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本石头记》应该是红楼梦的底本,红楼梦原来是反清复明,所以成了清朝禁书
版主: Softfist
#1 《癸酉本石头记》应该是红楼梦的底本,红楼梦原来是反清复明,所以成了清朝禁书
所以增删五次披阅十载,为了避免文字狱,书里到处是哑谜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634299 ... 3466569435
长久困扰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红楼梦》后28回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会让满清封禁,甚至不惜耗费人力物力续写出版来歪曲原作的内容呢?
按照我以前的理解,后28回里应该是贾家被抄家,家破人亡落了片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这有什么好禁毁的呢?书中的豪门哪个不是草菅人命、强取豪夺、目无法纪。光是葬礼逾制、国孝家孝期间纳妾作乐,就够抄家赐死了。这样的家族被正法,不恰好是一个绝好的警世模板吗?我要是满清朝廷我巴不得这个故事广而告之,警醒你们做臣子的要恪守本分,为什么要封禁呢?甚至在手抄本已经广泛流传,封禁不止的情况下,还要专门组织人力物力来续写歪曲这本书的结局和主旨?
《癸酉本石头记》的后28回给了我一个清晰合理答案:后28回不止是贾府的末日,还是天下的乱世。最后是一个叫“戎羌”(谐贾蓉、贾蔷)的外族入侵中原,贼寇四起,屠杀平民,本朝灭亡,改朝换代。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634299 ... 3466569435
长久困扰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红楼梦》后28回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会让满清封禁,甚至不惜耗费人力物力续写出版来歪曲原作的内容呢?
按照我以前的理解,后28回里应该是贾家被抄家,家破人亡落了片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这有什么好禁毁的呢?书中的豪门哪个不是草菅人命、强取豪夺、目无法纪。光是葬礼逾制、国孝家孝期间纳妾作乐,就够抄家赐死了。这样的家族被正法,不恰好是一个绝好的警世模板吗?我要是满清朝廷我巴不得这个故事广而告之,警醒你们做臣子的要恪守本分,为什么要封禁呢?甚至在手抄本已经广泛流传,封禁不止的情况下,还要专门组织人力物力来续写歪曲这本书的结局和主旨?
《癸酉本石头记》的后28回给了我一个清晰合理答案:后28回不止是贾府的末日,还是天下的乱世。最后是一个叫“戎羌”(谐贾蓉、贾蔷)的外族入侵中原,贼寇四起,屠杀平民,本朝灭亡,改朝换代。
x1
#2 Re: 《癸酉本石头记》应该是红楼梦的底本,红楼梦原来是反清复明,所以成了清朝禁书
黛玉葬花这一节显得很突兀,妈的下个雨而已,有那么叽叽歪歪吗?
原来"花"通"华",这一节是在悼念明亡清兴之际死难的人民。林黛玉还特地嘱咐不能扔到水里(三点水的清),要埋在土里。
原来"花"通"华",这一节是在悼念明亡清兴之际死难的人民。林黛玉还特地嘱咐不能扔到水里(三点水的清),要埋在土里。
#12 Re: 《癸酉本石头记》应该是红楼梦的底本,红楼梦原来是反清复明,所以成了清朝禁书
秦淮八艳: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等人,即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子原型。
