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医保在农村几乎名存实亡。对多数农村家庭来说,“得了大病 = 回家等死”。我一个舅妈去年查出癌症后,医生话都没多说几句,她就直接被“判回家”。不是不能治,而是没钱治。她最后痛得哭着走完那段路,但她宁愿疼死,也不敢让儿子负债累累,毕竟还有下一辈要抚养。农村的老人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没资格活得贵”。
其次,一百出头的养老金,说是“养老”,其实是提醒你:你老了,也只能自生自灭。农村人情世故挺多的,礼俗重,支出大,再者身体又不比年轻人,年纪大了肯定比较经常出入医院,医疗费随随便便就能压垮人。而且粮肉价格并不比城里便宜,两斤排骨就能吃掉他们半个月“养老金”。所以农村老人根本没有“退休”一说,只要还能动,就得继续干活——因为一停下来就等于坐等饿死。去年我家旁边村里有位老太太,就是因为年纪大了干不了活(有点瘫痪了),被儿媳当成“无用之人”,不给她饭吃,最后活活饿死。这不是“个案”,这是没有保障体系下,“弱者的命运模板”。(这里也许有人问儿子在干嘛,在农村娶媳妇特别难,三婚带娃都还要二三十万彩礼,所以不少男的在家没啥地位)
第三,所谓“低保”“兜底”,听上去好,但落到农村就是极少数指标走形式。没子女、子女有残疾、或者彻底孤寡,才能排进名单。村里有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儿子终身单身未育,倒是凭这个进了国家养老院;可老太太自己因为“有个健全儿子”而不符合条件,只能独自困在破房子里熬日子——儿子去养老院,她被留在原地等天收。政策逻辑就是:只要你“理论上”有人养,哪怕那人根本不养,你也不配得到援手。
最后,很多人一张嘴就说“可以自己早买养老保险”,这对农村老人是一种“道德嘲讽”。他们不知道不是因为懒,而是当年根本没有人告诉他们,信息渠道并没有那么透明,我家几百个农村亲戚包括我家都没有听说过此事,确实有个东北的同事说她们那有这个政策,所以我就假定这个政策就是某个时间段某个地方有,而不是都有,也许信息是挂在网上了,但是那时农民自己挺少上网的。再者,当时估计知道了,大部分家庭估计也是买不起,买不起不是因为不规划,而是当时连子女几千块学费都是压垮家庭的天价。让一个连孩子学费都凑不齐的家庭去买几十年后的保险?这不是建议,是讥笑。这个我自己体会最深,每次要开学了,近3000的学费住宿费根本凑不到。第一年是父母东拼西凑借的,后面几年他们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靠我自己解决,压力过大,导致于我的大姨妈直接失常,一直到三十几岁才养回来.
而且说起社保,大部分的公务员其实也没有交过啥社保,退休金的钱来自财政补贴,是大家的钱,我们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那凭啥就不能给农民多一点保障而不是把所有资源都倾斜到体制内去呢?在当今盛世下,有农民还能被活活饿死(不要说是儿媳的个人行为,但凡这个老太太有个千儿八百的退休金,那这个儿媳就绝对舍不得饿死她了,在农村,但凡有个3000以上退休金的,都足够让儿媳小心的伺候着了),还有无数的人大病等死,不觉得有点悲壮吗?

x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