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个大学,食堂那么好!罗宋汤比较稠,冷的时候喝是很舒服。我还很喜欢腌笃鲜,也是上海菜,咸肉+鲜肉+笋,很多年没喝了。这里也做不了。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伪西餐
版主: kazaawang, wh
Re: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伪西餐
是国内那种咸肉吗?还是美国这里的咸肉?这里的咸肉我怕味道不正。
豆腐皮是买得到,我很爱吃。笋能买到冬笋,就是不大鲜。春笋我以前的邻居种过,给过我不少。搬家以后就没这个福利了。
Re: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伪西餐
中国的火腿和咸肉都是腐败风干的,蛋白质分解远远高于美国的ham, bacon,二者不是一个量级的。
wh. 写了: 2023年 4月 27日 17:51 是国内那种咸肉吗?还是美国这里的咸肉?这里的咸肉我怕味道不正。
豆腐皮是买得到,我很爱吃。笋能买到冬笋,就是不大鲜。春笋我以前的邻居种过,给过我不少。搬家以后就没这个福利了。
应运而生 在劫难逃
Re: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伪西餐
这个我也没吃过。 不过, 炸猪排, 罗宋汤等, 我母亲常做。 记得小时候我姐姐领我去过在外滩附近的一个西餐馆, 也兼卖糕点。 那里吃过炸猪排,用带骨头的一块大排骨炸的, 当时才要五毛钱。 那是七十年代。 东海西餐馆现在应当还在。路过那里总是有股很浓的奶油香气。wh. 写了: 2023年 4月 27日 01:59 烙蛤蜊你吃过吗?这篇文章里就这道菜我没吃过,好像也没见过,知名度比其他几个差。
想起来还落了一张图片:
我只在小时候去过红房子。其他几个西餐馆没去过。
Re: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伪西餐
这个不同的肉味道和吃法都不太相同,wh. 写了: 2023年 4月 25日 23:50 是,红肠比牛肉还便宜很多。另外红肠也好看。大概因此上海人会加红肠吧。不过我记得我喝的罗宋汤是牛肉做的,而且要用牛腱或牛腩,肉不柴。
我以前还研究过哈红肠和上海红肠的起源,好像哈红肠是东欧红肠的改良,上海红肠又是哈红肠的改良。我刚到超市看到那种据说最接近哈红肠的波兰香肠,叫Polska Kielbasa。包装上写着热了吃。煮着吃不好吃吗?完了,我以前都是煮面条里吃。下次试试烤一烤。
![]()
新冠以前常有打折,家里老备着
记得是烟熏猪肉的可以直接切了吃。
煮还真没试过,烤了或是煎来吃的确好吃
盐多呀
但这个不是红肠呀,应该叫熏肠吧
红肠肠衣另有一种味道吧
红肠历史哪里看到的,记得看过一本上海丧葬史,
讲道上海的舞场妓女最初是东北跑过去的欧洲女士
“Information is power. But like all power, there are those who want to keep it for themselves.” ― Aaron Swartz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Re: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伪西餐
为啥不能煮着吃?laodongzhe18 写了: 2023年 4月 25日 10:45 之所以提左将军鸡就是类比上海的罗刹汤。
正经西餐官,没有把肠子放到汤里的。
但往里加红肠真是不懂也不对。
其实哈尔滨红肠也哈尔滨的土产,俄国人,欧洲人对此也一头雾水。波兰香肠并不加红染料,保持烟熏的宗色。红肠加染料是因为做不出波兰香肠正宗的棕色。波兰香肠可以冷着吃,煎着吃,炸着吃,就是不能煮着吃。
从没煮过,想不出来肠衣煮完了什么味道。
红色成因真是这个吗?
西餐到底有什么汤?
“Information is power. But like all power, there are those who want to keep it for themselves.” ― Aaron Swartz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Re: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伪西餐
象法餐里面的汤,中文语境下应该叫糊糊。中文的汤,在英语里叫broth,stock, 在西餐里只能算半成品。当然,南欧餐有类似的清汤,所以我说中国人会更适应南欧饮食。
至于波兰香肠为啥不能炖汤,前边说过,不重复。如果你真想把波兰香肠放到汤(无论中西)里,最好先煎成半熟,然后用汤的余温煲烫熟,切忌久煮。
法式浓汤,调味要靠cheese,中国人未必吃得惯,点餐前要三思。
红肠就是加了食物染料,没啥特殊工艺。
至于波兰香肠为啥不能炖汤,前边说过,不重复。如果你真想把波兰香肠放到汤(无论中西)里,最好先煎成半熟,然后用汤的余温煲烫熟,切忌久煮。
法式浓汤,调味要靠cheese,中国人未必吃得惯,点餐前要三思。
红肠就是加了食物染料,没啥特殊工艺。
应运而生 在劫难逃
Re: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伪西餐
看了这么半天谁有炸猪排的方子?