吴梅村和她们熟识,他为陈圆圆写了《圆圆曲》,但和八艳之一卞玉京有十多年的爱恨别离,就像宝黛之恋,而李香君就是孔尚任《桃花扇》的原型
上次由 tnc 在 2025年 7月 20日 16:40 修改。
#13 Re: 《癸酉本石头记》应该是红楼梦的底本,红楼梦原来是反清复明,所以成了清朝禁书
应该是没有增删修饰过的底稿,
前80回已经被修饰过了,到处是哑谜,
后28回揭示谜底,没有修饰过的话,流传出去必遭文字狱。
前80回已经被修饰过了,到处是哑谜,
后28回揭示谜底,没有修饰过的话,流传出去必遭文字狱。
#14 Re: 《癸酉本石头记》应该是红楼梦的底本,红楼梦原来是反清复明,所以成了清朝禁书
现在比较肯定的影射是
黛玉暗指崇祯,比如葬花(花通华,指崇祯哀悼百姓的死伤),最后也是上吊,然后尸体认不出来,只有靠一条手绢认出来。
王熙凤暗指魏忠贤。
这后来的28回写的太直白,没法公开。
作者:吴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29445 ... 30787052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回答:对我们这种不懂典故也没有经历过当年时代巨变的人,不看癸酉本,不能感受明亡对明末知识分子带来的伤痛之惨烈,不能真正意识到红楼梦是怎样一部时代巨著而非曹家变故或者男女情爱之书,更不能理解一部风花雪月的小说怎么会在清朝成为禁书。
癸酉本不可能是康熙年以后的人续的,后人没有切肤之痛,续不出如此惨烈的结局和深厚的家国情感。读者只要把所有其他续本拿出来比比就行了,立意格局有比癸酉本更高,感情有比癸酉本更惨痛浓烈的吗?尤其是读过一点南明史,再读过一点明末清初幸存者记录的江南惨剧后,对癸酉本的体会更深刻。癸酉本最后一回中秋过后湘云在白发宝玉怀中去世,宝玉埋葬湘云于湘江畔后在孤舟里顺流漂泊,跳海而死,何等凄凉,对应南宋灭亡后军民跳海殉国之绝望,而王夫之等明末士子也正好大量流亡于湖南湘江流域。中秋是中国阖家团圆的日子,癸酉本的结局让红楼梦始于中秋也以悲剧结局于中秋(这是看过大车轱辘的视频才意识到的),这种强烈对照何其令人心痛。这样有画面感又前后呼应的情节,不是故事高手,如何能写得出来?所以我比较相信癸酉本至少是红楼梦原始的故事大纲。
红楼梦是一个写作班子的集体创作,这个班子是明朝遗民自发组成,有人负责故事,有人负责写作和润色,曹雪芹也许是这个小组里文学水平最高,负责文字润色的。癸酉本的文笔是远不如前八十回,但是故事线和场景描述及构思却非常抓人,构思之巧妙,前后伏线之呼应,强于所有续本。就像一座房子,装修细节很简陋土气,但骨架却是和过去一样的骨架,甚至是完全意想不到又合情合理的构架。
再举个例子,癸酉版里湘云在贾家祖坟里看见了黛玉的坟,痛哭到深夜靠在石碑上睡去了。对应的是前八十回的两个关联的场景,一是湘云醉卧芍药圃,二是在怡红院群芳开夜宴湘云抽到的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打趣她“夜深”要改为“石凉”。没想到后来的凉石竟是黛玉自己的墓碑,前后对照更觉心痛。只读过前八十回的人都在猜海棠花和花语如何暗示了湘云的命运,谁也想不到黛玉打趣的话才是两人命运的谶语。这样出乎意料直击人心前后呼应的构思令人拍案叫绝。还有薛宝钗最后嫁给贾雨村做妾后转正这样看似脑洞,却符合逻辑与人设,甚至对上了前面几处伏笔的故事情节。其中一个呼应的情节是贾雨村落魄时写的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时飞正是贾雨村的字。如果不是原书构思者,后来的续书人如何能想到呼应这种细节。 程高本续集里有个奇怪的地方,就是宝钗与宝玉的儿子叫贾桂,按道理宝玉的儿子应该是草字辈。癸酉本里贾桂是宝钗和贾雨村的儿子,这就合理了。也说明写程高本的人读过癸酉本底稿。
