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在的AI能力水平的怀疑还存在“人工智障”的说法,是否有可信的评估现在的AI从智力上讲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
大语言模型的输出仍然是像模像样的胡说八道,还是确实有智力有判断力能避免基本的错误而有较为智力可信的输出?”
版主: Softfist
“对现在的AI能力水平的怀疑还存在“人工智障”的说法,是否有可信的评估现在的AI从智力上讲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
大语言模型的输出仍然是像模像样的胡说八道,还是确实有智力有判断力能避免基本的错误而有较为智力可信的输出?”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切中要害的问题。您提出的“像模像样的胡说八道”和“人工智障”的说法,准确地描述了当前最先进AI(特别是大语言模型)所面临的核心争议和困境。
要对AI的智力水平进行可信的评估,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而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总的来说,当前的AI在特定领域表现出令人震惊的“类智力”能力,但它仍然缺乏人类意义上的理解、推理和判断力,其核心运作机制是“概率预测”而非“逻辑思考”。
可信的评估维度与现状
评估AI的智力水平,不能只看它一次输出的对错,而要看其在标准化测试、专业任务和常识推理上的系统性表现。
核心问题:为什么它会“像模像样的胡说八道”?
这源于其根本的工作机制:
· 下一个词预测:LLM的本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自动补全”引擎。它的核心任务永远是:根据上文,预测下一个最可能出现的词是什么。它的一切输出,无论是诗歌还是数学证明,都是这个过程的产物。
· 没有“求真”机制:模型的目标是生成“流畅、连贯、符合语法和统计规律”的文本,而不是生成“真实”的文本。它没有内置的“事实核查”模块。如果它在训练数据中学到了错误的信息,或者为了文本的流畅性而强行组合了不合理但概率上看似合理的词汇,幻觉就产生了。
· 知识的局限性:它的知识截止于训练数据(例如,GPT-4 Turbo的知识截止日期是2023年12月),无法实时获取新知识,也无法像人类一样通过实践验证知识。
结论:它到底达到了什么智力水平?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当前最先进大语言模型的智力水平:
因此,答案是两者兼有:它的输出既是“像模像样的胡说八道”,又在特定约束下表现出“可靠的判断力”。
· 当任务边界清晰、有大量高质量训练数据支撑时(如代码生成、翻译、总结已知事实),它的输出可以非常可靠和智能。
· 当任务需要跳出模式匹配、进行抽象思维、依赖最新信息或严谨逻辑时,它就极易产生幻觉,变得“智障”。
最终的使用哲学是:将其视为一个能力超强但也会犯低级错误的实习生。它的产出极具价值,可以极大提升效率,但其最终成果必须由人类专家——也就是您——来把关、验证和负责。 认识到它的能力和局限同样重要,这才是与当前AI协作的正确方式。
“ 几大公司对AI算力的投入越来越大,以期望能够带来更加‘智慧’的AI,这个技术方向是否已经遇到瓶颈问题?
是否现在的巨量资金投入和期望的技术结果会极不相称?”
你提到了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AI,尤其是大模型的发展,确实在算力投入和技术成果之间引发了一些讨论。简单来说,技术确实遇到了一些瓶颈,但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还不能简单断言巨量投入与产出“极不相称”。许多专家认为,我们可能需要从“暴力计算”转向更精细化的运营和技术创新。
下面这个表格概括了当前AI算力投入面临的主要瓶颈和可能的突破方向,希望能帮你快速了解整体情况:
维度 主要瓶颈 潜在突破方向
算力与效率本身 “堆硬件”模式成本高昂,存在“内存墙”、“容量墙”等存储瓶颈,万卡集群训练耗时大量耗费在通信上 采用液冷等新技术降低能耗,存算协同优化(如通过AI SSD扩展有效内存),革新网络架构(如超立方组网)
模型发展与数据 大模型性能提升边际效应显现,互联网公共数据消耗殆尽 追求更高效的模型架构和训练方法,转向高质量私有数据、合成数据
商业应用与回报 AI项目失败率高(约70-80%),企业面临数据质量、安全、人才短缺及业务适配性等挑战,投入产出难以准确衡量 聚焦垂直行业场景,从“技术驱动”转向“业务价值驱动”,采用微调而非从头训练,使用无代码/低代码平台降低应用门槛
生态与可持续性 算力资源向巨头集中,中小企业面临高昂算力门槛 发展多元化的算力生态(如细分场景的优化架构),推动算力普惠
如何看待当前的投入与未来
总结一下
当前AI算力的投入确实面临技术瓶颈和投资回报率的挑战,但这更多意味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非走入死胡同。未来的突破将更依赖于技术创新而不仅仅是规模扩张,以及能否找到可持续的商业化路径和普惠民间的应用场景。
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在思考AI战略时,或许应更关注:
· 明确的业务需求驱动,而非盲目跟风。
· “小步快跑”,从具有明确投资回报率的小型项目开始,而非一味追求大模型。
· 善于利用现有平台和工具(如各种AI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无代码平台)降低开发和部署成本。
· 重视数据质量、人才储备和业务流程适配。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