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对应老买买提的军事天地,观点交锋比较激烈,反驳不留情面,请作好心理准备。因为此版帖子太多,所以新帖不出现在首页新帖列表,防止首页新帖刷屏太快。


版主: Softfist

回复
leopardleo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56
帖子: 4144
注册时间: 2023年 9月 6日 19:15

#1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leopardleo楼主 »

还意淫马来西亚靠这个偷技术的垃圾澳洲公司打破东大稀土垄断

2025年全球稀土市场的一场“闹剧”,从澳洲莱纳斯公司的一则招聘消息开始发酵。

2024年底,这家西方最大的稀土企业突然在上海、包头的稀土行业招聘会上“砸钱”,给懂氧化镝萃取的工程师开出三五倍年薪,最高年薪冲到60万澳元,最终挖走了约60名中国技术骨干。

几个月后,莱纳斯高调宣布“突破”:2025年5月在马来西亚工厂生产出氧化镝,7月又完成氧化铽分离,西方媒体立刻欢呼“摆脱中国稀土依赖有戏了”。

可谁也没料到,这场看似“扳回一局”的操作,最后成了中国稀土产业优势的“试金石”。

中国早藏好的三张底牌,悄悄锁死了西方复制技术、重构产业链的可能。

一场“伪突破”的连锁反应

莱纳斯的“突破”消息刚出,资本市场先动了起来,公司股价短期内上涨15%,美国、日本的几家车企甚至提前抛来意向订单,想尝尝“非中国稀土”的鲜。

西方媒体更是集体造势,《华尔街日报》称其“撕开了中国稀土垄断的口子”,欧洲议会还专门发声明“庆贺”,仿佛困扰多年的稀土依赖问题一夜解决。

但现实很快泼了冷水,2025年第三季度,莱纳斯公布的生产数据里,重稀土产量几乎可以忽略,折腾大半年只产出25公斤氧化镝,而中国单条生产线一个月的产量就能用“吨”来算。

更尴尬的是,首批出口美国得州的氧化镝,因为纯度不达标被客户退回,光补救就花了两千万澳元,军工和航空航天领域需要99.99%的纯度,莱纳斯的产品连门槛都没摸到。

供应链的脆弱性也暴露无遗,莱纳斯的稀土开采在西澳MountWeld矿区,分离在马来西亚,加工要送到欧洲,光物流环节就需要3个月。

2025年夏天一场台风,让矿区到马来西亚工厂的运输中断,生产线因库存告急直接闲置了好几天。这不是第一次出问题,2021年苏伊士运河堵船时,它的供应就断过两周。

澳洲政府急着“救场”,给莱纳斯新增了一亿澳元补贴,可还是挡不住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27%。后来澳洲议会开听证会,查了半天得出结论:

莱纳斯80%的原料要从中国进口,中间产品得从包头发到吉隆坡再提纯,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根本改不了,只能靠国家补贴硬撑。

带不走的体系与堵死的外流

莱纳斯挖走技术团队时,可能以为拿到了“通关密码”,却没搞懂中国稀土技术的核心,它不是靠某个人、某个配方,而是一套几十年攒下的“系统工程”,这是第一张底牌的关键。

这套系统的根基,是上世纪70年代徐光宪发明的串级萃取理论,就像给稀土分离装了“精确筛子”,能把17种稀土元素一个个分开,后来衍生出数十道工序的核心专利,形成了“专利地雷阵”。

2025年上半年,中国又新增了两百多项稀土专利,覆盖下游合金和环保处理,把技术壁垒筑得更高。

更重要的是,技术不是“记在脑子里”的,中国有一套“自动梯度调节+流速修正”数据库,能根据矿石种类自动切换分离流程,这套系统从没对外开放过。

莱纳斯只能靠老工程师手动调节,试运行时得三天四夜盯着,效率低还不稳定。

中国用的D2EHPA、P507等专用溶剂,迭代了几十年,分离效率比莱纳斯的商用配方高30%,同样一吨矿石,中国能多提0.4公斤镝。

为了防止技术外流,中国早有制度安排,2025年10月,商务部发布62号公告,把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等全链条技术都纳入出口管制,连设计图纸、工艺参数这些技术载体,未经许可都不能转移。

