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代中国天文学赤道坐标系的独特性
古代中国天文学的独特性在于,①六、七千年以前就建立起沿用至今的赤道坐标系;②根本没有地平系统;③与黄道坐标系没有关系。这一独特性使“中国天文学作为一个体系在着眼点和洞察力方面,都跟西方天文学有显著的不同。”
1.以“地体为天地的球心”不同于西方的“地心说”
古代中国原始天文学赤道坐标系的“以地体为天地的球心”,与西方的“地心说”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地心说认为,地球静止地居于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绕地球转动。在古代西方当时观测精度不高的情况下,地心体系大致能够解释行星的视运动,并据此编出了行星的星历表[10]。
赤道坐标系的 “以地体为天地的中心”,却不是将地球认作静止的,更不是将地球认作宇宙的中心。
在将地球作为一个天体这一问题上,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是把地球和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等同看待。认为“地体”与五大行星是同一类物质。如《素问》就明确指出:“观五星之东转,则地体左行之理昭然可知也。” “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是“太虚之中一物尔。”[11]
这两段引文的意思是:观测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自西向东旋转,那么地体自右向左运行是明明白白可以认知的。地体在人的脚下,太空之中。不过是太空之中的一个物体罢了。
《尚书·考灵曜》也指出:“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自觉也。” 即地就象一条航行着的大船,人坐在船中,关着窗户,船在行驶,人却感觉不出来。
《列子·天瑞》则说:“运转靡已,大地密移,畴觉之哉!”地球是不断地旋转着,只是人的感官不能觉察。《春秋纬·元命苞》记述了:“天左旋,地右动。”《春秋纬·运斗枢》则说:“地动则见于天象。”天空中天体的移动体现了地体的运动。《尸子》的论述则具有相当强的学术性:“天左舒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昂。”即天是从左向右伸展开来,起点处是牵牛星宿----冬至起点;地是从右向左旋转,起点处是毕、昂两组星宿。牵牛与毕、昂在二十八宿中处于遥遥相对的位置。那么地体凭借什么而立足呢?“大气举之也。”[12]也就是说,地球和五大行星一样,共同漂浮在太空之中。它们和太空中的所有天体一样,都被大气托举着。
而且承传了四千多年以前夏代用十干纪一年分十个月历法的彝族人民,就保留了古老的中华民族“老虎推动地球转”的观念[13]。这些观念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以“地体为天地的球心”之出发点。
有了这些正确的出发点,无论是对北极星的观测也好,还是对北斗星、太阳、月亮、五大行星等天体的观测也罢,认知的都是地球与北斗、太阳、月亮、五星、二十八宿等天体复合运动的现象,测定的都是天体(自然也包括地球这个天体)在运行过程中的相互对应规律。赤道坐标系的天球坐标就是以此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而且其科学性也是无可置疑的。不然的话,现代天文科学就不会“在计量恒星精确位置这一同样重要方面却完全是中国式的。”
2. 赤道坐标系的“天地”不同于地平坐标系的“天地”
古代中国原始天文学的“赤道坐标系”,是用于对整个天地的划分,赤经、赤纬是不变的,依据天极、赤道划分的南北东西也是固定的。它不同于阿拉伯系统所使用的地平坐标系是“仅可用于地球上某些单个的特殊点。”因为地平坐标系是以观测者为中心来确定天顶和天底,地平经度与地平纬度随观测者所在地不同而不同,依据天顶、天底、地平圈划分的南北东西也是随之变化的。
以天极为中心来划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是将整圈赤道等分为四;以天顶为中心来划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划分的是以观测者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比如中国的殷商朝代主要活动地域是河南一带,如果以观测重地----阳城为中心来划分方位,划分的就是中华大地的东、西、南、北、中。单举依据赤道坐标系的十二辰而制订的“十二支”历法为例,如果将“十二支”认做“地平十二支”,就会在地平坐标系内探询十二支的空间取向,比如以阳城为中心来划分十二个方位,在中华大地的东、西、南、北、中地域探询十二支的时空依据。
然而中华大地的东、西、南、北、中是无法圆出360度的,只有赤道坐标系所界定的,整个天地的十二辰才是十二支的真正归宿(见“灵台知时鸟公众号”赤道坐标系的独生子----十二支)。现今天文学中以英国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线为基准的一天24小时划分,与古代中国历法的一天十二时辰直接对应,现代天文学的赤道大圆360度,与古代中国天文学的二十八宿同出一辙,现代南、北两个半球的划分,是依据赤道一分为二,等等,这些都体现出现代天文学是对古代中国天文学赤道坐标系的承传,并证实了古代中国原始天文学的“赤道坐标系”是用于对整个天地的划分。
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学问西方化的学术界,一贯认为,“古人对于宇宙的认识是很简单的:大地是一块平面,天穹是半个圆球,扣在大地上,天地毗连在一起,而日月星辰各种天体,就在这个半圆球的天穹上运行。例如,古代的希伯来人就认为:在平坦的大地下是深渊,而地面上则充满了空气,空气之上是一个圆形的苍穹----就是最低一层的“天”,在天穹与大地毗连的地方就是所谓风库,而苍穹之上,则贮存着雨水和雪;外面还有一层“天”包着,两层天都和大地毗连在一起。……”[14]
殊不知,这些学者是严重矮化了中华文明原始天文学的科学实在性!严重忽略了赤道坐标系的整个天地,与地平坐标系的半个天地之间的显著差异,他们认为,“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左大海,右高原的‘海中地’国家,古代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这一中心的北部是辽阔的草原和森林,西部是崇山峻岭和万里沙漠,路途艰险,交通不便;东南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临近的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文化都不如中国发达,因而就使中华民族不可能象希腊人那样大量吸收埃及人的几何、苏美尔人的代数、亚述人的天文科学等科技成就。这种相对封闭的大陆内聚形地理环境,不仅有效地限制了中国与其他古文明地域的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局限了中国古人的地理视野,无从全面了解世界地理状况和真正认识地球形体,遂产生了‘中国居天下之中’、‘四海之内’、‘大九州’的世界图示观念这些地平大地观念的概念,导致我国古代学者对气候成因的探讨,也是从地平观念出发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15]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0ND ... 14167ab#rd
西方伪史侧面证据之6天文学的抄袭改造
版主: Caravel, TheMatrix, molen
#2 Re: 西方伪史侧面证据之6天文学的抄袭改造
黄帝内经素问 等上古天文篇章很多非常超前且实用。至今中国古代历法在天文圈内部一致公认好于乱七八糟现代西方历法。 看来中国文化是被整体降为打压乃至篡改消灭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