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古人讲究以史为鉴,为什么宋朝会犯两次同样的外交错误,联合金国灭辽国,而后联合蒙古灭金国

对应老买买提的军事天地,观点交锋比较激烈,反驳不留情面,请作好心理准备。因为此版帖子太多,所以新帖不出现在首页新帖列表,防止首页新帖刷屏太快。


版主: Softfist

回复
头像
Posthuman1(后人类时代,即将来临)楼主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491
帖子: 10733
注册时间: 2022年 11月 22日 00:46
来自: 地球

#1 既然古人讲究以史为鉴,为什么宋朝会犯两次同样的外交错误,联合金国灭辽国,而后联合蒙古灭金国

帖子 Posthuman1(后人类时代,即将来临)楼主 »

Deepseek: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深思的外交战略案例之一。宋朝在短短一百多年间,先后采取“联金灭辽”(海上之盟)和“联蒙灭金”的策略,并最终都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这并非简单的“愚蠢”或“健忘”,而是源于其深层次、结构性且一以贯之的战略困境与决策逻辑。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为什么宋朝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一、核心动因:共同的战略困境与梦想

  1. 收复中原核心故土的执念
    · 燕云十六州问题:自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后,中原王朝失去了抵御北方游牧骑兵的天然屏障(长城)。对于北宋而言,收复燕云是恢复“汉唐故土”、实现王朝完整性的核心政治目标,是历代皇帝和士大夫的梦想。
    · 中原正统性:对于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恢复中原”是最大的政治正确,是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任何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机会,都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2. “以夷制夷”的传统策略
    这是中国古代一种经典的地缘政治手段。利用一个敌人去削弱或消灭另一个敌人,自己坐收渔利。宋朝的决策者认为,这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方式。他们并非不知道风险,但总是低估了新盟友的威胁,而高估了自己的控制能力。
  3. 对旧敌的百年仇恨与恐惧
    · 辽国:与北宋对峙百余年,虽有“澶渊之盟”后的和平,但岁币和不平等的外交地位一直是北宋的耻辱。仇恨与畏惧交织。
    · 金国:对南宋有“靖康之耻”的灭国之恨,是头号死敌。
    这种深刻的仇恨使得宋朝在面对能消灭旧敌的机会时,情绪常常压倒理性,认为“眼前的敌人(辽、金)是心腹之患,而远方的敌人(金、蒙)尚可应付”。

二、两次决策的具体背景与“合理性”

第一次:“联金灭辽”(海上之盟,1120年)

· 千载难逢的机会:北宋看到新兴的金国在东北崛起,将辽国打得节节败退。这在北宋看来是百年不遇的复仇和收复失地的良机。如果不出手,等金国独自灭了辽国,燕云地区可能直接落入更强大的金国之手。
· 对自身实力的误判:北宋与辽国百年无大战,和平已久,军队战斗力低下。但他们通过与金国的通信,产生了“金国是蛮夷,易于操控”的错觉,同时也高估了自己能独立作战的能力。事实上,在联合作战中,宋军暴露了其不堪一击的虚弱,让金国看清了宋朝的底细。
· 结果:辽国灭亡后,金宋直接接壤。一个远比辽国更具侵略性和野心的新兴帝国,取代了那个已经高度汉化、习惯于和平共处的老对手。仅仅两年后,金兵便南下攻破开封,俘虏徽钦二帝,北宋灭亡(靖康之耻)。

第二次:“联蒙灭金”(1233-1234年)

· 更为被动的两难抉择:此时的南宋处境比北宋时更凶险。蒙古已经崛起,并开始大举进攻金国。金国在蒙古的打击下节节南退,甚至出现了“北失南补”的战略,即拼命攻打南宋,试图夺取四川和江淮的土地来弥补北方的损失。这迫使南宋必须做出选择。
· “唇亡齿寒”的争论:当时南宋朝廷内部对此有激烈的辩论。以乔行简为代表的一派明确指出:“金朝,我之屏蔽也。” 意思是金国是南宋和蒙古之间的屏障,应该援助金国,共同抗蒙。但以史弥远、赵范等人为代表的主战派,怀着对金国的深仇大恨,认为这是雪耻和“恢复中原”的天赐良机,坚决主张联蒙。
· 复仇情绪压倒战略理性:最终,对金国的国仇家恨占据了上风。“联蒙灭金”的决策背后,是“靖康之耻”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屈辱感的集中爆发。他们天真地认为,可以重复当年金国的崛起路径,借助蒙古之力恢复故土。
· 结果:金国灭亡后,蒙古人完全无视与南宋的约定,迅速将矛头对准南宋。南宋失去了最后的战略缓冲,独自面对历史上最强大的陆上帝国,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惨烈抵抗后,最终灭亡。

三、为什么是“同样的错误”?—— 结构性失败总结

  1. 地缘政治判断的致命短视:两次决策都只看到了眼前的敌人,而忽视了长远的、更具威胁的敌人。他们无法理解,一个稳定的、可预测的旧秩序(辽、金),即使不友好,也比一个混乱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秩序(金、蒙)更有利于生存。
  2. 对“新兴力量”的毁灭性缺乏认知:宋朝作为农耕文明,其官僚体系很难真正理解草原游牧帝国(尤其是蒙古)的扩张逻辑、战争能力和统治欲望。他们用中原王朝的“羁縻”、“册封”思维去套用,完全失灵。
  3. 自身武备的持续废弛:这是根本原因。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军队战斗力始终是其短板。因为没有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任何精巧的外交策略都是空中楼阁。他们总想“借刀杀人”,但最后发现自己才是那把最钝的“刀”。
  4. 路径依赖与侥幸心理:第一次“联金灭辽”在表面上取得了成功(确实收回了部分燕云之地),尽管后果灾难。这给南宋留下了一个危险的“成功经验”,让他们觉得这种策略是可行的。当第二次机会来临时,决策者更容易陷入路径依赖,认为可以再赌一把。

