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区域在曾经受到国民党决堤祸害最大的河南省,民怨较大。开战以后,地方不仅不支持国军作战而且多方掣肘。
河南长期由汤恩伯经营,这位蒋介石的爱将长期以贸易养军。设立鼎泰公司,把后方出产的桐油、茶叶、南阳绸等土特产运到沦陷区出售;又把上海等地的化妆品、日用品、汽油等物资运到后方脱手,从中收取利润。还设立物资管理处,操纵对日伪物资套购、交换及对蒋管区农产品收购和垄断。开设中华烟厂、在禹川开设陶瓷厂及毛纺厂。
《第一战区中原会战之检讨》中说汤恩伯的部队 “一经与敌接触,亦即南撤”。
国民党军在敌人面前没本事,对百姓却横行霸道。造成民众不仅不支持国军,还展开攻击。有的整团整营被缴械,还有不少国民党官兵乘机把收集的武器变卖给民众。包括汤恩伯的卫队都被缴械,新八军军长胡伯输佩带的白金左轮手枪也被民众缴获。汤恩伯的嫡系第十三军被民军打的到处跑。有资料显示,豫西民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收缴国民党军队枪支达十万余支(此说可能有些夸大)。
《剑桥中华民国史》写道“1944年4月中旬,1944年4月中旬,日本6万军队对中国这个闹饥荒的省(河南)发起了进攻……而当地的农民用草耙就把5万中国军队解除了武装。”
当然,在21世纪的中国,在恨国党口中,这种民变变成了另一种说法。说缴国军械的是地方武装而非普通百姓,事实上当时的地方武装与普通百姓很难区分。虽然有地方自治军,这些地方武装仍然是由穷苦百姓组成。还有说是日军化装的,或者干脆说是被共产党游击队缴的械。
国民党一直宣传河南是沦陷区征兵最多的省份,然而这些兵很多是抓来的壮丁,官不拿兵当人看,逃亡率很高,战场举枪投降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