中国公民未经允许,也不能给境外相关活动提供帮助,等于给技术加了“法律锁”,莱纳斯挖走的工程师,带出去的只是零散经验,带不走整套系统,更绕不开专利和管制。

28天闭环与全球资源掌控

就算莱纳斯能突破技术瓶颈,想建一套能和中国抗衡的产业链,也是难如登天,中国的第二张底牌,是几十年攒下的“产业链生态护城河”。

国内的稀土产业早已形成高效闭环,内蒙古白云鄂博矿不只是挖稀土,还能同时开采铁矿石、铌等资源,综合开采成本比单一矿种低40%以上。

江西赣州的产业集群更厉害,方圆几十公里内聚集了几百家稀土配套企业,半小时内就能调齐任何生产物料。

从矿石开采出来,到做成新能源汽车用的永磁材料,整个过程只要28天。

矿石今天从白云鄂博挖出来,运到包头粗加工,再到赣州做精细分离,最后在广东制成磁体,全在国内完成,效率高还稳定。

莱纳斯光把矿石从西澳运到马来西亚就需要三周,再到欧洲加工又要一个月,光是时间成本就差了一大截。

在全球资源掌控上,中国也早有布局,2025年9月,盛和资源完成对澳洲匹克公司的收购,拿下了坦桑尼亚Ngualla稀土项目,2025年就能提供约5500吨稀土氧化物。

类似的海外矿权还有很多,中国企业从源头就锁定了资源“第一公里”。

莱纳斯看似有自己的矿区,可矿石里重稀土含量不足1%,得处理10倍的矿石才能提取相同产品,成本比中国高太多,最后还是得从中国进口原料。

中国还形成了从专用设备制造到废料回收的完整生态。稀土分离用的萃取塔、专用仪器,国内都能生产维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也能回收再利用,进一步降低成本。

莱纳斯就算砸钱建了生产车间,没有配套的设备维修、废料处理体系,生产稳定性和成本控制都跟不上,根本没法和中国竞争。

定价权的“隐形操控”

有技术、有产业链还不够,中国手里还有一张能直接影响全球市场的“王牌”:对稀土定价权的隐形操控,这是第三张底牌,也是最让西方头疼的。

赣州国家稀土储备基地就是个“市场调节器”,基地里储备了大量镝、铽等重稀土,能根据全球市场情况调整供应。

2025年10月,商务部发布的61号公告更是精准打击,公告明确,境外用中国原产稀土或中国技术生产的物项,出口时必须获得中国许可,尤其是军事用途、高端芯片等领域,原则上不予许可。

这意味着,莱纳斯就算能生产出稀土产品,只要用了中国的原料或技术,后续出口还得看中国脸色,根本没法真正“摆脱依赖”。

国际能源署2025年的报告也印证了中国的主导地位:全球93%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前三大生产国的市场份额达到86%。

西方喊了好几年“供应链多元化”,可新增的精炼产能90%还是在中国,根本撼动不了现有格局。

结语

莱纳斯花重金挖人的事件,说到底是一场对中国稀土产业优势的“误判”。

西方以为挖走几个人、建个生产线就能摆脱依赖,却没看懂中国稀土的优势从来不是单点技术,而是技术体系、产业链生态和战略调控能力的综合体现。

这三张底牌,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莱纳斯的尝试,反而证明了这种系统优势的“不可复制性”。

技术可以学,设备可以买,但几十年积累的经验、生态和调控能力,不是靠砸钱挖人就能得来的。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全球稀土需求会增长1.6倍,稀土在新能源、军工、高端制造领域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中国的稀土产业,早已从早年“卖资源挣小钱”,转型为“掌主权定规则”的全球领导者。

这场博弈也给其他战略资源产业提了个醒: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短期突破,而是靠长期布局和系统构建。

x3 图片
头像
民主自由是婊子的遮羞布(谁的帝)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089
帖子: 16689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31日 10:43

#2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民主自由是婊子的遮羞布(谁的帝) »

土澳太几把搞笑了

x1 图片
你帝,我帝,他帝,谁的帝?
leopardleo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56
帖子: 4144
注册时间: 2023年 9月 6日 19:15

#3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leopardleo楼主 »

民主自由是婊子的遮羞布 写了: 今天 11:54

土澳太几把搞笑了

土澳这个傻逼,以为偷了东大稀土技术链条上几个螺丝钉就能替代,打破东大技术垄断。

老逼将,狗粮,绿娃意淫马来西亚能联合这个偷技术的澳洲垃圾公司给弟供稀土。哈哈😆

leopardleo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56
帖子: 4144
注册时间: 2023年 9月 6日 19:15

#4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leopardleo楼主 »

leopardleo 写了: 今天 11:58

土澳这个傻逼,以为偷了东大稀土技术链条上几个螺丝钉就能替代,打破东大技术垄断。

老逼将,狗粮,绿娃意淫马来西亚能联合这个偷技术的澳洲垃圾公司给弟供稀土。哈哈😆

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https://m.163.com/dy/article/KCPF36H305 ... ss=adap_pc

ProteinG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562
帖子: 6207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17日 15:08

#5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ProteinG »

