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53看,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身边不停得有人离开。
里面女儿文玥演的好。
据说是仿照日片的入殓师拍的港版。日版的入殓师没看过。港版的看第一遍觉得还不错,许冠文黄子华演技都在线。但是港版掺杂的东西太多,使得整个电影充满矛盾和争议。
我个人觉得类似死亡题材的电影就专注于人死之前的人文关怀和人死之后对生命的尊重就可以了,但是港版在通篇渲染一种妇女平权的主题,还间杂着LGBT的特殊群体情感,让人看完了之后没有特别的感触,尤其是对死亡的特别感触。
印象最深的两个场面,一个是儿子女儿不顾同行业者的强烈反对,一定要让女儿在父亲灵前完成破地狱的仪式,以示对传统文化糟粕之挑战。这并不合适。另外一个是死者是一名蕾丝,生前的丈夫和家庭对其不管不顾,死后似乎只有蕾丝恋人才是真爱。这种夸张的艺术化处理和观念冲突,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却淡化了死亡本身这个很严肃的事。
电影想展现一个主题:人生其实是活地狱,人死后进行的破地狱仪式是给活人看和理解的,其实和死者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里面的女儿是急救人员,每次对病人死去都不能释怀,和父亲吃死人饭的职业形成一个对立;儿子应该子成父业,可对这行并不热衷,还信了洋教,最终把爸爸气病,破地狱传男不传女,看着这个事业要在家族失传,爸爸心已经死了,最后遗愿让女儿主持自己的破地狱是家庭和所有矛盾的一个和解。
leewalk 写了: 2025年 10月 17日 14:07据说是仿照日片的入殓师拍的港版。日版的入殓师没看过。港版的看第一遍觉得还不错,许冠文黄子华演技都在线。但是港版掺杂的东西太多,使得整个电影充满矛盾和争议。
我个人觉得类似死亡题材的电影就专注于人死之前的人文关怀和人死之后对生命的尊重就可以了,但是港版在通篇渲染一种妇女平权的主题,还间杂着LGBT的特殊群体情感,让人看完了之后没有特别的感触,尤其是对死亡的特别感触。
印象最深的两个场面,一个是儿子女儿不顾同行业者的强烈反对,一定要让女儿在父亲灵前完成破地狱的仪式,以示对传统文化糟粕之挑战。这并不合适。另外一个是死者是一名蕾丝,生前的丈夫和家庭对其不管不顾,死后似乎只有蕾丝恋人才是真爱。这种夸张的艺术化处理和观念冲突,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却淡化了死亡本身这个很严肃的事。
我看过日本的入殓师,还是旧版的乐子推荐的。看完还写过感想,不过主要是写香港女作家西西写的入殓师,那篇很人文,没有lgbt,很推荐
站内帖子:也来一个魂飞魄散的爱情:从《入殓师》到《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Zhive 写了: 2025年 10月 23日 11:30电影想展现一个主题:人生其实是活地狱,人死后进行的破地狱仪式是给活人看和理解的,其实和死者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里面的女儿是急救人员,每次对病人死去都不能释怀,和父亲吃死人饭的职业形成一个对立;儿子应该子成父业,可对这行并不热衷,还信了洋教,最终把爸爸气病,破地狱传男不传女,看着这个事业要在家族失传,爸爸心已经死了,最后遗愿让女儿主持自己的破地狱是家庭和所有矛盾的一个和解。
女儿主持了吗?爸爸就是搞破地狱这个活儿的?类似入殓师?不过入殓师只是给死人化个妆。

有时间看看,好久没看港片了,看过的近十年的都很烂,可能运气不好。
第一印象差的某些男id,现在看来印象依然很差。 ![]()
黑色的好吃,我每天都要吃。
听说我是自认为台湾人的日本人,自学中文成才 ![]()

跟我感觉差不多。 破地狱其实是超度活着的人, 勿念,勿挂,好好活着。
Zhive 写了: 2025年 10月 23日 11:30电影想展现一个主题:人生其实是活地狱,人死后进行的破地狱仪式是给活人看和理解的,其实和死者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里面的女儿是急救人员,每次对病人死去都不能释怀,和父亲吃死人饭的职业形成一个对立;儿子应该子成父业,可对这行并不热衷,还信了洋教,最终把爸爸气病,破地狱传男不传女,看着这个事业要在家族失传,爸爸心已经死了,最后遗愿让女儿主持自己的破地狱是家庭和所有矛盾的一个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