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陆会逆世界潮流搞计划生育
版主: kazaawang, wh
#8 Re: 为什么大陆会逆世界潮流搞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根本原因是政府经济破产。本朝前三十年经济是灾难,到小平时期整个共产党已经对经济发展绝望了。
53应该记得,当年的愿景是,20世纪末达到人均gdp800-1000美元实现小康,下世纪中叶实现人均3000-5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看,这么多么绝望的计划。
53应该记得,当年的愿景是,20世纪末达到人均gdp800-1000美元实现小康,下世纪中叶实现人均3000-5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看,这么多么绝望的计划。
+2.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10 Re: 为什么大陆会逆世界潮流搞计划生育
我1990年去新家坡,铺天盖地的鼓励生小孩的广告,新加坡是马来人海洋中的孤岛,怎么可能限制老中生育。即使今天华人生育率极低的年代,新加坡的措施是从中国引进人口---我一新加坡的同学都说,现在新加坡到处都是中国来的
#11 Re: 为什么大陆会逆世界潮流搞计划生育
谁也不知道美帝能这么搞无限QE啊
从房价来说也翻了5-10倍?
从房价来说也翻了5-10倍?
altopalo 写了: 2025年 5月 5日 15:21 计划生育根本原因是政府经济破产。本朝前三十年经济是灾难,到小平时期整个共产党已经对经济发展绝望了。
53应该记得,当年的愿景是,20世纪末达到人均gdp800-1000美元实现小康,下世纪中叶实现人均3000-5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看,这么多么绝望的计划。
上次由 mmking 在 2025年 5月 5日 15:28 修改。
#12 Re: 为什么大陆会逆世界潮流搞计划生育
矮子没读过书,没远见,他妈的从918到J20起飞也没有100年,
altopalo 写了: 2025年 5月 5日 15:21 计划生育根本原因是政府经济破产。本朝前三十年经济是灾难,到小平时期整个共产党已经对经济发展绝望了。
53应该记得,当年的愿景是,20世纪末达到人均gdp800-1000美元实现小康,下世纪中叶实现人均3000-5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看,这么多么绝望的计划。
#14 Re: 为什么大陆会逆世界潮流搞计划生育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9A% ... 91/2494934
计划生育政策
播报
编辑
政策简介
文革名词,1971年,由周恩来布置,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商业部、燃化部《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规定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一般城市人口增长率要降到千分之十以下,农村要降到千分之十五以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提出制定人口规划,改变了此前计划生育无计划的状态(尤其是1960年代基本处于放任态势)。
1973年,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正式提出了“晚、稀、少”政策,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人口发展也第一次列人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1974 年年末,中共中央转发河北省《关于召开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的情况报告》,肯定了按“晚、稀、少”要求结婚和生育的政策。1978年6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报告》(国发[1978 ] 28号),进一步明确了“晚、稀、少”的内涵,并提出了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新要求。 [1]
最多两个
此后在各地的执行宣传中出现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口号;随之发觉这样力度仍不够大,于是又调整为“最好一个,最多两个”。但一般是把两个孩子作为控制目标。并且规定,对于只生一胎、不生二胎的育龄夫妇,发放独生子女补贴,作为鼓励;对于生第二胎和二胎以上的,应从经济上加以必要的限制,给予罚款。还规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职工福利、劳动保险、城市住房分配、农村住宅基地、自留地以及社员口粮分配等有关政策,都向计划生育倾斜。
观念转变
与此同时,在宣传上强调“人口增长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抓革命、促生产,有利于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增进民族繁荣”。并把“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旧思想、旧观念,与刘少奇、林彪的罪恶联系起来批判,要求树立“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新思想。因单位控制开具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所需介绍信的年龄底线,有效推动了晚婚的实现。并大力提倡避孕、发展绝育技术,广泛实施人工流产术。
晚、晚、少、优
这一政策提法,后来又改进为“晚、晚、少、优”,即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增加了优生优育的内容。其中心都是降低妇女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
据报道,先进单位的计划生育达标率都在90%以上。由于这一政策的实行,1970年的总和生育率是5.8, 到1980年,总和生育率已降至2.24,接近世代更替水平;抑制了人口增长率,少生了7000万。人口老年比初步达到4.7%以上(1980年),尚属平稳。此一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为后来改革开放的经济崛起准备了助推器。
但由于已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同期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死亡率(包括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急剧下降,寿命显著延长,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1976年的65岁、1980年的68岁,人口总数仍然从1970年的8.5亿发展到1980年的10亿。严峻的人口形势,为1980年代强制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伏下了隐患。比较起1980年代实行一胎化的激进,已经是温和的人口政策了。
计划生育政策
播报
编辑
政策简介
文革名词,1971年,由周恩来布置,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商业部、燃化部《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规定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一般城市人口增长率要降到千分之十以下,农村要降到千分之十五以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提出制定人口规划,改变了此前计划生育无计划的状态(尤其是1960年代基本处于放任态势)。
1973年,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正式提出了“晚、稀、少”政策,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人口发展也第一次列人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1974 年年末,中共中央转发河北省《关于召开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的情况报告》,肯定了按“晚、稀、少”要求结婚和生育的政策。1978年6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报告》(国发[1978 ] 28号),进一步明确了“晚、稀、少”的内涵,并提出了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新要求。 [1]
最多两个
此后在各地的执行宣传中出现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口号;随之发觉这样力度仍不够大,于是又调整为“最好一个,最多两个”。但一般是把两个孩子作为控制目标。并且规定,对于只生一胎、不生二胎的育龄夫妇,发放独生子女补贴,作为鼓励;对于生第二胎和二胎以上的,应从经济上加以必要的限制,给予罚款。还规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职工福利、劳动保险、城市住房分配、农村住宅基地、自留地以及社员口粮分配等有关政策,都向计划生育倾斜。
观念转变