最尼玛可笑的是,老逼将一边说稀土不难做,帝分分钟解决。然后又尼玛天天放卫星,帝解决了稀土问题。然后被聚聚大嘴巴把逼脸抽烂,转着圈丢人。

leopardleo 写了: 今天 11:51

还意淫马来西亚靠这个偷技术的垃圾澳洲公司打破东大稀土垄断

2025年全球稀土市场的一场“闹剧”,从澳洲莱纳斯公司的一则招聘消息开始发酵。

2024年底,这家西方最大的稀土企业突然在上海、包头的稀土行业招聘会上“砸钱”,给懂氧化镝萃取的工程师开出三五倍年薪,最高年薪冲到60万澳元,最终挖走了约60名中国技术骨干。

几个月后,莱纳斯高调宣布“突破”:2025年5月在马来西亚工厂生产出氧化镝,7月又完成氧化铽分离,西方媒体立刻欢呼“摆脱中国稀土依赖有戏了”。

可谁也没料到,这场看似“扳回一局”的操作,最后成了中国稀土产业优势的“试金石”。

中国早藏好的三张底牌,悄悄锁死了西方复制技术、重构产业链的可能。

一场“伪突破”的连锁反应

莱纳斯的“突破”消息刚出,资本市场先动了起来,公司股价短期内上涨15%,美国、日本的几家车企甚至提前抛来意向订单,想尝尝“非中国稀土”的鲜。

西方媒体更是集体造势,《华尔街日报》称其“撕开了中国稀土垄断的口子”,欧洲议会还专门发声明“庆贺”,仿佛困扰多年的稀土依赖问题一夜解决。

但现实很快泼了冷水,2025年第三季度,莱纳斯公布的生产数据里,重稀土产量几乎可以忽略,折腾大半年只产出25公斤氧化镝,而中国单条生产线一个月的产量就能用“吨”来算。

更尴尬的是,首批出口美国得州的氧化镝,因为纯度不达标被客户退回,光补救就花了两千万澳元,军工和航空航天领域需要99.99%的纯度,莱纳斯的产品连门槛都没摸到。

供应链的脆弱性也暴露无遗,莱纳斯的稀土开采在西澳MountWeld矿区,分离在马来西亚,加工要送到欧洲,光物流环节就需要3个月。

2025年夏天一场台风,让矿区到马来西亚工厂的运输中断,生产线因库存告急直接闲置了好几天。这不是第一次出问题,2021年苏伊士运河堵船时,它的供应就断过两周。

澳洲政府急着“救场”,给莱纳斯新增了一亿澳元补贴,可还是挡不住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27%。后来澳洲议会开听证会,查了半天得出结论:

莱纳斯80%的原料要从中国进口,中间产品得从包头发到吉隆坡再提纯,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根本改不了,只能靠国家补贴硬撑。

带不走的体系与堵死的外流

莱纳斯挖走技术团队时,可能以为拿到了“通关密码”,却没搞懂中国稀土技术的核心,它不是靠某个人、某个配方,而是一套几十年攒下的“系统工程”,这是第一张底牌的关键。

这套系统的根基,是上世纪70年代徐光宪发明的串级萃取理论,就像给稀土分离装了“精确筛子”,能把17种稀土元素一个个分开,后来衍生出数十道工序的核心专利,形成了“专利地雷阵”。

2025年上半年,中国又新增了两百多项稀土专利,覆盖下游合金和环保处理,把技术壁垒筑得更高。

更重要的是,技术不是“记在脑子里”的,中国有一套“自动梯度调节+流速修正”数据库,能根据矿石种类自动切换分离流程,这套系统从没对外开放过。

莱纳斯只能靠老工程师手动调节,试运行时得三天四夜盯着,效率低还不稳定。

中国用的D2EHPA、P507等专用溶剂,迭代了几十年,分离效率比莱纳斯的商用配方高30%,同样一吨矿石,中国能多提0.4公斤镝。

为了防止技术外流,中国早有制度安排,2025年10月,商务部发布62号公告,把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等全链条技术都纳入出口管制,连设计图纸、工艺参数这些技术载体,未经许可都不能转移。

