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的角度分析“ 北溪” 1 &2 管线

STEM版,合并数学,物理,化学,科学,工程,机械。不包括生物、医学相关,和计算机相关内容。

版主: verdeliteTheMatrix

回复
Hof楼主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Hof 的博客
帖子互动: 228
帖子: 2088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15日 03:09

从技术的角度分析“ 北溪” 1 &2 管线

帖子 Hof楼主 »

破坏侦查:
https://www.wired.com/story/nord-stream ... ussia-gas/
生态影响: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8-thing ... ream-leak/
---
图片

NS-2:1230 KM | 300,000 吨天然气/methane|甲烷泄漏 ~


NORD STREAM 1 & 2 有哪些(实时)监控,和安全保护设计?

粗看,延全程管道没有任何实时传感器,
实在又一次让我对现代科技,感到失望不已,
在LED/LiDar/Smart Home Device白菜价,
家家都普及的今天
对于,这样一个国家安全级的能源枢纽管线,
其实每50/100米就应该加传感器的
管线在海底70~90米深,如果发生海底地震/海啸/火山/鲸鱼撞击,还有坠毁舰船,怎么办?
I would recommend all to write in English, in order to make it a bit difficult for MaskMan to manipulate this community.
lahei(专用)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005
帖子: 27624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16:49

Re: 从技术的角度分析“ 北溪” 1 &2 管线

帖子 lahei(专用) »

不能无线,几百公里网线怎么中继?
Hof楼主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Hof 的博客
帖子互动: 228
帖子: 2088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15日 03:09

Re: 从技术的角度分析“ 北溪” 1 &2 管线

帖子 Hof楼主 »

lahei 写了: 2022年 9月 30日 18:29 不能无线,几百公里网线怎么中继?
海底跨洋光缆,怎么实现的?
Invisible and Vital: Undersea Cables and Transatlantic Security

全球光缆拓扑图:https://www.submarinecablemap.com/
图片



图片
I would recommend all to write in English, in order to make it a bit difficult for MaskMan to manipulate this community.
回复

回到 “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