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对应老买买提的军事天地,观点交锋比较激烈,反驳不留情面,请作好心理准备。因为此版帖子太多,所以新帖不出现在首页新帖列表,防止首页新帖刷屏太快。


版主: Softfist

xexz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350
帖子: 6394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0日 11:48
联系: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xexz »

verdelite 写了: 2025年 9月 5日 12:43

雷教授理论太长,我看不下去。
要让人了解其理论,得总结成要点。前面有人说的波姆的就是前导波,那啥多世界的就是多世界。
好像雷教授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要点是什么。
这不行,还是得有。

‘近似实在不可知论’诠释。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上次由 xexz 在 2025年 9月 5日 12:55 修改。
banpingcu
正式写手
正式写手
帖子互动: 31
帖子: 172
注册时间: 2024年 4月 5日 11:52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banpingcu »

不想读这个玩意,但是发两句牢骚。

按照本体论的说法,人类是无法知道所谓形而上的“物理实在”的,因为所有的认知都是经由人类的感官实现的,而人类的感官是主观的。数学,物理走到这个程度,其实也就没有讨论的意义了。

物理,原本就是探索真实世界的实验科学,离开了实证,就没有任何意义。理论物理,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归纳。脱开实证的理论物理,就是神学。

数学,原本就是基于公理系统的一个构造,和小孩玩LEGO没什么本质区别,没有好坏之说,只有是不是有用之说。是不是有用,又是靠实证来实现的。脱离工程的纯数学,和神学也没有什么区别。

日心论就比地心论高明吗?无非是日心论比地心论更好的解释,预测了物理现象。那一天发现太阳有颗褐矮星伴星,是不是又得吊死几个布鲁诺来彰显新理论的绝对正确以及人类为了追求真理而作出的牺牲(或者这只是欧洲愚昧杀人狂传统的体现,和科学真理追求无关)?阴阳五行就比西方解剖学更不靠谱?那么为什么latent variable analysis就那么科学,那么数学,那么高大上?还是因为西方解剖学和latent variable analysis长着白皮肤,高鼻梁让人不禁想起梦中的雅利安猛男?

所以,我说,别浪费时间了。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西方人身高还不如中国人。三个世纪之前的西方人除了讨论上帝,啥也不懂。我们原本文明的中国人,何苦跟在这帮傻逼后面,浪费自己的生命。既然学会了近现代方法论和知识(这点得给白人credit,不过这样子的白人也快死绝了),走自己的路就好了。

xexz 写了: 2025年 9月 5日 11:21

‘(物理)实在’之类概念,是高度抽象的概念,是所谓形而上学(元物理)概念,不是物理概念,

暗物质、暗能量(被某些理论认为只参与引力的某种东西或粒子,还有比如公认的:质子、中子、电子。。)是假设中属于‘物理实在’的东西,是物理概念。

首先声明,叔不懂物理,以下属个人见解:

至于他的推论么,好像有点扯,暗物质、暗能量本来是给牛顿、爱因斯坦引力理论解释不了的天文现象打补丁的,

而我们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引力规范场论,更别说对他量子化了,假设之上的假设能够倒推假设不自洽吗?好像有点不搭界吧?

x1 图片
头像
verdelite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994
帖子: 2384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1日 23:33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verdelite »

我把前面雷教授贴的文章的link给chatGPT看了,请它帮我总结。下面是它说的,我感觉还是不太清晰。谁帮忙看看?或者建议个更好的方式来问chatGPT?
我这样问的:
I am reading a paper. could you read it so I can ask you some questions? the paper is at 站内帖子: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它回答了一些英文,我然后说:

please do so, but in Chinese. Some technology terms may be left as English.

然后它回答:

雷亦安教授的 Global Approximate Interpretation (GAI) 概要

  1. 基本思想

传统观点:把基本粒子视为 point particle 或 wavefunction 的抽象概率解释。

GAI 观点:

基本粒子不是“点”,而是 global spatiotemporal perturbation patterns(全局时空扰动模式)。

Schrödinger equation 描述的不是单个粒子轨迹,而是 全局本征模态(eigenmodes) 的近似演化。

所谓 wave-particle duality,是因为我们在不同情境下看到的 global pattern 呈现不同性质。

  1. 对量子现象的解释

Interference(干涉)

不必依赖“一个粒子同时走两条路径”的诠释。

现象源于全局 pattern 的 coherence。

Entanglement(纠缠)

