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儒家思想对美国国父们影响这么大

版主: CaravelTheMatrixmolen

回复
Caravel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帖子互动: 642
帖子: 26253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 没想到儒家思想对美国国父们影响这么大

帖子 Caravel楼主 »

看独立宣言,就觉得里面一些话其实就和儒家思想是相通的。看到这篇文章,才知道历史上就有这么多渊源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821917

富兰克林在《自传》第一部分提到,美国宗教逐渐发展成一种科学观念,以及对自然神论的理性建构;而这一转变得益于他对孔子思想和中国传统的接受。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中国传统缺少对超验存在的信仰。1737年,富兰克林在《宾夕法尼亚公报》上连续两期刊登儒家经典的节选和摘要。他的资料是源自伦敦出版的《孔子的道德箴言》,还是拉丁语节译本?他对孔子思想的总结究竟是原创,还是转自其他资料?我们都不得而知。然而,他在公报上刊登的段落,与美国科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自我完善的理念相一致。1784年,他在巴黎谋求与英国达成和约期间,撰写了《自传》第二部分,在论述美德时这些段落再次出现。他在《来自孔子的道德》一文中,聚焦于实现“至善”的重要性,且感慨阅读孔子的作品大有裨益:

该书是实现最高智慧和至善的必由之路。这位哲学家在书中探讨了三件要事:

1.应该如何陶冶心性、规范行为;

2.教化和引导他人所需的方式;

3.关爱每一个人,追求、信守并止于至善……孔子曾说,真正的知识对君王和士大夫意义重大,而获得它的最大秘诀在于,培育和完善上天的馈赠——理性。

富兰克林对孔子作品的总结,符合从个人修身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与庞德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第13篇《诗章》对孔子思想的认知相一致。该诗章以《礼记·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为底本,阐述自我、家庭和君王之间的和谐互动:

孔子边说,边在箔叶上写道,

人如果自身没有秩序,

则不能要求他人有秩序;

人如果自身没有秩序,

则家庭运转没有秩序;

君王如果没有秩序,

则无法教化臣民有秩序。

富兰克林很早就确定了追求至善的目标,“受孔子道德观的启发”,设立了十三条美德。王小良在他的文章中列举了这些美德,并附上《孔子的道德箴言》中对应的引文,以展示这位美国国父如何再现中国先贤的思想。其中,只有第三条“秩序”和第十一条“镇静”出自富兰克林。富兰克林遵循孔子所设想的“至善之路——从个人、家庭到国家和天下”,而实现“至善”的关键在于各尽其责,“在井然有序的体制中扮演好既定的角色”。他认为,在孔子的思想中,知识和理性是上天对君王和士大夫的馈赠,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美德。他将孔子作为理性生活的典范,推荐给传教士乔治·怀特菲尔德:

我很高兴你经常向大人物传教。如果你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行,那么下层阶级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美妙的变化。东方著名改革家孔子就是这么做的。他看到国家腐败不堪,邪恶势力横行,便去游说王公贵族;如果他们信奉孔子的学说并致力于改善德行,平民百姓就会去效仿。这种模式对人类的影响极好;有些人或许不怕地狱,而是害怕跟不上潮流。我们西方的改革大多始于无知的暴民;当他们达到一定数量时,其利益和党派主张就会引起智者和要人的注意。一个社会若能双管齐下,改革会更迅速。

《致乔治·怀特菲尔德》,1749年7月6日

富兰克林坚信,理性时代的美国人需要自律、贤明的政治家,而孔子所敬仰的尧就是这种公仆的典范。

(尧)是符合孔子政治理想的君王……简言之,他严格遵照理性,约束自己的爱和激情。尧比的耶稣基督早2357年降生,统治国家近百年;他审慎周全,宽厚仁慈,他的子民是世界上最幸福人。

尧的事例表明,追求幸福的权利与生命权、自由权一起,都是造物主赋予所有人不可剥夺的权利,而这被写入了《独立宣言》。孔子强调德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约翰·亚当斯和托马斯·杰斐逊等美国国父均表示认可,他们将对孔子思想的解读,融入了美国建国纲领之中。

托马斯·潘恩在《论<旧约>和<新约>》一文中,将孔子和耶稣作了比较:
从道德的层面来说,《新约》中有很多精彩的内容,但它们早在基督诞生几百年前就已经在东方宣扬过了。中国哲学家孔子早于基督五百年就曾说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詹姆斯·麦迪逊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家中挂着一幅孔子像,他在参与起草美国《宪法》时重新阐述了孔子思想:

政治宪法设立的目的,首先是或应该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使拥有至高智慧和德行的领袖明辨是非,不断追求;其次是,为了使他们在继续保持公众信任的同时,能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维持美德。

杰斐逊同样认可儒家思想,努力摆脱美国的清教传统,转而支持“儒家学派等推崇个人美德的实用宗教”。杰斐逊在第三任总统就职演说中,再次强调把儒家思想主干作为一种道德力量,来为美国这个新国度谋求福祉。此外,科林·威尔斯在杰斐逊的剪贴簿中发现了一首摘自《诗经》的诗,其主题是称颂卫武公为君王的典范。

FoxMe(令狐)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4
帖子: 552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2 Re: 没想到儒家思想对美国国父们影响这么大

帖子 FoxMe(令狐) »

有意思

laomei9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547
帖子: 14704
注册时间: 2023年 11月 6日 16:14

#3 Re: 没想到儒家思想对美国国父们影响这么大

帖子 laomei9 »

