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方没有
锅包肉是正宗东北菜
版主: Softfist
#6 Re: 锅包肉是正宗东北菜
lubbock12 写了: 2025年 9月 5日 19:52吃正宗锅包肉是什么感觉,过去闹流感的时候有学校会用烧开的醋熏每个教室,有一股子醋呛人的味道,吃正宗锅包肉一入口就是那个味道,
吃不到的不正宗
你说的是其中一种做法
东北不同地方有几种做法
比如一种是番茄酱的
#8 Re: 锅包肉是正宗东北菜
引用:
哈尔滨的糖醋汁锅包肉和沈阳的番茄酱锅包肉双方各有拥趸,但总体来说还都归于酸甜口味,直到有一天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自 内蒙古赤峰的咸口锅包肉从天而降, 锅包肉大战终于从双雄争霸演化为三足鼎立。
#9 Re: 锅包肉是正宗东北菜
oceansandjack 写了: 2025年 9月 5日 20:19引用:
哈尔滨的糖醋汁锅包肉和沈阳的番茄酱锅包肉双方各有拥趸,但总体来说还都归于酸甜口味,直到有一天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自 内蒙古赤峰的咸口锅包肉从天而降, 锅包肉大战终于从双雄争霸演化为三足鼎立。
奉天没有俄国人
#10 Re: 锅包肉是正宗东北菜
AI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奉天)地区,通过修建东清铁路等方式扩展其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吸引了大量俄罗斯国民定居、工作和经商。
日俄战争:
这场发生在1904年至1905年的战争,其主要战事发生在奉天地区,如沙河会战等,使得奉天成为俄国士兵和相关人员高度集中的区域。
奉天俄国人的组成
铁路职员和工人:
东清铁路是沙皇俄国在华东北部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有许多俄罗斯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和家属在奉天地区工作。
士兵和军事人员:
在日俄战争期间,大量俄国军队部署在奉天地区,这使得当地的俄国军事人员和相关服务人员的比例显著增加。
商人、传教士和移民:
除军事和经济活动外,也有不少俄罗斯商人、传教士以及寻求新生活的移民在奉天地区定居。
奉天地区的俄国文化遗迹
俄国建筑:
至今在沈阳等奉天地区的许多城市,仍然可以看到一些俄国建筑风格的遗迹,如老式教堂、商号和住宅等。
文化影响:
这些俄国社群的存在也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沈阳的俄国人街区。
总而言之,"奉天俄国人"是一个概括性的说法,用来指代在日俄战争前及战争期间在奉天地区活动和居住的俄罗斯族人民。
#11 Re: 锅包肉是正宗东北菜
oceansandjack 写了: 2025年 9月 6日 02:53AI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奉天)地区,通过修建东清铁路等方式扩展其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吸引了大量俄罗斯国民定居、工作和经商。
日俄战争:
这场发生在1904年至1905年的战争,其主要战事发生在奉天地区,如沙河会战等,使得奉天成为俄国士兵和相关人员高度集中的区域。
奉天俄国人的组成
铁路职员和工人:
东清铁路是沙皇俄国在华东北部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有许多俄罗斯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和家属在奉天地区工作。
士兵和军事人员:
在日俄战争期间,大量俄国军队部署在奉天地区,这使得当地的俄国军事人员和相关服务人员的比例显著增加。
商人、传教士和移民:
除军事和经济活动外,也有不少俄罗斯商人、传教士以及寻求新生活的移民在奉天地区定居。
奉天地区的俄国文化遗迹
俄国建筑:
至今在沈阳等奉天地区的许多城市,仍然可以看到一些俄国建筑风格的遗迹,如老式教堂、商号和住宅等。
文化影响:
