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墨(2025-07-22)
口述当下,拾遗东方。大家好,我是非遗行者白墨,今天是西史辨伪系列的第四期。
开篇我想先阐述一下我的思考逻辑的框架,以免少数人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地在评论区制造混乱。
第一期,我阐明了西史辨伪的基本态度:辨伪胜于沉默,参与广泛胜于小众;颂扬自己的先祖胜于推崇他人;他人可为之,我们亦可为之。
第二期,我探讨了西史辨伪的时代背景,作为全球唯一延续五千年未断的文明体,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取得的成就,必然要求与之相配的文化话语权。同时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平权与去中心化趋势,也使得普通民众得以参与辨伪。而成长于航母下海、天宫建站时代的z时代,其文化自信天然带有平视世界的基因。因此这场讨论,本质上,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经的文明自觉。
第三期,我揭示了西方伪造文物的确凿证据与历史,针对评论区中国历史上也有文物造假,为何单说西方的疑问。这里需要澄清一个关键概念,文物造假是对已有文物的复制,动机多为牟利;而伪造文物,则是凭空创造不存在的文物,动机则指向权力的建构。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探讨的核心——西史辨伪的根本目的何在?
我们辨伪的目的,绝非仅止于鉴定单件文物的真伪,其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以此作为切入点,解构依托于伪造文物而构建的虚假的历史叙事,进而挑战由此衍生出的文化霸权。这包括了有虚假叙事支撑的文化优越论和种族歧视的逻辑,在历史评价与国际事务中实行的双重标准,学术研究与知识生产领域的垄断现象,以及最为国人切齿的为掠夺其他文明的文物所披上的冠冕堂皇的普世外衣。辨伪实则为夺回“文明”定义权的一场关键的战役。
理解这一切,首先要看清西方中心论赖以生存的三大核心观点及其运作的五种手段。这套理论的基石是“西方文明优越论”。他宣称白种人种族在生物学层面具备天然优势,像德国思想家赫尔德,曾试图从气候角度论证欧洲人是人类进化的最优代表;而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则武断地将东方社会的某些特点,归因为文化传统导致落后,更进一步他将自由、民主、科学等所谓现代性要素,视为西方独有的产物。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更是直接将资本主义精神的诞生归功于新教伦理,完全抹杀了其他文明同样蕴含的创新可能性。
紧随其后的是“西方道路普世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构筑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图景,世界历史从“东方的幼年”开始,经历(青年时期的)希腊、罗马,最终在“日耳曼的老年”达到终结。西方成了所谓的“绝对精神”的最高体现和完满阶段。这种线性单线进化论,被用来将西方的殖民扩张美化成“白人的负担”和传播文明的必要手段,巧妙地利用“文明使命”的外衣,遮盖了其暴力掠夺的残酷本质。作为补充,“非西方文明虚无论”,则是彻底否定其他文明的贡献和价值。
法国启蒙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将人类所有的重大进步事件几乎全部归于欧洲。对于中国宋明理学的哲学贡献、阿拉伯阿波斯王朝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等,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更加强势的论断是非西方社会无法内生出现代性,必须依赖西方的引导才能获得进步。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在这个叙事框架下,被强行解释为西化的结果,其自身的转行动力和制度基础则被有意忽略。
这三大核心点,主要通过五种精妙的手段渗透于知识生产和公众认知之中。
在时间维度上,他们巧妙地将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短期技术优势,无限倒推至古代历史中,塑造出西方始终领先世界的错觉。而铁的事实是,在公元1800年之前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全球呈现的是多元文明并立,各领风骚的格局;中国的GDP长期占据全世界总量的1/3以上。