至于文笔,前八十回应该是由明亡后顶尖的文人撰写改编的,里面可能有吴梅村孔尚任这样的词曲大家。他们不愿意仕清,家庭富裕,有钱也有闲,可以用十年时间来打磨。写到后面的时候,这批人中的大部分已经去世了,子弟对亡国的伤痛淡了,其中优秀的如贾兰贾菌开始在清朝做官了,写作班子的水平严重下降了,加上后二十八回的“真事”过于敏感,敢担风险的人更少,应该只留了一个粗胚,无人打磨,甚至因为章节缺失文字可能被人篡改过。
以前读前八十回的时候,我就对书里贾府甄府北京和南京的镜像设定有些怀疑,觉得是在影射明朝的两京制度。而清朝曹寅家的江宁织造,是不存在南北一模一样的镜像的。加上贾宝玉刚出场的时候的发型很怪异,前面戴束发冠而后面却是编织的辫子,隐喻了剃发易服,所以我过去就怀疑红楼梦不是曹寅后人原著而是明朝遗民写的。癸酉本里,元春为国杀敌,然后被凌迟而死。这不就是袁崇焕的结局,“元”通袁。元春即袁崇的谐音。元春有一个奇怪的官名凤藻宫尚书。袁崇焕被封为兵部尚书。凤藻是华美的文章的意思,暗指一个“焕”字,焕是明亮鲜明的意思。论语云“焕乎其有文章”。红楼梦元春的判词画里是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过去不懂弓代表什么。判诗中”榴花开处照宫闱”,也不明白元春这个地位怎么只配石榴花。癸酉本的结局揭晓谜底了,香橼之弓代表元春从军,也代表袁姓将领。榴花指袁崇焕故乡东莞的榴花塔,榴花塔边的村子也叫榴花村。“虎兕相逢大梦归”,兕是犀牛或者黑牛,其实隐喻的是她在猛兽被放出栏的时代去世。(注:评论里有网友说虎兕就是寅丑,代表了辽东方位,感觉很有道理。)
评论里有网友指出,王夫人生的三个儿女,贾珠,贾元春,贾宝玉,连起来就是朱元璋三个字。是有意思的发现。有说法宝玉是小名,玉字辈的大名应该是贾璋。璋是祭祀的玉器。说文解字云:半圭为璋。红楼梦里真有个人叫张(璋)如圭,贾雨村的熟人,在贾雨村和冷子兴正聊着贾家玉字辈的时候出现,感觉是在故意提醒读者注意一下玉字辈应有“璋“字,处处是作者的埋伏。癸酉版中黛玉被误导错杀小红,也像在影射崇祯杀袁崇焕一事。黛玉在家破后上吊自尽,呼应了小说开头判词里的“玉带林中挂”,则是影射崇祯上吊自尽。崇祯皇帝字“德约”,吴语里和“黛玉”谐音,黛玉无字,因为黛玉本身就是朱由检的字啊。崇祯死于煤山,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都是暗示。后来宝玉给黛玉颦颦为字,结合崇祯的画像,我猜作者之一很可能见过崇祯。崇祯对吴梅村有过知遇之恩,吴梅村也做过东宫侍讲,他对崇祯的感情不一般,又善诗词,善用比喻,很可能是作者之一。在人物的刻画上,作者不是简单粗暴地赞扬或者贬低黛玉,而是极度怜悯黛玉这个人,却不避讳他犯的错误,对凤姐,宝钗,宝玉都是如此。如果不是经历了那个时代惨痛的当事人,并且走出自身的悲痛客观看待这段历史的人,怎能这么慈悲地刻画人物性格?这是经历过,痛过,同时也在内心试图和解的人才能做到的。B站的女王泡面讲癸酉本时有一个观点非常好,只有在癸酉版里,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三人的关系是完整的。尤其是史与林,从互相猜忌拌嘴,到凹晶馆成为知己,到最后史湘云在黛玉坟前痛哭,完整刻画出了史湘云人格的纯洁和她为什么是作者喜爱的角色。也映射了明朝的士大夫开始朝堂争斗,对皇帝各种不满,最后国亡的时候却痛哭明朝与崇祯之丧的切肤之痛。书里用王熙凤和贾琏的恩怨,来影射魏忠贤和杨涟东林党的争斗,也值得玩味。作者虽然刻画了王熙凤的贪婪毒辣,但欣赏她的才华和忠诚,内心看不起贾琏的纨绔无能,反映了作者作为局内人对明末朝堂纷争的态度。 红楼梦通过描述贾家家族盛衰来传递明末家破国破人亡的末世之象,小说所体现的格局岂是以前红学界理解的江宁曹家的家事和男女琐事可比的。后二十八回要能集众贤才之力好好润色打磨会是超越任何一部小说的时代巨著,希望后人文笔诗词好的持续润色下去,不负一本好书。不管怎么说,看过癸酉本以后,此生我对红楼梦没有遗憾了
