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经新闻】特朗普对华贸易战自我毁灭的三个原因
2025/10/31
中美领导人10月30日在韩国举行首脑会谈(韩国釜山,Reuters)
河浪武史: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30日举行的首脑会谈,仅止步于中国恢复购买美国大豆和重新供应稀土,原本目标的国际贸易不均衡的纠正完全没有进展。美国需要纠正“特朗普式对华政策”的三个错误。
不均衡的消除完全没有进展
特朗普政府自2月以来,将中国制造的产品排除在市场之外,关税率一度提高到145%。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其目的在于“与夺走美国就业的中国推进公平贸易”。但这种贸易不均衡完全没有得到改善。
中国1至9月对美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6.8%,但对全世界的出口却增长了6.1%。美国自全球的进口(1至7月)也增长了11.5%,结果只是加速了来自东南亚等地的中国制品的绕道出口。
美国的贸易赤字也增加了23%,情况恶化,而中国的生产仍保持着超过5%的增长。美国以占世界人口4%的比例承担了全球31%的消费,中国以17%的人口占据了全球制造业28%的份额。美国的过度消费动摇了作为基轴货币的美元的稳定,中国的过度生产则给全球制造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特朗普在对华谈判中无法取得成果的原因有三个。其一是过度相信美国市场力量的关税主义。美国虽然是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25%的巨大市场国家,但凭借这种“买方”的力量也无法迫使中国屈服。
反过来,中国通过限制稀土的供应让美国陷入困境。稀土的市场规模为60亿美元,仅占世界GDP的0.005%。在国际分工体制下的世界经济中,正是稀缺物资供应的中断才成为经济战争的武器。发起关税战的美国,反而败给了限制供应的中国供应链战争。
特朗普的另一个失败,是美国背离国际协作的单独主义。不仅对中国,特朗普政府还对日本和欧洲等盟国发动了关税战争。要纠正贸易不均衡,还需要阻止绕道出口,但在美国继续挥舞关税大棒的情况下,要获得亚洲各国、墨西哥、加拿大的合作是困难的。
相反,中国在军事方面与俄罗斯和朝鲜携手,在经济方面也与印度等上海合作组织(SCO)的9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和投资的协作体制。奉行单边主义的美国远离了全球南方,在稀土的采购上也无法与先进盟国形成围堵中国的包围网。
最大的弱点是特朗普个人
与采取持久战态势的中国不同,面临2026年中期选举的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采取短期主义。由于害怕股价下跌和利率急升,贝森特也无法采取对华强硬政策。对中国来说,从追求短期成果的特朗普政府那里,越是让其焦虑,就越能引出让步。
前美国国务院亚洲事务高官指出:“中国对特朗普政府的应对方式,与第一任期时大不相同”。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确信美国今后将持续衰退”。他认为,中国不再寻求与美国共存,而是转向通过强硬的持久战进一步促使美国衰退的战略。
另一位前高官则说:“中国已经看穿特朗普个人是最大的弱点”。中美在举行首脑会谈前,这位前官员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G2即将召开!”特朗普身边的人虽然在经济、军事两方面都对中国的崛起保持强烈警惕,但特朗普本人只是单纯地想与中国达成某种交易。
世界经济的不均衡依旧。美国通过贸易赤字向全球大量输出美元,而这些美元又以巨额证券投资的形式回流美国。这种国际不均衡所催生的泡沫产生剧烈破裂的正是2008年的雷曼危机。
股票、不动产等世界资产价格正处于历史性的高位区间。历史强烈暗示在其背后存在着世界经济不均衡的可能性。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华盛顿支局长 河浪武史(于韩国东南部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