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有点感慨:普通人的命运
有时候我觉得,普通人的命运,其实和国家的命运是绑在一起的。
我家两个弟弟的经历,几乎是这三十年中国底层人变化的缩影。
九十年代末到两千年初,他们初中毕业,家乡的小镇没有工厂,也没有什么工作可做。那时,村里人都在打听:哪里在招人?
听说沿海有些小厂,做手工串珠,一天干十二个小时,一个月三百块。可是要去那样的厂,还得托人找关系。我们家那会儿把一个堂兄当神一样供着,以为他能带他们出去“找口饭吃”,结果最后才发现,那不过是他的一场吹牛。
那时的生活像一口井,天空就在井口那么大,往上看,亮光有,却够不着。
穷得几乎看不见希望。我们认识的一个朋友,上大学几年期间去她男朋友家,是县城的普通家庭,对方居然都没拿出一顿肉来招待过,说实在没有办法,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甚至不如农村,因为农村至少可以种菜种粮食,实现自给自足。
后来,世界变了。
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像是一下子打开了闸门——工作机会、工厂、商铺、批发市场,汹涌而来。
弟弟们也跟着浪潮走出去:一个在外面炒菜开小炒店,一个做卤料生意。
那几年,他们拼得命,钱也开始“流”起来。
他们慢慢攒下了几十万,买了车,盖了房,家里第一次有了点“中产的样子”。那种日子,不算富,但有盼头。
可是后来,浪潮退去了。
然而最近几年,小弟的饭店开在几家工厂旁边,本来工人多,生意也热闹。可慢慢地,工厂一个个不行了,工人走了,小炒店却越来越多。街上全是同样的招牌、同样的菜式,生意越分越薄,直到最后关门。
换了几个地方,都赔钱。几年积蓄没了,还欠下一堆债。
大弟的卤料店也差不多。那本是个旅游小镇,旺季人多,生意红火。可这两年游客少了,街上却新开了无数家卤料铺。
他苦苦撑着,直到现在实在难以为继,准备去城里送外卖。
那套房子是疫情时买的,如今付不起月供,只好卖掉,亏了三十万——正好把他这些年的积蓄亏得干干净净。
有时候我想,他们并不是不努力。
相反,他们努力了二十多年,守信用,勤快,能吃苦。
可时代的风向一变,他们就像被卷入浪潮的沙粒,再怎么挣扎,也只能随波漂流。
小时候我们都以为,只要人肯拼命,命运就会改变。
可后来才懂,很多时候,不是人不行,是风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