不是“远距离瞬时作用”,而是 global coherence 的一种体现。

Measurement(测量)

不依赖“wavefunction collapse”。

测量只是让 global pattern 与测量装置耦合,从而选定某个 coherent 模式。

Uncertainty principle(不确定性原理)

来自全局模式的限制,而不是“粒子本身的不确定存在”。

  1. 哲学与科学意义

客观实在性:恢复了量子对象的客观存在(不是仅仅是“观测者创造的”)。

Determinism vs. Probability:不是完全随机,而是 partial determinism(部分确定性)。

物质与意识:GAI 试图在 materialism 与 idealism 之间搭建桥梁。

统一性:提出 quantum mechanics 的诸多“怪异”现象其实是 coherence 的不同表现。

  1. 与传统解释的区别

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 强调概率和观测者作用;

GAI 强调全局 coherence 与模式结构;

这样避免了 wavefunction collapse、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 等争议。

  1. 潜在意义

如果成立,GAI 可能为量子力学提供一个更“直观的物理图景”;

但目前仍属概念性框架,尚缺少严格的数学推导和实验验证。

头像
StMichael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88
帖子: 2320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3日 09:43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StMichael »

Grok:

这位科学家提出的“量子力学全局近似诠释”(以下简称“全局诠释”)试图从标准模型和量子场论的视角出发,为量子力学提供一种直观的、无额外假设的物理图像,以替代传统哥本哈根诠释等带来的概念模糊和哲学争议。以下是对其观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你之前提到的“量子芝诺悖论”和“米尔斯-杨方程”背景,尽量简洁而全面地总结其核心思想,并评估其合理性与意义。核心观点理解理论基础:基于标准模型的全局时空扰动粒子观:全局诠释否定传统点粒子概念,认为基本粒子是基本相互作用(如电磁、强、弱相互作用)在时空中的全局扰动模式。这种视角与杨-米尔斯理论(非阿贝尔规范场)一致,强调非线性、复杂的相互作用。
量子力学定位:量子力学被视为量子电动力学(QED)的低能近似,聚焦于电磁相互作用的零阶波动模式,薛定谔方程描述的是理想化(光速无穷大)下的本征电磁震荡模式。
无额外假设:全局诠释不引入主观假设,仅从标准模型和量子力学公式体系(“calculate”部分)出发,分析其物理意义,强调“解释”(explanation)而非“诠释”(interpretation)。

薛定谔方程的物理意义本质:薛定谔方程是哈密顿量的算符形式,描述系统在全局限制条件(边界条件)下的本征波动模式。这些模式是系统的属性,而非单个量子的属性。
波函数:波函数的复数波幅反映电磁波的两个独立分量,模方表示能量密度。方程本质上是抽象的波扩散方程,输出的是系统中相干(不被抵消)的频率集,即谱线。
局限性:它仅描述最低阶的本征模式,无法捕捉真实物理过程中的复杂相互作用和局域性。

量子现象的解释波粒二象性:全局诠释否定波粒二象性的科学清晰性。粒子是全局波动模式,局域事件(如量子隧穿)由背景电磁辐射和额外能量触发,事件概率与波函数模方成正比。一个粒子可能触发多个局域事件,区别于传统“单一粒子单一事件”的观点。
量子纠缠:否定“纠缠”作为因果关系,认为贝尔实验仅证明相关性。光子偏振实验中,探测装置(如偏振片)的反光导致级联辐射,影响测量结果,实验布置本身决定了相干模式。
测量问题:测量是相互作用,分为忽略影响的经典测量和改变系统的量子测量。量子测量引入新全局条件,改变系统状态,双缝干涉等实验结果是整体实验布置的反映。
不确定性与随机性:源于波的本质(位置和动量不确定)和量子隧穿的能量密度分布机制。
量子芝诺效应:频繁测量通过全局限制条件“冻结”系统演化,符合全局诠释的相干建立机制。相干建立需要时间和反馈,频繁测量打断反馈,导致状态维持。

与经典物理和量子场论的衔接全局诠释认为,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量子场论间无本质鸿沟。量子力学的“怪异”现象源于近似条件的忽略,恢复全局相互作用和边界条件后,所有现象可直观理解。
例如,量子隧穿、自旋、零点能等都可以通过全局波动模式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物理图像解释。