这些俄国社群的存在也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沈阳的俄国人街区。
总而言之,"奉天俄国人"是一个概括性的说法,用来指代在日俄战争前及战争期间在奉天地区活动和居住的俄罗斯族人民。
锅包肉是1905年以后诞生的吧,估计是10月革命后,白俄去哈尔滨催生的此菜
#13 Re: 锅包肉是正宗东北菜
属实
维基
锅包肉是厨师郑兴文对京菜焦熘肉片的改良而诞生的。郑兴文的俄罗斯妻子喜爱焦炒肉片的外焦里嫩,但不爱鲜咸味道。于是郑兴文依俄罗斯妻子的饮食口味,以烹汁法将焦炒肉片改为酸甜口味,并配上水果,锅包肉由此问世,成为哈尔滨首创的菜肴。[1]郑兴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称它为“锅爆肉”,后讹变为“锅包肉”。[3]
郑兴文在哈尔滨时乃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的首席厨师,发明锅包肉后先将这道菜肴端上了哈尔滨道台府外交接待的餐桌上,并受到了外宾特别是包括俄罗斯、格鲁吉亚、波兰等西方国家官员的欢迎[1]。东北大鼠疫疫情结束后,清政府从1911年4月3日(农历三月初五日)至4月28日(农历三月三十日)在奉天(今沈阳)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郑兴文担任大会主厨,为适应各国来宾口味,将糖醋汁更改为番茄酱,发明了以熘汁法烹饪的番茄酱锅包肉,并遂此成为形成辽宁风格,在当地沿用至今。[4]
郑兴文传艺于其子郑义林之后,郑义林曾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开过名叫“老厨家”的餐馆,[1]以道台府菜为号召,又在哈尔滨厚德福饭庄供职,[1]锅包肉由此经上层社会流向广大民众。郑义林传艺于其子郑学章,郑学章在哈尔滨知名饭店“宝盛东”、“中朝饭店”任职,并传艺其子郑树国。[1]郑树国恢复了“老厨家”餐馆,主打滨江官膳道台府菜,并扩张多家分店。[1]
#14 Re: 锅包肉是正宗东北菜
各种宴席,小孩特别喜欢抢锅包肉吃。N年前同学的学子宴,我想夹一块吃,很快就没了。
第一印象差的某些男id,现在看来印象依然很差。
黑色的好吃,我每天都要吃。
听说我是自认为台湾人的日本人,自学中文成才
#17 Re: 锅包肉是正宗东北菜
oceansandjack 写了: 2025年 9月 6日 18:55属实
维基
锅包肉是厨师郑兴文对京菜焦熘肉片的改良而诞生的。郑兴文的俄罗斯妻子喜爱焦炒肉片的外焦里嫩,但不爱鲜咸味道。于是郑兴文依俄罗斯妻子的饮食口味,以烹汁法将焦炒肉片改为酸甜口味,并配上水果,锅包肉由此问世,成为哈尔滨首创的菜肴。[1]郑兴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称它为“锅爆肉”,后讹变为“锅包肉”。[3]
郑兴文在哈尔滨时乃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的首席厨师,发明锅包肉后先将这道菜肴端上了哈尔滨道台府外交接待的餐桌上,并受到了外宾特别是包括俄罗斯、格鲁吉亚、波兰等西方国家官员的欢迎[1]。东北大鼠疫疫情结束后,清政府从1911年4月3日(农历三月初五日)至4月28日(农历三月三十日)在奉天(今沈阳)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郑兴文担任大会主厨,为适应各国来宾口味,将糖醋汁更改为番茄酱,发明了以熘汁法烹饪的番茄酱锅包肉,并遂此成为形成辽宁风格,在当地沿用至今。[4]
郑兴文传艺于其子郑义林之后,郑义林曾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开过名叫“老厨家”的餐馆,[1]以道台府菜为号召,又在哈尔滨厚德福饭庄供职,[1]锅包肉由此经上层社会流向广大民众。郑义林传艺于其子郑学章,郑学章在哈尔滨知名饭店“宝盛东”、“中朝饭店”任职,并传艺其子郑树国。[1]郑树国恢复了“老厨家”餐馆,主打滨江官膳道台府菜,并扩张多家分店。[1]
这不可信,中国大规模种植番茄是新中国以后的事情了,至于使用番茄酱用于烹饪那就更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