结论:

宋朝两次犯下类似的外交错误,并非偶然的失策,而是其内在的战略文化缺陷、持续性的军事弱势以及对北方游牧民族动态力量平衡的误判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它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在国际政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当情绪(复仇)和目标(收复失地)压倒了对力量平衡的冷静计算时,当一个国家自身实力不济而总想“四两拨千斤”时,悲剧往往就会重演。这不仅是宋朝的历史教训,也是留给后世所有政治家的深刻镜鉴。

ChatGPT: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宋朝两次“联夷攻夷”(即:联合北方新兴势力攻打旧敌),第一次联合金灭辽,第二次联合蒙古灭金,结果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前一次被金灭,后一次被元灭。要理解这个“重复错误”,要从宋朝的地缘安全、政治结构与战略文化三方面分析。

一、地缘困局:夹在强邻之间的“中原政权”焦虑

宋朝地处中原,北方长期被少数民族政权(辽、金、西夏)控制。
辽国占据燕云十六州,威胁北边;
西夏在西北不断侵扰;
金、蒙古后来都继承了这种北方优势。

宋朝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永远是被动防御方,难以通过单独军事行动打破北方威胁。
→ 所以宋朝历代都倾向“借力打力”,希望借外力削弱北方强国,再图恢复中原。
这是一种地缘必然性的策略诱因。

二、军力与政治结构:文官体制导致战略短视

自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宋朝实行强文弱武:
武将无权,中央不信任军功集团;
皇帝与文官集团共同形成“重内轻外”的战略文化;
决策者缺乏军事经验,对战争长期后果估计不足。
因此,宋朝的战略更多从短期政治利益出发,而非军事现实出发。

例如:

联合金灭辽(1120年代)时,宋朝以为能趁机收回燕云十六州,但根本不了解金国的扩张野心;

联合蒙古灭金(1230年代)时,又重演同样思路:金国已衰弱,宋想“坐收渔利”,却未料蒙古视天下为猎物。

这体现出一种政治化外交、非战略化思维:追求“恢复旧土”的名义胜利,而忽视地缘权力结构的变化。

三、战略文化根源:儒家理想主义与“正统”观念

宋朝士大夫多从“华夷之辨”与“正统论”出发,轻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认为他们“不能久居中国”,迟早会内乱。
因此,他们往往认为:

“联其一以攻其一,制其强以复中原。”

但这种想法带有强烈的道德优越与历史宿命色彩,而非现实主义的外交逻辑。
他们相信:只要“正统”回到中原,“夷狄”终会自灭。
于是,儒家政治理想掩盖了现实权力的危险。

四、制度性记忆缺失与朝代更替

宋朝虽然“犯两次同样错误”,但两次相隔一百多年,中间经历了南北朝变局:
北宋时的“联金灭辽”是徽宗、蔡京等主导;
南宋的“联蒙灭金”则是理宗、史弥远、贾似道等时期。

两者之间,政治精英已换代,历史经验未能积累。
加之史书往往将前朝外交失败归咎于“昏君奸臣”,而非制度问题,导致后来者仍以为“这次可以成功”。

五、总结:宋朝重复错误的深层原因

层面 原因 表现
地缘 无险可守,需借外力 “联夷攻夷”成自然选择
政治 文官主政,战略短视 只看当下得失,不谋长远
思想 儒家正统意识 轻视夷狄,误判形势
制度 缺乏国家战略记忆 前车之覆,后车仍随
心态 被压抑的复土愿望 渴望恢复燕云,急功近利

六、对比之思

唐、明、清都未重蹈此覆辙:
唐用军事强势平衡周边;
明虽弱于北方,但汲取宋亡教训,坚守长城;
清学到整合边疆民族的统治经验。
宋的两次失败,是理想主义外交与现实政治碰撞的典型悲剧。

青天余一角
白日生狗牙
杀人流血满地红
mingliu(其实我不是刘明明)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477
帖子: 3652
注册时间: 2023年 12月 7日 10:55

#2 Re: 既然古人讲究以史为鉴,为什么宋朝会犯两次同样的外交错误,联合金国灭辽国,而后联合蒙古灭金国

帖子 mingliu(其实我不是刘明明) »

那是因为人类本性的弱点

想要采用新方案时,就说“以屎为溅”

想要重复旧方案时,就说“我宋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弱宋了!!!”

头像
Posthuman1(后人类时代,即将来临)楼主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491
帖子: 10733
注册时间: 2022年 11月 22日 00:46
来自: 地球

#3 Re: 既然古人讲究以史为鉴,为什么宋朝会犯两次同样的外交错误,联合金国灭辽国,而后联合蒙古灭金国

帖子 Posthuman1(后人类时代,即将来临)楼主 »

mingliu 写了: 2025年 10月 19日 11:13

那是因为人类本性的弱点

想要采用新方案时,就说“以屎为溅”

想要重复旧方案时,就说“我宋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弱宋了!!!”

结果,大宋成了大怂

青天余一角
白日生狗牙
杀人流血满地红
回复

回到 “军事天地(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