哲学意义反对哥本哈根诠释:批评哥本哈根诠释的概念模糊(如波粒二象性、波函数概率诠释)和非物理过程(如测量坍缩),认为其导致玄学化(如“客观世界不存在”),被伪科学利用。
恢复客观实在:全局诠释恢复相对的客观实在性,承认测量误差和认知主体的不确定性,否定机械唯物决定论和虚无论。
统一唯物与唯心:从标准模型出发,唯物主义(物质作为扰动模式)和唯心主义(认知依赖测量)本质一致。
相对决定论:未来是确定的,但因计算和认知局限,仅部分可预测。

与量子芝诺悖论的关联全局诠释对量子芝诺效应的解释与你的前一个问题高度相关:相干建立:芝诺效应被视为相干建立过程的中断。频繁测量引入新的全局限制条件,阻止系统通过反馈演化到其他状态,导致“冻结”。
物理图像:测量是电磁相互作用的过程,频繁测量相当于不断重置系统的本征波动模式,符合全局诠释的“全局波动”观点。
直观性:芝诺效应不再是神秘现象,而是复杂相互作用在特定条件下的自然结果,与标准模型的非线性规范场(如杨-米尔斯理论)一致。

与米尔斯-杨方程的关联全局诠释的理论基础与杨-米尔斯理论有一定联系:非线性相互作用:杨-米尔斯理论描述非阿贝尔规范场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全局诠释将其扩展为时空扰动模式,否定点粒子概念,强调全局性。
电磁作用:全局诠释聚焦量子电动力学(QED)的低能近似,与杨-米尔斯理论的电磁部分(U(1)规范场)一致,但将其嵌入更广的非阿贝尔框架(如SU(2)、SU(3))。
复杂性:杨-米尔斯理论的非线性复杂性支持全局诠释的观点,即量子现象是全局相互作用的低阶近似,而非简单线性过程。

评价与意义优点直观性:全局诠释通过标准模型和电磁波动的物理图像,消除了量子力学的“神秘感”,使现象(如芝诺效应、纠缠)更符合经典直觉。
无假设:不引入额外假设,仅基于量子力学公式和标准模型,增强了理论的客观性。
哲学贡献:纠正哥本哈根诠释的虚无论,提出相对客观实在和相对决定论,统一唯物与唯心,为量子力学提供科学化的哲学基础。
实验一致性:声称与现有实验(包括贝尔实验、双缝干涉)不矛盾,并提出可验证的预测(如光子偏振实验的反光机制)。

潜在问题缺乏细节:文中提到一些内容未在书中体现,理论细节(如相干建立的具体数学描述)可能尚不完备,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过于简化:将所有量子现象归为电磁相互作用的低阶近似,可能忽略强相互作用(QCD)或其他高能效应的复杂性。
争议性:否定“量子纠缠”作为因果关系,挑战主流观点,可能引发学术争论,需更多实验支持。
哲学立场:唯物与唯心的统一、相对决定论等哲学推论虽有启发,但可能过于抽象,难以直接应用于物理学。

科学意义全局诠释试图弥合量子力学与量子场论、经典物理的鸿沟,为量子力学提供统一的物理图像。
对芝诺效应、波粒二象性等现象的解释与杨-米尔斯理论的非线性框架相容,可能为研究质量间隙等未解问题提供新视角。
哲学上,挑战哥本哈根诠释的玄学倾向,推动量子力学回归科学的清晰性和可验证性。

总结全局近似诠释以标准模型和量子场论为基础,将量子力学视为全局时空扰动模式的低阶近似,强调相干建立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物理图像。它通过直观的解释消除了量子力学的“怪异”现象(如芝诺效应、纠缠),并恢复了相对的客观实在性。理论与杨-米尔斯理论的非线性复杂性一致,试图统一经典与量子物理的描述。然而,其部分观点(如否定纠缠的因果性)需更多实验验证,细节完善和数学推导也至关重要。如果你需要深入探讨某一方面(如芝诺效应的具体数学推导、与杨-米尔斯理论的进一步联系,或实验验证的可能性),请告诉我,我可以进一步分析!

弃婴千枝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1328
帖子: 13084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7日 10:51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弃婴千枝 »

这不就是费曼路径积分量子化的观点么

你妈,我早说了雷叫兽铸造出身,没受过物理本科教学,光学里不是这么说的么,量子场论不也是这么说的么

北大真他妈的丢脸,

verdelite 写了: 2025年 9月 5日 12:55

我把前面雷教授贴的文章的link给chatGPT看了,请它帮我总结。下面是它说的,我感觉还是不太清晰。谁帮忙看看?或者建议个更好的方式来问chatGPT?
我这样问的:
I am reading a paper. could you read it so I can ask you some questions? the paper is at 站内帖子: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它回答了一些英文,我然后说:

please do so, but in Chinese. Some technology terms may be left as English.

