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点半,打卡下班的提示音在空荡的办公室里响了一声,我捏着冰凉的工牌走出大楼——西雅图的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可我不敢多看,怕手机突然弹出两条消息:一条是公司老SDE Staff晒的股票分红截图,一条是国内学弟发的“新项目上线,package又涨了”。
我这只留美三年的鼠鼠,早被磨没了刚毕业时的冲劲。当初挤破头拿OPT、熬H1B,以为进了大厂就踩稳了坑,现在才知道,坑外还有坑。老员工是盘踞在山顶的“山大王”,早期入局占着核心框架的坑,拿着我两倍多的package,哪怕每天只改几行代码,年底股票分红都够我攒小半年;我呢,像只围着边缘模块打转的鼠鼠,做的都是“优化0.5%准确率”的碎活,三年下来,package没涨多少,连摸核心技术的机会都没捞着。
上周帮组里跑一个模型的实验,对着屏幕熬了三个晚上,最后只换来一句“再调调参数”。刷到学弟的朋友圈,是凌晨两点的工位:满桌的咖啡罐旁堆着厚厚的需求文档,配文“AI直播功能上线,转化涨了12%,明天庆功宴”。我盯着那张图看了好久,手指在屏幕上反复划,却连个赞都不敢点——他是在国内AI浪潮里扑腾的鱼,每天都有新水涌过来,package一年一蹦;我是在西雅图慢流里泡发的鼠鼠,水流温吞,却把我泡得没了力气,连往前游的勇气都快没了。
昨天整理抽屉,翻出刚入职时的笔记本,上面写着“三年升高级算法岗”。现在再看,只觉得可笑。老员工的package像座翻不过的山,我爬了三年,连山脚都没摸到;国内的AI浪潮像条追不上的河,学弟在里面扑腾着往前冲,我却只能站在岸边,看着他的背影越来越远。每月扣完房租和税,工资卡上的数字可怜巴巴,连给家里寄点钱都要算来算去——这就是我当初拼了命想留在美国的“稳定”?不过是把自己困在一个温吞的牢笼里,比不过山顶的人,追不上河里的人。
晚上煮泡面的时候,水蒸气模糊了眼镜,突然就想起学弟去年问我的“要不要回国”。当时我还嘴硬“这边技术氛围好”,现在才明白,我哪是舍不得技术氛围,是怕回了国,连在浪潮里扑腾的力气都没有,最后连鼠鼠的坑都保不住。西雅图的夕阳再好看,也照不暖我这颗卡在缝隙里的心——往上够不到老员工的package,往下追不上国内的速度,我这只鼠鼠,好像怎么跑,都跑不出这个不上不下的死循环。
不嘻嘻,硅谷大厂收入已经无法支持上海生活
版主: Softf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