扯淡,人性的自由才是美帝立国之本,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循规蹈矩做螺丝钉那是封建帝王的工具。

头像
hci(海螺子)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490
帖子: 10135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5:29

#4 Re: 没想到儒家思想对美国国父们影响这么大

帖子 hci(海螺子) »

早跟你们说了,所谓民主自由是出口转内销的贴牌货。

其实所谓德先生赛先生都是出口转内销的贴牌货。前者西方汉学家承认,后者他们不好意思承认,但我给你们科普也不少了。

Caravel 写了: 2025年 8月 27日 15:06

看独立宣言,就觉得里面一些话其实就和儒家思想是相通的。看到这篇文章,才知道历史上就有这么多渊源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821917

富兰克林在《自传》第一部分提到,美国宗教逐渐发展成一种科学观念,以及对自然神论的理性建构;而这一转变得益于他对孔子思想和中国传统的接受。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中国传统缺少对超验存在的信仰。1737年,富兰克林在《宾夕法尼亚公报》上连续两期刊登儒家经典的节选和摘要。他的资料是源自伦敦出版的《孔子的道德箴言》,还是拉丁语节译本?他对孔子思想的总结究竟是原创,还是转自其他资料?我们都不得而知。然而,他在公报上刊登的段落,与美国科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自我完善的理念相一致。1784年,他在巴黎谋求与英国达成和约期间,撰写了《自传》第二部分,在论述美德时这些段落再次出现。他在《来自孔子的道德》一文中,聚焦于实现“至善”的重要性,且感慨阅读孔子的作品大有裨益:

该书是实现最高智慧和至善的必由之路。这位哲学家在书中探讨了三件要事:

1.应该如何陶冶心性、规范行为;

2.教化和引导他人所需的方式;

3.关爱每一个人,追求、信守并止于至善……孔子曾说,真正的知识对君王和士大夫意义重大,而获得它的最大秘诀在于,培育和完善上天的馈赠——理性。

富兰克林对孔子作品的总结,符合从个人修身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与庞德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第13篇《诗章》对孔子思想的认知相一致。该诗章以《礼记·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为底本,阐述自我、家庭和君王之间的和谐互动:

孔子边说,边在箔叶上写道,

人如果自身没有秩序,

则不能要求他人有秩序;

人如果自身没有秩序,

则家庭运转没有秩序;

君王如果没有秩序,

则无法教化臣民有秩序。

富兰克林很早就确定了追求至善的目标,“受孔子道德观的启发”,设立了十三条美德。王小良在他的文章中列举了这些美德,并附上《孔子的道德箴言》中对应的引文,以展示这位美国国父如何再现中国先贤的思想。其中,只有第三条“秩序”和第十一条“镇静”出自富兰克林。富兰克林遵循孔子所设想的“至善之路——从个人、家庭到国家和天下”,而实现“至善”的关键在于各尽其责,“在井然有序的体制中扮演好既定的角色”。他认为,在孔子的思想中,知识和理性是上天对君王和士大夫的馈赠,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美德。他将孔子作为理性生活的典范,推荐给传教士乔治·怀特菲尔德:

我很高兴你经常向大人物传教。如果你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行,那么下层阶级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美妙的变化。东方著名改革家孔子就是这么做的。他看到国家腐败不堪,邪恶势力横行,便去游说王公贵族;如果他们信奉孔子的学说并致力于改善德行,平民百姓就会去效仿。这种模式对人类的影响极好;有些人或许不怕地狱,而是害怕跟不上潮流。我们西方的改革大多始于无知的暴民;当他们达到一定数量时,其利益和党派主张就会引起智者和要人的注意。一个社会若能双管齐下,改革会更迅速。

《致乔治·怀特菲尔德》,1749年7月6日

富兰克林坚信,理性时代的美国人需要自律、贤明的政治家,而孔子所敬仰的尧就是这种公仆的典范。

(尧)是符合孔子政治理想的君王……简言之,他严格遵照理性,约束自己的爱和激情。尧比的耶稣基督早2357年降生,统治国家近百年;他审慎周全,宽厚仁慈,他的子民是世界上最幸福人。

尧的事例表明,追求幸福的权利与生命权、自由权一起,都是造物主赋予所有人不可剥夺的权利,而这被写入了《独立宣言》。孔子强调德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约翰·亚当斯和托马斯·杰斐逊等美国国父均表示认可,他们将对孔子思想的解读,融入了美国建国纲领之中。

托马斯·潘恩在《论<旧约>和<新约>》一文中,将孔子和耶稣作了比较:
从道德的层面来说,《新约》中有很多精彩的内容,但它们早在基督诞生几百年前就已经在东方宣扬过了。中国哲学家孔子早于基督五百年就曾说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詹姆斯·麦迪逊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家中挂着一幅孔子像,他在参与起草美国《宪法》时重新阐述了孔子思想:

政治宪法设立的目的,首先是或应该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使拥有至高智慧和德行的领袖明辨是非,不断追求;其次是,为了使他们在继续保持公众信任的同时,能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维持美德。

杰斐逊同样认可儒家思想,努力摆脱美国的清教传统,转而支持“儒家学派等推崇个人美德的实用宗教”。杰斐逊在第三任总统就职演说中,再次强调把儒家思想主干作为一种道德力量,来为美国这个新国度谋求福祉。此外,科林·威尔斯在杰斐逊的剪贴簿中发现了一首摘自《诗经》的诗,其主题是称颂卫武公为君王的典范。

回复

回到 “史海钩沉(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