中国公民未经允许,也不能给境外相关活动提供帮助,等于给技术加了“法律锁”,莱纳斯挖走的工程师,带出去的只是零散经验,带不走整套系统,更绕不开专利和管制。

28天闭环与全球资源掌控

就算莱纳斯能突破技术瓶颈,想建一套能和中国抗衡的产业链,也是难如登天,中国的第二张底牌,是几十年攒下的“产业链生态护城河”。

国内的稀土产业早已形成高效闭环,内蒙古白云鄂博矿不只是挖稀土,还能同时开采铁矿石、铌等资源,综合开采成本比单一矿种低40%以上。

江西赣州的产业集群更厉害,方圆几十公里内聚集了几百家稀土配套企业,半小时内就能调齐任何生产物料。

从矿石开采出来,到做成新能源汽车用的永磁材料,整个过程只要28天。

矿石今天从白云鄂博挖出来,运到包头粗加工,再到赣州做精细分离,最后在广东制成磁体,全在国内完成,效率高还稳定。

莱纳斯光把矿石从西澳运到马来西亚就需要三周,再到欧洲加工又要一个月,光是时间成本就差了一大截。

在全球资源掌控上,中国也早有布局,2025年9月,盛和资源完成对澳洲匹克公司的收购,拿下了坦桑尼亚Ngualla稀土项目,2025年就能提供约5500吨稀土氧化物。

类似的海外矿权还有很多,中国企业从源头就锁定了资源“第一公里”。

莱纳斯看似有自己的矿区,可矿石里重稀土含量不足1%,得处理10倍的矿石才能提取相同产品,成本比中国高太多,最后还是得从中国进口原料。

中国还形成了从专用设备制造到废料回收的完整生态。稀土分离用的萃取塔、专用仪器,国内都能生产维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也能回收再利用,进一步降低成本。

莱纳斯就算砸钱建了生产车间,没有配套的设备维修、废料处理体系,生产稳定性和成本控制都跟不上,根本没法和中国竞争。

定价权的“隐形操控”

有技术、有产业链还不够,中国手里还有一张能直接影响全球市场的“王牌”:对稀土定价权的隐形操控,这是第三张底牌,也是最让西方头疼的。

赣州国家稀土储备基地就是个“市场调节器”,基地里储备了大量镝、铽等重稀土,能根据全球市场情况调整供应。

2025年10月,商务部发布的61号公告更是精准打击,公告明确,境外用中国原产稀土或中国技术生产的物项,出口时必须获得中国许可,尤其是军事用途、高端芯片等领域,原则上不予许可。

这意味着,莱纳斯就算能生产出稀土产品,只要用了中国的原料或技术,后续出口还得看中国脸色,根本没法真正“摆脱依赖”。

国际能源署2025年的报告也印证了中国的主导地位:全球93%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前三大生产国的市场份额达到86%。

西方喊了好几年“供应链多元化”,可新增的精炼产能90%还是在中国,根本撼动不了现有格局。

结语

莱纳斯花重金挖人的事件,说到底是一场对中国稀土产业优势的“误判”。

西方以为挖走几个人、建个生产线就能摆脱依赖,却没看懂中国稀土的优势从来不是单点技术,而是技术体系、产业链生态和战略调控能力的综合体现。

这三张底牌,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莱纳斯的尝试,反而证明了这种系统优势的“不可复制性”。

技术可以学,设备可以买,但几十年积累的经验、生态和调控能力,不是靠砸钱挖人就能得来的。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全球稀土需求会增长1.6倍,稀土在新能源、军工、高端制造领域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中国的稀土产业,早已从早年“卖资源挣小钱”,转型为“掌主权定规则”的全球领导者。

这场博弈也给其他战略资源产业提了个醒: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短期突破,而是靠长期布局和系统构建。

x1 图片

老逼将,轮逼,政庇,拿钱发帖的,不欢迎回我帖子。拿动画冒充真实视频的弱智,要点脸就别回我帖子。

leopardleo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56
帖子: 4144
注册时间: 2023年 9月 6日 19:15

#6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leopardleo楼主 »

ProteinG 写了: 今天 12:04

最尼玛可笑的是,老逼将一边说稀土不难做,帝分分钟解决。然后又尼玛天天放卫星,帝解决了稀土问题。然后被聚聚大嘴巴把逼脸抽烂,转着圈丢人。

巨巨一屁三谎

一会跟乌克兰签稀土协议,一会跟巴基斯坦签,一会跟澳洲签,每次都赢麻了。老逼将,狗粮,绿娃高潮不断,尿了一次又一次。

x1 图片
leopardleo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56
帖子: 4144
注册时间: 2023年 9月 6日 19:15

#7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leopardleo楼主 »

老逼将呢?狗粮呢?来议议

Mountainlion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2123
帖子: 25950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31日 16:11

#8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Mountainlion »

奴隶耗材们还在意淫,稀土提炼根本不是问题,现在欧洲都已经能做了,全系列技术,只是产业化需要一点时间

leopardleo 写了: 今天 11:51

还意淫马来西亚靠这个偷技术的垃圾澳洲公司打破东大稀土垄断

2025年全球稀土市场的一场“闹剧”,从澳洲莱纳斯公司的一则招聘消息开始发酵。

2024年底,这家西方最大的稀土企业突然在上海、包头的稀土行业招聘会上“砸钱”,给懂氧化镝萃取的工程师开出三五倍年薪,最高年薪冲到60万澳元,最终挖走了约60名中国技术骨干。

