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一个是选拔记忆力,第二是选拔文采,所谓的“经论”式考试考察不了智商和逻辑能力,因为人的认知是有范围的,主考官认知上限决定状元水平,如果主考官是皇帝和科举选拔上的文臣,那么如果皇帝水平不行,文臣的水平也必定等比下降。
而领导是需要做出复杂决策的,科举根本考察不了。所以科举后,中国就开始被外族欺负,明末1亿人被20w满族征服,就是因为选拔的官员智商太差,不堪重用。打仗,怎么征税,怎么练兵,怎么布防,怎么破阵,怎么选出军中骨干,这都是需要智商的,但是科举选的文臣,就是一群傻逼在那犬吠,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高考也不适合选拔领导型人才,一方面是高考考得知识面太窄,一群穷屌除了刷题什么也不干,与考试无关的书一概不读,这种人在顶尖学校都不少。不读书不思考无法形成正确认知,让这种人去做领导,不比初中生强多少。
另一方面,中国的应试教育太过功利。本来一道考题,中间有几道弯子,可以考察出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宽度。但穷人发明了应试教育,把所有考题的弯子都记住了,也就是说思维不需要宽度也不需要深度,只需要刻苦,短链思维,就能考高分。等于说选拔机制被应试教育破解了。本来穷人缺的就是长链思维。
所以领导让有出息的二代来做是最好的,继承父母的长链思维,眼界宽,读书多,能做出正确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