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函谷关和潼关真的是天堑吗
刚看了股沟地图,函谷关其实有多条道通过,应该不算天堑吧,为啥古人非要执着走函谷关,为啥不走黄河边沿山脚平原绕过函谷关?还有大王镇、阳店镇、灵宝市一路平原也可绕过函谷关。潼关天堑似乎也只是对风陵渡防山西渡黄河起作用,从河南陆路上来的是大片的平地,很难守得住吧。似乎有点算天堑的关口应该是三门峡才对,嘿嘿!
刚看了股沟地图,函谷关其实有多条道通过,应该不算天堑吧,为啥古人非要执着走函谷关,为啥不走黄河边沿山脚平原绕过函谷关?还有大王镇、阳店镇、灵宝市一路平原也可绕过函谷关。潼关天堑似乎也只是对风陵渡防山西渡黄河起作用,从河南陆路上来的是大片的平地,很难守得住吧。似乎有点算天堑的关口应该是三门峡才对,嘿嘿!
黄河已经改道了,小本子都打过潼关,没打进去
绕过去,后勤要是被人断了,咋办?
古代打仗,经常连城池都非要攻下来,除非黄巢这种彻头彻尾的流寇。
bouncingball 写了: 2025年 11月 16日 11:57刚看了股沟地图,函谷关其实有多条道通过,应该不算天堑吧,为啥古人非要执着走函谷关,为啥不走黄河边沿山脚平原绕过函谷关?还有大王镇、阳店镇、灵宝市一路平原也可绕过函谷关。潼关天堑似乎也只是对风陵渡防山西渡黄河起作用,从河南陆路上来的是大片的平地,很难守得住吧。似乎有点算天堑的关口应该是三门峡才对,嘿嘿!
你需要用古代的地理和运输条件来思考
就算是古代的地理和运输条件,也是走平原胜过走山谷,嘿嘿!
算,不可能只有一条路,但是卡住了最方便的一条。南边刘邦走的武关,北边从山西渡河都更好攻打,但是不方便
关中是盆地,唯一能进去的平路就是潼关了,其他都是山路,后勤没戏
诸葛亮想进关中费老劲了,韩信能成功是因为汉水当时还能通到宝鸡,可以水路运兵运粮
bouncingball 写了: 2025年 11月 16日 11:57刚看了股沟地图,函谷关其实有多条道通过,应该不算天堑吧,为啥古人非要执着走函谷关,为啥不走黄河边沿山脚平原绕过函谷关?还有大王镇、阳店镇、灵宝市一路平原也可绕过函谷关。潼关天堑似乎也只是对风陵渡防山西渡黄河起作用,从河南陆路上来的是大片的平地,很难守得住吧。似乎有点算天堑的关口应该是三门峡才对,嘿嘿!
古代是古代,现代是现代。在古代就是天险
你连黄河改道都不知道,谈什么用兵。
你想到的
古代各朝代猛将 军师 都想不到?
其实从古至今,凡在长安立国称帝的似乎都木有建立一条潼关至三门峡的类似关宁锦防线的防线,这个有点匪夷所思,嘿嘿!
bouncingball 写了: 2025年 11月 16日 11:57刚看了股沟地图,函谷关其实有多条道通过,应该不算天堑吧,为啥古人非要执着走函谷关,为啥不走黄河边沿山脚平原绕过函谷关?还有大王镇、阳店镇、灵宝市一路平原也可绕过函谷关。潼关天堑似乎也只是对风陵渡防山西渡黄河起作用,从河南陆路上来的是大片的平地,很难守得住吧。似乎有点算天堑的关口应该是三门峡才对,嘿嘿!
都挡不住我大清铁骑
bouncingball 写了: 2025年 11月 16日 11:57刚看了股沟地图,函谷关其实有多条道通过,应该不算天堑吧,为啥古人非要执着走函谷关,为啥不走黄河边沿山脚平原绕过函谷关?还有大王镇、阳店镇、灵宝市一路平原也可绕过函谷关。潼关天堑似乎也只是对风陵渡防山西渡黄河起作用,从河南陆路上来的是大片的平地,很难守得住吧。似乎有点算天堑的关口应该是三门峡才对,嘿嘿!
古代没有“黄河边沿山脚平原”。后来淤积出来的。
就像古代没有辽西走廊,直到曹操时代还没有呢。
函谷关2500年历史上就被人里应外合攻破了2次
没了里应外合连日本人也攻破不了
只好在中条山望洋兴叹
只能从北绕过去,北面绕要走上千里路,
从南面绕得翻越秦岭,你妈,看看东边的华山,西北的鳌太线。。。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啊
黄河改道自古以来都是发生在河南和山东境内,上游都是在山间绕行,不可能翻山的,嘿嘿!
是不是天堑,要放在具体的时代,与那个时代的地势和技术关系密切,用现代的google map去理解古代的天堑,很多情形都行不通。飞机导弹发展到现代,太平洋都不算天堑了,再过个几十年月球、火星都不是天堑。
半部 中国历史,就围绕着这一带展开。
黄河 90度 拐弯儿,孕育了 中华的农耕文明。。。
风陵渡,顾名思义 是不是这个地方是 大风口? 看到好多 风电的 设备。。。
春秋战国时期的函谷关,确实是天堑。
关前就只有一条路,而且很窄,大军到来也无法施展。
如果我没有记错,战国时期,关东诸国只有一次攻破函谷关
那次是孟尝君统筹规划,齐韩魏多国联军打了三年,
最后不是攻城,而且在旁边的山上建栈道,从栈道绕到函谷关后面去了。
秦军担心被包围,就从函谷关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