环保:避免强酸性废液、含铜废水;
- 能耗:反应温度较低,节省能量;
- 设备寿命:反应体系更温和,对管线、搅拌器、衬里腐蚀小。
从整体 EHS(Environment, Health, Safety) 指标上看,可能实现:
- 事故风险降低 70–90 %
- 废水COD减量 > 60 %
- 酸碱中和物耗降低 30 %以上
经济层面粗略估算(基于类比)
以常见芳胺(如 p-toluidine)为例:
| 项目 | 传统重氮化路线 | N-硝胺路线(估算) | 改进幅度 |
|---|---|---|---|
| 原料成本(含催化剂) | 100% | 85–90% | ↓10–15% |
| 能耗 | 100% | 60–70% | ↓30–40% |
| 废液处理费 | 100% | 40% | ↓60% |
| 爆炸风险 | 高 | 极低 | 安全提升显著 |
| 环境合规 | 中风险 | 低风险 | 改善 |
若推广至医药/农药行业的芳胺衍生反应,每年可带来数十亿美元级别节约(全球范围)。
长远展望:可能引发的“产业二次更新”
绿色替代战略的关键环节
中国是全球最大芳胺生产国和使用国。此类技术一旦工业化,可能成为“十四五/十五五”期间绿色化工升级的典型示范。推动“去铜化”“去亚硝化”产业趋势
减少含重金属和亚硝化副产物的路线,是未来欧盟与国内“双碳+绿色”标准的重要考量。形成新的中间体标准品市场
如果 N-硝胺 类中间体能商品化,它本身也会成为一个新的中间体品类(类似 N-氧化物 或 硝酰胺类试剂),带动上下游专用试剂产业。
总结一句话
这项成果的实用意义在于:
它不是改进一两个反应,而是提供了一条替代整个“重氮化工业体系”的新路径。
这意味着未来化工厂能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地处理芳胺类原料,
从实验室到吨级工艺的“脱氨–取代”都可能被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