几个月后,莱纳斯高调宣布“突破”:2025年5月在马来西亚工厂生产出氧化镝,7月又完成氧化铽分离,西方媒体立刻欢呼“摆脱中国稀土依赖有戏了”。

可谁也没料到,这场看似“扳回一局”的操作,最后成了中国稀土产业优势的“试金石”。

中国早藏好的三张底牌,悄悄锁死了西方复制技术、重构产业链的可能。

一场“伪突破”的连锁反应

莱纳斯的“突破”消息刚出,资本市场先动了起来,公司股价短期内上涨15%,美国、日本的几家车企甚至提前抛来意向订单,想尝尝“非中国稀土”的鲜。

西方媒体更是集体造势,《华尔街日报》称其“撕开了中国稀土垄断的口子”,欧洲议会还专门发声明“庆贺”,仿佛困扰多年的稀土依赖问题一夜解决。

但现实很快泼了冷水,2025年第三季度,莱纳斯公布的生产数据里,重稀土产量几乎可以忽略,折腾大半年只产出25公斤氧化镝,而中国单条生产线一个月的产量就能用“吨”来算。

更尴尬的是,首批出口美国得州的氧化镝,因为纯度不达标被客户退回,光补救就花了两千万澳元,军工和航空航天领域需要99.99%的纯度,莱纳斯的产品连门槛都没摸到。

供应链的脆弱性也暴露无遗,莱纳斯的稀土开采在西澳MountWeld矿区,分离在马来西亚,加工要送到欧洲,光物流环节就需要3个月。

2025年夏天一场台风,让矿区到马来西亚工厂的运输中断,生产线因库存告急直接闲置了好几天。这不是第一次出问题,2021年苏伊士运河堵船时,它的供应就断过两周。

澳洲政府急着“救场”,给莱纳斯新增了一亿澳元补贴,可还是挡不住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27%。后来澳洲议会开听证会,查了半天得出结论:

莱纳斯80%的原料要从中国进口,中间产品得从包头发到吉隆坡再提纯,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根本改不了,只能靠国家补贴硬撑。

带不走的体系与堵死的外流

莱纳斯挖走技术团队时,可能以为拿到了“通关密码”,却没搞懂中国稀土技术的核心,它不是靠某个人、某个配方,而是一套几十年攒下的“系统工程”,这是第一张底牌的关键。

这套系统的根基,是上世纪70年代徐光宪发明的串级萃取理论,就像给稀土分离装了“精确筛子”,能把17种稀土元素一个个分开,后来衍生出数十道工序的核心专利,形成了“专利地雷阵”。

2025年上半年,中国又新增了两百多项稀土专利,覆盖下游合金和环保处理,把技术壁垒筑得更高。

更重要的是,技术不是“记在脑子里”的,中国有一套“自动梯度调节+流速修正”数据库,能根据矿石种类自动切换分离流程,这套系统从没对外开放过。

莱纳斯只能靠老工程师手动调节,试运行时得三天四夜盯着,效率低还不稳定。

中国用的D2EHPA、P507等专用溶剂,迭代了几十年,分离效率比莱纳斯的商用配方高30%,同样一吨矿石,中国能多提0.4公斤镝。

为了防止技术外流,中国早有制度安排,2025年10月,商务部发布62号公告,把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等全链条技术都纳入出口管制,连设计图纸、工艺参数这些技术载体,未经许可都不能转移。

中国公民未经允许,也不能给境外相关活动提供帮助,等于给技术加了“法律锁”,莱纳斯挖走的工程师,带出去的只是零散经验,带不走整套系统,更绕不开专利和管制。

28天闭环与全球资源掌控

就算莱纳斯能突破技术瓶颈,想建一套能和中国抗衡的产业链,也是难如登天,中国的第二张底牌,是几十年攒下的“产业链生态护城河”。

国内的稀土产业早已形成高效闭环,内蒙古白云鄂博矿不只是挖稀土,还能同时开采铁矿石、铌等资源,综合开采成本比单一矿种低40%以上。

江西赣州的产业集群更厉害,方圆几十公里内聚集了几百家稀土配套企业,半小时内就能调齐任何生产物料。

从矿石开采出来,到做成新能源汽车用的永磁材料,整个过程只要28天。

矿石今天从白云鄂博挖出来,运到包头粗加工,再到赣州做精细分离,最后在广东制成磁体,全在国内完成,效率高还稳定。

莱纳斯光把矿石从西澳运到马来西亚就需要三周,再到欧洲加工又要一个月,光是时间成本就差了一大截。

在全球资源掌控上,中国也早有布局,2025年9月,盛和资源完成对澳洲匹克公司的收购,拿下了坦桑尼亚Ngualla稀土项目,2025年就能提供约5500吨稀土氧化物。

