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戴笠的儿子戴善武被枪决。戴善武的妻子带着三个儿子逃亡,却将年仅6岁的女儿戴眉曼托付给了厨娘。
戴眉曼于1945年出生在浙江江山戴公 馆,彼时,她的祖父戴笠在国 民党军统中权势滔天,戴家尽享荣华。然而,一年后,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戴家的辉煌大厦瞬间倾颓。
1951年,更大的变故来了。戴眉曼的父亲戴善武因反革 命罪被枪决,母亲郑锡英带着三个儿子仓皇逃亡,年仅6岁的她却被托付给了戴家老厨娘汤好珠。
汤好珠将戴眉曼带回自己家中,给她改名为廖秋美。戴眉曼的童年在艰辛的劳作中度过。
7岁时,她就踩着板凳烧饭、洗衣;12岁穿上草鞋,与男孩们一道上山砍柴,沉重的背篓压得她脊背微驼;15岁成为生产队劳力,一年挣2000多个工分,抵得上成年男子的工作量。
尽管生活艰难,但好在汤好珠视她如己出,戴眉曼也乖巧懂事,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然而,“戴笠的孙女”这个身份,却始终像一道甩不掉的阴影,给她带来诸多坎坷。
特殊时期,由于身份敏 感,她被安排去清理猪圈、修水渠,寒冬腊月,她赤着脚踩在碎冰上,脚踝红 肿渗血,却只能默默忍受。
到了适婚年龄,她的感情之路也充满波折,出身使得别人对她退避三舍。
直到1960年,命运终于迎来转机。邻居大妈给她介绍了汽车修理工谢培流。谢培流长相帅气,技术精湛,蕞重要的是,他不介意戴眉曼的出身。
同年10月,二人结婚,婚后的生活平淡而幸福,他们先后迎来了两子一女,日子充满了烟火气和希望。
不幸的是,1968年风暴再次袭来。戴眉曼因身份被下放农场劳 改,她默默承受,主动承担起清理猪圈的脏活,承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
还好丈夫谢培流不离不弃,带着孩子在农场旁搭起窝棚,用捡来的废铁为她打制取暖的火盆,一家人相互陪伴,熬过了那段黑暗的日子。
1987年,两岸开 放探亲,这给戴眉曼带来了与母亲重逢的希望。4年后,她终于踏上了赴台之路,在台北荣民总医院,见到了阔别42年的母亲郑锡英。
此时的母亲已枯瘦如柴,颤抖的手抚过她掌心的老茧,泣不成声:“我对不起你……”
戴眉曼轻轻摇头,将母亲的手贴在自己脸上,这一刻,所有的怨恨与委屈都烟消云散,她理解了母亲当年的无奈。
晚年的戴眉曼定居江西上饶,过上了平凡的日子。她的大儿子成为火车司机,二儿子跑个体运输,女儿在纺织厂做统计员。每逢春节,儿孙绕膝,其乐融融,她感到无 比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