与此同时,在宣传上强调“人口增长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抓革命、促生产,有利于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增进民族繁荣”。并把“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旧思想、旧观念,与刘少奇、林彪的罪恶联系起来批判,要求树立“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新思想。因单位控制开具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所需介绍信的年龄底线,有效推动了晚婚的实现。并大力提倡避孕、发展绝育技术,广泛实施人工流产术。
晚、晚、少、优
这一政策提法,后来又改进为“晚、晚、少、优”,即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增加了优生优育的内容。其中心都是降低妇女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
据报道,先进单位的计划生育达标率都在90%以上。由于这一政策的实行,1970年的总和生育率是5.8, 到1980年,总和生育率已降至2.24,接近世代更替水平;抑制了人口增长率,少生了7000万。人口老年比初步达到4.7%以上(1980年),尚属平稳。此一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为后来改革开放的经济崛起准备了助推器。
但由于已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同期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死亡率(包括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急剧下降,寿命显著延长,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1976年的65岁、1980年的68岁,人口总数仍然从1970年的8.5亿发展到1980年的10亿。严峻的人口形势,为1980年代强制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伏下了隐患。比较起1980年代实行一胎化的激进,已经是温和的人口政策了。
x1

#15 Re: 为什么大陆会逆世界潮流搞计划生育
找到了昨天看的文章,就是youhi贴的newyorker说人类衰退成定局的文章,里面说新加坡在80年代以前呼吁降低出生率,80年代以后180度转弯;还不止一个国家如此:littlek 写了: 2025年 5月 5日 15:22 我1990年去新家坡,铺天盖地的鼓励生小孩的广告,新加坡是马来人海洋中的孤岛,怎么可能限制老中生育。即使今天华人生育率极低的年代,新加坡的措施是从中国引进人口---我一新加坡的同学都说,现在新加坡到处都是中国来的
站内帖子:New Yorker:人类衰退已成定局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5 ... -implosion
The End of Children
Birth rates are crashing around the world. Should we be worried?
By Gideon Lewis-Kraus
February 24, 2025
... In 1960, the tiny country of Singapore had a fertility rate of almost six. By 1985, it had been brought down to 1.6—a rate that threatened to roughly halve its population in two generations. As the economist Nicholas Eberstadt told me, “For two decades, the leaders of Singapore said, ‘Oh, uncontrolled fertility has terribly dangerous consequences, so the rate has to come down,’ and then, after a semicolon, without even catching their breath, said, ‘Wait, I mean go up.’ ” The nation’s leaders launched a promotional campaign: “Have-Three-or-More (if you can afford it).” Singaporeans were known to be good national sports, but, despite the catchiness of the slogan, they proved noncompliant. From one nation to the next, the nightmare of too many descendants turned into the nightmare of too few. In 2007, when Japan’s total fertility rate hit 1.3, a conservative government minister referred to women as “birth-giving machines.” This didn’t go over particularly well with anyone, including his wife.
#16 Re: 为什么大陆会逆世界潮流搞计划生育
当年3k-5k算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用现在的房价算通胀率,2050年,30k-50k的目标应该还是差不多了
只是,到时候估计中等发达国家的bar是$300k-$500k?
用现在的房价算通胀率,2050年,30k-50k的目标应该还是差不多了
只是,到时候估计中等发达国家的bar是$300k-$500k?
altopalo 写了: 2025年 5月 5日 15:21 计划生育根本原因是政府经济破产。本朝前三十年经济是灾难,到小平时期整个共产党已经对经济发展绝望了。
53应该记得,当年的愿景是,20世纪末达到人均gdp800-1000美元实现小康,下世纪中叶实现人均3000-5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看,这么多么绝望的计划。
#20 Re: 为什么大陆会逆世界潮流搞计划生育
我怎么感觉,在1970年代末,其实那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即使没有厉行只生一个的政策,人民也不会像五六十年代一样生很多孩子了。我的几个姨和叔们都是70年代初还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结婚,没有政策压力,他们也都只生了一个或者两个
+2.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21 Re: 为什么大陆会逆世界潮流搞计划生育
都是在80年代时间点,周围的邻居都在鼓励生…wh 写了: 2025年 5月 5日 15:30 找到了昨天看的文章,就是youhi贴的newyorker说人类衰退成定局的文章,里面说新加坡在80年代以前呼吁降低出生率,80年代以后180度转弯;还不止一个国家如此:
站内帖子:New Yorker:人类衰退已成定局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5 ... -implosion
The End of Children
Birth rates are crashing around the world. Should we be worried?
By Gideon Lewis-Kraus
February 24, 2025
... In 1960, the tiny country of Singapore had a fertility rate of almost six. By 1985, it had been brought down to 1.6—a rate that threatened to roughly halve its population in two generations. As the economist Nicholas Eberstadt told me, “For two decades, the leaders of Singapore said, ‘Oh, uncontrolled fertility has terribly dangerous consequences, so the rate has to come down,’ and then, after a semicolon, without even catching their breath, said, ‘Wait, I mean go up.’ ” The nation’s leaders launched a promotional campaign: “Have-Three-or-More (if you can afford it).” Singaporeans were known to be good national sports, but, despite the catchiness of the slogan, they proved noncompliant. From one nation to the next, the nightmare of too many descendants turned into the nightmare of too few. In 2007, when Japan’s total fertility rate hit 1.3, a conservative government minister referred to women as “birth-giving machines.” This didn’t go over particularly well with anyone, including his w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