黛玉暗指崇祯,比如葬花(花通华,指崇祯哀悼百姓的死伤),最后也是上吊,然后尸体认不出来,只有靠一条手绢认出来。
王熙凤暗指魏忠贤。
这后来的28回写的太直白,没法公开。
作者:吴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29445 ... 30787052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回答:对我们这种不懂典故也没有经历过当年时代巨变的人,不看癸酉本,不能感受明亡对明末知识分子带来的伤痛之惨烈,不能真正意识到红楼梦是怎样一部时代巨著而非曹家变故或者男女情爱之书,更不能理解一部风花雪月的小说怎么会在清朝成为禁书。
癸酉本不可能是康熙年以后的人续的,后人没有切肤之痛,续不出如此惨烈的结局和深厚的家国情感。读者只要把所有其他续本拿出来比比就行了,立意格局有比癸酉本更高,感情有比癸酉本更惨痛浓烈的吗?尤其是读过一点南明史,再读过一点明末清初幸存者记录的江南惨剧后,对癸酉本的体会更深刻。癸酉本最后一回中秋过后湘云在白发宝玉怀中去世,宝玉埋葬湘云于湘江畔后在孤舟里顺流漂泊,跳海而死,何等凄凉,对应南宋灭亡后军民跳海殉国之绝望,而王夫之等明末士子也正好大量流亡于湖南湘江流域。中秋是中国阖家团圆的日子,癸酉本的结局让红楼梦始于中秋也以悲剧结局于中秋(这是看过大车轱辘的视频才意识到的),这种强烈对照何其令人心痛。这样有画面感又前后呼应的情节,不是故事高手,如何能写得出来?所以我比较相信癸酉本至少是红楼梦原始的故事大纲。
红楼梦是一个写作班子的集体创作,这个班子是明朝遗民自发组成,有人负责故事,有人负责写作和润色,曹雪芹也许是这个小组里文学水平最高,负责文字润色的。癸酉本的文笔是远不如前八十回,但是故事线和场景描述及构思却非常抓人,构思之巧妙,前后伏线之呼应,强于所有续本。就像一座房子,装修细节很简陋土气,但骨架却是和过去一样的骨架,甚至是完全意想不到又合情合理的构架。
再举个例子,癸酉版里湘云在贾家祖坟里看见了黛玉的坟,痛哭到深夜靠在石碑上睡去了。对应的是前八十回的两个关联的场景,一是湘云醉卧芍药圃,二是在怡红院群芳开夜宴湘云抽到的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打趣她“夜深”要改为“石凉”。没想到后来的凉石竟是黛玉自己的墓碑,前后对照更觉心痛。只读过前八十回的人都在猜海棠花和花语如何暗示了湘云的命运,谁也想不到黛玉打趣的话才是两人命运的谶语。这样出乎意料直击人心前后呼应的构思令人拍案叫绝。还有薛宝钗最后嫁给贾雨村做妾后转正这样看似脑洞,却符合逻辑与人设,甚至对上了前面几处伏笔的故事情节。其中一个呼应的情节是贾雨村落魄时写的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时飞正是贾雨村的字。如果不是原书构思者,后来的续书人如何能想到呼应这种细节。 程高本续集里有个奇怪的地方,就是宝钗与宝玉的儿子叫贾桂,按道理宝玉的儿子应该是草字辈。癸酉本里贾桂是宝钗和贾雨村的儿子,这就合理了。也说明写程高本的人读过癸酉本底稿。
至于文笔,前八十回应该是由明亡后顶尖的文人撰写改编的,里面可能有吴梅村孔尚任这样的词曲大家。他们不愿意仕清,家庭富裕,有钱也有闲,可以用十年时间来打磨。写到后面的时候,这批人中的大部分已经去世了,子弟对亡国的伤痛淡了,其中优秀的如贾兰贾菌开始在清朝做官了,写作班子的水平严重下降了,加上后二十八回的“真事”过于敏感,敢担风险的人更少,应该只留了一个粗胚,无人打磨,甚至因为章节缺失文字可能被人篡改过。
