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当过楚王曹彪的国相,《水经注》:彭城境内有魏中郎将徐庶碑,植于街右,曾为楚相也。
曹彪(195年—251年),字朱虎,三国时曹操之子,母孙姬。
生平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寿春侯。黄初二年(221年),升为汝阳公。黄初三年(222年),升弋阳王,同年又升吴王。黄初四年(224年),改封寿春县。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即位,徙封白马。太和六年(232年)改封楚王。
嘉平三年(251年),曹彪与王凌通谋起事对抗掌握魏国实权的司马氏,最后在六月被司马懿赐死[1]。享年五十七岁。妃及诸子皆免为庶人,徙平原。曹彪官属以下及监国谒者坐知情无辅导之义之罪,皆伏诛。国除为淮南郡。此为寿春三叛的第一次叛乱。
结论就是徐庶策划曹彪叛乱,响应诸葛亮,结果被司马懿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