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後註十八2025-08-30
今天上《龍行天下》(參見《為中國科研抓蛀蟲!》),有聽衆拿著AI搜索結果,來質疑“氚有劇毒”的結論,這其實正印證了最近幾年博客對AI的擔憂,亦即AI對文獻真實度毫無判別能力,所以利益集團可以簡單釋放烟幕文件而扭曲AI論述。換句話説,正因爲氚的毒性是過去80年整個核電行業的痛點,所以早就清掃過所有常見文獻,網絡AI只不過把這些話語烟幕重新總結一遍罷了。
至於真相,【後註二】和【後註三】已經詳細討論過,這裏只挑重點復述一次:美國EPA環保署的氚安全上限是740bq/L;加州更嚴,是14.8bq/L。資本管控下的媒體輿論,當然不會幫忙翻譯成一般人能懂的單位,所以我再次為大家代勞:1bq指每秒一個核子衰變,氚的半衰期是12.32年,所以1bq對應著12.32365243600/ln(2)=5.6108個氚原子。氚的原子量是3,而水的密度為每升1公斤,所以740bq/L代表著每公斤水含2.110(-15)公斤的氚,亦即氚在水中的濃度比值為2.110(-15);這也就是我在節目所回答的“10(-15)”數量級的根據。其實如果采用更嚴格的加州標準,則會是4.210-17。我孤陋寡聞,這輩子沒聽過還有哪一種天然元素原子的毒性高到安全濃度上限是10(-17)至10(-15)這個範圍的(拿裂變燃料來對比,EPA對天然鈾的濃度上限是310(-8),與砒霜/砷的10(-8)約略同級,對人工合成的鈈則是2.4*10-13,換句話説,根據美國環保署的判定,聚變燃料比裂變燃料還要更毒上至少一百多倍,比砒霜更毒約1000萬倍),如果有人有可教我的資料,請留言。
福島的核廢水總量為1.3109公斤,至2025年中已排放1.0108公斤,平均含氚為463bq/L(當然,中方普遍認爲日本人在這些數據上撒謊了,但這個謊能有多大?頂多濃度和量總共少算了1000倍吧,否則濃度高則毒性太强,工作人員傷亡機率太大,數量太高則難以造假遮掩;那麽大家可以自行把下面的數量級估算加減3,然而這完全不影響我的定性結論,因爲有12個數量級的餘裕),所以福島核廢水含氚總量為1.7mg毫克,已排放0.13毫克,大約比我所拍胸脯保證的“低於1公斤”少將近7個數量級,比核聚變發電每年泄露氚的預期值低12個數量級。所以中方對他人毫克級別的氚排放怒目而斥,但對己方百噸級別的排放則獎賞以千億資金,這正是我想要指出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