以前读前八十回的时候,我就对书里贾府甄府北京和南京的镜像设定有些怀疑,觉得是在影射明朝的两京制度。而清朝曹寅家的江宁织造,是不存在南北一模一样的镜像的。加上贾宝玉刚出场的时候的发型很怪异,前面戴束发冠而后面却是编织的辫子,隐喻了剃发易服,所以我过去就怀疑红楼梦不是曹寅后人原著而是明朝遗民写的。癸酉本里,元春为国杀敌,然后被凌迟而死。这不就是袁崇焕的结局,“元”通袁。元春即袁崇的谐音。元春有一个奇怪的官名凤藻宫尚书。袁崇焕被封为兵部尚书。凤藻是华美的文章的意思,暗指一个“焕”字,焕是明亮鲜明的意思。论语云“焕乎其有文章”。红楼梦元春的判词画里是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过去不懂弓代表什么。判诗中”榴花开处照宫闱”,也不明白元春这个地位怎么只配石榴花。癸酉本的结局揭晓谜底了,香橼之弓代表元春从军,也代表袁姓将领。榴花指袁崇焕故乡东莞的榴花塔,榴花塔边的村子也叫榴花村。“虎兕相逢大梦归”,兕是犀牛或者黑牛,其实隐喻的是她在猛兽被放出栏的时代去世。(注:评论里有网友说虎兕就是寅丑,代表了辽东方位,感觉很有道理。)
评论里有网友指出,王夫人生的三个儿女,贾珠,贾元春,贾宝玉,连起来就是朱元璋三个字。是有意思的发现。有说法宝玉是小名,玉字辈的大名应该是贾璋。璋是祭祀的玉器。说文解字云:半圭为璋。红楼梦里真有个人叫张(璋)如圭,贾雨村的熟人,在贾雨村和冷子兴正聊着贾家玉字辈的时候出现,感觉是在故意提醒读者注意一下玉字辈应有“璋“字,处处是作者的埋伏。癸酉版中黛玉被误导错杀小红,也像在影射崇祯杀袁崇焕一事。黛玉在家破后上吊自尽,呼应了小说开头判词里的“玉带林中挂”,则是影射崇祯上吊自尽。崇祯皇帝字“德约”,吴语里和“黛玉”谐音,黛玉无字,因为黛玉本身就是朱由检的字啊。崇祯死于煤山,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都是暗示。后来宝玉给黛玉颦颦为字,结合崇祯的画像,我猜作者之一很可能见过崇祯。崇祯对吴梅村有过知遇之恩,吴梅村也做过东宫侍讲,他对崇祯的感情不一般,又善诗词,善用比喻,很可能是作者之一。在人物的刻画上,作者不是简单粗暴地赞扬或者贬低黛玉,而是极度怜悯黛玉这个人,却不避讳他犯的错误,对凤姐,宝钗,宝玉都是如此。如果不是经历了那个时代惨痛的当事人,并且走出自身的悲痛客观看待这段历史的人,怎能这么慈悲地刻画人物性格?这是经历过,痛过,同时也在内心试图和解的人才能做到的。B站的女王泡面讲癸酉本时有一个观点非常好,只有在癸酉版里,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三人的关系是完整的。尤其是史与林,从互相猜忌拌嘴,到凹晶馆成为知己,到最后史湘云在黛玉坟前痛哭,完整刻画出了史湘云人格的纯洁和她为什么是作者喜爱的角色。也映射了明朝的士大夫开始朝堂争斗,对皇帝各种不满,最后国亡的时候却痛哭明朝与崇祯之丧的切肤之痛。书里用王熙凤和贾琏的恩怨,来影射魏忠贤和杨涟东林党的争斗,也值得玩味。作者虽然刻画了王熙凤的贪婪毒辣,但欣赏她的才华和忠诚,内心看不起贾琏的纨绔无能,反映了作者作为局内人对明末朝堂纷争的态度。 红楼梦通过描述贾家家族盛衰来传递明末家破国破人亡的末世之象,小说所体现的格局岂是以前红学界理解的江宁曹家的家事和男女琐事可比的。后二十八回要能集众贤才之力好好润色打磨会是超越任何一部小说的时代巨著,希望后人文笔诗词好的持续润色下去,不负一本好书。不管怎么说,看过癸酉本以后,此生我对红楼梦没有遗憾了
x1
#16 Re: 《癸酉本石头记》应该是红楼梦的底本,红楼梦原来是反清复明,所以成了清朝禁书
煞笔台南畜吃屎都赶不上热的
这个垃圾刚出来的时候, 确实导致了一片混乱
后来抛出这个祖传宝贝的人, 自己都承认是作假骗钱了
还几把处处印证前80回呢