在空间维度上,黑格尔极力鼓吹“地中海中心论”,将地中海作为“世界的心脏”。认为“没有地中海,世界历史便无从设想”。这种论述,彻底无视了印度洋、太平洋上活跃的贸易网络,及其对丝绸之路文明体系的核心支撑作用。
在知识体系层面,西方通过将自身标准设定为普世标准,形成了一种隐性的文化霸权。其直接表现之一,就是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常常拒绝接收如汉字、阿拉伯字母、等非罗马字母。
这不仅仅是技术障碍,更是文化话语权的排斥。在经济叙事上,西方竭力掩饰自己发达背后的殖民掠夺史,片面强调其成就源于纯粹的内生创新。
以咖啡的全球化进程为例。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也门咖啡贸易的垄断控制,美洲种植园中黑奴被强迫的非人劳作,以及对当地环境造成的至今未能恢复的破坏。这些残酷现实在文明发展的宏大叙事中,被选择性遗忘。
最后,这套霸权逻辑在科技史领域的一个典型产物,就是根深蒂固的“技术西来说”。这套理论的核心主张简单粗暴,归纳起来就三点:
其一,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的关键技术的发明源头,最终都要归结到西方,或者必须经过西方的手才能变得成熟。比如他们坚称,中国的青铜冶炼技术,是公元前3,000年从两河流域传入的。完全无视中国本土发展的证据。认为中国的铁器制造是从赫梯帝国传入的,漠视中国独立发展炼铁技术的考古发现。
其二,技术在全球的传播,被描述成一个单向的从西向东流动的草原通道。典型的例子是对青铜器和马车起源的争论。他们强行将俄罗斯的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塑造成源头,认为中国的商周青铜器受其影响。可我们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带有本土龙纹特征的青铜爵,比他早了200年;硬说马车是从高加索地区传入殷墟,但商朝车马坑独特的横内式车轴设计,与高加索地区横外式车轴设计截然不同。
其三,哪怕勉强承认东方存在某些初级技术形态,也一定要强调是经过西方的改良后才具真正价值。火药在中国被限定为“烟火玩具”,必须经过欧洲改良才能成为战争武器;造纸术在东方只能造粗造的纸,需要阿拉伯人的“改良”,再经过欧洲才算实用化。
这种论调,本质上仍是西方中心主义在科技史领域的投影。支撑这套技术西来说的手段,堪称一部学术双标的教科书。
第一招是考古断代玩双标,对西方证据宽松甚至偏爱,对中国证据则异常苛刻。两河流域出土的4000年前的乌尔铜矛,几乎无需充分旁证,就被采信为早期的青铜代表;而中国二里头遗址出土的3,800年前的青铜爵,他们却坚持必须找到同期的文字或庞大的城址,才肯承认其年代和水平。赫梯王国1,800年前的铁器,被奉为世界最早;而中国新疆地区出土的1000年前的铁器却往往被打上西来标签。至于中国山西榆次发现的比欧洲早1,500年的坩埚炼铁技术,则被轻描淡写地归为孤立现象,其系统性意义被刻意贬低。
第二招是文献翻译搞曲解,选择性解读东方古籍或进行有倾向性的诠释。《史记》中提到“大夏出产火浣布”,被他们曲解为证明当时中国没有棉纺织技术。对《考工记》记载的世界最早的合金配比理论“金有六齐”视而不见,却热衷于拔高希腊伪作《秘术》的所谓技术价值。
第三招是利用现代科技工具,实施基因种族绑定论,试图将技术的传播强行与人种迁移挂钩,抛出所谓的印欧人种携带青铜基因东迁促成东亚青铜技术的假说。然而二里头遗址人骨DNA的科学研究,清晰地显示出其主要为本土东亚谱系,直接驳斥了这种人种决定论。
第四招是抛出资源决定论,武断地认为中国缺乏相关的矿产资源,所以其早期技术必是外来输入。他们一度坚称商周青铜器原料源自中亚,但铅同位素分析结果铁证如山,证明原料产自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当质疑中国早期黄金工艺的本土性,说中国缺乏金矿时,三星堆金杖的横空出世,以及对其原材料使用本地沙金的科学确认,让这论调一次次的哑口无言。
当然,这种霸权是深植于现代考古学诞生的土壤的,其标榜的“科学方法论”本身,很大程度上源自19世纪欧洲殖民扩张时期的“田野发掘体系”,所谓的文明标准、国家起源理论等学科的核心范式,无不暗含西方视角的价值预设。
最明显的例子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考古,长期被奉为“人类唯一的文明源头”;当长江流域的良渚古城展现出5000年前复杂的水利系统和城市文明,当三星堆揭示出令人惊叹的青铜文明面貌时,它们对传统西方中心的文明起源叙事构成了巨大的冲击。早期西方学界的惯性质疑、甚至抵触也就不足为奇了。