然后它回答:

雷亦安教授的 Global Approximate Interpretation (GAI) 概要

  1. 基本思想

传统观点:把基本粒子视为 point particle 或 wavefunction 的抽象概率解释。

GAI 观点:

基本粒子不是“点”,而是 global spatiotemporal perturbation patterns(全局时空扰动模式)。

Schrödinger equation 描述的不是单个粒子轨迹,而是 全局本征模态(eigenmodes) 的近似演化。

所谓 wave-particle duality,是因为我们在不同情境下看到的 global pattern 呈现不同性质。

  1. 对量子现象的解释

Interference(干涉)

不必依赖“一个粒子同时走两条路径”的诠释。

现象源于全局 pattern 的 coherence。

Entanglement(纠缠)

不是“远距离瞬时作用”,而是 global coherence 的一种体现。

Measurement(测量)

不依赖“wavefunction collapse”。

测量只是让 global pattern 与测量装置耦合,从而选定某个 coherent 模式。

Uncertainty principle(不确定性原理)

来自全局模式的限制,而不是“粒子本身的不确定存在”。

  1. 哲学与科学意义

客观实在性:恢复了量子对象的客观存在(不是仅仅是“观测者创造的”)。

Determinism vs. Probability:不是完全随机,而是 partial determinism(部分确定性)。

物质与意识:GAI 试图在 materialism 与 idealism 之间搭建桥梁。

统一性:提出 quantum mechanics 的诸多“怪异”现象其实是 coherence 的不同表现。

  1. 与传统解释的区别

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 强调概率和观测者作用;

GAI 强调全局 coherence 与模式结构;

这样避免了 wavefunction collapse、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 等争议。

  1. 潜在意义

如果成立,GAI 可能为量子力学提供一个更“直观的物理图景”;

但目前仍属概念性框架,尚缺少严格的数学推导和实验验证。

头像
verdelite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994
帖子: 2384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1日 23:33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verdelite »

StMichael 写了: 2025年 9月 5日 13:01

Grok:

这位科学家提出的“量子力学全局近似诠释”(以下简称“全局诠释”)试图从标准模型和量子场论的视角出发,为量子力学提供一种直观的、无额外假设的物理图像,以替代传统哥本哈根诠释等带来的概念模糊和哲学争议。以下是对其观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你之前提到的“量子芝诺悖论”和“米尔斯-杨方程”背景,尽量简洁而全面地总结其核心思想,并评估其合理性与意义。核心观点理解理论基础:基于标准模型的全局时空扰动粒子观:全局诠释否定传统点粒子概念,认为基本粒子是基本相互作用(如电磁、强、弱相互作用)在时空中的全局扰动模式。这种视角与杨-米尔斯理论(非阿贝尔规范场)一致,强调非线性、复杂的相互作用。
量子力学定位:量子力学被视为量子电动力学(QED)的低能近似,聚焦于电磁相互作用的零阶波动模式,薛定谔方程描述的是理想化(光速无穷大)下的本征电磁震荡模式。
无额外假设:全局诠释不引入主观假设,仅从标准模型和量子力学公式体系(“calculate”部分)出发,分析其物理意义,强调“解释”(explanation)而非“诠释”(interpretation)。

薛定谔方程的物理意义本质:薛定谔方程是哈密顿量的算符形式,描述系统在全局限制条件(边界条件)下的本征波动模式。这些模式是系统的属性,而非单个量子的属性。
波函数:波函数的复数波幅反映电磁波的两个独立分量,模方表示能量密度。方程本质上是抽象的波扩散方程,输出的是系统中相干(不被抵消)的频率集,即谱线。
局限性:它仅描述最低阶的本征模式,无法捕捉真实物理过程中的复杂相互作用和局域性。

