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以后,吴宓在日记中记述道:“寅恪谓中国之人,下愚而上诈。此次事变,结果必为屈服。华北与中央皆无志抵抗。且抵抗必亡国,屈服乃上策”;又言“寅恪仍持前论,一力主和。谓战则亡国,和可偏安,徐图恢复”。
汪精卫曾问冯玉祥:“大家都说抗战到底,这个’底’在何处?”
冯玉祥回答道:”日本无条件投降便是底”。
汪精卫居然嘲弄到:“这简直就是一个丘八的狂妄与无知”。
转折点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80万国军跟20万日军打了三个月,血战到底,真是拼了,也是1840年来头一回,之前碰上列强要么就是打都不敢打一枪不放就跑,要么就是一触即溃。
淞沪会战从战术角度有很多问题。不敢在日本舰炮和舰载机的范围内展开决战。但是战术千万条,敢打第一条。这一下干了,反而很多人不怕了。
连之前一直跟汪精卫混在一起主和打胡适都改变看法了
“1937年9月8日,他离开南京,劝“低调俱乐部”的同仁们,“我们要承认,这一个月的打仗,证明了我们当日未免过虑。这一个月的作战至少对外表示我们能打,对内表示我们肯打,这就是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