除了玉带林中挂和崇祯上吊勉强能扯得上关系外, 其它都是生搬硬造, 一根几把毛关联都没有
LOL
这个垃圾刚出来的时候, 确实导致了一片混乱
后来抛出这个祖传宝贝的人, 自己都承认是作假骗钱了
还几把处处印证前80回呢
除了玉带林中挂和崇祯上吊勉强能扯得上关系外, 其它都是生搬硬造, 一根几把毛关联都没有
LOL
tnc 写了: 2025年 7月 20日 12:04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内容令人震撼,尽管其部分语言鄙俗现代,可能是历代私下传抄者不断的遗漏补缺,但没有人,除非是原作者,内容能够和前80回做到如此精密对应。
相信真正的作者是写《圆圆曲》的吴梅村而不是曹雪芹,里面很多诗词有‘’梅村体‘’风格,所谓假语村言,大概就是暗指吴梅村言
#18 Re: 《癸酉本石头记》应该是红楼梦的底本,红楼梦原来是反清复明,所以成了清朝禁书
只有是明亡清兴的历史记录,才会有红楼梦里"字字血泪"的说法。
如果只是泡妞,有啥几把血泪,到青楼里打个炮就没事了。
为什么癸酉本在民间影响力越来越大? - 古月记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273782 ... 0813008978
因为癸酉本实实在在地解答了诸多红楼疑案。
这和版本没关系,不论是谁,只要你能回答百年悬而未决的红楼疑案,或者你能续写出完美对应前80回的结局,你都能在民间影响力越来越大。
如果只是泡妞,有啥几把血泪,到青楼里打个炮就没事了。
为什么癸酉本在民间影响力越来越大? - 古月记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273782 ... 0813008978
因为癸酉本实实在在地解答了诸多红楼疑案。
这和版本没关系,不论是谁,只要你能回答百年悬而未决的红楼疑案,或者你能续写出完美对应前80回的结局,你都能在民间影响力越来越大。
#19 Re: 《癸酉本石头记》应该是红楼梦的底本,红楼梦原来是反清复明,所以成了清朝禁书
这是神来之笔,对应贾宝玉第78回的诗谜林四娘,我们长期被红学家误导,造成固定认识。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
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
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
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
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绡。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
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
恒王得意数谁行?姽婳将军林四娘;
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
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胜负自难先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
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
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叹息,歌成余意尚傍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