类似的海外矿权还有很多,中国企业从源头就锁定了资源“第一公里”。

莱纳斯看似有自己的矿区,可矿石里重稀土含量不足1%,得处理10倍的矿石才能提取相同产品,成本比中国高太多,最后还是得从中国进口原料。

中国还形成了从专用设备制造到废料回收的完整生态。稀土分离用的萃取塔、专用仪器,国内都能生产维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也能回收再利用,进一步降低成本。

莱纳斯就算砸钱建了生产车间,没有配套的设备维修、废料处理体系,生产稳定性和成本控制都跟不上,根本没法和中国竞争。

定价权的“隐形操控”

有技术、有产业链还不够,中国手里还有一张能直接影响全球市场的“王牌”:对稀土定价权的隐形操控,这是第三张底牌,也是最让西方头疼的。

赣州国家稀土储备基地就是个“市场调节器”,基地里储备了大量镝、铽等重稀土,能根据全球市场情况调整供应。

2025年10月,商务部发布的61号公告更是精准打击,公告明确,境外用中国原产稀土或中国技术生产的物项,出口时必须获得中国许可,尤其是军事用途、高端芯片等领域,原则上不予许可。

这意味着,莱纳斯就算能生产出稀土产品,只要用了中国的原料或技术,后续出口还得看中国脸色,根本没法真正“摆脱依赖”。

国际能源署2025年的报告也印证了中国的主导地位:全球93%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前三大生产国的市场份额达到86%。

西方喊了好几年“供应链多元化”,可新增的精炼产能90%还是在中国,根本撼动不了现有格局。

结语

莱纳斯花重金挖人的事件,说到底是一场对中国稀土产业优势的“误判”。

西方以为挖走几个人、建个生产线就能摆脱依赖,却没看懂中国稀土的优势从来不是单点技术,而是技术体系、产业链生态和战略调控能力的综合体现。

这三张底牌,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莱纳斯的尝试,反而证明了这种系统优势的“不可复制性”。

技术可以学,设备可以买,但几十年积累的经验、生态和调控能力,不是靠砸钱挖人就能得来的。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全球稀土需求会增长1.6倍,稀土在新能源、军工、高端制造领域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中国的稀土产业,早已从早年“卖资源挣小钱”,转型为“掌主权定规则”的全球领导者。

这场博弈也给其他战略资源产业提了个醒: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短期突破,而是靠长期布局和系统构建。

共产党是赤裸裸的黑手党,没有法律,没有道德,没有人性. 它做的都是见不得阳光的事

leopardleo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56
帖子: 4144
注册时间: 2023年 9月 6日 19:15

#9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leopardleo楼主 »

Mountainlion 写了: 今天 12:40

奴隶耗材们还在意淫,稀土提炼根本不是问题,现在欧洲都已经能做了,全系列技术,只是产业化需要一点时间

尼玛的看到棺材还不掉泪,提炼,用你的嘴提炼啊
出了意淫还能干啥?你这个老逼将狗粮就是煮熟的鸭子,浑身上下只剩嘴硬了

lsheng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663
帖子: 26245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11日 15:41

#10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lsheng »

专利是公开技术。保不了密的东西申请专利有意义,能保密谁申请专利啊。

拿钱发帖带节奏的死全家
ProteinG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562
帖子: 6207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17日 15:08

#11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ProteinG »

leopardleo 写了: 今天 12:19

巨巨一屁三谎

一会跟乌克兰签稀土协议,一会跟巴基斯坦签,一会跟澳洲签,每次都赢麻了。老逼将,狗粮,绿娃高潮不断,尿了一次又一次。

聚聚天天到处放稀土的卫星只证明了一点,他真的缺稀土。

老逼将,轮逼,政庇,拿钱发帖的,不欢迎回我帖子。拿动画冒充真实视频的弱智,要点脸就别回我帖子。

leopardleo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56
帖子: 4144
注册时间: 2023年 9月 6日 19:15

#12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leopardleo楼主 »

ProteinG 写了: 今天 13:04

聚聚天天到处放稀土的卫星只证明了一点,他真的缺稀土。

哈哈,你的话让我想象到一个场面:
巨巨敲着破碗大喊:兄弟们,又要到稀土啦😂

no34657(wumao)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156
帖子: 1563
注册时间: 2025年 4月 9日 01:07

#13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no34657(wumao) »

这头五毛疯了LOL

leopardleo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56
帖子: 4144
注册时间: 2023年 9月 6日 19:15

