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 从“问世间情是何物” 说到“中流砥柱”

对应老买买提的军事天地,观点交锋比较激烈,反驳不留情面,请作好心理准备。因为此版帖子太多,所以新帖不出现在首页新帖列表,防止首页新帖刷屏太快。


版主: Softfist

回复
Newwhy(牛外)楼主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49
帖子: 1675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8:07

#1 好文 - 从“问世间情是何物” 说到“中流砥柱”

帖子 Newwhy(牛外)楼主 »

送交者: 巴尔 于 2025-09-02 00:18:06

最近一直忙,没有时间轻轻松松地读点书。

劳动节周末,秋雨潇潇,天凉神清,没有出门,又好不容易闲一点,随手拿起书架上的“唐宋词鉴赏词典”,随便翻开了一页,慢慢地看。

有这么一首词,小时候常读的,元好问的“摸鱼儿”,上阕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日暮雪,只影向谁去?”好些年没读了,现在再读,说恍如隔世可能过了,可是确实有种世事如梦的感觉。

然后就看下面关于作者的注释,这个我都知道的,元好问,1191─1257,金文学家,金亡不仕。

突然我心念一动,查了查金朝灭亡的时间,1234年;又查了查“还我河山”的岳飞的生平,岳飞于1142年被害风波亭;还查了查南宋最后一次大规模北伐战争,1206年;也查了查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亡告乃翁”的陆游的生平,陆游卒于1210年;也就是说,岳武穆被害不到一百年,南宋最后一次收复失地的努力(虽然以大败告终)不到三十年,陆游逝世不到二十五年,金亡。

元好问从此不仕,什么意思?不用说,自然是为金朝守住气节。

我回头去再查了查元好问的生平,原来他不是汉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哦,原来如此,这么说他应该对汉人、汉政权没有太多的感情,似乎不能深怪,可是我忍不住再去查了查北魏的灭亡时间,据史所载,北魏鲜卑族可以称得上是最为汉化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北魏于534、535年分裂成东、西魏,并分别于550年和557年灭亡,整个鲜卑族的民族特性和文化也完全融合、或者说消失在汉文明之中。也就是说,元好问虽然自认不是汉人,在他出生和生活时,他本身的民族和文化(如果还有的话,因为北魏鲜卑人的汉化是很彻底的),却是深受汉文明熏陶和融合,至少六百年之久。我不知道元好问本人跟一般汉人还有多大的区别,除了为了自高身份,说明自己祖先是北魏拓跋氏──曾经的龙子龙孙以外。

我于是又以“金亡不仕”几个字,狗狗了一把,又有好些有气节的人,比如说王若虚,李俊民,段克己、段成己兄弟,都是汉人,都曾在金朝为官,金亡不仕。还有一个名字让我惊了一惊,就是那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曾经为金太医院尹,金亡不仕。再查,才发现这不过是关于关汉卿生平的十几中说法中的一种。

我想,够了。我先说明一下,我丝毫没有责怪、谴责这些文人背叛自己种族、投敌之类的意图。首先,当时朝代更替极其混乱,民族融合变化多端,真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其次,汉文明和汉政权因为自己的软弱和腐败,在很有些人眼里,甚至在中国北方汉人中,并无吸引人之处;其三,北方的异族政权,无论是辽,还是金,甚至后来的元,很大程度上都采用了汉文明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所以,可以说,辽金,元在中国现有疆土的部分,也属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扩散。不过显而易见,此鸭头非那丫头,在民族你死我活、生死存亡之下,硬要说都一样,肯定也是强词夺理。我想说出来的,是在山河破碎之下,自己所属种族在民族利益血腥争斗中处于下风的时候,人心变化之快。

我有些替陆游难过,也有些替他难堪,为了他的自作多情--因为他在诗中说道,“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是的,北方遗民中,肯定有思念故国的人在,可是,北方的遗民,特别是懂得培养气节的文人知识分子,也早就有开始为一个外族政权──金朝尽忠,甚至尽节的人了。在朝代更迭时节,这种现象难免,只不过,这个变化未免太快了一点,那种所谓的“气节”,也形成得也太快了些。那些有志恢复北方领土的志士们,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他们最终落得个,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只恐怕,他们到死也没明白,到底为什么恢复大计这么难。