量子现象的解释波粒二象性:全局诠释否定波粒二象性的科学清晰性。粒子是全局波动模式,局域事件(如量子隧穿)由背景电磁辐射和额外能量触发,事件概率与波函数模方成正比。一个粒子可能触发多个局域事件,区别于传统“单一粒子单一事件”的观点。
量子纠缠:否定“纠缠”作为因果关系,认为贝尔实验仅证明相关性。光子偏振实验中,探测装置(如偏振片)的反光导致级联辐射,影响测量结果,实验布置本身决定了相干模式。
测量问题:测量是相互作用,分为忽略影响的经典测量和改变系统的量子测量。量子测量引入新全局条件,改变系统状态,双缝干涉等实验结果是整体实验布置的反映。
不确定性与随机性:源于波的本质(位置和动量不确定)和量子隧穿的能量密度分布机制。
量子芝诺效应:频繁测量通过全局限制条件“冻结”系统演化,符合全局诠释的相干建立机制。相干建立需要时间和反馈,频繁测量打断反馈,导致状态维持。

与经典物理和量子场论的衔接全局诠释认为,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量子场论间无本质鸿沟。量子力学的“怪异”现象源于近似条件的忽略,恢复全局相互作用和边界条件后,所有现象可直观理解。
例如,量子隧穿、自旋、零点能等都可以通过全局波动模式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物理图像解释。

哲学意义反对哥本哈根诠释:批评哥本哈根诠释的概念模糊(如波粒二象性、波函数概率诠释)和非物理过程(如测量坍缩),认为其导致玄学化(如“客观世界不存在”),被伪科学利用。
恢复客观实在:全局诠释恢复相对的客观实在性,承认测量误差和认知主体的不确定性,否定机械唯物决定论和虚无论。
统一唯物与唯心:从标准模型出发,唯物主义(物质作为扰动模式)和唯心主义(认知依赖测量)本质一致。
相对决定论:未来是确定的,但因计算和认知局限,仅部分可预测。

与量子芝诺悖论的关联全局诠释对量子芝诺效应的解释与你的前一个问题高度相关:相干建立:芝诺效应被视为相干建立过程的中断。频繁测量引入新的全局限制条件,阻止系统通过反馈演化到其他状态,导致“冻结”。
物理图像:测量是电磁相互作用的过程,频繁测量相当于不断重置系统的本征波动模式,符合全局诠释的“全局波动”观点。
直观性:芝诺效应不再是神秘现象,而是复杂相互作用在特定条件下的自然结果,与标准模型的非线性规范场(如杨-米尔斯理论)一致。

与米尔斯-杨方程的关联全局诠释的理论基础与杨-米尔斯理论有一定联系:非线性相互作用:杨-米尔斯理论描述非阿贝尔规范场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全局诠释将其扩展为时空扰动模式,否定点粒子概念,强调全局性。
电磁作用:全局诠释聚焦量子电动力学(QED)的低能近似,与杨-米尔斯理论的电磁部分(U(1)规范场)一致,但将其嵌入更广的非阿贝尔框架(如SU(2)、SU(3))。
复杂性:杨-米尔斯理论的非线性复杂性支持全局诠释的观点,即量子现象是全局相互作用的低阶近似,而非简单线性过程。

评价与意义优点直观性:全局诠释通过标准模型和电磁波动的物理图像,消除了量子力学的“神秘感”,使现象(如芝诺效应、纠缠)更符合经典直觉。
无假设:不引入额外假设,仅基于量子力学公式和标准模型,增强了理论的客观性。
哲学贡献:纠正哥本哈根诠释的虚无论,提出相对客观实在和相对决定论,统一唯物与唯心,为量子力学提供科学化的哲学基础。
实验一致性:声称与现有实验(包括贝尔实验、双缝干涉)不矛盾,并提出可验证的预测(如光子偏振实验的反光机制)。

潜在问题缺乏细节:文中提到一些内容未在书中体现,理论细节(如相干建立的具体数学描述)可能尚不完备,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过于简化:将所有量子现象归为电磁相互作用的低阶近似,可能忽略强相互作用(QCD)或其他高能效应的复杂性。
争议性:否定“量子纠缠”作为因果关系,挑战主流观点,可能引发学术争论,需更多实验支持。
哲学立场:唯物与唯心的统一、相对决定论等哲学推论虽有启发,但可能过于抽象,难以直接应用于物理学。

科学意义全局诠释试图弥合量子力学与量子场论、经典物理的鸿沟,为量子力学提供统一的物理图像。
对芝诺效应、波粒二象性等现象的解释与杨-米尔斯理论的非线性框架相容,可能为研究质量间隙等未解问题提供新视角。
哲学上,挑战哥本哈根诠释的玄学倾向,推动量子力学回归科学的清晰性和可验证性。