#14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leopardleo楼主 »

no34657 写了: 今天 14:19

这头五毛疯了LOL

狗粮,老将看到现实破防了😂

Cohcoh(Kk)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350
帖子: 8740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0日 08:40

#15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Cohcoh(Kk) »

能否低成本的冶炼出来只是难度之一,更艰难的是各种环境影响。中国也是经历了几十年才摸索出一个降低环境污染的道路。主要有任何污染,土澳国内就能闹翻天。

quovadis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568
帖子: 1831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1日 17:24

#16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quovadis »

60万澳元才35万美元,美国马公phd毕业起薪。给这个价就不是高薪挖人。给个150美元一人就稀土突破了。

leopardleo 写了: 今天 11:51

还意淫马来西亚靠这个偷技术的垃圾澳洲公司打破东大稀土垄断

2025年全球稀土市场的一场“闹剧”,从澳洲莱纳斯公司的一则招聘消息开始发酵。

2024年底,这家西方最大的稀土企业突然在上海、包头的稀土行业招聘会上“砸钱”,给懂氧化镝萃取的工程师开出三五倍年薪,最高年薪冲到60万澳元,最终挖走了约60名中国技术骨干。

几个月后,莱纳斯高调宣布“突破”:2025年5月在马来西亚工厂生产出氧化镝,7月又完成氧化铽分离,西方媒体立刻欢呼“摆脱中国稀土依赖有戏了”。

可谁也没料到,这场看似“扳回一局”的操作,最后成了中国稀土产业优势的“试金石”。

中国早藏好的三张底牌,悄悄锁死了西方复制技术、重构产业链的可能。

一场“伪突破”的连锁反应

莱纳斯的“突破”消息刚出,资本市场先动了起来,公司股价短期内上涨15%,美国、日本的几家车企甚至提前抛来意向订单,想尝尝“非中国稀土”的鲜。

西方媒体更是集体造势,《华尔街日报》称其“撕开了中国稀土垄断的口子”,欧洲议会还专门发声明“庆贺”,仿佛困扰多年的稀土依赖问题一夜解决。

但现实很快泼了冷水,2025年第三季度,莱纳斯公布的生产数据里,重稀土产量几乎可以忽略,折腾大半年只产出25公斤氧化镝,而中国单条生产线一个月的产量就能用“吨”来算。

更尴尬的是,首批出口美国得州的氧化镝,因为纯度不达标被客户退回,光补救就花了两千万澳元,军工和航空航天领域需要99.99%的纯度,莱纳斯的产品连门槛都没摸到。

供应链的脆弱性也暴露无遗,莱纳斯的稀土开采在西澳MountWeld矿区,分离在马来西亚,加工要送到欧洲,光物流环节就需要3个月。

2025年夏天一场台风,让矿区到马来西亚工厂的运输中断,生产线因库存告急直接闲置了好几天。这不是第一次出问题,2021年苏伊士运河堵船时,它的供应就断过两周。

澳洲政府急着“救场”,给莱纳斯新增了一亿澳元补贴,可还是挡不住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27%。后来澳洲议会开听证会,查了半天得出结论:

莱纳斯80%的原料要从中国进口,中间产品得从包头发到吉隆坡再提纯,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根本改不了,只能靠国家补贴硬撑。

带不走的体系与堵死的外流

莱纳斯挖走技术团队时,可能以为拿到了“通关密码”,却没搞懂中国稀土技术的核心,它不是靠某个人、某个配方,而是一套几十年攒下的“系统工程”,这是第一张底牌的关键。

这套系统的根基,是上世纪70年代徐光宪发明的串级萃取理论,就像给稀土分离装了“精确筛子”,能把17种稀土元素一个个分开,后来衍生出数十道工序的核心专利,形成了“专利地雷阵”。

2025年上半年,中国又新增了两百多项稀土专利,覆盖下游合金和环保处理,把技术壁垒筑得更高。

更重要的是,技术不是“记在脑子里”的,中国有一套“自动梯度调节+流速修正”数据库,能根据矿石种类自动切换分离流程,这套系统从没对外开放过。

莱纳斯只能靠老工程师手动调节,试运行时得三天四夜盯着,效率低还不稳定。

中国用的D2EHPA、P507等专用溶剂,迭代了几十年,分离效率比莱纳斯的商用配方高30%,同样一吨矿石,中国能多提0.4公斤镝。

为了防止技术外流,中国早有制度安排,2025年10月,商务部发布62号公告,把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等全链条技术都纳入出口管制,连设计图纸、工艺参数这些技术载体,未经许可都不能转移。

