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实。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版主: 牛河梁
#22 Re: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金融智慧实际很简单,就是做个倒金字塔
顶层:高度衍生化与结构性金融(高杠杆、高风险、极高抽象性)
├─ 场外衍生品(OTC Derivatives)
│ ├─ 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
│ ├─ 信用违约互换(CDS)
│ └─ 外汇掉期、商品掉期
├─ 交易所衍生品(Exchange-Traded Derivatives)
│ ├─ 期货(Futures)
│ ├─ 期权(Options)
│ └─ 期权组合策略
└─ 结构性金融产品(Structured Products)
├─ 抵押债务支持证券(MBS)
├─ 拆分债务义务(CDO)
└─ 资产证券化衍生品(ABS/CDO²等)
次顶层:股权资本与市场化权益(高风险、高潜在收益)
├─ 上市普通股(Equity)
├─ 优先股(Preferred Stock)
├─ 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 / Venture Capital)
└─ 股权投资基金(Mutual Funds, ETFs, PE Funds)
中层:混合资本 / 半债半股工具(中等风险)
├─ 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s)
├─ 优先股 / 特殊股权类工具
└─ 认股权证、混合金融产品(Hybrid Securities)
下层:债务资本(固定收益、低风险)
├─ 银行贷款(Bank Loans)
│ ├─ 短期贷款
│ └─ 长期贷款
├─ 企业债券(Corporate Bonds)
├─ 政府债券(Sovereign Bonds)
└─ 债券型基金 / 债务证券化产品(MBS, ABS)
基础层:实体资本 / 生产性资产(最低风险、现实经济支撑)
├─ 有形资产:工厂、设备、土地、库存
├─ 无形资产:专利、品牌、技术、商誉
├─ 现金流 / 营运资金(Operating Cash Flow)
└─ 自有资本(股东投入 + 留存收益)
#24 Re: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somesome 写了: 2025年 10月 18日 09:08看看小札上周干的事,就是又一个金融创新。
弄了一个300亿的数据中心项目,看看小札是怎么玩的:
Meta出5亿,然后拉25亿私募,一起建一个公司30亿,然后拿Meta的租赁合同(对,是租用,不是拥有)找银行贷款270亿,建个300亿的数据中心。
最终其实就是Meta花了5亿建了个数据中心自己使用,但是好处是账面上只花了5亿,而且把风险几乎全部转嫁给了单独建立的公司和银行,既不影响自己的财报,又不影响Meta本身的信用评级。
相比起奥特曼傻逼呵呵的自己去签几百亿的订单,把风险全部栓在OpenAI身上,实在是高明的太多太多了。
其实类似招数老黄也在用,就比如尻尾翼,但是女大由于是卖方而非使用方,投入的太多,而且关联太大,其实是走的监管的漏洞,如果深究的话,是典型的财务造假,当然现在没人愿意查,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查,老黄的方式虽说目前是work,但是还是留了小辫子的。
小札开创的金融创新几乎是无懈可击,估计以后大科技们都会纷纷效仿。
空手套白狼,把风险转嫁给银行,赢了我获利,输了银行去背锅。
你没学过最简单的会计理论吧,学一点有好处。这种做法的核心是把一次性资本开支(CAPEX)变成长期、固定的租金义务。对meta来说账面更平滑、现金流更可控,但绝不是零成本,更不是完全把风险丢给银行。
在现行会计准则下,绝大多数长期租赁都要在承租方资产负债表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租赁负债是未来租金的现值。虽然不是传统“债”,但财报里会体现为类似债务的义务。评级机构也会做“租赁债务调整”,把租赁负债视作类债务计入杠杆指标。你说的“既不影响财报也不影响评级”是不准确的,影响只是与直接借钱自建相比更温和、更可控。
私募和银行各个都是人精,都那么傻哪来的几十亿几百亿借给别人?
#25 Re: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somesome 写了: 2025年 10月 18日 09:08看看小札上周干的事,就是又一个金融创新。
弄了一个300亿的数据中心项目,看看小札是怎么玩的:
Meta出5亿,然后拉25亿私募,一起建一个公司30亿,然后拿Meta的租赁合同(对,是租用,不是拥有)找银行贷款270亿,建个300亿的数据中心。
最终其实就是Meta花了5亿建了个数据中心自己使用,但是好处是账面上只花了5亿,而且把风险几乎全部转嫁给了单独建立的公司和银行,既不影响自己的财报,又不影响Meta本身的信用评级。
相比起奥特曼傻逼呵呵的自己去签几百亿的订单,把风险全部栓在OpenAI身上,实在是高明的太多太多了。
其实类似招数老黄也在用,就比如尻尾翼,但是女大由于是卖方而非使用方,投入的太多,而且关联太大,其实是走的监管的漏洞,如果深究的话,是典型的财务造假,当然现在没人愿意查,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查,老黄的方式虽说目前是work,但是还是留了小辫子的。
小札开创的金融创新几乎是后大科技们都会纷纷效仿。
空手套白狼,把风险转嫁给银行,赢了我获利,输了银行去背锅。
赞头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