为什么?其实,最后灭宋的元军,大部分正是汉军。

实际上,早在岳飞北伐的时候,“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千年以降,我们仍然能想见在侵略者铁蹄下呻吟的北中国人民,终于盼来祖国军队时内心怀有何等的兴奋和激动。可是,何谓“签军”?都是北方汉军,也就是今天所谓的伪军了。不得不说,很多汉人对南宋军队作战,内心中不见得个个都那么理直气壮,很多人是受了逼迫,可是烧杀抢掠,照样有他们的份,站在城头骂汉人,也肯定少不了他们。而一到宋军军势大振,他们自然也就倒了立场,也就是说,他们心里有了依靠,有了底,敢于抗拒金人的逼迫。谁能深怪他们呢?蝼蚁尚且贪生,鸟兽皆为食亡,何况有知有觉、要吃饭要活命的老百姓呢?何况又有那些通情达理懂得培养气节、懂得写文章将自己的气节流传后世的读书人呢?

由此想到了“中流砥柱” 。

去年,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篇社论宣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颇有些人不满,不愤,不屑。我一直认为,以共产党为主领导的八路新四军敌后游击战争,和以国军其它部队为主的正面战场,是不同性质的战斗,是相辅相成的。我对共产党抗战的坚决性和艰苦性毫不怀疑,同样,我对国军的大部分将士的英勇牺牲精神也十分崇敬,所以我对“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个论断,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颇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即使共产党如何英勇,如何坚定,她也是当时国民政府辖下的一支军队,是中国人的军队,我认为把同是中华儿女抵御外敌的斗争个别分割开来,本身就是我们民族的一个悲剧。另一方面,某些人点点比较双方打多少次大战役,消灭了多少日军,甚至牺牲了多少人(TMD打仗牺牲了太多自己的战士,不是应该要上军事法庭的吗?怎么在这些人嘴里成了值得夸耀的一件事?),以此贬低共产党的抗战,在我看来,却又不过是小儿之见:国民党以倾国之力,几乎所有的外援,数百万大军,跟一支开始时以数万人深入敌后无补给无支援的偏师比战果,本身就说明了些什么。

这种话题见仁见智,罢了,不想多说。

我在想敌后沦陷区的那大半个中国的中国人。中国历史上,有数不清的北方来的外族侵入,汉族政权退守南方,以长江或者淮河为界,形成南北对峙,不济的就给灭了。在相持不下的时候,南方军民的向北收复河山的决心和北方民众盼望恢复的程度,往往决定了战争的结果,(岔开来说句话,秦桧当年从金国回南宋,自称有一策安天下,别人再三问却又卖关子不肯说,最后还是说了,就是“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这计很毒辣的,想想为什么?)。纵观历史,可以说,抗日战争的广大敌后战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在北方沦陷区有严密组织·广泛发动群众的抵抗外敌的运动,我就不多说牵制了多少日军了。

不过牵制了多少“签军”──伪军,倒是要说说,近百万。这近百万伪军,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几乎从来不打其它的国军,只打八路新四。我有时候想,如果没有八路新四的话,这些伪军会不会跟着日本鬼子去打国军,或者,留守在北方的日军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南方打国军了。而北方的读书人们呢?曲线救国的人们呢?

北方的老百姓们怎么想?作为被征服者,被屈辱者,身边就有着代表着自己民族国家、自己的国民政府的军队在继续抵抗,继续战斗,又是一种什么感觉?那些动摇的人,在为虎作伥想投敌的人,身边到处出没着和日寇殊死搏斗的中国人武装,是不是就得再三掂量自己的选择,免得秋后拉清单?我记得小时候看一本书,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波兰首当其冲,被德军占领,波兰军队的抵抗在三个月内被粉碎。一年后,在一个农庄,来了几十个穿着破旧军装的军人,原来他们是残余的坚持游击的波兰军队。我一直记得农庄女主人搂着战士们泣不成声的场面,她说,她本来对波兰已经绝望了,没想到在这时候还有为祖国战斗的人。某些人再三诋毁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那么想象一下,当年的敌后战场的广大土地上,有千百支这样的敌后武工队,游击队,那对人心的鼓舞和对敌人的牵制,又是如何的一个规模和深度?

还用我多说吗?中国共产党,至少在北中国沦陷区里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不仅仅是由于它的存在,也是由于它的联系普通大众的特点,更是由于它立场的坚定,战斗意志的毫不妥协!

