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1993年时,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年会上说。时至2008年,资本泡沫潮汹涌退去,沙滩上果然留下一群群未能及时抽身的“虾兵蟹将”。
可是,回望沙滩,几位大名鼎鼎的“巨鳄”也赫然在列。他们也许一直在游泳、在奋斗,然而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退潮时,他们可能觉得真的疲倦了,于是选择了放弃大海、放弃生命,躺在“沙滩”上休息,“眼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阿道夫•默克勒:迟到的贷款协议
阿道夫-默克勒
他是德国的第五大富豪,其名下资产超过90亿美元,他在2008年福布斯富豪榜中排名94位,被称为“德国的巴菲特”,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德国工业精神的“象征”。可就是这样的一位传奇人物,竟然在74岁高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逼迫之下,以卧轨自杀完成了人生的救赎。
阿道夫•默克勒(Adolf Merckle)出生于1934年,从祖父手中接过产业后,他依靠自身的踏实与努力,将一个只有80名员工的药厂一步步打拼成为一家拥有10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达400亿美元的工业集团。该集团经营内容十分广泛,从制药业到水泥生产均有涉及,而且资产中不乏一些著名企业,如德国最大的水泥制造商海德堡水泥公司、主要生产非专利药的通益药业有限公司、药品批发商菲尼克斯公司和投资公司VEM等。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默克勒旗下的几家公司均出现危机:原本就因为2007年收购行为而资金紧张的海德堡水泥在金融危机下雪上加霜;最引以为傲的通益药业和菲尼克斯公司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得不被抵押;因为没有预料到保时捷收购德国大众,默克勒大举做空德国大众的股票,致使投资公司VEM蒙受巨大损失,据路透社报道,该公司外债高达50亿欧元。
一手经营的商业帝国摇摇欲坠,令默克勒心急如焚。然而,作为一个在商界打拼40余载的老将,更让他绝望的却是面对这种情况时的束手无策。2008年11月默克勒向其家乡巴登-符滕堡州政府寻求帮助,遭到拒绝。“默克勒生命的最后几周一直在寻求银行贷款,他辗转于包括AG商业银行、德国AG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巴登-符滕堡州的兰德公众银行在内的40家银行间,以期取得贷款以避免VEM倒闭。”
2009年1月5日,进入新年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忙碌了一天的默克勒依然没有为自己经营半生的企业筹到救命钱,孤独无助的他选择了离开。
第二天,他的家人发表简短声明,向外界解释道,“由于家族企业集团因金融危机陷入困境,加上最近几周与此相关的不确定性,还有无力回天的无助感,击垮了这位充满激情的家族企业家,因此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就在声明发表的第二天,一笔数额约为4亿欧元的过桥贷款被获准发放给VEM公司。如果这场“甘霖”早两天到来,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默克勒悲剧的发生?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