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量子计算领域见证了三项重大的实验进展,每一项都标志着向实现高度可扩展且高效的量子计算机迈出了关键一步。
首先,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1000+原子量子比特的突破,为量子计算机的规模扩展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紧接着,慕尼黑量子谷的研究小组展示了大规模原子阵列连续运行的能力,超过一个小时的持续运行时间为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提供了有力证明。
最后,对大型原子阵列技术的持续改进和中性原子作为量子计算平台的潜力得到了进一步验证,特别是在量子门和逻辑量子电路的最新进展支持下,预示着量子计算在未来各个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
这三项实验共同推动了量子计算技术的边界,为实现超越传统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机铺平了道路。
2024年2月15日,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取得了关键进展,向实现1000+量子比特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该团队在2023年10月初首次通过arXiv预印本服务器公开其研究成果,报道了全球首个成功在单一平面内实现包含超过1000个原子量子比特的量子处理架构的实验。
https://arxiv.org/abs/2310.09191
2024年1月31日,原子计算公司(Atom Computing)宣布,其研究团队发明了一项技术,能够持续为公司核心的量子计算技术——原子阵列,提供充足的量子比特。
论文链接:
https://arxiv.org/abs/2401.16177
在arXiv上发表的预印本文章中,Atom团队展示了他们如何组建超过1200个量子比特的阵列,并解决了量子计算中遇到的一个主要技术难题:“原子丢失”(atom loss)。
2024年2月7日,慕尼黑量子谷的研究团队,在planqc联合创始人约翰内斯·泽赫尔(Johannes Zeiher)的带领下,在arXiv上发布了一项关于大规模原子阵列持续运行方面的重要进展报告。
这项与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合作的实验,成功地扩展了中性原子量子比特阵列的规模。
论文链接:
https://arxiv.org/abs/2402.04994
实验结果显示,一个包含1200个原子的阵列能够连续运行超过一个小时,标志着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可扩展性的一个重大突破。
近期三项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突破1000比特
版主: verdelite, TheMatrix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686
- 帖子: 27181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686
- 帖子: 27181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