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鳖的成功,是大规模基建的成功。
我帝九十年代工业电价比我鳖还低,天然气之类更是基本不要钱。公路运输比我鳖便宜,铁路和我鳖相当。
这三十年,我鳖就是结硬寨,打呆仗。建电网,修公路铁路,一步步搞出第三世界国家望尘莫及的基础建设。
我帝现在自己的基建都搞不动了,拿什么给三哥越猴搞基建?
---
我发现,欧美国家想转移中国的产业链没问题,但是东南亚其实需要的是基础化工业、基础的炼钢产业、基础的道路、电力等设施甚至是东南亚民众的基础教育。
说个案例,我给大家看一个做外贸朋友和客户聊天的截屏,这是一个泰国客户!
这个客户采购的是EPDM密封条,我认为这个产品技术含量非常低,在苏州那边生产这玩意的小工厂得有个一两百个,其实泰国工厂也能自己生产。客户去年找到他和他第一次合作,为什么泰国可以生产他们还要找国内厂家呢?
他们去年合作的那个产品其实是超宽的,密封条中间芯的数量是超密度的,他们的机器生产不出来(实际上仅仅哪一款产品来说我们这边的工厂能生产的也就一两个),所以那个产品找我那朋友厂家没啥问题,而且他们挣的利润确实也高。但是自从那一次以后,这个客户把所有的EPDM密封条订单都先给他们了,让他们出个样品,泰国客户惊奇的发现他们的产品比泰国的好太多了,但是价格差距没有想象的大。而且这个差距还在他们需要承担海运费的情况下(CIF贸易模式)。
我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什么呢?哪怕现在中国的人工成本比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公司的成本高,但是在工业生产的链条中,人工成本真的占比非常低,现在哪怕是朋友他们的那种橡胶小作坊,一个工厂没几个人,但是这几个人的小作坊每年做个几千万的产值还是很轻松的。
工人工资确实影响工业品价格,但是相对原材料、机器、电力、运输等等成本,人工成本真的很低了。
最后,如果欧美真的这么大慈善帮东南亚解决这个问题,那我觉得他的产业转移可以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