姑姑不太怎么会做饭,但过年时她会做炸猪排
打酱油的年代没有辣酱油,
不知道她怎么调味,有一些微辣的味道
除了胡椒还应该有别的
怎么也重覆不出来。
姑姑不太怎么会做饭,但过年时她会做炸猪排
打酱油的年代没有辣酱油,
不知道她怎么调味,有一些微辣的味道
除了胡椒还应该有别的
怎么也重覆不出来。
“Information is power. But like all power, there are those who want to keep it for themselves.” ― Aaron Swartz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Re: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伪西餐
猪排也可以用煎的吧
“Information is power. But like all power, there are those who want to keep it for themselves.” ― Aaron Swartz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Re: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伪西餐
再翻个没来得及回的旧帖。我也不知道这叫什么肠,旧站的人说它的口味最接近哈尔滨红肠,我和我家小孩吃了也都喜欢。我以前用它煮面条吃,现成的荤菜,方便。肯定是烤了更好吃。liufanghe 写了: 2023年 4月 29日 23:26 这个不同的肉味道和吃法都不太相同,
新冠以前常有打折,家里老备着
记得是烟熏猪肉的可以直接切了吃。
煮还真没试过,烤了或是煎来吃的确好吃
盐多呀
但这个不是红肠呀,应该叫熏肠吧
红肠肠衣另有一种味道吧
红肠历史哪里看到的,记得看过一本上海丧葬史,
讲道上海的舞场妓女最初是东北跑过去的欧洲女士
红肠历史我在这个帖子里考证过,好像没有确切的说法,我也不知道山林这个牌子:
viewtopic.php?p=1174796
查到一种说法是上海红肠源于哈尔滨源于立陶宛:
“哈尔滨红肠,英文也称里道斯,是一种原产于立陶宛,用猪肉和淀粉等材料加工制作的香肠。20世纪初,红肠进入哈尔滨,後传入香港,上海和其他城市。香港的烧味店均有提供。”
但另一种说法是上海山林大红肠是维也纳厨师传授的:
“二战末期,盟国对日管制委员会成立后,山林大红肠发明人饶甲中跟随其父饶弟锽(黄埔军校第七期、国民革命军荣誉第二师副师长)自越南海防乘飞机经南京转往上海,待命赴日驻守之际,其父所在军突然被临时投入内战战场,饶弟锽因抵制内战孤身辗转至台湾,政治生涯受阻,生活清苦,靠经营家乡的卤味为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帮助了一位维也纳厨师施瓦劳斯。感恩的施瓦劳斯将维也纳最有名的红肠制作工艺传授给饶弟锽……饶弟锽几经改进做出了具有家乡风味的红肠。……改革开放后,饶甲中带着老父的寄托回到上海,依照父亲的红肠制作工艺开发出了具有浓郁上海风味的大红肠。”
Re: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伪西餐
嗯,西餐馆、蛋糕房的奶油香气真是诱人,还有烤红薯的香,闻了就想吃,其实吃起来不如闻着香。j1996 写了: 2023年 4月 28日 17:20 这个我也没吃过。 不过, 炸猪排, 罗宋汤等, 我母亲常做。 记得小时候我姐姐领我去过在外滩附近的一个西餐馆, 也兼卖糕点。 那里吃过炸猪排,用带骨头的一块大排骨炸的, 当时才要五毛钱。 那是七十年代。 东海西餐馆现在应当还在。路过那里总是有股很浓的奶油香气。
带骨头的大排不知道餐馆怎么炸的,我炸的不行,骨头周围的肉无法脱骨,吃起来筋筋拉拉,还是没骨头的好吃又方便。带骨头的我就红烧了。
Re: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伪西餐
我小姨的炸猪排方子很简单:liufanghe 写了: 2023年 4月 30日 19:58 看了这么半天谁有炸猪排的方子?
姑姑不太怎么会做饭,但过年时她会做炸猪排
打酱油的年代没有辣酱油,
不知道她怎么调味,有一些微辣的味道
除了胡椒还应该有别的
怎么也重覆不出来。
“大排沥干,纤维敲碎。放盐、酒、蛋、葱腌2小时。煎前用吉士粉调羹,大排放调好的吉士粉羹里过一过,再粘裹面包粉或干生粉,中火翻煎。”
我都不知道什么是吉士粉,查了配料,不像是cheese powder,而和custard powder更像,就买了custard powder来试,可不粘。所以我还是用蛋液,腌大排时就不加鸡蛋了。先裹生粉,再裹面包粉,再煎。还有一个节省生粉的办法是把生粉提前放到大排里腌,油煎之前就不用再裹生粉,否则要裹很多。不过裹生粉更容易粘住面包粉。
这是我的改良做法:
1. 大排沥干,纤维敲碎。放盐、酒、生粉、葱略腌。鸡蛋打成蛋液。腌好的大排放入蛋液,再两面粘面包粉,中火翻煎。
2. 腌大排时不放生粉。腌好的大排放入蛋液,再两面粘生粉、面包粉,中火翻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