考古学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加持,然而受限于技术研发的高门槛和巨大的经济成本,考古研究依赖的高精尖硬件设施长期被西方垄断。碳14加速器的质谱检测、激光雷达扫描测绘、骨DNA的测序等关键的技术设备,高度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型科研机构。以玛雅遗址的测绘为例,其大规模的激光雷达扫描项目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主导实施,中美洲本土的研究者要想获取这些宝贵的数据用于本地研究,往往需要通过与欧美机构的合作项目申请。更为窘迫的是,即使数据由本国国土上的遗址产生,其解读权也可能旁落。埃及对金字塔进行扫描研究依赖法国提供的设备,数据的最终解释权常在外方手中;希腊政府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帕特农石雕的数字化扫描数据以供研究之用,却遭到拒绝。
这些现象,被尖锐的批评为步入数字时代的“数字殖民”。其背后折射的仍是全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知识权力结构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在知识传播的核心平台国际学术期刊体系上,表现得更为赤裸。国际核心引文索引收录的重要考古学期刊中,约78%的编辑部设在英美。这些期刊的编辑主任、执行编辑等关键职位,也绝大多数由西方学者担任。这种结构下,匿名评审环节常常成为一道无形的壁垒。以西方伦理框架和问题意识为圭臬的审稿人,很容易以“研究视角狭窄”“理论对话不足”“不符合主流学识范式”等理由,将采用本土视角解读本土文明的核心研究成果拒之门外。
为了跻身这些顶级期刊,许多非西方学者不得不将自己的考古发现包装成“填补了西方某项理论的空白”,或“印证了西方学术界的某种假说”,有意识地回避或者甚至贬低自身学术传统的独特价值与贡献,如中国源远流长的金石学传统、伊斯兰世界丰富的历史学方法论等等……整个学术生态链的上游、课题资助机构、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导权、英语学术出版渠道,也都被欧美牢牢掌控。
……
当深厚的文明底蕴,遇见并转化为强大的当代力量,历史的正义终将跨越殖民掠夺铸就的鸿沟。解构霸权,星火已见燎原势;文物归乡,长河重纳百川流。
……
(文字稿据视频字幕及语音整理,其中有省略)
西史辨伪目的何在?[1] ——拆解文化霸权的三重伪术,夺回“文明”定义权
版主: Caravel, TheMatrix, molen
-
- 论坛元老
wanmeishijie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2185
- 帖子: 70473
-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10日 23:58
#1 西史辨伪目的何在?[1] ——拆解文化霸权的三重伪术,夺回“文明”定义权
理解了老将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你就理解了老将
viewtopic.php?t=120513
理解了它们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它们为什么会嘲笑不愿意当狗的人,以及为什么会害怕想要反抗的人,就都可以理解了:
“放着好好的狗不当”

-
- 论坛元老
wanmeishijie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2185
- 帖子: 70473
-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10日 23:58
#2 Re: 西史辨伪目的何在?[1] ——拆解文化霸权的三重伪术,夺回“文明”定义权
沙发
,坐看死妈废物懦夫AIA
理解了老将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你就理解了老将
viewtopic.php?t=120513
理解了它们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它们为什么会嘲笑不愿意当狗的人,以及为什么会害怕想要反抗的人,就都可以理解了:
“放着好好的狗不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