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大同盟的共同协作下仅仅八年(现在是从1931年算起,那就是十四年)就取得了胜利,虽然历史不容假设,如果没有外援,我敢说,中国共产党必定是中国沦陷区保存中华文明火种的主要力量。

所以,我不得不承认,这中流砥柱的说法,当然理所当然。

中国共产党至少在北中国沦陷区里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那么全国范围呢?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的对比,那种动辄失地千里,时刻准备妥协的政党和力量,能够坚持下去吗?你自己想吧,我不多说了。无论你怎么想,不要把你的话塞进我的嘴巴就是了。:)
阅读次数:337

Newwhy(牛外)楼主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49
帖子: 1675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8:07

#3 Re: 好文 - 从“问世间情是何物” 说到“中流砥柱”

帖子 Newwhy(牛外)楼主 »

送交者: SR 于 2025-09-02 03:46:34

回答: 从“问世间情是何物” 说到“中流砥柱” 由 于 2025-09-02 00:18:06

宋朝之赵家在中国历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前无古人,起码这是本蛇看到的,不论是水许船金瓶梅肉蒲团还是清明上河图都是那时的生活,尤其是老百姓居家生活的体现,在那之前,木兰辞稍有人间烟火气息,其它鲜有。这也代表着那时赵家王朝重文轻武之文冠果、文官国,对社会发展,不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人文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那可不是草台班子。进而也出现了无数的文人墨客。这得益于赵匡胤同学对唐末藩镇之武装暴乱之深刻理解和对统治的修正,所谓杯酒释兵权者也。

固然一首硬一手软,而开封之地理存在又不适合防御,更重要的是面对北方之护士枕枕、虎视眈眈的—-不亚于如今的老毛子、日本鬼和美国人—-辽、金等非赵家人的日夜惦记觊觎以及抢掠乃至入侵占领的威胁也无能为力,尤其是没钱,王安石变法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以更好戍边。

不过按照日前电影满江红上映后有大妓院院士的“抗什么金,你就是金”的理解,辽是辽宁的辽,金是东北的金,灭了赵家人,辽金们打下开封捕获宋徽宗父子二帝,是不是作为地域文化的认同者,应该如同美国打下伊拉克俘虏傻大姆那么开心才对,并且辽金虽然鞑子归鞑子,但也尊重生命,把那“草台班子”皇帝宋徽宗也没吊死不是,充分体现大辽大金一带的以金五猪哈米痴为代表的人文主义人道关怀比小布什奥巴马一类弘扬的普世价值要更人性化。

民族问题是有特定的历史年代的。宋朝是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在历史上辽金一直不被承认为正朔,究其原因,本蛇认为是蛮夷死脑瓜骨不接受汉家文化不想皈依中华文明。所以空占中原百多年,比蒙元还长,然最终定位仍然是侵略者,否则南宋时期没准可以称作“后三国时代”或者“后南北朝时代”,进而本蛇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必须与时俱进,当为“其心异者非我族类”,这是文化和文明的认同。

其实就中华民族大家庭而言,“南北朝”的说法还是很公平的,但北宋之后,辽金未入正史,总觉得有点不那么海纳百川,估计还是皈依汉文化不够努力,哪象蒙元,朝名国号一句“大哉乾元”就立即进入汉家正朔。

说到蒙元,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也不负给予正朔地位。忽必烈将西藏收入元朝版图,那个藏人八思巴堪称伟大的民族英雄——-当然是指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是他使得中国在八百多年前就拥有了对西藏的主权。

元朝因为是少数民族统治之故,又因统治期短而未能如满族那样汉化,所以一直被历史学家矮化甚至妖魔化。其实那时蒙古人思想还是很开明的,八思达代表佛教与道教辩论使得道教退出主流,但这一公开辩论—-关于真理的讨论—-能得以实行这一事件本身就证明了蒙元之政治开明,即使忽必烈两口子都被八思达收为藏传佛教弟子,但1271年建立的元朝—-大元大蒙古国—-这一国号却来自儒道两家之先祖经典“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里既能看到政治智慧也能看到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以及强大的文明征服能力。而元朝后期更将孔老二同学提高到“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层次,可见统治管理一个国家的儒学的力量。因此蒙元才正式得以纳入中华文化的正朔。

至于说蒙元将汉人列入几等,本蛇未见史料记载,虽然江南汉人在南宋灭亡后因顽强抵抗会遭到这类报复乃至屠戮,但我也不那么觉得是民族矛盾,而更接近改朝换代。所以嘛在天涯海角的“宋张弘范灭宋”之说属于自作多情,别说张弘范,就连张弘范他爹都不是宋朝人,而是金朝人。那时南宋已经将中原抛弃了一百多年了。就象大陆如今用航母收了台湾能不能说“中华民国辽宁号灭中华民国于此”一样。
阅读次数:222

所有跟贴:

回复

回到 “军事天地(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