总结全局近似诠释以标准模型和量子场论为基础,将量子力学视为全局时空扰动模式的低阶近似,强调相干建立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物理图像。它通过直观的解释消除了量子力学的“怪异”现象(如芝诺效应、纠缠),并恢复了相对的客观实在性。理论与杨-米尔斯理论的非线性复杂性一致,试图统一经典与量子物理的描述。然而,其部分观点(如否定纠缠的因果性)需更多实验验证,细节完善和数学推导也至关重要。如果你需要深入探讨某一方面(如芝诺效应的具体数学推导、与杨-米尔斯理论的进一步联系,或实验验证的可能性),请告诉我,我可以进一步分析!

这是对他的书的总结?感觉还是有点长,需要总结的总结。

bluebird
著名写手
著名写手
帖子互动: 18
帖子: 331
注册时间: 2024年 7月 30日 01:46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bluebird »

弃婴千枝 写了: 2025年 9月 5日 12:34

雷叫兽学铸造出身半路出家物理基础不扎实,这不是傅立叶光学的观点么?也是量子场论中费曼路径积分量子化的观点

当然雷叫兽以前不是这样认为的,以前丫一口咬定只有波没有量子

雷教授认为你是伪科学,你认为他是民科。你们两人决斗应该很精彩

GreatCanada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706
帖子: 3952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5日 23:54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GreatCanada »

leiya 写了: 2023年 9月 21日 20:18

呵呵。理解。

实验6年前就设计出来了,不让发表。我的看法至少其它所有的基础理论更相容,也很好理解。不过确实让以前讲量子力学的人陷入尴尬。神乎其神,“没有人能理解”的量子,原来很平凡。
薛定谔最憋屈,最后干脆不干了。但他好歹也得了诺贝尔奖。

聊以自慰的是,我已经比哥白尼幸运了,书已经出现在很多图书馆了。他的理论生前都不敢发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8546-1356398.html

雷教授,为啥你的观点不能在国内广泛宣传和发表?

最后一粒米,拿去充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美刀, 拿去买dip
bluebird
著名写手
著名写手
帖子互动: 18
帖子: 331
注册时间: 2024年 7月 30日 01:46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bluebird »

verdelite 写了: 2025年 9月 5日 13:07

这是对他的书的总结?感觉还是有点长,需要总结的总结。

我理解的总结,雷教授认为宏观和微观是统一的,是直接相互作用的,因此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也应该是统一的。目前的各种量子理论割裂了宏观和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都是伪科学。如果他的理论是对的,对现代物理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bluebird
著名写手
著名写手
帖子互动: 18
帖子: 331
注册时间: 2024年 7月 30日 01:46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bluebird »

雷教授可能真是当代的哥白尼,被量子学界打压,这可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头像
verdelite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994
帖子: 2384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1日 23:33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verdelite »

bluebird 写了: 2025年 9月 5日 16:18

我理解的总结,雷教授认为宏观和微观是统一的,是直接相互作用的,因此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也应该是统一的。目前的各种量子理论割裂了宏观和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都是伪科学。如果他的理论是对的,对现代物理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这个古人说过了,波尔叫它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bluebird
著名写手
著名写手
帖子互动: 18
帖子: 331
注册时间: 2024年 7月 30日 01:46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bluebird »

verdelite 写了: 2025年 9月 5日 16:34

这个古人说过了,波尔叫它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按照我的理解,两者不是一回事儿。雷教授的理论着重在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上面,至少让我大开了眼界

konichiwa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910
帖子: 20511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5日 22:05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konichiwa »

