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系的理解

版接纳所有宗教信仰分享,按照良心发帖。希望不同信仰之间求同存异,共同学习交流以及互相启发。

版主: myelsa

回复
Lucca2022楼主
正式会员
正式会员
帖子互动: 3
帖子: 20
注册时间: 2023年 5月 3日 13:44

对佛系的理解

帖子 Lucca2022楼主 »

很多人提到佛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佛系——悠闲,淡定,宠辱不惊。这个其实没毛病。好多人的手机上(包括楼主)可能都有下面这个佛系青年的表情:
图片
悠闲,淡定,宠辱不惊

不过很多人把佛系跟躺平划等号,甚至引申为避世,消极的人生观,那就大错特错了。

佛法并不消极,甚至可能是最“积极”的信仰之一。要清净,但佛也没有告诉大家要找个深山老林隐居起来天天读经。“清净”不是靠离群索居获取的。没有功夫的人哪怕在最宁静的大山深处内心的念头也一刻不停的在奔腾,而真正有修为的人在闹市区也能入定。

修行一年我理解的“佛系”是什么呢?我最近在加修《地藏经》,刚好又一些感悟。跟大家闲聊一下。首先声明,我说的这一切都是基于我修习佛法短短一年多的感受。你要问对不对,那一定是不对的。如果有人看了开心,甚至也升起了修行的心,那特别棒。觉得有不同的想法也再正常不过。诸法无常——再过几个月一年,我自己说不定就有新的感受了,推翻了之前想的。师父经常对我们说的:有什么新感悟,蛮好,可以说出来分享玩玩,但不要执着。

佛系 = 躺平?

《地藏经》里面提到地藏菩萨,从久远劫前就发愿度脱一切罪苦众生,之后在累劫轮回中生生世世不退转。光是佛拿来举例的,就至少有好几世都是精勤修持。这是什么概念呢?很多人别说做一件困难的事情了,哪怕自己的爱好坚持一辈子都不容易。

师父天天敦促我们勤奋修持,表示一天不修基本上就归零。如果实在太忙太累不方便,修10分钟20分钟也好过完全不修。但就算是如此灵活,包含了对我们惰性的包容和无奈,仍然有很多小伙伴惭愧的表示自己修的断断续续。大家也可以试试看,坚持每天读7篇心经不断,自己可以坚持多久呢?如果做到每次读的时候内心清净,心无杂念,又可以做到几次呢?可见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并不简单。单就持之以恒这点,跟大部分人理解的佛系就很不同了。

2. 修行=读经?

学佛学自己听讲座,读经都可以,但修行佛法就需要独特的法门了。不过无论如何,坚持读经是很重要的。在读经修行的几十分钟,内心难得平静,是在每天喧喧闹闹的红尘中难得清净的几十分钟。杂念升起又放下的拉扯,是对质烦恼的有力训练。但打坐修持读经的那种宁静甚至飘飘然的感觉不是修行的本质。真正的修行是在不读经的剩下的时间中完成的——你能不能做到身口意三业修起呢?即身行善事,口出善言,心存善念。 一个人哪怕都修出万般神通,如果做不到这三点,那是入魔了。

修了一段时间怎么看自己修的好不好?

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很多习性是不好的?意识到之后又能改掉多少恶习?你的心量有没有打开些,除了关注自身外对旁边的人甚至众生有没有升起慈悲的心?

《地藏经》里面地藏菩萨慈悲宣说了阎浮提众生的种种恶习,以及作恶的果报。当一个人真的开始认真反思修理自己的时候,并且可以付诸行动,那才是修行的开始。

师姐翡翠曾分享过一段话,说出了修行的真谛:

“行善这件事,做了以后越不说越好,因为老天知道。可我还是要说。我要呼吁人们在点滴的生活中,真正去践行利他的威力,这种快乐是触及灵魂的,远非那些物质层面的可以比拟。

当我走进公共卫生间,发现有一坨排泄物没冲时,比起捏着鼻子快速走开,我会直接进去把它冲走;当我看到路边有乞丐时,我会把没吃完打包的食物给他,哪怕这是我孩子最爱吃的食物——因为娃吃只是为了解馋,而乞丐或许等这顿食物救命;当我看到路上有垃圾时,我会弯腰把它捡起来扔进垃圾筒。我终于明白了师父说过的话:不要着相,修行就在生活中。一只蚊子都在修它的行。”

3. 随顺 = 不执着?

其实“不执着”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语言是有缺陷和歧义的。很多人修着佛时会搞错“不执着”的对象和目的。对于生活中种种变化,甚至短期内修行的感悟和提升,我们不要执着。但对于修行的决心,最终成佛的信念,我们要勇敢追求,生生世世永不退转。把不执着单纯理解为逆来顺受,不坚持不抗争——那不是变成植物了?佛也教导大家要有大无畏的勇气和毅力——就像地藏菩萨发出的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相信大家都知道玄奘取经的历史。现实的取经没有《西游记》中描述的玄幻,但是在那个没有火车飞机大轮船,没有翻译软件的年代。从长安一路前往印度取经,需要多大的勇气,毅力和信念?

还有更了不起的,早在玄奘出生前300年,就有僧,号法显,完成了取经的壮举。并且留下他的经历传记——《法显传》,也叫《佛国记》。文风平实,非常推荐大家阅读,里面也有关于佛钵和佛塔寺神奇的记载。去年我在看这本书时,读到法显记录同行僧人之一慧景死在翻越小雪山的途中,他忍痛继续前行的时候,眼眶湿润了。最终历经十四年取经回国,摘录结尾处,法显对取经经历的总结:

‘自云︰“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所以乘危履崄,不惜此形者,盖是志有所存,专其愚直,故投命于不必全之地,以达万一之冀。”于是感叹斯人,以为古今罕有。自大教东流,未有忘身求法如显之比。然后知诚之所感,无穷否而不通;志之所将,无功业而不成。成夫功业者,岂不由忘失所重,重夫所忘者哉!“’

这才是佛弟子的大勇气,大无畏精神。大家自己体会一下,跟很多人讲的“佛系”是不是很不同?

前几天师父在群里跟大家喊话,分享出来作为结尾:“积极, 明亮, 热情, 开放, 大气,是俗人要修出的必须具备的一种精气神。随后才能悟出真正的寂静之心,是如如不动不的不生不灭的佛性。”
x1 图片
回复

回到 “信仰天地(Beli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