中国公民未经允许,也不能给境外相关活动提供帮助,等于给技术加了“法律锁”,莱纳斯挖走的工程师,带出去的只是零散经验,带不走整套系统,更绕不开专利和管制。

28天闭环与全球资源掌控

就算莱纳斯能突破技术瓶颈,想建一套能和中国抗衡的产业链,也是难如登天,中国的第二张底牌,是几十年攒下的“产业链生态护城河”。

国内的稀土产业早已形成高效闭环,内蒙古白云鄂博矿不只是挖稀土,还能同时开采铁矿石、铌等资源,综合开采成本比单一矿种低40%以上。

江西赣州的产业集群更厉害,方圆几十公里内聚集了几百家稀土配套企业,半小时内就能调齐任何生产物料。

从矿石开采出来,到做成新能源汽车用的永磁材料,整个过程只要28天。

矿石今天从白云鄂博挖出来,运到包头粗加工,再到赣州做精细分离,最后在广东制成磁体,全在国内完成,效率高还稳定。

莱纳斯光把矿石从西澳运到马来西亚就需要三周,再到欧洲加工又要一个月,光是时间成本就差了一大截。

在全球资源掌控上,中国也早有布局,2025年9月,盛和资源完成对澳洲匹克公司的收购,拿下了坦桑尼亚Ngualla稀土项目,2025年就能提供约5500吨稀土氧化物。

类似的海外矿权还有很多,中国企业从源头就锁定了资源“第一公里”。

莱纳斯看似有自己的矿区,可矿石里重稀土含量不足1%,得处理10倍的矿石才能提取相同产品,成本比中国高太多,最后还是得从中国进口原料。

中国还形成了从专用设备制造到废料回收的完整生态。稀土分离用的萃取塔、专用仪器,国内都能生产维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也能回收再利用,进一步降低成本。

莱纳斯就算砸钱建了生产车间,没有配套的设备维修、废料处理体系,生产稳定性和成本控制都跟不上,根本没法和中国竞争。

定价权的“隐形操控”

有技术、有产业链还不够,中国手里还有一张能直接影响全球市场的“王牌”:对稀土定价权的隐形操控,这是第三张底牌,也是最让西方头疼的。

赣州国家稀土储备基地就是个“市场调节器”,基地里储备了大量镝、铽等重稀土,能根据全球市场情况调整供应。

2025年10月,商务部发布的61号公告更是精准打击,公告明确,境外用中国原产稀土或中国技术生产的物项,出口时必须获得中国许可,尤其是军事用途、高端芯片等领域,原则上不予许可。

这意味着,莱纳斯就算能生产出稀土产品,只要用了中国的原料或技术,后续出口还得看中国脸色,根本没法真正“摆脱依赖”。

国际能源署2025年的报告也印证了中国的主导地位:全球93%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前三大生产国的市场份额达到86%。

西方喊了好几年“供应链多元化”,可新增的精炼产能90%还是在中国,根本撼动不了现有格局。

结语

莱纳斯花重金挖人的事件,说到底是一场对中国稀土产业优势的“误判”。

西方以为挖走几个人、建个生产线就能摆脱依赖,却没看懂中国稀土的优势从来不是单点技术,而是技术体系、产业链生态和战略调控能力的综合体现。

这三张底牌,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莱纳斯的尝试,反而证明了这种系统优势的“不可复制性”。

技术可以学,设备可以买,但几十年积累的经验、生态和调控能力,不是靠砸钱挖人就能得来的。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全球稀土需求会增长1.6倍,稀土在新能源、军工、高端制造领域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中国的稀土产业,早已从早年“卖资源挣小钱”,转型为“掌主权定规则”的全球领导者。

这场博弈也给其他战略资源产业提了个醒: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短期突破,而是靠长期布局和系统构建。

ppt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191
帖子: 1962
注册时间: 2023年 2月 10日 09:10

#17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ppt »

土澳费尽心机终于凑齐了木、火、金、水...

leopardleo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56
帖子: 4144
注册时间: 2023年 9月 6日 19:15

#19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leopardleo楼主 »

quovadis 写了: 今天 16:08

60万澳元才35万美元,美国马公phd毕业起薪。给这个价就不是高薪挖人。给个150美元一人就稀土突破了。

要啥钱呢,梦里啥都有,做梦来得还快。
赶紧回家睡觉去吧😂

leopardleo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56
帖子: 4144
注册时间: 2023年 9月 6日 19:15

#20 Re: 巨巨梦碎,狗粮伤心,老将绝望,绿蛙神伤:澳洲偷中国稀土技术,结果发现吊用没有

帖子 leopardleo楼主 »

ppt 写了: 今天 16:23

土澳费尽心机终于凑齐了木、火、金、水...

然后信誓旦旦和弟签了协议🤭
回家做出来的东西纯度不达标被弟退回去,傻逼了……

回复

回到 “军事天地(Military)”