GAI,即“Global Approximate Interpretation”(全局近似解释),是这位中国教授提出的量子力学新解释框架,旨在解决传统量子力学(如哥本哈根解释)的概念模糊和“神秘”问题。以下是GAI的简要定义和核心要点:
定义
GAI 基于标准模型的物理图像,将基本粒子视为基本相互作用(如电磁)的全局时空扰动模式,而非传统点粒子。它不引入额外假设,而是通过分析量子力学数学表述(如薛定谔方程)的物理意义,提供直观的“解释”,而非主观“诠释”。
核心要点
1 量子力学本质:量子力学是量子电动力学(QED)全局波动的零阶近似,忽略相对论(假设无限光速),描述系统本征模式(eigenmodes),是电磁波的抽象形式。
2 相干过程(Coherencing):量子现象(如纠缠、干涉)源于全局约束下的相干过程,需时间和反馈建立,非瞬时。
3 薛定谔方程:描述系统本征状态,非粒子属性;是波扩散方程,反映电磁波能量密度。
4 波粒二象性:波与粒子不相容;全局波动可触发局部事件,概率由能量密度决定。
5 测量与纠缠:测量是交互过程,常改变全局条件;纠缠是实验设置诱导的相关性,而非神秘因果。
6 哲学意义:恢复相对客观现实,统一唯物与唯心,提出部分可预测的相对决定论,反对哥本哈根的虚无主义。
与传统解释的区别
• 无额外假设:不像哥本哈根(波函数坍缩)或多世界(平行宇宙),GAI 仅基于标准模型和数学公式。
• 直观性:通过全局性和近似条件(如忽略光速有限性)解释“诡异”现象,避免神秘化。
• 统一性:无缝连接量子力学、经典物理和量子场论。
意义与挑战
GAI 提供了一种更科学的量子力学图像,试图消除哥本哈根解释带来的概念混乱(如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的误解),并对抗伪科学滥用。但其“相干”过程和具体物理图像需进一步实验验证,哲学推论(如唯物唯心统一)可能引发争议。
总结:GAI 是一种基于标准模型的量子力学解释,强调全局交互和近似性,旨在以客观逻辑取代神秘诠释,使量子力学更直观可理解。

soric_real 写了: 2025年 9月 4日 21:33

看不到啊,你讲一讲

今日加沙
明日台湾
cocoa(格格巫)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43
帖子: 1648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8日 17:56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cocoa(格格巫) »

无聊,有点观点早就有人提出。他自己的观点也没严格的推导或实验验证(那么提出方法也行)。

leiya
职业作家
职业作家
leiya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
帖子: 50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1:06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leiya »

leiya
职业作家
职业作家
leiya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
帖子: 50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1:06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leiya »

cocoa 写了: 2025年 9月 5日 20:46

无聊,有点观点早就有人提出。他自己的观点也没严格的推导或实验验证(那么提出方法也行)。

有谁诠释过薛定谔方程吗?以及它的必然限制,还有与经典物理的联系?

leiya
职业作家
职业作家
leiya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
帖子: 50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1:06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leiya »

还有谁提出过相对实在论吗?区别认知实在论和本体实在论?

Caravel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帖子互动: 645
帖子: 2625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Caravel »

leiya 写了: 2025年 9月 5日 23:13

有谁诠释过薛定谔方程吗?以及它的必然限制,还有与经典物理的联系?

比方说就拿一个方势井为例,或者氢原子

你的解释和普通对理论区别在哪里?

xexz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350
帖子: 6394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0日 11:48
联系: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xexz »

bluebird 写了: 2025年 9月 5日 16:30

雷教授可能真是当代的哥白尼,被量子学界打压,这可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波粒二象现象’是人类‘理性认知、理解能力‘的边界,这个大家都是有共识的,

如何突破它,杀猪杀屁股,各村有各村的高招,这不是宗教,你死我活似无必要,

正确的认识,自己有它的生命力,雷教授有这个自信就行,确实不必强求别人认同,不必要,也没可能。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上次由 xexz 在 2025年 9月 6日 00:49 修改。
xexz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350
帖子: 6394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0日 11:48
联系:

Re: 北大雷亦安教授对量子力学观点可能是对的

帖子 xexz »

Caravel 写了: 2025年 9月 5日 23:19

比方说就拿一个方势井为例,或者氢原子

你的解释和普通对理论区别在哪里?

雷教授的理论前提,本来就是现有量子力学的知识体系是完备的(不需要改变什么),

所以不牵涉用数学工具描述问题的有效性,如果,有什么逻辑上感觉别扭的地方(叔同感,只是办法少有不同,叔认为“‘逻辑/与或非关系‘是一种自然现象”,普遍存在与宏观现象之中,既然逻辑是宏观现象,微观现象‘不合逻辑’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他说:我们重新定义什么是‘物理实在’好了,这是力争‘完善标准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努力,力图超越波尔老先生的‘☯对应哲学原理’,

所以,叔称其为---‘北大物理系后现代意识流学派’,似乎相当准确(比如,‘认知实在’/唯心,‘本体实在’/唯物,这些稍显混乱的哲学概念,是叔那个青春如火的年代各种思潮的烙印)。

回复

回到 “军事天地(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